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一、审计抽样的意义
2.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 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 大误差的可能性。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样本文件中的错误等。
(2)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
(3)错误解释样本结果。
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但是,审计人员应当通过对审计工 作适当的计划、指导和监督,以坚持质量控制标准,力争 有效地降低非抽样风险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第二章审计的种 类、方法和程序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本章内容
第1节 审计的种类 第2节 审计的方法 第3节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第4节 审计程序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第1节 审计的种类
审计分类的标准
审
计
有
许
多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不 同
的
种
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参照国际审计分类的惯例,结合我国 经济类型和审计监督的特点。
3、统计抽样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第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 应用
一、审计抽样的意义 统计抽样的意义在于: (1)统计抽样能够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 (2)统计抽样中总体各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 可以防止主观判断; (3)统计抽样能计算抽样误差在预先给定的范围内 其概率有多大,并根据抽样推断的要求,把这种误差 控制在预先给定的范围之内; (4)统计抽样便于实行审计工作规范化。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第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
应用 一、审计抽样的意义
1.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 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 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小。
(1)审计人员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1)信赖不足风险。这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分信赖实 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
(1)审阅法 (2)核对法 (3)查询法 (4)比较法
(5)分析法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 的顺序分类
(1)顺查法 (2)逆查法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所 涉及的数量分类
(1)详查法
(2)抽查法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第2节 审计的方法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是审计最基本的方法,不管是 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广泛地采用 这类方法。 这类方法审查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和财务报表,因此也叫查账法。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 的技术分类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第2节 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续) 审计方法的选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的。 2.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合审计方式。 3.审计方法的选用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 科学、合理地选用审计方法,对做好审计工作,提 高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2.任意审计 1.预告审计 2.突击审计
(六)按审计使用的 技术和方法分类
1.账表导向审计 2.系统导向审计 3.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第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 集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 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审计的基本方法是指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 和历史唯物论作为指导的工作方法,以及审计计划 管理、档案管理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审计项目。 审计的技术方法是指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的实 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核实会计记录和财务报 表等的公允性和合法性的方法。
2)信赖过度风险。这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 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信赖程度的可能性。
(2)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1)误受风险。误受风险也称“β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 额不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2)误拒风险。误拒风险也称“α风险”。与误受风险相反,误拒风 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审额计的存种类在、方重法大和程错序 报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 错报的可能性。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一)按审计范围分类
1.全部审计 2.局部审计 3.专项审计
(二)按审计实施时间 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1.事前审计 2.事中审计 3.事后审计
(三)按审计执行地点 分类
1.报送审计 2.实审地计审的种计类、方法和程序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四)按审计动机分类
1.强制审计
(五)按审计是否通知 被审计单位分类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盘点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2.调节法 3.观察法
4.鉴定法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 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
结存日(书面资料日期)数量=盘点日盘点数量+结存日至 盘点日发出数量-结存日至盘点日收入数量 【例】某企业2010年12月31日账面结存A材料2 000公 斤,通过审阅和核对并无错弊。2011年1月1日至15日 期间收入35 000公斤,发出34 500公斤。1月1日期初 余额及收发数额均经核对、审阅和复算无误。2011年 1月15日下班后监督盘点实存量为2 800公斤。调节计 算如下: 结存日数量=2 800+3审4计的5种0类、0方-法3和5程序000=2 300(公斤) 经过上述调节计算,2010年12月31日的实存数为2 300
审计按其主体分类和按其内容、 目的分类,属于基本分类。
除审计的基本分类外,还可以 对审计进行其他分类。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一)按审计主体的分类
1.政府审计 2.民间审计
3.内部审计
1.财政财务审计
(二)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 分类
2.财经法纪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第3节 抽样技术在审
计中的应用
一、审计抽样的意义
抽样是指先对特定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 查,然后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该总体的数量的一种方 法。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 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 都有被选取的机会。在审计历史上,先后出现过:
1、任意抽样
2、判断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