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复习提纲下
- 格式:docx
- 大小:79.69 KB
- 文档页数:16
1 绪论胶粘剂(adhesive):又称粘合剂、粘接剂,简称胶。
是一类单组分或多组分的具有优良粘接性能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被胶接材料通过表面粘附作用紧密地胶合在一起的物质。
采用胶粘剂将各种材料或部件连接起来的技术称为胶接技术。
1.1 胶粘剂专业术语1、粘合(adhesion):两个表面依靠化学力、物理力或两者兼有的力使之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2、机械粘合(mechanical adhesion):两个表面通过胶粘剂的咬合作用而产生的结合。
同义词:机械粘附。
3、内聚(cohesion):单一物质内部各粒子靠主价力、次价力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4、粘附破坏(adhesion failure):胶粘剂和被粘物交界处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5、内聚破坏(cohesion failure):胶粘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6、固化(curing ):胶粘剂通过化学反应(缩聚、聚合、交联等)使胶粘剂实现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等性能的过程。
7、硬化(hardening):胶粘剂通过干燥、结晶或降温而使胶粘剂实现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内聚强度等性能的过程。
8、贮存期(storage life):在规定条件下,胶粘剂仍能保持其操作性能和规定强度的最长存放时间。
9、适用期(pot life):配制后的胶粘剂能维持其可用性能的时间。
同义词:使用期。
10、固体含量(solids content):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测得的胶粘剂中不挥发性物质的质量百分数。
同义词:不挥发物含量。
11、涂胶量(spread):涂于被粘物单位胶接面积上的胶粘剂量。
注:单面涂胶量(single spread)指胶粘剂仅涂于胶接接头的一个被粘物上的量。
双面涂胶量指胶粘剂涂于胶接接头的两个被粘物上的量。
12、固化时间(curing time):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装配件中胶粘剂完全固化所需的时间。
13、晾置时间(open assembly time):被粘物表面涂胶后至叠合前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
胶黏剂复习提纲1. 胶黏剂的定义。
答:胶黏剂是一种靠界面作用(物理力、化学力)把各种材料牢固的粘接在一起的物质。
2. 胶接接头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答:它是一个三相体系,由三个均匀相(两侧被粘物、中间胶层)和两个界面区域(两层粘附层)构成。
3. 胶接接头的破坏形式有哪几种?什么样的破坏形式强度最高? 答:一个胶接接头受外力作用而破坏时,只有四种可能破坏形式:①破坏发生在胶黏剂与被粘材料的界面处,内聚力大于粘附力----粘附破坏; ②破坏发生在胶黏剂内部,内聚力小于粘附力----胶黏剂的内聚破坏;③破坏发生在被粘物的内部----被粘材料的内聚破坏,塑料、橡胶、软铝、抗剪 试片时才会发生;④上述破坏同时发生,得到最高的胶接强度,内聚力≈粘附力----混合破坏。
4. 粘合力包括那几个力?什么是粘附力?什么是内聚力?各自特点是什么? 答:(1)粘合力(2)粘附力:是胶黏剂与被粘物在粘附界面上的作用力。
粘附力的实质就是胶黏 剂分子或原子与被粘物的分或原子在粘附界面上的不同种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内聚力:是来自促成材料的同种分子或原子间的作用力。
5. 浸润动力学和浸润热力学问题有什么不同?各自与什么有关? 答:(1)浸润热力学问题①湿润时液体在固体表面的自动浸润现象。
要湿润,就必须满足总体系自由能降低这一热力学条件。
②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主要由表面张力引起。
Young 式方程:θ----浸润角。
θ越小,浸润效果越好c σ----被粘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根据c σ的大小,可判断它被胶浸润和粘接的难易程度:l σ<c σ,浸润;l σ>c σ,不浸润。
④热力学着重解决被粘材料和胶黏剂的选择,只讨论平衡状态,不考虑时间,与时间无关。
但在实际粘接体系中,粘接过程都是不平衡的,且都与时间有关。
(2)浸润动力学问题①浸润速度与被粘物的表面结构、胶的粘度以及表面张力有关。
把固体表面的空隙看成毛细管,粘度为η的液体流过半径为R ,长度为L 的毛细管所需时间为粘附力内聚力 异种物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胶----被粘材料之间(粘接)界面的作用力,与工艺、胶、界面有关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 胶黏剂分子间的作用力 与基体组成、配合剂、配方、工艺有关cos sv sl lv σσσθ=+ 浸润角=0°完全浸浸润角小于90°浸润良好浸润角>90°不浸润22cos l L t R ησθ=由于各种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相差不大,在毛细管尺寸一定的情况下,渗透所需的时间主要决定于液体的粘度和接触角的大小。
关于胶黏剂的复习(整理了一份复习资料,仅供大家参考哈,如有错的地方,望指正)一,又称粘合剂、粘接剂,简称胶。
它是一种能够把两种同类或不同类材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采用胶黏剂将各种材料或部件连接起来的技术称为胶接技术。
胶黏剂应具备的条件:(1)胶粘剂应具有适当的湿润性(湿润性是指固体对液体的亲和性;亲和性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发生扩散、渗透的现象。
)(2)胶粘剂的分子量(3)胶粘剂的pH值。
(4)胶粘剂的极性。
二,胶黏剂在工业中的应用:1,建筑工业(结构与装饰,包括木材工业)(1)整体衬板墙面与木框架粘接;(2)带衬板的地板和天花板与桁条和椽子的粘接,起到T型梁的作用;(3)各种表面受力的夹层板;(4)胶合木顶桁架的装配;(5)用作桁条或椽子箱形梁和其他类型的组合梁;(6)将所有的部件粘接成最后的结构件2,电气/电子工业:(1)管心粘接;(2)电路元件与基板粘接;(3)封装; (4)印制线路板3,土木工程(1)桥梁建造、大型露天体育场、水下坑道、灯塔基座和类似建筑。
(2)1963年,巴黎附近的一座桥梁首次用环氧胶代替砂桨将裂开的部分连接在一起。
4,汽车工业:(1)内饰装配粘接;(2)顶棚,车门内护板,地毯,挡风玻璃等。
5,汽车结构件粘接:发动机中罩与前后加强梁,通常用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
6,粘接涂层模具:砂纸等。
7,消遣娱乐(环氧树脂胶粘剂)雪橇(玻璃钢)、箭弓、网球拍、建造溜冰场。
高尔夫俱乐部是内层压木材、热塑性塑料和高级增强材料建成的。
8,包装工业(1)制造瓦楞纸箱裱糊瓦楞纸板、箱子密封、制箱;(2)折叠箱;(3)层压;(4)管子缠绕(卷旋和螺旋形缠绕);(5)组装箱;(6)袋;(7)标签。
9,在其他方面的应用(1)压敏胶带(包装封带、玻璃纸胶带、掩蔽胶带、增强包装带、电工胶带、医用胶带)(2)胶纸(再湿性的,用于邮票和货运标签);(3)浆糊和胶水(办公室、学校和图书馆用);(4)手工艺品(环氧胶、氰基丙烯酸酯胶、白乳胶、丁腈-酚醛胶、脲醛胶);(5)壁纸粘贴;(6)光学(粘接透镜元件);(7)武器。
胶黏剂与涂料复习资料最终BOSS版(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固化:胶接时靠溶剂或分散相的挥发及溶剂在被粘物中的扩散和渗透而使胶层固化的。
2.硬化:胶接时靠化学反应而使胶层固化。
3.贮存期:在规定条件下,胶黏剂仍能保持其操作性能和规定强度的最长存放时间。
4.适(使)用期:配置后的胶黏剂能维持其可用性能的时间。
5.内聚破坏:胶黏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6.粘附(黏附)破坏:胶黏剂和被粘物界处发生牧师可见的破坏现象。
7.软化点:是指以一定形式施以一定负荷,并按规定升温速率加热到试样变形达到规定值的温度。
8..晾置时间:是指热熔胶从涂布到冷却失去润湿能力前的时间,即可操作时间。
9.固化时间:是指热熔胶涂布后从两个粘接面压合到粘接牢固的时间。
10.环氧值:每100克环氧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物质的量。
11.环氧当量:含有一克当量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克数。
12.碘值:100油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13.油度:油漆中树脂与油混合各自所占的百分比。
14.浊点:当反应混合物冷却时,由于水分的析出,而最初发现混浊时的温度称为浊点。
15.吸油量:100g颜料,逐滴加入精制亚麻油,并用刮刀仔细压研至颜料由松散状态正好转变成团状粘联体时油的质量,为该颜料的吸油量。
16理想胶接强度:单位面积上所需的胶接力,以σa表示。
17.润湿:即将气—固界面转换成液—固界面的这种现象。
其润湿能力叫做润湿性18.粘度:表示液体内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参数。
19.最低成膜温度(MFT):是指能使乳液形成连续透明薄膜的最低温度。
20.乳化: 使互不相溶的油-水转变为相当稳定、难以分层的乳液,这个过程称为乳化21.熔融粘度(或熔融指数):熔融指数(MI):是指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熔体在10min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
二、缩写翻译PF 酚醛树脂胶 MUF 三聚氰胺脲醛树脂胶UF 脲醛树脂胶 MDF 三聚氰胺-苯酚-甲醛树脂胶黏剂MF 三聚氰胺 PVAc 聚乙酸乙烯均聚乳液MFT 最低成膜温度 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MDI 异氰酸酯 PVAc 聚乙酸乙烯均聚乳液NC 硝基漆 API 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PU 聚氨酯涂料 PE 不饱和聚酯涂料AC 氨基酸固化涂料 VAc 乙酸乙烯酯PVC 聚氯乙烯 SGA 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PA 聚酰胺类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C 聚苯乙烯 PUF 苯酚-尿素-甲醛树脂胶黏剂PPO 聚苯醚 SGA 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UV 光敏漆 SIS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EE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PAPI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SB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VBC 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氯乙烯共聚乳液VBN 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乳液三、填空题1.胶粘剂的四个基本条件是:胶粘剂的湿润性、胶粘剂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胶粘剂的pH值、胶粘剂的极性。
涂料与粘合剂复习要点1、甲阶酚醛树脂及特点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苯酚与过量的甲醛生成甲阶酚醛树脂特点:线性结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具有可溶性,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湿润性2、影响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固化速度的因素固化温度、树脂浓度、F/P摩尔比、NaOH/P摩尔比、添加剂3、聚乙酸乙烯酯胶黏剂改性方法共聚改姓、共混改性、保护胶体的化学改性4、热熔胶主要性能的参数熔融黏度、软化点、热稳定性、晾置时间5、聚乙酸乙烯酸酯乳液胶弱点及改性方法弱点:耐热性耐水性差改性方法:共聚改姓、共混改性、保护胶体的化学改性6、胶接耐久性影响的因素力的作用导致蠕变破坏和疲劳破坏;环境作用导致接头的老化破坏7、热熔胶增黏剂种类松香及其衍生物、萜烯树脂及其改性树脂、石油树脂9、涂料组成及作用组成:固体分,包括成膜物质、着色材料、辅助材料,干结成膜;挥发份,做分散介质,溶解或稀释固体或高粘度的成膜物质,使其成为有适宜浓度的液体10、酚醛树脂化学改性方法引进其他组分使之与酚醛树脂发生化学反应或部分混合,可将柔性高分子化合物混入酚醛树脂中;或将某些黏度强或者耐热性好的高分子化合物或单体与酚醛树脂用化学方法制成接枝或嵌段共聚物,从而获得各种综合性能的改性酚醛树脂11、在甲醛系列树脂合成所用的原料的官能度判断甲醛官能度为1,苯酚官能度为3,三聚氰胺的官能度为612、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固化剂种类脂肪族胺类、芳香族胺类和改性胺类13、如何降低脲醛树脂胶接制品中的甲醛释放量。
(1)树脂的合成工艺:①降低F/U的摩尔比;②分次加入尿素;(2)使用甲醛捕捉剂;(3)合理选用固化剂;(4)对人造板后处理;利用甲醛具有还原性的特点,将甲醛氧化。
14、常用氨基树脂胶黏剂有哪些脲醛树脂胶黏剂、三聚氰胺胶黏剂、三聚氰胺·尿素共聚合胶黏剂15、干性油、半干性油与不干性油性的区别干性油: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富有弹性的柔韧的固态膜半干性油:在空气中局部氧化成非完全固态而有黏性的膜不干性油:在空气中不能氧化形成固态膜16、三段式脲醛树脂合成工艺特点三段式脲醛树脂合成工艺:(弱)碱-(弱)酸-(弱)碱工艺特点:(1)加成反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羟甲基,为缩聚提供的活性基团(2)缩聚反应: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具有一定量的脲醛树脂聚合物(3)贮存:最后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贮存,保证脲醛树脂具有一定的贮存期和贮存稳定性17、硝基漆的组成及其作用。
胶粘剂复习资料填空题1. 水渗透到胶层的本体中,并和胶粘剂发生两种作用,其一:_水分破坏胶粘剂分子间的氢键和其他次价键,对胶粘剂产生增塑作用_;其二:_胶粘剂的化学键被水解,引起胶粘剂的降解_。
2. 胶粘剂的四个基本条件是:_胶粘剂的湿润性_;_胶粘剂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_;_胶粘剂的pH 值_;_胶粘剂的极性_。
3. 脲醛树脂胶合制品所释放的甲醛主要来自:UF树脂中的游离甲醛;树脂固化中分解的甲醛;木材等被胶接材料所释放的甲醛。
4.甲阶脲醛树脂的反应终点是用粘度方法控制的。
5、在脲醛树脂合成过程中,反应程度的控制可以根据树脂溶液与水相溶性的变化来确定,常用的方法有水数测定法,憎水温度,浊点;也可以根据测定粘度来确定。
6、要形成良好的胶接,首先胶黏剂要润湿被胶接材料表面,然后通过扩散作用,形成胶接键。
7.涂料是由成膜物质、着色材料、溶剂和助剂等成份组成的。
8、胶接接头破坏类型:被胶接物破坏;内聚破坏;界面破坏;混合破坏。
9、成膜物质:是涂于制品表面能够干结成膜的物质。
决定涂膜的主要性能。
包括植物油和合成树脂10、胶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胶粘剂与被胶接材料的胶接效果,是主价力、次价力、静电引力和机械作用力等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
11、一般来说,木材纤维方向对胶接强度也有影响,纤维方向的角度越大,胶接强度越低。
12、一般情况下,胶液对被胶接物的表面有良好的润湿,所形成的接触角就越小,胶接强度就高。
13、在甲醛系列树脂合成过程中,甲醛的官能度为2 ,苯酚的官能度为3 ,三聚氰胺的官能度为614、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中分子量增大,而热塑性树脂硬化过程中,分子量不变。
15、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应力比厚胶层大。
16、甲醛水溶液显弱酸性,而尿素水溶液显弱碱性,加成反应初期,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液pH值逐渐下降。
17、热塑性酚醛树脂合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胶粘剂:一类单组分或多组分的,具有优良粘接性能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被胶接材料通过表面粘附作用紧密地胶合在一起的物质。
06级胶黏剂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贮存期:在规定条件下,胶黏剂仍能保持其操作性能与规定强度得最长存放时间。
2、固含量:在规定得测试条件下,测得得胶黏剂中不挥发性物质得质量百分数。
3、内聚破坏:胶黏剂或被粘物中发生得目视可见得破坏现象。
4、黏附破坏:胶黏剂与被粘物界面处发生得目视可见得破坏现象。
5、固化:胶黏剂通过化学反应(聚合、交联等)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等性能得过程。
6、硬化:胶黏剂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如聚合、氧化反应、凝胶化作用、水合作用、冷却、挥发性组分得蒸发等),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内聚强度等性能得过程。
(1~6题,可以在ppt得得第1章最后得胶黏剂专业术语找到答案)7、聚氨酯: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就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得大分子化合物得统称。
它就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
(百度)(ppt上:聚氨酯胶粘剂:分子链中含有异氰酸酯基(-NCO)与氨基甲酸酯键(-NHCOO-)类得胶粘剂。
)8热熔胶(热熔胶粘剂):通常就是指在室温下呈固态,加热熔融成液态,涂布,润湿被粘物后,经压合、冷却,在几秒钟内完成粘接得胶粘剂。
(PPT-3)9、熔融黏度:在给定条件下加热熔化或融解状态得黏度,由粘度计或黏度仪测定,直接影响树脂得流动性。
(百度找得,不确定)(熔融指数:单位时间(一般以10min计)流出得高聚物重量g数即为高聚物得熔融指数,常用MI表示。
)10、甲阶酚醛树脂:为线型结构,分子量较低,具有可溶可熔性,并具有较好得流动性与湿润性,能满足胶接与浸渍工艺得要求,因此一般合成得酚醛树脂胶黏剂均为此阶段得树脂,通过粘度控制反应终点。
11、丙阶酚醛树脂:就是乙阶酚醛树脂继续反应缩聚而得到得最终产物。
此阶段得树脂为不溶不熔得体型结构,具有很高得机械强度与极高得耐水性及耐久性。
12、吸附胶接理论:固体表面由于范德华力得作用能吸附液体与气体,这种作用即为物理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