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学习知识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28.58 KB
- 文档页数:24
电气安全知识培训(5篇)电气平安学问培训篇1一、触电1、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损害形式。
2、电击电流值:感知电流(平均男1.1ma,女0.7ma),摆脱电流(平均男16ma,女10.5ma),室颤电流(50ma左右,与持续时间有关)。
人体阻抗:枯燥时约为1000~3000ω,潮湿时约为500~800ω。
3、电击类型:依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根据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三种。
单相电击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
4、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等多种损害。
电烧伤。
是最为常见的电伤。
大部分触电事故都含有电烧伤成分。
电烧伤可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二、电气火灾与爆炸1、电气火灾爆炸是由电气引燃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电气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急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引燃源主要形式。
(1)危急温度: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铁心过热、散热不良、机械故障、电压异样、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电磁辐射能量。
(2)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合而成的。
分为工作电火花及电弧、事故电火花及电弧。
2、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爆燃包括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电动机着火、电缆火灾爆炸。
三、雷电危害1、雷电的种类、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1)雷电的种类:直击雷(直击雷的每次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闪电感应(包括闪电静电感应和闪电电磁感应)、球雷。
(2)雷电的危害形式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的特点;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3方面的破坏作用。
(3)雷电危害的事故后果:火灾和爆炸、触电、设备和设施毁坏、大规模停电。
2、雷电参数: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电流陡度、雷电冲击过电压。
四、静电危害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对生产产生阻碍。
电气设备安全知识培训第一部分:电气设备基础知识1. 电气设备概述电气设备是指电力传输、分配和使用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包括发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等。
电气设备的安全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2. 电气设备分类按功能划分,电气设备可以分为发电设备、变压器、配电设备、控制设备和用电设备等。
这些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3. 常见电气设备常见的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组、变压器、断路器、开关柜、电缆、插头插座等。
这些设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第二部分:电气设备安全问题及预防1. 电气事故的危害电气事故可能导致触电、火灾和爆炸等严重后果,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因此,学习电气设备安全知识非常重要。
2. 规范使用电气设备使用电气设备时,应确保设备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维修和检测。
同时,要注意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及时修复故障和更换老化设备。
3. 小心电源触电在使用电气设备时,要小心避免触电。
在插拔插头时,应先拔掉电源,并且保持干燥的手。
接触带电部件时,要注意是否有绝缘保护措施。
4. 防范火灾风险电气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因此要定期检查设备线路是否有短路、漏电等情况,并及时修复。
要禁止在设备周围堆放易燃物品,确保通风良好。
5. 防止设备过载设备过载是电气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要按照设备的额定功率使用,并合理分配负载。
如果设备过热或冒烟,要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专业人员检修。
6. 正确使用插座在使用插座时,要保持插头的干净和良好接触。
禁止多个插头插在同一个插座上,避免过载和电线过热。
同时要注意插座的位置,避免水分和热源。
7. 防止静电产生在处理静电敏感的设备时,要注意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可以通过接地、使用静电消除器等方式来降低静电的危害。
第三部分:紧急情况处理1. 触电事故急救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并用干燥的绝缘物品或绝缘手套将伤者与电源分离。
电气安全知识培训电气安全是指在使用电气设备和进行电气工作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注意事项来防止电击、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为了提高电气安全意识,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电气安全知识,并为大家提供相关的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
1. 电气安全的重要性电气安全是防止电气事故的关键,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人身安全: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电击伤害甚至死亡,尤其是在高电压、高电流环境下更加危险。
1.2 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电气事故可能给设备设施带来损坏或故障,影响正常使用和生产。
1.3 经济损失:由于电气事故引起的停电、修复和更换设备等费用不菲,对企业和个人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2. 电气安全的基本知识2.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单位为安培(A)。
电流过大会导致线路过载,设备过热等问题。
2.2 电压:电压是电场的强弱,单位为伏特(V)。
高电压环境下的电击风险更高。
2.3 电阻:电阻是电流在导体中受到的阻碍,单位为欧姆(Ω)。
电阻过小容易发生短路。
2.4 绝缘:绝缘是指材料抵抗电流通过的性能,绝缘材料能有效防止电流泄漏和漏电事故。
3. 电气安全注意事项3.1 使用合格电气设备:选择正规品牌的电气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避免因设备本身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
3.2 避免超负荷使用:合理配置电气设备和线路,避免超负荷使用导致线路过热和设备损坏。
3.3 规范操作: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并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手册,不随意改动或拆卸设备。
3.4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巡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3.5 防止误操作: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电气安全意识,减少误操作导致的事故发生。
4. 电气安全防范措施4.1 接地保护:要求所有电气设备具备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将电流导入地下,减少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4.2 绝缘保护:对于裸露的电线、开放式的电气设备,加装绝缘罩或采取其他绝缘措施,减少触电风险。
电气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电气安全是指在使用、操作和维护电气设备和电气系统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气事故和电击伤害的安全措施。
电气安全教育培训旨在提高员工对电气安全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电气安全意识,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
一、电气安全基础知识培训1. 电气事故的危害性:介绍电气事故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危害,强调电气安全的重要性。
2. 电气安全法律法规: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电气安全法》、《劳动法》等,使员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 电气基础知识: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培训1. 电气设备的分类和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如高压设备、低压设备、电动工具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2. 电气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详细讲解电气设备的开启、关闭、调节、维护等操作步骤,强调正确使用工具和保持设备清洁的重要性。
3. 电气设备的故障处理:介绍常见的电气设备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如短路、漏电、过载等,提醒员工在遇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或停机处理。
三、电气安全防护措施培训1.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介绍各类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如绝缘手套、绝缘鞋、护目镜等,提醒员工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2. 线路绝缘和接地保护:讲解线路绝缘和接地的原理和方法,强调合理使用绝缘材料和正确接地,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3. 安全操作规程:讲解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如禁止擅自改动电气设备、禁止在潮湿环境下操作电气设备等,提醒员工遵守安全规定。
四、电气事故应急处理培训1. 电气事故的判断和报警:介绍电气事故的判断标准,如电气设备冒烟、发出异常声音等,以及正确的报警方法,如拨打紧急电话等。
2. 电气事故的急救措施:讲解电气事故的急救措施,如遇到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心肺复苏等,强调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并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3. 电气事故的事后处理:介绍电气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程序,如报告事故原因、整理事故现场、进行事故调查等,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电气安全培训电气安全培训一、电气安全基本知识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分为直流和交流两种。
电流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称为电流的三大要素。
2.电压: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称为电压。
电压分为高电压、中电压和低电压。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
电阻分为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
4.电磁感应:磁场的变化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5.电气安全意识:了解电气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对电气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1.企业安全用电制度:企业应建立安全用电制度,包括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和检修等方面的规定。
2.施工现场安全用电规定:施工现场应制定安全用电规定,包括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用电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3.安全用电责任制: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用电责任制,明确职责和权限,确保电气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电气安全操作规程1.电器操作程序:了解各类电器的操作程序,包括电源开关、控制开关、接触器等的使用方法。
2.电器维护保养方法:掌握电器的维护保养方法,如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的接线、清除灰尘和污垢等。
3.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各类电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遵循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电气安全防护措施1.常见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电气危险因素,如触电、短路、过载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现场紧急处理方法:掌握现场紧急处理方法,如触电急救、火灾扑救等,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迅速采取措施。
3.防护措施意识:加强防护措施意识,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警觉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电气安全事故案例1.常见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了解常见的电气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事故处理及预防措施:掌握电气事故的处理方法,如断电、灭火等,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3.安全使用电气的理念:树立安全使用电气的理念,提高对电气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自觉遵守电气安全规章制度。
中文名称:电气安全定义:不因电气事故引起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电为什么会致人死亡?•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
电能可以对人体构成多种伤害。
例如,电流通过人体,人直接接受电流能量将遭到电击;电能转换为热能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受到烧伤或灼伤;电流通过人体是导致人身伤亡的最基本原因。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类型•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
由于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以及由于雷击或电容放电,都可能导致电击。
•电伤: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烫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伤害,电光眼等不同形式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取决哪些因素?•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1)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
(2)8~10mA时,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
(3)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
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
(4)50mA时,人就会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就会致命。
●通电的时间的长短。
●电流的种类:直流电和交流电,交流电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
工频电的危害最大。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1)头部: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
(2)脊髓: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
(3)肺部:呼吸困难。
4)心脏: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死亡。
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
电击触电可分三种情况•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事故。
•跨步电压触电:当电网或电器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流入地中的电流在土壤中形成电位,地表面也形成以接地点为圆心的径向电位差分布。
如果人行走时前后两脚间电位差达到危险电压而造成触电。
什么是感知电流?•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的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
对于不同的人,感知电流是不同的,与个体的生理特征,人体于电极的接触面积等有关。
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当电流增大时感觉增强,反应变大,可能导致坠落,摔伤等二次事故。
小型携带设备最大泄漏电流为0.5mA,大型移动设备最大泄漏电流为0.75mA.什么是摆脱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感知电流时肌肉收缩增加,刺痛感觉增强,感觉部位扩展,至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因肌肉收缩,产生痉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极。
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
摆脱电源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的,如触电者不能及时摆脱电源,后果………人身触电危害不同电流强度对人体的影响:a.感知电流对应于概率50%的感知电流成年男子约1.1mA,成年女子约为0.7mA。
对于直流电约为5mA。
b.最大摆脱电流对应于概率50%的摆脱电流成年男子约16mA,成年女子约为10.5mA;对于直流电平均约为50mA。
c.最小致命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50mA时,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出现致命的危险。
什么是电气事故?有哪些种类?•电气事故是由局外能量作用于人体或电气系统内能量传递发生故障而导致的人身和设备的损坏。
•五类事故(1)触电事故(2)静电事故(3)雷电灾害(4)射频辐射危害(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下吸收辐射能量)(5)电路故障当人体触电后,怎样选用正确方法急救?•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
从触电1分钟开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
从触电6分钟开始救治者,10%有良好效果。
而从触电后12分钟开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很小。
•触电急救的正确方法,脱离电源,现场急救(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法)什么是接地?为什么要接地?•接地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的连接,电气装置或其他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都被叫做接地。
接地分为正常接地和故障接地。
正常接地即人为接地,包括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
工作接地主要指用作电流回路的接地,如弱电工作接地和一些直接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也包括提高系统安全运行可靠性的接地,如110KV及以上高压系统的工作接地和0.23/0.4KV三相四线系统的工作接地。
安全接地是用于在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保障人身安全和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接地。
如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电磁屏障接地。
故障接地指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的带电部分与大地之间意外的连接,如电力线路接地,电气设备漏电等。
什么是接地电流,接地短路电流?•自接地点流入地下的电流即接地电流。
电流流入地下后,自接地点或接地体向四周流散即形成所谓流散电流。
就一套接地装置而言,流散电流总是与接地电流相等的。
在接地系统中,一相接地较大,可能构成系统短路。
这时的接地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
在高压接地系统中,接地短路电流可能很大。
接地短路电流500A及500A以下者称为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短路电流500A以上者称为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什么是保护接地?保护接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意外带电造成危险,将该导体经保护接地线与埋在地下的接地体或接地的保护干线紧密连接的作法和措施叫做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的作用是当设备金属外壳意外带电时,将其故障对地电压限制在规定的安全范围以内或在允许的时间内切断电源,消除电击的危险;保护接地还能消除感应电的危险。
什么是保护接零?保护接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保护接零是将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金属外壳)经接零线与配电网的保护零线(保护导体,包括PE线和PEN线)紧密连接起来的做法和措施。
其工作原理是使漏电形成单相短路,由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过电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以切断开漏电设备的电源。
手持电动工具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手持电动工具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的,人与工具之间的电阻小。
一旦工具外露部分带电,将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手持电动工具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的,一旦触电,由于肌肉收缩而难以摆脱带电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手持电动工具有很大的移动性,其电源线容易受拉、磨而漏电,电源线连接处容易脱落而使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手持电动工具具有很大的移动性,运行时移动大,而且可能在恶劣的条件下运行,容易损坏而使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小型手持电动工具采用220V单相交流电源,由一条相线和一条工作零线供电。
如错误地将相线接在金属外壳上或错误地将保护零线断路,均会造成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当线路因负荷过大造成熔丝经常熔断,能否用铜丝代替?WHAT?•线路上的熔丝经常熔断,说明过载或短路。
这是电力系统自我保护的需要。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对电力线路及配电装置和用电设备负载进行检查,查出故障点并排除。
然后更换原规格的熔丝,如果使用大于电力线路安全载流量的铜丝代替,则必然导致电力线路的温度升高,烧坏绝缘,引发新的故障,发生火灾。
如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可立即拉开开关,断开电源。
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到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触电事故案例11988 年7 月31 日上午,某厂职工子弟中学校办工厂,在承包工程的室外地沟里进行对接管道作业的青年管工拉着焊机二次回路线,往焊管上搭接时触电,倒地后将回路线压在身下触电身亡。
该管工在雨后有积水的管沟内摆对接管时,脚上穿的塑料底布鞋、手上戴的帆布手套均已湿透。
当右手拉电焊机回路线往钢管上搭接时,裸露的线头触到戴手套的左手掌上,使电流在回路线——人体——手把线(已放在地上)之间形成回路,电流通过心脏。
尤其是触电倒下后,在积水的沟内,人体成了良好的导体,那时人体电阻在1000欧左右,电焊机空载二次电压在70 伏左右,则通过人体的电流70 毫安。
而成人通常的致颤电流即致命电流为50 毫安。
70 毫安电流使其心脏不能再起压送血液的作用,所以血液循环停止造成死亡。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加之缺乏安全用电知识使年仅23 岁的青工死于非命。
触电事故案例21997 年12 月21 日,在汕头市建安集团公司承建的天河北路光大银行大厦工地,杂工陈苛发现潜水泵开动后漏电开关动作,便要求电工把潜水泵电源线不经漏电开关接上电源,起初电工不肯,但在陈的多次要求下照办。
潜水泵再次启动后,陈拿一条钢筋欲挑起潜水泵检查是否沈入泥里,当陈挑起潜水泵时,即触电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有哪些?1.工作票制度2.工作许可制度3.工作监护制度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时,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有哪些?1.停电2.验电3.装设接地线4.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电气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用电包括三个方面:供电系统的安全、用电设备的安全及人身安全三个方面,它们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
供电系统的故障可能导致用电设备的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而用电事故也可能导致局部或大范围停电,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灾难。
作为企业的员工,主要是要掌握如何安全、可靠地用好电能。
员工不管在那个岗位上,都要和电打交道,每个员工都应该学会电的一些基本知识。
有些知识看着简单,但有时是含含糊糊,是是非非。
有时这种似懂非懂,也是发生事故的原因。
一、电气事故的特点1.危险因素不能被感觉器官察觉而预防。
象飞速旋转的机器、红热的钢水、燃烧的火焰、难闻的毒气、危险的高空、汹涌的洪水等都能被人的感觉器官所感觉而预防。
而电却是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可以说也没有声音的一种客观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它的存在容易被忽视,对它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这样就容易出事故。
2.电气事故的危险性大,损失严重,死亡率也较高。
电气事故一旦发生,轻则损坏设备、造成停电影响生产;人如触电轻则电伤,重则致残,甚至死亡;电气事故还能引起电气火灾,有的场所还有可能引起爆炸。
3.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必须具备必要的电的一些基本知识,对电一无所知,那电就会时时处处都威协着你。
4、电气事故发生时,来得突然,毫无预感,人一旦触电,自身失去防卫能力。
二、触电事故的特点1.从触电的电压等级看,触电多发生在低压线路上,尤其是在380/220V电压段上。
在这个电压段上,接触的人员广,人员也比较杂,相对来说比较缺少电气知识。
而在高压的情况下,接触的人员一般经过专门培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有安全的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