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讲义(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87.85 KB
- 文档页数:49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章道德是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1.道德的定义?(P2)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论?(P6—12)3.如何理解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特殊规范性?(P11—12)4.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的表现?(P13—15)5.道德的特点?(P15—16)6.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1—23)7.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P41—42)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定义?(P42)9.如何理解道德发展的规律性?(P41—42)第二章人民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的含义?(P48)2.职业道德的特点?(P49)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P55—56)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是什么?(P57)5.什么是教师?(P60)6.教师职业有何社会意义?(P61—65)7.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66—69)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双重效应?((P71—73)9.义与利统一观念(论述题:P75—82)10.竞争与协作统一观念(论述题:P82—86)11.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论述题:打印资料)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基本构成1.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招聘(P93)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作用(P94—95)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P98—101)4.职业理想的定义(P105)5.教师职业选择应处理好的问题?(论述题:P106—107)6.教师职业责任的定义(P109)7.职业责任、职业义务、道德义务的关系/区别/联系(P110)8.教师职业态度(P112)9.教师怎样才能模范遵守职业纪律呢?(P117—86)10.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P119—120)11.教师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呢?(P121)12.教师职业良心(P123)13.教师职业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特殊意义(P123—124)14.教师职业作风(P127)15.教师职业荣誉(P131)16.教师荣誉的作用?(P131)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特点与社会功能1.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P134—140)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P143—144)3.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P144—145)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147—159)5.教师道德的社会功能(P162)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1.确立道德原则的依据?(P172—174)2.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P174—176)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要求(P178)4.集体主义原则对教师工作的要求?(P178)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P178—179)6.怎样正确处理好贡献和索取的关系?(论述题:P185—186)7.为什么说个人的贡献是居于首位的?(P186)8.为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应注意的情况?(P189—190)9.教育人道主义(P195)10.确立教育人道主义的客观依据?(P195—197)11.教育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P197)12.教育人道主义对教育者的要求?(P197—198)第六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1.教书育人的定义(P203—204)2如何理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论述题:P203—206)3.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P211—190)4.正确处理教师之间关系的意义?(P222—224)5.教师与教师关系中的道德要求(P224—226)6.教师在与学校以外的各种人员交往中要遵循的道德要求?(P229—231)7.教师的语言要求(P232—226)8.教师的风度要求(P237—238)第七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1.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P245—249)2.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P249—259)3.教师职业道德认识(P250)4.教师职业道德情感(P252)5.道德信念(P255)6.教师职业道德意志(P257)7.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重复、渐进的过程,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点(P265)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P267)9.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P270—271)10.道德评价(P275)1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P278)1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P280—282)13.教师道德义务(P284)14.教师良心(P286)15.良心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特殊作用(P286—287)第八章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1.教师个体道德(P296)2.道德品质(P298)3.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特征(P300—301)4.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基本内容(P306—310)5.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特点及作用(P313—282)6.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主要内容(★论述题:P316—320)第九章1.人格(☆P326)2.人格分裂的形式(P313—282)3.道德理想的定义(P341)4.理想人格(P344)5.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P359—360)6.教师人格的塑造(★P362—363)第十章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P366)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P370—371)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选择及其方式(P372—282)4.如何理解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自由?(★P375—377)5.如何理解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P377—380)6.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P384—385)7.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超功利性(P387)8.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要素(P394—395)9. 如何培养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呢?(P396—397)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大纲目录第一章 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1)1. 什么是道德?(P2) (1)2. 道德的特点(P15) (1)3.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P17.18) (1)4. 道德具有哪些社会作用?(P21) (2)5.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内容(P6........12).. (2)6. 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P13.14) (2)7. 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P27.28.30.32) (2)8. 道德的历史发展(P33) (3)9. 社会主义道德的体系结构(P42) (3)10.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P43) (3)第二章 人民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3)1. 什么是职业道德(P49) (3)2. 职业道德的特点(P50) (3)3.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P56.57.58) (3)4. 什么是教师(P61) (4)5.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P62.66.67) (4)6. 教师的职业特点(职业特征)?(课堂笔记) (4)7. 加强教师职业修养的必要性(P68.69.71) (4)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有哪些影响?(P75.76.77) (4)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师应树立哪些价值观念?(P78.80.86.91) (4)10.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什么坚持以人为本?(P97.98.99.100) (4)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基本构成 (5)1. 教师职业道德定义(P106) (5)2.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构成(P118) (5)3. 社会经济关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P107) (5)4.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内容(P117) (5)5. 职业理想的定义(P118) (5)6. 教师职业选择应处理哪些问题(P119.120) (5)7. 职业责任(教师职业责任)(P122) (6)8. 职业责任、(职业义务)与道德义务区别于联系?(P123.124) (6)9. 教师如何实现职业责任转化为自觉的道德义务(P124.125) (6)10. 教师的职业态度(P125.126) (6)11. 教师成为职业纪律遵守者的途径有哪些?(P131) (6)12. 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P133) (6)13.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P134.135) (7)14. 教师的职业良心(P136)及其意义(P136.137.138) (7)15. 教师职业作风的定义(职业作风定义)(P139) (7)16. 教师职业作风主要内容(树立哪些优良职业作风)?(P140...143). (7)17. 教师职业荣誉的定义(P144)及其作用(P145) (7)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特点与社会功能 (7)1.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客观基础(教育劳动实践中的利益)(P149) (7)2.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P157.158) (7)3. 教师劳动对象特殊性(决定教师劳动复杂性、艰巨性和创造性)P159 (8)4. 教师职业道德特点(P162.172.175)及其社会功能(P177) (8)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8)1. 道德原则的定义(P189) (8)2.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确立的依据(P189.190.191) (8)3.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191.192) (8)4.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的依据(P187.188) (9)5.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要求(P195) (9)6. 集体主义原则对教师工作的要求(P195.197.200.201.202.205) (9)7. 为什么个人的贡献或责任应该是居于首位的?(P203) (9)第一章 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1. 什么是道德?(P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任梓铭 20130060一、各章重点第一章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三节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一、从伦理与道德的联系看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由“伦”生“理”,由“理”成“道”,由“道”化“德”,这就是隐含在伦理与道德之中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因为教育伦理也是一种人伦关系,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客观上为自己建构起来的一个特殊的职业伦理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所蕴含的“人伦之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为教之理”,而“为教之理”所阐发的“为人之道”事实上就是我们做教师的“为师之道”。
显然,一名教师若能将“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中所阐发的做教师的这些道理内化于心,那他就能够“得道化德”而让自己拥有做教师的相应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从伦理与道德的区别看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一)在侧重点上,论理强调关系,道德强调个体与教育伦理的关注点不同,教师职业道德在根本上更关注我们每一个教师个体的德性境界与德行表现。
(二)在义务要求上,伦理的义务是双向的,道德的义务是单向的教育伦理的义务要求也是双向的。
(三)伦理是客观法,道德是主观法;伦理是他律的,道德是自律的我们很多老师之所以在最初进入教育行业的时候,面对该职业对教师提出的许多要求总感觉不情愿、不自在,其原因就在于你刚刚为自己建构了一个全新的职业伦理关系,这一伦理关系给你提出的“为教之理”的要求尚处于伦理客观法和伦理的他律性约束阶段。
所以,如果我们想尽快地度过这个适应期,摆脱这种不适应感,那么,我们应当有意识地主动将教育伦理给我们提出的“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的要求内化为我们内在道德品性,将教育伦理的客观法转变为我们道德的主观法,将教育伦理的他律性要求转变为我们自身道德的自律性要求。
(四)伦理是对人们行为应当理由的说明,道德是对人们行为应当境界的表达教育伦理仅仅只能对我们做教师的行为“应当”作出界定,让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在教育的伦理关系中去领悟自己的“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但是它却不能对我们究竟将教师当得称不称职做出任何说明,而只有我们自身的道德水准才能证明我们自己,并以此体现出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境界的高低。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讲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一)教育劳动的复杂性(理解的重点)(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二)教育劳动的创造性(三)教育劳动的协作性(四)教育劳动的示范性(理解的重点)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一)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特征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功能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根据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
n第一部分:概论(cap1-2)
n第二部分: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cap3)
n第三部分:高校教师的道德要求(cap4-7)
n第四部分:职业道德的修养(cap8)
n第五部分:道德建设的热点问题(cap9)
伦理性道德性第一章高校教师职业概述
n萌芽于
n诞生于
n发展于
n普及于
1
2
3
[思考]
1
⏹
2
⏹
3
⏹
⏹
4、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教师职业道德的“忘我”境界)n“蜡烛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执迷之忘我境界,是师德发展的较高境界,但不是最高境界(超越之升华境界)。
升华德性更是教师德性力量的真正源泉。
5、高等教育面临着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挑战和冲击,而这些又同时给高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就您而言,在高校教育变革的浪潮中,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你又如何调整教学理念?。
第一章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1.道德:含义(P2)、特点(p15-16)、社会作用(p21-23)、发展规律性(p43-45)、发展的历史性特点(p33-40)、理解和认识(P4-14)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P6-12)(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扩展P7 便条)(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特殊规范性(p11-12)(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p13-15)3.道德与法律:区别(p17)、联系(p18)4.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条件(p41-42)5.社会主义道德结构的主要内容(核心,原则,重点,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三个应达目的)(p42-43)6.把握道德的含义(p2-3)8. 道德起源的四种说法(p24-25)9. 伦理思想史对道德本质的看法(p4-6)10.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P7-10)11.道德的作用(泛指)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置动力。
12.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第二章人民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1.职业的定义(p49)2.职业道德:定义(p49)、特点(p50)、形成与发展(p50-54)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p55-56)、特征(p56-57)、社会作用(p58-59)4.教师定义(p60-61)5.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p62-67)●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p62-66)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68-7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面对的挑战(p70-7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影响及理解(双重效应)(p75-77)(1)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的特点,对教师人生价值观的影响;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商品产生者不能牺牲使用价值去追求价值,不能把价值作为唯一追求目标。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节教师道德:道德传统回顾与现代师德建设一、中西方教师的道德传统定义:教师道德,是师生利益关系调整中所应用的原则和规范。
教师道德思想源头:中国古代的伦理型;西方古代的思想型。
复习思考题:古今中外有哪些优秀的师德传统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一)中国教师的道德传统1、爱护学生,循循善诱关怀备至,有教无类,平易近人,严格要求2、以教为乐,诲人不倦《孟子》君子三乐: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论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学而不厌,博学多艺《论语》: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二)西方教师的道德传统西方教师伦理中特别强调“教学道德”!1、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充分利用儿童的求知欲。
2、古罗马昆体良: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要爱护学生;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有诚恳的态度,反对体罚学生昆体良昆体良(公元35——95年)是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和演说家,生于西班牙埃布罗河上游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上。
少年时代,昆体良在罗马的文法学校接受教育,后来曾主办罗马的修辞学校,是罗马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
他在修辞学校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著有《雄辩术原理》一书,共12卷。
这部著作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践,也总结了昆体良长期从事修辞学校教学的经验,是西方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
3、英国教育家洛克:教师应以身作则,不可使儿童受到不良榜样的影响;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德行和智慧;德行最为重要4、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夸美纽斯教师要成为道德卓越的人,做学生的表率充分了解自己职业的意义,热爱本职工作4、夸美纽斯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
目录第一章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1)第一节职业道德 (1)第二节教师职业及职业道德特点 (1)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基本构成 (3)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3)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 (3)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5)第一节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 (5)第二节教书育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6)第一节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6)第二节学而不厌、开拓进取 (6)第三节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6)第四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7)第五节关心集体、团结合作 (7)第六节遵纪守法、廉洁从教 (7)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 (9)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 (9)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途径 (9)第六章教师的德性修养 (10)第一节教师仪表修养 (10)第二节教师语言修养 (10)第三节教师举止与风度修养 (11)第七章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 (12)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12)第二节教师心理素质的构成 (13)第三节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14)第八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要求 (15)第一节创新是新时期教师发展的需要 (15)第二节能力是新时期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 (15)第一章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一节职业道德一、职业概念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二、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师工作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三、职业道德特征1、内容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形式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3、范围上的确定性和有限性4、功效上的职业化和成熟化四、职业道德作用1、职业道德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2、职业道德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3、职业道德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4、职业道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五、职业道德内容1、爱岗敬业(核心)2、诚实守信(基石)3、办事公道(准则)4、服务群众(归宿)5、奉献社会(本质)第二节教师职业及职业道德特点一、教师职业特点教育劳动的特点决定师德的重要性11、教育劳动的目的创造新人2、教育劳动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性、有个性、作为社会整体一员的活生生的人3、教育劳动的工具主要是教师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情感意志4、教育劳动的形式是集体协作基础上个体脑力劳动5、教育劳动的时空是限定和自觉的统一6、教育劳动的人际关系众多、重要7、教育劳动的创造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创造8、教育劳动的结果产生人才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先进性、崇高性2、示范性、高层次性3、继承性、稳定性4、无私性、奉献性5、挑战性、创造性6、复杂性、艰难性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完成教师崇高责任和使命的需要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