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档案学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64
档案学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1、题型:判断题分值:1《省档案管理条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题型:判断题分值:1纸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题型:判断题分值:1皇史宬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题型:判断题分值:1资料与档案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作用不同,程度不同。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7、题型:判断题分值:1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
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9、题型:判断题分值:1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条块结合,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的、分级管理全国、本地区的档案事务。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0、题型:判断题分值:1专利档案、人事档案、艺术档案、司法档案等都是专门档案。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11、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2、题型:判断题分值:1编研工作时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形式,但它提供的档案信息没有系统性和广泛性。
档案专业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范围《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第一章档案源流第一节:文字的出现与档案的产生:1、早期人类的记忆方式: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等。
2、古代两河流人发明的文字: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大量的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因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第二节: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秦朝档案工作的地位及文书制度: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思想,十分强调“以法治国”,以法治国的政治需要使之格外注意律法与户籍管理,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制、诏、奏、议等文种,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让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等均产生于秦朝。
2、两汉时期的档案机构:汉代的这些“石室金匮”是我国古代档案库房的模式,本世纪初出土的居延汉简,是我国近代考古四大发现之一;3、近年在江苏东海出土的尹湾汉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档案;1973年在长沙马堆汉墓还出土了大批帛书和地图。
汉代产生了不少文工团种,如策书、章、表状、疏、令等。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盛行的时期。
5、公元404年,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
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
6、架阁库出现的时期:宋代出现了专门放臵档案的架子—“架阁”。
这些架阁所臵放的场所就是架阁库。
7、唐朝专门用来保管甲历档案的地方:甲库,它是专门保管甲历档案而专门设立的档案机构。
8、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建造了皇史宬,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
皇史宬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
(15--25℃)9、明朝后湖黄册库的地点: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
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故名后湖黄册库。
P4 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因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
P10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王朝统治者将文书档案工作紧紧纳入巩固和发展专制皇权的轨道,开创了2000多年来封建档案工作的先河。
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讳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均产生于秦朝。
P11 两汉王朝在宫廷内外修造了诸如石渠阁、麒麟阁、东观、兰台、石室、宣明等多处殿阁,用来收贮各种档案典籍,这些建筑都各有专司。
P12 公元404年,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
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
P12-13 唐代的文书种类和行文制度已非常成熟和完善。
一文一事制度即一份公文只叙述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不同的事件要分写于不同的公文,以确保公文的专指性及准确性。
P13 架阁库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P16 明代档案库房的建设特别值得一提。
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又称后湖黄册库,是我国古代建筑规模最大、收贮籍帐档案最多、管理制度严格的专门档案库。
黄册是记录土地、人丁和赋役的文书;鱼鳞图册是登记所有权的文书,这两种文书是明代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文书,是明王朝维持赋役的基本工具。
P16 明嘉靖13年,建造了皇史宬,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
皇史宬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
选料上全部用砖石垒砌,整个殿身为无梁建筑,屋顶为拱顶。
这样确保了它坚固耐久,既可防火,又能防震,历经几百年至今巍然不动。
殿内筑有高台,以便排水防潮。
墙壁有特殊的厚度,南北墙厚6米,东西墙厚3米。
这样可以避免外界温度变化对库房的影响,便于控制室温,冬天不低于15度,夏季不高于25度。
殿内两侧对开窗户,便于通风。
皇史宬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库建筑的一个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古代档案事业的一份珍贵遗产。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卷得分:85.01、题型:判断题分值:1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错误2、题型:判断题分值:1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正确3、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错误4、题型:判断题分值:11956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对档案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一是划定了国家全部档案的范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档案是国家的历史财富;二是明确了档案工作的任务,即“在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下建立国家档案制度,科学地管理档案,以便于国家机关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利用”;三是确立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四是提出了加强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
正确5、题型:判断题分值:1资料与档案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作用不同,机密程度不同。
正确6、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7、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鉴定不包括对档案真伪的鉴定。
错误8、题型:判断题分值:1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创办使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接受西方档案学影响,对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正确9、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图书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错误10、题型:判断题分值:1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11、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全宗理论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12、题型:判断题分值:1专利档案、人事档案、艺术档案、司法档案等都是专门档案。
档案学理论基础第一篇第一章档案源流第二章档案定义第三章档案的形成第四章档案的属性及其本质第五章档案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第一章档案源流第一节文字的出现和档案的产生◆早期人类较常用的记忆符号文字出现以前,人们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语言。
语言的局限性:语言在发出声音的瞬间随即消失,不能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异地传递,也不能跨越时间的限制,实现知识和信息的记忆。
◆早期人类常用的几种记忆符号: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
作用:(1)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异地传递:(2)跨越时间的限制,实现知识和信息的记忆。
缺点:(1)不能精确记忆:(2)不能精确保存与传递信息。
文字诞生的历史条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物质产品较之以前大大丰富,社会活动也相对复杂,出现了社会分工,产生了国家,人类的历史也由蛮荒的原始社会进入了文明的奴隶制社会,简单的记事手段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文字的发明随之应运而生了。
文字从其形成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字的产生和文明的诞生是同步的,文明不是与人类同时出现的,是人类演化到高级阶段才产生的。
恩格斯把人类文明史称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一般来说,文明时代即是国家产生的时期,文字的出现,文明的诞生和国家的产生应该是同步的几大文明古国的文字举例·中国:甲骨文·古埃及、印度:象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档案的产生◆什么是档案?档案是保存备查的记述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过程的文字记录。
◆档案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和国家出现以后,统治阶级为便于发布政令、指挥国事、治理国家、记载事务,利用文字这一工具,将能够反映其统治合法性的各种依据记载下来,制定各种法律条文,这就是有条理的文件。
这些文件是统治者进行管理的工具,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凭证,得到了有意识的妥善保管,成为档案。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档案学是一门围绕着档案管理、档案保存和档案利用展开的学科,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学理论基础是档案学研究的根基和基本理论。
为了更好地复习档案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下面将从档案学的概念、特点、分类、价值、原则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档案学的概念档案学是以档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档案的管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关于档案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二、档案学的特点1.对象明确: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档案,是一门以档案为中心的学科。
2.实践性强:档案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途径。
3.信息载体:档案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活动留下的具体记录。
4.历史性:档案学关注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在研究档案时必须考虑其历史背景。
三、档案学的分类档案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1. 按照档案的种类分类: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科研档案等。
2. 按照档案管理的范畴分类:分为档案管理学、企业档案管理学、电子档案管理学等。
3. 按照档案的保存载体分类:分为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微缩胶片档案等。
四、档案学的价值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档案学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五、档案学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档案应真实、准确地记录历史事实。
2.完整性原则:档案应完整地保留所有相关信息。
3.保密性原则:档案中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秘密的信息应严格保密。
4.便捷性原则:档案应方便检索、使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通过本文的复习资料,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档案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夯实自己的档案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档案学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1、题型:判断题分值:1《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题型:判断题分值:1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题型:判断题分值:1皇史宬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题型:判断题分值:1资料与档案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作用不同,机密程度不同。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7、题型:判断题分值:1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
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9、题型:判断题分值:1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条块结合,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的、分级管理全国、本地区的档案事务。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0、题型:判断题分值:1专利档案、人事档案、艺术档案、司法档案等都是专门档案。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11、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
档案学理论基础(答案)1、题型:判断题分值:1皇史宬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平,是我国古代⽯室⾦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题型:判断题分值:1科技档案是科技知识储备的⼀种形式,对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起着决定性作⽤。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情报。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主体需要⼜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必须站在更⾼的层次上,⽤系统的观点和⽅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题型:判断题分值:11987年9⽉5⽇,中华⼈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颁布主席令,正式公布《中华⼈民共和国档案法》,⾃1988年1⽉1⽇起施⾏。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题型:判断题分值:1电⼦⽂件的管理不遵循来源原则。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7、题型:判断题分值:1科技档案是科技成果转化为⽣产⼒的中介和条件。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其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9、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0、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其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1、题型:判断题分值: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治者将⽂书档案⼯作紧紧纳⼊巩固和发展专制皇权的轨道,开创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档案⼯作先河。
⽂书的抬头制度、避讳制度、⽤印制度、⼀⽂⼀事制度等都产⽣于秦代。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2、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与资料不可以相互转化。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3、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信息开发利⽤的主体是政府部门。
档案学基础理论教材一、引言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管理、档案保存和档案利用的学科,是文化遗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档案学基础理论教材是学习和了解档案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的重要教材,本文将介绍档案学基础理论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二、档案学基本概念档案是机构、企业或个人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和信息的载体,如文件、图片、音频等。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的学科,涉及档案管理、档案保护和档案利用等方面。
三、档案学基础理论1.档案的定义和分类–档案的定义:档案是组织机构或个人留下的记录的持久保存的载体。
–档案的分类:根据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文书档案等。
2.档案管理原理–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完整性、真实性、可控性和易查性等。
–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3.档案保存与利用–档案保存涉及档案的整理、分类、编号、编目等工作,以确保档案长期保存。
–档案利用是指利用档案信息为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提供支持。
四、档案学基础理论教材的内容1.第一章:档案学基础概念–档案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档案的分类和特点2.第二章:档案管理原理–档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第三章:档案保存与利用–档案保存的意义和方法–档案利用的方式和途径五、结论档案学基础理论教材是学习档案学的重要教材,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深入了解档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能力。
希望该教材能够为学生和档案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学习和参考。
以上是关于档案学基础理论教材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随时提出。
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1. 引言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和利用的学科,它对于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是档案学的基石,它包括档案的定义、分类、特征、价值和管理原则等内容。
本文将介绍档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 档案的定义和分类2.1 档案的定义档案是由组织机构、个人或家庭在实施活动过程中产生、接收、积累并保存起来的各类记录的集合。
档案以其固定的形式记录了过去的事实和现象,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现性。
2.2 档案的分类档案根据来源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等多个类别。
其中,公文档案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理公文事务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业务档案是各种行业和领域中产生的档案,如医院的病历档案、学校的学籍档案等;人事档案是组织机构中记录个人参加和离开工作以及工作表现等情况的档案;财务档案是组织机构进行财务活动的记录。
3. 档案的特征和价值3.1 档案的特征•记录性:档案是对过去活动的记录,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
•原始性:档案是按照产生时的原始状态进行保存,具有原始性和独特性。
•珍贵性:档案记录了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和历史变迁,具有特殊的珍贵性。
•专一性:档案根据分类原则进行编制和管理,具有专一性。
•永久性:档案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可以为后人提供参考。
3.2 档案的价值档案具有历史价值、行政价值、法律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的价值。
•历史价值:档案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事件,对研究历史和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价值:档案是组织机构行使职权和管理活动的依据,保证了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行。
•法律价值:档案是法律文书和证据的来源,对于司法机关和法律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档案记录了社会的文化遗产和人类的智慧,对于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档案的管理原则4.1 保存原则•完整性原则: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得随意删除或篡改档案的内容。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档案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涉及到文献、信息、知识的所有方面。
在这个学科中,理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实践和研究。
在此文档中,我们将重点复习档案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档案学的概念、档案学的目的、档案的类型和档案的价值等等。
一、档案学的概念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获取、管理、保管和利用的学科。
首先,档案学包括了理解档案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包括档案的内容,还包括档案的形式、载体和存放地点等等。
此外,档案学还研究如何识别、获取、整理和分类档案,以及如何建立档案之间的关系和连接。
最终,档案学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利用档案,她是研究创造和管理知识、文化、历史和社会的重要工具。
二、档案学的目的档案学的目的是维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维护档案的完整性是指保护档案免受损坏、丢失或篡改等威胁。
这通常涉及到建立安全的存储和保管方案,使档案系统能够有效地回应紧急情况和威胁,例如火灾、洪水、自然灾害等等。
同时,还需要实施恰当的保密措施,以确保档案不会被破坏、盗窃或滥用。
另一方面,档案学的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可用性。
可用性指的是档案可以轻松地被检索、使用和共享。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根据档案的类型和内容建立适当的档案检索和索引系统,并确保这些系统能够达到快速、准确和简洁的标准。
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展示和公开档案的途径,以便研究档案的人可以使用、分享和获得档案。
三、档案的类型档案是一种文献记录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分类。
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分类方式是按照档案的来源和内容分类。
根据来源来分类,档案可以分为官方档案和非官方档案。
官方档案是由政府、机构或官方组织创建和维护的。
这些档案通常包括政府文件、立法文件和文件存档等。
非官方档案是由个人、组织或机构创建和维护的,包括日记、信件、照片、录音磁带等。
而根据档案的内容来分类,档案可以分为行政性档案和非行政性档案。
行政性档案是指政府和机构在开展行政工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件记录,例如各种政策、规定、决策等等。
档案管理专题讲座----档案学基础理论与人事档案管理♦主要参考教材:♦李洪合赵爱国主编:《新编档案管理概论》♦中央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王云庆编著:《现代档案管理学》♦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冯惠玲张辑哲主编:《档案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陈智为邓绍兴编著:《档案管理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华林编著:《档案管理学新论》♦中国社科出版社2010年版♦序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讲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第二讲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内容♦第三讲档案管理理论—传统与创新♦第四讲新型档案机构♦第五讲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序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讲档案的价值与作用一、档案与文件的关系二、档案的价值形态三、档案的积极作用构成四、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一、档案与文件的关系1、什么是文件?文件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履行其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
2、什么是档案?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3、二者关系:档案是经过人们有意识地挑选、整理和归档工作,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
文件转化成为档案是有条件的。
二档案的价值形态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有用性和有益性。
档案的作用通常是指档案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
“但价值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作用则是比较具体的。
”价值形态就是档案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主要包括:(一)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1、凭证价值的概念: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它的这种特性,构成了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凭证价值。
档案为什么具有凭证价值?(1)从它的形成过程来看(2)从它的形成结果来看2、档案情报价值的概念:档案是事实、知识和经验的记录,它的这种可靠的广泛的可资参考的特征,构成了它的基本价值之一——情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