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绿壳蛋鸡产蛋率的几个关键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绿壳蛋鸡的养殖方法和技术绿壳蛋鸡是一种优质的蛋鸡品种,其蛋壳呈绿色,富含营养,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养殖绿壳蛋鸡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选种与引种养殖绿壳蛋鸡的第一步是选择优质的种鸡。
优质的种鸡应该具有鲜活、活泼、健壮的特点,没有畸形和疾病。
同时,要选择经济效益好、适应性强的品种。
引种时应注意避免近亲交配,以保证种鸡的遗传基因多样性和健康。
二、场地选择与准备养殖绿壳蛋鸡需要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养殖。
场地应具备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畅通的条件。
同时,场地的周围环境要安静,避免噪音和污染对鸡群的影响。
在场地准备过程中,要做好消毒工作,清除潜在的病原体,确保鸡舍的卫生环境。
三、饲养管理1. 饲料供给:绿壳蛋鸡对饲料的要求较高,需要提供高品质的饲料。
饲料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鸡的营养需求。
同时,要合理搭配饲料,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2. 饮水管理:给鸡提供干净、新鲜的饮水是非常重要的。
饮水器要定期清洗,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新鲜。
同时,要定期检查饮水器的通畅情况,确保鸡群能够正常饮水。
3. 疾病防控: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控制饲料、饮水和环境的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症状。
在疫病流行的时期,要加强隔离和消毒措施,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4. 环境控制:保持鸡舍的适宜温度和湿度是养殖绿壳蛋鸡的关键。
在冬季要加强保温措施,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在夏季要做好降温工作,保持鸡舍的通风和通气。
5. 生产性能监测:定期对鸡群进行生产性能监测,包括鸡蛋产量、孵化率等指标的统计和分析。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和饲料配方,提高鸡群的生产性能。
四、饲养环境改善为了提高绿壳蛋鸡的养殖效益,可以采取一些饲养环境改善措施。
比如,可以在鸡舍中设置合适的灯光,调节鸡群的生物钟,提高鸡蛋的产量。
另外,可以利用科学的通风设施,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
绿壳蛋鸡的林下全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由于养殖绿壳蛋的市场上的销路一直看好,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努力提高其经济效益尤其重要,近年来,因为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经常深入养鸡户家中,通过实地研究观察,掌握大量资料,我认为要养好林下全生态养殖绿壳蛋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鸡舍合理选选址既然是实行林下全生态养殖,以放养为主,那么就必须选择在经果林地里饲养,每亩林地养殖数量为50-100羽为宜。
鸡舍要搭建在地势干燥的地方,搭建鸡棚要离地面90公分,并且通风和保持地面干燥,最好是水泥地面,便于清理粪便及防疫消毒;交通方便,远离人口密集,便于运输生产、生活材料;水源无污染,水质要达标,如果建在地势低洼地方,不仅阴暗潮湿而且鸡容易生病,人口密集易发生传染病,不能给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2.选择优质的蛋鸡品种鸡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鸡的生长速度和鸡的产蛋率,就以鸡的肉质和鸡蛋品质而言,到正规育种场购买的鸡苗,其生长速度就比一般鸡快,而鸡蛋品质则要好得多,从进苗到产蛋只需90天就可以开产,再加上是放养在果林中,有新鲜牧草和树林中天然维生素和昆虫补充,其价格要比本地土鸡1.5倍,每只鸡多收入100元,是当前我们这地方最宜发展养殖项目,是一条带动群众劳动致富的好路子。
3.疾病防治认真抓好疫病防治是养好绿壳蛋鸡的关键,经营者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3.1规范引种首次进苗必须到正规育种场。
查看免疫档案,确保无疫情后方可出引种决定,装车前还要带齐随车的免疫档案、检疫的相关手续。
进场后要隔离观察一星期。
3.2正确免疫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结合当地疫情流行病学特点及本场的实际确定适用的免疫程序,避免因免疫没有做好而带来的后果,造成经济损失。
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椐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以前当地曾发生过的学疫情,制定出完整的免疫计划,一量确定了该免疫计划,就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按时,按要求保质保量认真搞好免疫,在免疫过程中要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特别是鸡II系苗是通过饮水免疫就要考虑药物有浪费现象,否则会因剂量不足达不到免疫效果,起不到防疫的目的。
特种养殖禽绿壳蛋鸡养殖关键措施苏禽绿壳蛋鸡体型较小,结构紧凑,性成熟早,145天达到50%产蛋率,绿壳率100%,高峰产蛋率83%~85%;72周母鸡入舍产蛋数221个,全期平均蛋重45克,淘汰老鸡平均体重1450克。
蛋壳为天然青绿色,不受色素、添加剂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蛋黄比例大、蛋白黏稠、蛋味浓郁;胆固醇含量相对普通褐壳、白壳蛋要低很多;维生素E、维生素A、硒等人体所需营养元素高于普通鸡蛋。
一、鸡舍环境管理1.合理的温、湿度。
应保持鸡舍温、湿度适宜,尤其在育雏期间,不要只看温度计,要时刻观察鸡群情况。
雏鸡分布均匀,运动自如,温度适中;相互扎堆,紧靠热源,或者雏鸡张口喘气,远离热源,都说明温度偏低或偏高,需要采取措施。
雏鸡在1~7日龄,室内温度保持在33~36℃较适宜;第2周开始室温每周降低2~3℃,并维持在25℃左右。
空气相对湿度要求1~10日龄为60%~70%,11~21日龄为60%左右,3周龄后保持在50%~60%。
2.注意通风换气。
鸡舍空气易浑浊,如氨气过浓、氧气不足,会诱发疾病发生,应加强通风换气。
在育雏期和低温季节,要权衡好保温和通风换气工作,通过调节进风口的大小、风机开启时间和开启个数,保证最适通风量。
3.带鸡消毒。
育成期每周2~3次带鸡消毒,产蛋期每周1次,经常交替使用不同的消毒剂。
二、鸡群管理1.控制密度。
养殖密度与育维舍内空气卫生状况以及鸡群中恶癖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适宜的饲养密度:第1周60只/平方米,第2周50只/平方米,第3周40只/平方米,第4周30只/平方米,4周龄以后15~20只/平方米。
2.严格光照。
光照时间决定了鸡只的采食和发育情况,在整个生长期都要严格控制,以确保足够的采食量以及鸡群在适当日龄开产。
1日龄光照24小时,2~7日龄光照23小时/天,8日龄以后至转入育成鸡舍前均采用自然光照。
5~17周龄的蛋鸡,开放式(半开放式)鸡舍采用自然光照,白天阳光强烈、鸡舍内比较明亮时应适当遮光,如门、窗用黑色遮阳网护上,防止啄肛、啄羽恶癖的发生;密闭式鸡舍光照8小时/天,光照强度3.33勒克斯/平方米。
提高长顺绿壳蛋鸡产蛋率的关键技术措施杨敏【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1页(P93)【作者】杨敏【作者单位】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贵阳 551400【正文语种】中文长顺绿壳蛋鸡是贵州省长顺县的特色鸡种,2009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地方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2年成功申报长顺县绿壳蛋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分布于长顺县中南部鼓扬镇及周边中坝、云盘、摆所等七个乡镇,2016年全县总存栏量达1000万羽。
由于饲养方式大多采用散养方式,壳色独特,蛋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销售一度供不应求。
笔者于2015~2016年对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交麻乡、白云山镇等养殖户进行培训时,走访其饲养现场,发现长顺绿壳蛋鸡养殖户在饲养过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鸡群产蛋率普遍较低,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效益低下,严重制约长顺绿壳蛋鸡产业化发展。
现就长顺绿壳蛋鸡养殖存在的不足及提高其产蛋率的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1)养殖户普遍认为养鸡只要长得好不生病就没问题。
忽视土鸡与产蛋鸡的饲养差异,用养肉鸡的方式饲喂蛋鸡,造成蛋鸡过肥,整齐度差,从而导致母鸡不产蛋或少产蛋。
(2)忽视不同生理阶段蛋鸡的营养需求不同,长期使用单一饲料饲喂,从而导致产蛋没有高峰期或高峰期较短。
(3)混批次同养,且育成期使用同一营养水平的饲料,不分段饲养,不限制饲养,导致鸡群体重大小不均,鸡群开产时间不一致,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短。
产蛋期也没有根据产蛋水平高低进行日粮调整,补饲大多只采用玉米,饲料营养单一,影响鸡群产蛋潜力的发挥。
(4)养殖户不懂得光照控制对鸡群产蛋性能的影响,在鸡育成期、产蛋期完全依赖于自然光照。
不懂得育成期的光照控制,导致开产早,小蛋多、高峰期推迟或没有高峰期;对开产后的母鸡而言,采用自然光照,没有根据开产鸡后逐渐增加光照刺激卵巢的发育,从而导致卵巢生长发育缓慢,产蛋量减少。
(1)技术培训对养殖户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普及绿壳蛋鸡科学养殖技术,通过科学饲养,提高产蛋率。
养殖绿壳蛋鸡提高其产蛋率的窍门1.采用科学的光照。
在母鸡产蛋的头1个月里,将日周期改为28小时,并按12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变换,平均蛋重可增加10%,且蛋壳坚固,极少有小蛋。
2.适时给雏鸡剪冠。
小鸡出壳后24小时内尚未开食时剪去鸡冠,或在小鸡能鉴别雌雄时,挑选雌雏剪去鸡冠,不仅能节省饲料,还能避免成鸡的各种冠伤,母鸡开产后产蛋率也能提高。
3.日喂次数。
现代研究表明,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在白天形成,蛋壳是在下午或夜间形成。
蛋鸡应日喂2次,晚餐要增加钙的含量,早餐每公斤饲料中含粗蛋白19%--19.5%、钙5.5%--6%,不仅能调节产蛋周期,提高产蛋量,还能节省饲料。
4.淘汰低产鸡。
当鸡在34--38周龄、50和65周龄时,淘汰低产鸡,有利于改善鸡群的生产环境。
低产鸡的特征是:鸡冠干燥、皱缩、苍白,头、喙、颈部呈明显黄色。
5.补磷和微量元素。
每吨饲料中添加4--10公斤磷酸氢钙,可降低绿壳蛋鸡疲劳症死亡率。
在热应激的条件下,磷对维持较高的成活率、生长率和产蛋率是必需的。
笼养鸡产蛋高峰期,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为0.45%--0.5%(总磷0.65%--0.75%),老鸡日粮中有效磷逐渐降到0.4%(总磷0.75%),中鸡在整个生长期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维持在0.5%。
在蛋鸡干饲料中补充适量的锌,可增加鸡肝脏内的多种酶,产蛋率提高,若在饲料中补充适量的锰,则可显著减少蛋鸡产软壳蛋的数量。
6.适时断喙。
鸡断喙的时间有3个较佳时期:6--9周龄、10--14周龄、18--20周龄,结合转群、上笼进行断喙.或对以前断喙的鸡群进行修喙,即可以将漏切、喙长、喙尖或喙变形者进行补切或修整。
浅谈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技术措施【摘要】本文就影响蛋鸡产蛋率不高的原因及相关技术措施加以探讨。
【关键词】蛋鸡;产蛋率;措施;提高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性能,从而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其根本途径。
1.产蛋性能低的原因蛋鸡生产性能低通常表现为开产日龄推迟,提早开产、产蛋高峰期没达到预定指标或攀升时间较长、高峰期短、产蛋期死淘率太高、提前休产淘汰、蛋品质下降以及淘汰时体重偏轻等。
造成产蛋性能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育成鸡合格率太低合格率为合格鸡数(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胫长为104~106mm)与人舍雏鸡数之比。
育成合格率低说明育雏育成期死亡较多,育成鸡体质差、均匀度差。
体重偏轻或偏重都将导致产蛋推迟或提前、产蛋高峰期不稳、性能低,而均匀度是直接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1.2开产前体成熟与性成熟不能同步表现为到了正常开产体重时不开产,或达到5%产蛋率时体重低于标准。
这种结果源于饲料营养不合理、光照程序不合理、限饲和疾病等。
若在育雏、育成阶段及气候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配方,从而造成饲料能量、蛋白质、钙、磷等阶段比例不合理,影响体重的增加和性成熟。
光照是养鸡生产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光照的时间、强度等对鸡的活动、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及生产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正确的限饲可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
在育雏后期的6-8周,突然限饲会影响鸡只体格的正常发育。
疾病也可造成鸡体质差,影响鸡的正常发育与成熟。
1.3药物的毒性作用药品的残毒可引起机体正常发育停滞,影响鸡内脏器官的发育,特别是对育雏前期内脏和育成期生殖器官的成熟影响更大。
另外,若在产蛋期用了对产蛋有影响的药品,如磺胺类、呋喃类等,不但会破坏卵细胞的发育,从而降低产蛋率,而且过量会引起中毒。
1.4饲料质量不稳定营养成分缺乏、过量,饲料卫生不达标,适口性差或灰分过高等均可引起产蛋性能降低。
绿壳蛋鸡一年产多少蛋
绿壳蛋鸡是一种比较有名的鸡类品种,它的鸡蛋为绿色,所以才有此名字的由来。
绿壳蛋鸡一年的产蛋量还是比较高的,基本上能达到180枚左右的样子。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绿壳蛋鸡都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主要的还是与个人的养鸡技巧等方面是分不开的。
所以想要它的产蛋量高,做好养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绿壳蛋鸡怎么增加产蛋量
1、选择好的鸡苗
首先选择一个好的鸡苗来养殖,也是能增加它的产蛋量的。
在购买的时候,可以选择脖子细长、尾较长、活力较好的鸡苗来养殖。
2、加强饲养管理
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饲养的管理工作。
特别是在产蛋期间的时候,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一般以每天18小时为最佳,温度方面的话,需要保持在22度左右的样子,最高不能超过27度,否则可能会降低它的产蛋量。
3、喂食
在喂食上面的话,可以选择含磷和微量元素比较多的食物来喂养。
还可以在它的食物里面,适量的加入一些磷酸氢钙,这些能有效的降低它的死亡率。
像松针粉、艾叶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增强绿壳蛋鸡的体质,提高它的产蛋量。
4、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平时鸡舍里面需要定期的进行清理的消毒,可以选择喷洒一些消毒剂,这样能有效的避免一些疫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在雏鸡的时候,要做好疫苗的注射工作。
平时还需要加强通风管理,这样也是能有效的避免一些细菌的滋生,引起病害的。
5、做好鸡的淘汰工作
一些生病了的鸡,或者是产蛋量比较低了的鸡,都需要及时的进行淘汰,这样能减少自己的经济压力,还能有效的避免一些疫病的扩散。
养殖技术-招宝农庄绿壳蛋鸡饲养特色技术绿壳蛋鸡是乌鸡的一种。
古时候,乌鸡产量很少,只有皇宫里才可以享用。
对妇女具有重要的滋补保健作用。
乌鸡白凤丸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中成药,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阴阳双补的作用,它的主要成分就是乌鸡。
绿壳蛋鸡虽然也是乌鸡,但它又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乌鸡,它以“五黑一绿”而令人称奇。
那么,绿壳蛋鸡是怎么来的呢?据传说,是古时候某地的大山里,由乌鸦和野鸡杂交而产生出来的。
不过,这个传说是真是假还有待考证。
据中科院遗传研究所血型测定结果表明,黑羽绿壳蛋鸡是一个罕见的特异性遗传基因群,目前已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属国家重点保护品种。
一、杂交提纯、优选优育原种绿壳蛋鸡产蛋量很少,年产蛋一般在30—50枚之间。
但是招宝农庄的绿壳蛋鸡现在可以产蛋150-180枚,最高产蛋220枚。
那么,招宝农庄是如何将绿壳蛋鸡的产蛋率提高起来的呢?招宝农庄养殖绿壳蛋鸡之后,开头也走过一段弯路。
例如为了提高鸡的产蛋量,用产蛋高的家鸡与绿壳蛋鸡杂交。
杂交后,确实产蛋量上去了,但是鸡的质量、蛋的质量都下去了。
一是鸡本身毛色有了变化——许多鸡不再是纯黑的羽毛,而是花色毛,这让买鸡的人产生了怀疑,而且市场价格也卖不上去;二是杂交后的鸡下蛋绿壳率下降了,基本上达不到百分之三十;绿壳蛋市场售价2-2.5元,而普通鸡蛋只能卖几毛钱一只。
接受了这个教训,招宝农庄技术人员开始查阅国内外大量的养鸡技术资料,并到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农业大学,请教禽类专家,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逐渐掌握了种源优选优育技术。
此后,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技术人员将前面通过杂交的高产蛋鸡,再与优选出来的纯绿壳蛋鸡雄鸡进行二次杂交提纯,下一代再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二次提纯。
最后终于得到了合格的、产蛋高的绿壳蛋鸡。
二、给绿壳蛋鸡听音乐音乐技术是招宝农庄的第二个独特技术。
许多人都不理解,招宝农庄为什么要在鸡舍里安装高级音响,增添播放轻音乐。
提高绿壳蛋鸡产蛋率的几个关键技术
提高绿壳蛋鸡产蛋率的几个关键技术
1.选择高产型种鸡。
绿壳蛋鸡的产蛋量与蛋鸡的品种质量关系甚为密切。
劣等的绿壳蛋鸡一年产蛋仅几十个,优质的一年产蛋可达150~200个,而且在种蛋的合格率、受精率、孵化率、育雏成活率、成鸡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指标上差异很大,综合经济效益相差几倍。
因此,养殖户应将选择优良种鸡作为首要任务,必须到养殖时间长、技术实力强、具有育种能力的大型养殖场引进优良品种。
2.注意栏舍的保温、干燥、通风、光照。
保温:绿壳蛋鸡产蛋期的最佳温度为18~26℃。
母鸡产蛋规律一般从2点开始,10点左右是高峰时期,直到16点均为产蛋时期,在这段时间要避免温度大幅度的波动。
如冬春季节最好采用室内饲养,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持鸡舍稳定的温度,做好保温工作。
夏季气温太高,要做好降温工作。
干燥:保持鸡舍干燥卫生,控制湿度在55%~60%。
要绿壳蛋鸡多产蛋,必须搞好鸡舍的清洁卫生。
保证鸡舍干爽、不潮湿,无臭味、空气新鲜,这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或消除各种病源微生物对产蛋期绿壳蛋鸡的侵害,保证其健康、强壮多产蛋的极有效方法。
通风:人在鸡舍内能正常呼吸,无臭气感觉。
光照:绿壳蛋鸡对光照极为敏感,加强光照是提高产蛋率的重要措施,因此务必注意以下几点:①光照时间保证由产蛋初期的每天14小时逐步增加到产蛋高峰期的每天16小时(7点~23点)。
②光照要定时,切不可随意提前或推后,鸡舍内使用控光仪就有切实的光照保障。
③光照在鸡舍要均匀分布,光源距地面1.8~2米,灯泡要干净无尘灰粘连并加装灯罩返光。
④光照的强度,一般资料都认为每平方米2瓦,但经招宝生态农庄反复对比试验证明,光照在每平方米3瓦最为有效,不但可提高15%的产蛋率,而且可缩短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的时间。
3.注意供水充足。
鸡的饮水时间大都在光照时间内,每天都要出现3次饮水高峰:一次是在上午7点左右,鸡开始接受光照(日光或灯光)时;一次是在12点左右,是鸡产蛋的高峰时间,母鸡产完蛋后,体内消耗较多的水分,需要及时补充;一次是在23点光照时间即将结束时,鸡要喝足水以备晚上使用。
如果产蛋鸡在这3个时间段内喝不上水或喝水不足,会影响其产蛋量和健康。
4.减少应激。
绿壳蛋鸡在进入产蛋期之后,对外界的声音较为敏感,人员走动和其他异常声音以及色彩等都会推迟或减少产蛋,因此一定要保持养殖场的安静。
饲养员的着装要固定,所有的疫苗必须在开产前一个月注射完毕,绝对禁止搬动、惊群。
5.放轻音乐。
在绿壳蛋鸡产蛋期间,有规律地播放轻音乐,如《梁祝》、《高山流水》等,每天上、下午各播放2小时,可减少绿壳蛋鸡的野性,使其安静,降低发生应激程度,可使蛋鸡产蛋率上升5%~10%。
6.注意饲料营养。
研究表明,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在白天形成,蛋壳是在下午或夜间形成。
蛋鸡应日喂2次:早餐7点,每公斤饲料中含粗蛋白质19%~19.5%、钙5.5%~6%,不仅能调节产蛋周期,提高产蛋量,还能节省饲料;晚餐16点半,要增加钙的含量。
养殖过程中应注意补充磷钙锌锰,每吨饲料中添加4~10公斤磷酸氢钙,可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降低绿壳蛋鸡疲劳症死亡率。
在热应激的条件下,磷对维持蛋鸡较高的成活率、生长率和产
蛋率是必需的。
产蛋鸡产蛋高峰期,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为0.45%~0.5%(总磷0.65%~0.75%),老鸡日粮中有效磷逐渐降到0.4%(总磷0.75%),中鸡在整个生长期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维持在0.5%。
在蛋鸡干饲料中补充适量的锌,可增加鸡肝脏内的多种酶,提高产蛋率;若在饲料中补充适量的锰(按说明书使用),则可显著减少蛋鸡产软壳蛋的数量。
毕业论文
7.使用中药。
针对绿壳蛋鸡的生理和春秋季节温差大的特点,运用中医理论知识,使用中药添加剂喂鸡效果好。
中药添加剂由黄芪、当归、白术、防风、茯苓、藿香、黄芩、细辛、厚朴、桂枝、花椒等20多种中药组成,研成细末按1%的量加入饲料拌匀喂服,不但可提高蛋鸡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蛋的品质,而且对强壮绿壳蛋鸡体质、增强免疫力和抗各种应激能力(如转群、天气突变、运输等),提高生长速度和
成活率,保持肉的野味,降低饲养成本都极为有效。
8. 淘汰低产鸡。
淘汰低产鸡有利于改善鸡群的生产环境。
当鸡在34~38周龄、50周龄和65周龄时,淘汰低产鸡。
低产鸡的特征是:鸡冠干燥和肉髯粗糙、皱缩、苍白;头、喙、颈部呈明显黄色;体型弱小,头更小,体重较轻;腹部缺乏弹性,泄殖腔仅能容下1~1.5指,且紧而干燥。
配种季节,可在地面泥泞未干时,观察母鸡背部是否有公鸡交配时踩踏遗留下的泥迹,那些没有泥迹、羽毛光亮、外貌肥壮的母鸡,多数是患有某种慢性病应淘汰的鸡。
产蛋旺季,每天早晨到鸡舍检查粪便。
正常产蛋鸡的粪便多而松软、湿润;不产蛋应淘汰的鸡,因为吃食少,消化慢,粪便多呈干硬细条状。
对会母鸡啼鸣的鸡应及时淘汰。
开产迟、过早抱窝的母鸡也要及时淘汰。
9.适时给雏鸡剪冠及切除鸡翅膀第三关节。
小鸡出壳后24小时内尚未开食时剪去鸡冠及切除鸡翅膀第三关节,不仅能节省饲料,还能避免成鸡的各种冠伤和过度的飞翔,母鸡开产后产蛋率也能提高。
10.适时断喙。
为减少鸡打斗和防止撒失饲料,要适时进行断喙。
鸡断喙的时间有3个较佳时期:6~9周龄、10~14周龄、18~20周龄,结合转群、上笼进行断喙,或对以前断喙的鸡群进行修喙,即可以将漏切、喙长、喙尖或喙变形者进行补切或修整。
其他参考文献
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 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 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
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
Hu, Zhuanglin.[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
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
Li, Qingxue,and Peng Jianwu.[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Lian, Shuneng.[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Ma, Huijuan, and Miao Ju.[马会娟、苗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
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
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Xu, Jianping.[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Yan, Qigang.[严启刚],英语翻译教程[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 Zhong, Shukong.[钟述孔],英汉翻译手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Zhou, Zhipei.[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