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记叙文 写景状物》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记叙文写景状物》
word教案 (一)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记叙文写景状物》word教案,是一份针对
中职学生的辅助教材。
在日常教学中,中职语文老师普遍面临学生写
作能力薄弱的问题,而这份教案则着眼于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旨在帮
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该教案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下
面我们将按照这个顺序逐一梳理。
引言:教师在这里介绍文本的背景和重要性,并阐述教学目标从哪些
方面出发。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如何使学生消化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语言
表达方面的技能培养。
教学内容:涉及文章的结构、主体部分及大量实例练习。
值得一提的
是,该教案还包括一系列实用的写作技巧,如如何改善语言表达、重
点词汇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等等,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记叙文写
作的技巧。
教学重点:这一部分主要指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如语言
表达的前后衔接、读者语感的掌握等等,这些重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综上所述,教案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严谨和精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
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
同时也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记叙
文写作。
而经过实践,教案中所培养的记叙文写作技巧,不仅可以在文学创作方面发挥作用,也可以适用于日常生活和学术写作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价值。
记叙文写景状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技巧和要点。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写景状物的概念与作用。
2. 写景状物的基本技巧: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3. 写景状物的结构安排:引言、主体、结尾。
4. 写景状物的实例分析与点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写景状物的基本技巧和结构安排。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征,以及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景状物的概念、技巧和结构安排。
2. 示例法:分析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写景状物的作用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写景状物的基本技巧和结构安排,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写一段景物描写,教师点评指导。
4.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写景状物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写景状物的基本技巧和结构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讨论。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写景状物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组织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创作灵感。
3. 邀请作家、诗人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写作经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七、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完整的景物描写作文。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诗,进行分析与鉴赏。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理论课授课教案
任课教师:课程名称:语文(上)
【授课章节】
记叙文写景状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积累写景状物的素材,并能抓住景物或事物的特征加以细致描绘。
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景状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力并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掌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力并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措施:活动教学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粉笔
【教学过程】
备注:“教学过程”中“环节”,及“课堂小结”教研室同课头教师教案保持一致;
“说明”、“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改进措施”由任课教师自己创新。
记叙文写景状物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景物,感悟生活,有序地描写景物训练。
教学难点;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相结合。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法小组活动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总第课时时间班级节次一、课前活动——搜一搜分组收集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诗歌、文句二、课堂活动——背一背各小组推选代表参加写景诗文背诵竞赛,评出优胜者三、课堂活动——读一读教师选择23段精彩的写景文字,让学生阅读并说说好在哪里四、课堂活动——说一说1.教师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景物,或是实景,或是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景物的照片、影片,师生共同观察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要求同学们用两三句话写出景物特征,互相交换评改各自推荐抓得准,写得好的文字,说说为什么3.师生互动,一起讨论这些描写哪些好,哪些不好再结合前面背诵和阅读的精彩写景文字的精彩之处,归纳出写景状物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五、课堂活动——练一练1.分项进行口头训练(1)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按一定顺序口头表述(2)从不同的感官出发进行描述(3)就景物展开联想与想象2.在口头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六、教师评讲总结相关资料一、写秋美文欣赏秋雨清晨,朦胧中感觉到今天的异样——阳光没有透过窗帘伸展四肢,舒舒服服地打了个哈欠,起身拉开玻璃门向外望去,细雨正悄无声息地沐浴着这座小城,近一个月堆积下来的尘埃被轻轻地洗刷干净难怪在烟雨飘渺中,小城显得那么惬意那么安详小院中,石榴正沐浴着秋雨,那火红的石榴花上水珠晶莹剔透,使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石榴花显得更加艳丽妩媚,好一幅秋雨中的美景,让人的目光不舍得离开这景观由此想象,那离家不很远处的橘子园景色一定毫不逊色在橘树下盛开的野菊花正舒展着枝叶舒舒服服地感受秋雨迷蒙,又像是和秋雨呢喃着要让这弥漫着的秋雨把它的芳香传递到四方微风中,秋雨弥漫着,带着花儿的艳丽花的芳香弥漫着风把秋雨酿成清醇的酒,忧伤的人喝了在梦与清醒之间,思绪像千丝万缕的藤蔓;幸福的人喝了沉浸在花的海洋,无需荒芜的约誓,喜悦的泪水和着雨水在心湖乏起一圈圈美丽的涟漪一阵不易察觉的微风携带着细雨飘洒在脸上,清凉的感觉把思绪牵回到这烟雨笼罩的小城,路上川流不息,车水马龙有的人形色匆匆,有的人却如闲庭信步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暴风雨中的搏斗,原也带着悲烈的色彩,唯其如此,人生才显得壮丽那么人生能不能也是一次在微风吹拂下的绵绵秋雨中的漫步?在忙忙碌碌中,不乏恬静淡雅;在无声无息的时空下,又显得风风火火,风风雨雨不能洗刷胸中的自信人生如四季,有春有夏,有秋有冬;有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柔风;有狂风暴雨,也可能有惊涛骇浪……无论是哪种,都不必诧异也无须惊喜,更不要当成包袱,因为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生命的礼物看看眼前这喧嚣的城市,看看在尘世中依然飘飘洒洒的秋雨思绪已随这烟雨般的秋雨飘洒而去,早已分不清那是烟波还是细雨二、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例文:走到巷口,偶然—抬头,忽然看见远处那一大片湛蓝的夜空那夜空,是异样的光洁莹澈,衬在闪烁的灯光与房屋的黑影背后,远远地伸展出去,带着一种非常的宁静与高贵像一个大手笔的布景师,不惜工本地用了—大幅光滑无比的软缎来做都市之夜的背景我蓦地觉得自己由烦倦的现实飞升到—个幻想的世界怎么会有如此辽阔、莹澈、光洁、湛蓝的夜空呢?而那一大把撒出去的星粒,就像无数闪耀的碎钻,散落在无垠的大宝石蓝色的软缎上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例文:一到夜里,又高又蓝的天空稀疏地缀着宝石一样的星辰,天边时时扯着鬼睐眼似的火闪,空气里弥漫着泥土,雾露和稻子的清新气息夏夜特有的像梦幻一样的安谧使得一切生物似乎都已经入睡了,虽有金铃子一类的草虫的丝丝的叫声,但声音那样的细弱、遥远,也象是在说梦话呢!3.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写景状物的文章关键是要选好立足点或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或远眺,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观察的顺序不乱,写景的顺序也就不会乱例文: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它的铁划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滋生每一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地茁壮成长你瞧,每一棵树木都挺拔而昂扬,没有丝毫优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一个劲地拼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十分艰苦,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量和搏斗看那桢楠合抱着坡榈,高山榕的气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然而它们终于成长起来了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状,一块一块地深深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于是,我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心跳,看到了最美妙的刻画力的珍品三、古典诗歌中写景的几种方式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1.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2.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3.声与色的结合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4.虚与实的结合“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5.点与面的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有利地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6.远与近的结合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记叙文教案——写景类抒情性散文一、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景物,抒发美的情感。
2.用散文化的表现形式,抒发感受,表达观点。
二、写作题目1.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
自然的造化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
请你以某种自然景物为对象,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主选材,注意情感体现。
(2)景物描写要生动,刻画细微。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2.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某种生活感受。
要求:(1)记叙、议论皆可,注意情感体现。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三、写作指导题目l写作指导:这篇作文要求写自然景物。
从内容来看,可写景,也可状物。
写景主要是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形象进行艺术的加工、刻画,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思想。
就写景而言,首要一点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把景物写真写细写清楚;其次是要把“景”和“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触景以生情,或缘情而写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须记住“情为主,景是客”,(李渔《窥词管见》)写景只有“情景交融”,方能“物我双会”。
正如王夫之所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写景状物必须蕴情寓意。
状物类散文多为托物言志,有的着眼于对“物象”实体的描绘,也有的重在“物象”精神内涵的揭示,通常是以物寄情或因物生情。
无论如何处理,都应当抓住特点,展开联想,使“物”之内情与外形达到和谐的统一。
题目2写作指导:这篇文章训练学生写作抒情散文。
散文抒情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事件、人物、观点皆可,在具体实在的基础上,抒发的情感才会真实可感。
散文化的语言具有优美抒情意味。
擅长描摹,多用修辞,情感丰富。
四、写作范文范文1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瞧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桩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里。
记叙文写景状物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写景状物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写景状物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记叙文写景状物的基础知识。
2. 解释写景状物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写景状物对记叙文很重要。
2. 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写景状物如何使记叙文更加生动有趣。
作业:1. 思考并写下自己最喜欢的风景或物体,以及它们对自己的意义。
第二章:观察与描述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2. 学习如何用语言描述景物或物体。
教学内容:1. 教授观察技巧和描述方法。
2. 提供练习机会。
教学活动:1.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选择一个景物进行观察。
2. 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景物,注意细节和感官描述。
作业:1. 选择一个景物进行观察,并写下描述。
第三章:使用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使用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景状物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示范如何将修辞手法应用于写景状物。
教学活动:1. 讲解并示例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让学生进行练习,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景状物。
作业:1. 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一个景物或物体的文段。
第四章:情感与氛围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表达情感和营造氛围的能力。
2. 让学生理解情感和氛围对写景状物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教授如何通过写景状物表达情感和营造氛围。
2. 提供相关练习。
1. 讲解情感和氛围在写景状物中的作用。
2. 让学生进行练习,尝试通过写景状物表达情感和营造氛围。
作业:1. 写一段描述一个景物或物体的文段,注意表达情感和营造氛围。
教学目标:2. 展示学生的写景状物作品。
教学内容:1. 回顾本章所学的观察、描述、使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与氛围的技巧。
2.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景状物作品。
教学活动:2.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景状物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学会通过描写、叙述等手法来写景状物。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3. 通过对景物描写的练习,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内在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
2. 写景状物的技巧:抓住特点、由远及近、由上至下、由整体到局部等。
3. 经典范文欣赏与解析。
4. 学生写作实践及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进行景物写作。
2. 难点:如何写出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景物描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2. 讲解:讲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示范:以一篇经典范文为例,进行详细解析。
4. 练习: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成果展示: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评价其在景物描写方面的进步。
2.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 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 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文学作品中富有创意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与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创作灵感。
3. 邀请作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景物描写的技巧和经验。
七、课堂活动:1. 举办“最美景物”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2. 设立“写作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发挥,进行景物描写练习。
记叙文写景状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记叙文写景状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写景状物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记叙文写景状物的定义与作用写景状物的重要性写作前的准备与观察1.3 教学活动导入新课,讲解记叙文写景状物的定义与作用讨论写景状物的重要性分享写作前的准备与观察的方法第二章:观察与描写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景物。
2.2 教学内容观察的方法与技巧描写景物的注意事项写作实例分析2.3 教学活动讲解观察的方法与技巧讨论描写景物的注意事项分析写作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写练习第三章:描绘氛围与情感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描绘氛围与情感,使景物描写更具生动感和感染力。
3.2 教学内容描绘氛围的方法与技巧表达情感的注意事项写作实例分析3.3 教学活动讲解描绘氛围的方法与技巧讨论表达情感的注意事项分析写作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描绘氛围与情感的练习第四章:创意与想象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创意与想象,使景物描写更具独特性和趣味性。
4.2 教学内容运用创意的方法与技巧发挥想象的空间与限制写作实例分析4.3 教学活动讲解运用创意的方法与技巧讨论发挥想象的空间与限制分析写作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创意与想象的练习第五章:总结与展示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记叙文写景状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独立完成写景状物的作品。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写作技巧的提升与建议5.3 教学活动总结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分享写作技巧的提升与建议第六章:景物描写的手法与风格6.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景物描写手法与风格,丰富写作的表现形式。
6.2 教学内容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景物描写的风格:诗意、写实、幽默、抒情等写作实例分析6.3 教学活动讲解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讨论景物描写的风格分析写作实例,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手法与风格的练习第七章: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7.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并将素材有效地运用到景物描写中。
记叙文写景状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通过写景状物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写景状物的概念与作用。
2. 写景状物的基本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等。
3. 写景状物的常用手法:描写、抒情、议论等。
4. 写景状物的结构安排:导入、发展、高潮、结尾等。
5. 写景状物的实例分析与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写景状物,为什么需要写景状物。
2. 讲解:详细讲解写景状物的基本技巧、常用手法和结构安排。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景状物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写景状物。
5. 反馈与指导: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给予修改意见,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写景状物的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写景状物技巧和方法的实际写作能力。
3. 学生对优秀范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优秀范文:提供一些优秀的写景状物文章,供学生分析和学习。
2. 写作练习: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辅助教材:相关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参考书籍、文章等。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写景状物文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
2. 实践练习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3.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评改、讨论,提高写作能力。
4.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七、教学环境: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写作素材和参考范文。
3.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观察自然景物,丰富写作素材。
八、教学策略:1. 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状物的技巧和方法。
2. 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写景状物》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写景状物》教学设计《写景状物》【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欣赏、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景物,感悟生活,有序地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欣赏、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相结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身边有太多美丽的景物,它们或许婀娜,或许肃穆,或许生机盎然,或许萧条寂寥,它们或许使我们满心喜悦,或许使我们为之倾倒。
如此多美好的事物,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些美丽的画面流畅于文笔之下,将它们的美丽全然释放于纸张之上?二、篇目欣赏(一)回顾《我的空中楼阁》《我的空中楼阁》:提示我们写景状物要注意观察点的变化,抓住景物不同角度的特点,动静结合,赋予景物灵动的色彩。
(二)速读《窗前的树》《窗前的树》:提示我们写景状物时要注意寄情于景。
(三)品读《窗前的树》,分小组完成任务:1.找出文中自己觉得精彩的词语,说说理由,体会美词在景物描写时的魅力;明确:赏心悦目、甘甜淡雅、撩人心脾、袅袅低垂、生机勃发、缠缠绵绵等..(四字词语、叠词、成语的运用)满眼、染织、恬静、馥郁、圣洁、萦绕、乍起、安然等…(美词的运用)2.找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明确其表达技巧,感受妙笔生花下洋槐的形态美,从而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明确:比喻、拟人、对偶句、排比等表达技巧的运用。
课件展示:洋槐的图片,并对应文中句子展示3.这篇文章读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试着体会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说说自己的感受明确:文章的情调、基调——娓娓道来,安然自适,温暖如雨4.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洋槐?明确:写作顺序——时间顺序,春-夏-秋-冬三、写作指导写景状物记叙文写作基本要求:1.立意明确,感受独特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对景物的描写,均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情感。
文章所运用的语句色彩,景物中所蕴含的情感基调,都无处不体现着作者想要在文中所抒发的感情。
因此,写景状物文也是借景抒情文,要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某种情感,不可“无情而文”或“乱情而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写景状物的概念与作用。
2. 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动静结合、总分结合、由远及近、由上至下等。
3. 写景状物的技巧:形容词、动词、名词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 讲解写景状物的概念与作用,让学生明白写景状物的重要性。
3. 讲解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4. 讲解写景状物的技巧,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与技巧,写一篇景物描写短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写作素材库。
3. 参考范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2. 举办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竞争意识。
3. 邀请作家或专业讲师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够运用形容词、动词、名词等词语进行生动描绘。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丰富文章表现力。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手法。
2.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艺术性。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 示例法:通过优秀范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写景状物的魅力。
3. 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实践活动中动手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方法与技巧。
2. 讲解动静结合、总分结合等描写手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讲解如何运用形容词、动词、名词等词语进行生动描绘,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4. 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丰富文章表现力,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5. 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
记叙文写景状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写景状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记叙文写景状物的定义和意义。
写景状物的方法和技巧。
1.3 教学过程引入记叙文写景状物的概念,解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写景状物的作用,如增加情感色彩、描绘细节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章:观察与描写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教授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观察周围环境的方法和技巧。
描写景物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过程分配任务,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或校园的某个角落,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语言描绘所观察到的景物,包括颜色、形状、声音等。
分享和讨论各组的描写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三章:情感与氛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写景状物中表达情感和营造氛围。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情感和氛围在写景状物中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在写景状物中的应用。
3.3 教学过程讲解情感和氛围在写景状物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教授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解释其在写景状物中的应用。
让学生练习运用情感和修辞手法描写一个景物,互相分享和讨论。
第四章:写作技巧与练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写景状物方法和技巧进行实际写作。
引导学生反思和修改自己的作品,提高写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写作技巧和练习的方法和步骤。
自我修改和反思的重要性及方法。
4.3 教学过程分配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描写、表达情感和氛围等方法和技巧进行实际写作。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并进行自我修改和反思。
分享和讨论学生的作品,给予反馈和建议,共同学习和提高。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写景状物方法和技巧。
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动力,拓展写作思路。
《记叙文写景状物》教学设计
教《记叙文写景状物》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版第二单元“表达与交流”——写作。
本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利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平台,借助同伴互助写作小组之间的协作活动,在“做”中学;结合任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写作训练,实现“学”中做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利用线上资源,实现对任务的分派、知识的讲解,线下分析练习,重点突破。
课 1.制作学案上传至学习通,要求学生根据初中所学完成表
格。
2.让学生搜集风景图片,描写出图片中的内容,上课时
在课堂上交流、评价。
1.学生观察图片,
各抒己见。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
3、学生观察古诗景物,注意景物的季节特点,积极参与课堂游戏。
一、明确立意,融情于
(
课
景
写
多种表达方
式
景二、抓住特征,细腻描
绘写真景,抒真情
恰当的修辞手法爱家乡,护家乡
状。
记叙文写景状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写作内容。
二、教学内容1. 写景状物的概念与作用。
2. 写景状物的方法与技巧。
3. 写景状物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写景状物的方法与技巧。
2. 难点:如何将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优秀写景状物文章,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写景状物的概念、作用及方法技巧。
3. 示范:教师示范写作,展示写景状物的过程。
4. 练习:学生动手练习写景状物,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景物,选择一个进行写景状物的练习。
2. 搜集优秀的写景状物文章,进行欣赏与分析。
3. 结合本节课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景状物的水平。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在写景状物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总结写景状物的方法与技巧。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丰富的景物图片,激发学生想象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提高写作的实用性。
八、教学资源1. 优秀写景状物文章示例。
2. 景物图片、视频等素材。
3. 作文评改标准及建议。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写景状物的概念与作用。
2. 第3-4课时:教授写景状物的方法与技巧。
3. 第5-6课时:示范写作及学生练习。
4. 第7-8课时:作品展示与评价。
5. 第9-10课时:总结与课后作业布置。
十、教学反思1. 课后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
2.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写景状物的基本技巧和要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意义2. 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a. 选角度b. 布局结构c. 运用修辞手法d. 细致描绘3. 观察生活和发现美的能力培养4. 写作训练及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致描绘来表现景物,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进行写作训练。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内容包括景物描写的作用、方法、技巧等。
2. 教学素材:提供一些优秀的写景状物文章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写作纸张、文具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美丽的景物?是怎样描述它们的?二、讲解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选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发现景物的特点。
2. 布局结构:讲解开头、中间、结尾的写作方法。
3. 运用修辞手法:介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细致描绘: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选取一个熟悉的景物进行描写。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分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
2. 讨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记叙文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实践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景物描写,但在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致描绘方面仍有待提高。
记叙文写景状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写景状物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景物的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写景状物的顺序和角度。
(2)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描写景物。
2、难点(1)如何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2)如何突出景物的特点,避免千篇一律的描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欣赏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多彩的世界里,大自然的美景无处不在。
无论是春天的繁花似锦,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金风送爽,还是冬天的白雪皑皑,都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那么,如何用文字把这些美景描绘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记叙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二)知识讲解1、写景状物的要素(1)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如山、水、花、草、树木等)和人文景观(如建筑、雕塑、公园等)。
(2)观察:仔细观察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质地等方面的特点。
(3)顺序:可以按照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时间顺序(如四季变化、早晚变化等)或者逻辑顺序(如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等)来描写景物。
2、写景状物的角度(1)视觉:描绘景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听觉:描写景物发出的声音。
(3)嗅觉:写出景物的气味。
(4)味觉:描述品尝景物时的味道(如描写水果的香甜)。
(5)触觉:感受景物的质地、温度等。
3、修辞手法的运用(1)比喻:将景物比作其他相似的事物,使描写更形象生动。
例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上。
”(2)拟人:把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类的动作、情感。
比如:“小草从土里探出了脑袋。
”(3)排比:用相同的句式描写多个景物或同一景物的多个方面,增强语势。
“春天的风,轻柔温和;夏天的风,热情奔放;秋天的风,凉爽舒适;冬天的风,寒冷刺骨。
”(4)夸张:对景物的特点进行夸大或缩小,突出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