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34
学术笔谈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孙 正 聿(吉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尽管人们可以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把马克思的学说分述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然而,就其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马克思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也就是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这个学说既表达了人类解放的旨趣,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承诺;又表达了人类解放的历程,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的揭示;也表达了人类解放的尺度,即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标准,观照人类全部历史活动和整个历史进程。
我们需要从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的统一,来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一、解放的旨趣:理想之维的承诺把人类奋斗的最高理想定位为人类自身的解放,即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首先是意味着马克思对真正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的承诺———把人从一切“非人”的或“异化”的境遇中“解放”出来的价值理想的承诺。
在发表于1844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明确地把自己对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的承诺作出这样的表述:“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①。
“推翻”使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被蔑视”的“一切关系”,这是马克思创建自己的全部学说的真正的出发点,也就是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所承诺的最高的价值理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人类解放。
正是从自己所承诺的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出发,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而把“对宗教的批判”视为对“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从而把“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把“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②。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直接针对的是人被“异化”、被“物化”的现实。
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
哲学是“最高的智慧”(双重性质):哲学是一种理论思维形式,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哲学是一种意识形态(特定的历史形态的愿望和要求;阶级统治的工具),属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2.如何理解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完全是由认识发展的逻辑所决定的。
b)哲学基本问题自身有一个发展过程,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1)第一,一个“等同”:将精神(意识)等同于思维,将物质等同于存在;第二,两个“方面”:谁为第一性(本体论)和有无同一性(认识论):第三,两个“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四,两种“论断”:本体论和认识论;第五,五种“形态”: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一个关键词:问题两个“不等于”:思维≠意识≠精神(思维包括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存在≠物质(存在有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两个“先在”:时间和逻辑(前提)三个统一: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哲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以主体与客体为基础的,它本身就表现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3.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出发,分析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实践论转向”:“语言学转向”:没有语言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无效;科学主义思潮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提供关于科学的实证知识,哲学不过是对世界的“猜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a)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内部矛盾的暴露、人类历史从地域性向世界性的转变。
b)科学前提:自然科学【从“搜集”到“整理”材料,“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以及生物进化论的创立】社会科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论,梯叶里、米涅和基佐的阶级斗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论,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解放。
本文将从哲学、经济、政治、文化四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指导。
一、哲学视角在哲学上,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制度的进步。
只有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人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同时,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精神发展,主张培养人的才能和素质。
这包括提供全面的教育,使人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在人的思想觉悟提高的基础上,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解放。
二、经济视角在经济领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经济基础的改善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有制经济,通过消除私有制和剥削关系,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只有当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时,人们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和解放。
同时,马克思主义主张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劳动变得更加轻松高效,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精神和文化上的发展。
经济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政治视角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民主的政治制度和人权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现人民对国家和社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
只有在人们能够平等参与政治决策的基础上,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解放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公正和权利平等。
它对于人的解放的理念,主张消除剥削、打破阶级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只有通过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和平等的社会秩序,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机会。
四、文化视角在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尊重人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摘要: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人的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生活、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具有发展性、多元化、阶段性、不平衡性的特点。
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途径。
并肯定了物质生产力对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意义,关键词:人,自由,全面发展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能力是人类表现和确证自己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
恩格斯说过, 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推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是针对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 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发展人的多方面的才能。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人的能力的形成、人的心理情感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关系, 离不开社会交往活动, 人与人之间正是通过交往活动, 同他人、同社会、同整个世界发生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交往, 在交往中取长补短, 使个人不断摆脱个体的、地域的、民族的狭隘性, 从而使个人不断丰富、发展、完善自己, 只有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丰富性都得到实现, 才能称其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
马克思唯物史观从人的发展角度, 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三大形态: 一是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这一阶段, 个人没有独立性; 二是以物的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阶段, 这一阶段, 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 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 在这一阶段, 人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
马克思强调人要不受阻碍地发展, 自觉自愿地而且是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塑造出个人特有的素质、品格、气质等等, 而非千人一面。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关于人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关于人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从本质上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科学严密地论证了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一思想不仅为开放和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而且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超越了阶级和时代。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充分认识到只有实现人的发展才能最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一、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简要梳理要理解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首先要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就人在其现实性而言,“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既然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就不是天然的,而是在实践中、特别是劳动的实践中形成的。
在人的实践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变化,生产关系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作为生产关系的一种形式,人的社会关系必然会发生变化。
因此,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一般的人的本质,相反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变化的,从根本上说,就是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动因在于人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即人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从劳动、人的社会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主张从一定的社会关系考察人,特别是结合社会的生产关系研究人。
马克思将人的发展视为社会进步的尺度,把“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理解为对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自觉性质的强调:从肯定作为“自由的存在物”的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到倡导人的“自由发展”,皆是如此。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
在马克思看来,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因为“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思想的重要话题,尤其在当今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与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幸福的不竭动力源泉。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而不仅仅是个体之间的竞争与奋斗。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与精神生活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人的社会地位与尊严的实现。
只有当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到全面的发展,当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当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尊重与公平对待,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才能够真正实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是一种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解放。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奋斗。
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个个体的尊严与人格,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与利益。
只有当每个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与创造力,才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奋斗,需要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与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努力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双赢。
希望在未来的每一天里,人们都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愿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和根本原则之一。
该观点认为,人的解放和全面的个人发展应该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解放的内涵和方法以及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性和历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是社会的主体,劳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者的解放,通过消除剥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注重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解放的内涵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是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个人自由和平等。
为了实现人的解放,首先要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和商品经济。
其次,还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使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生产的主人。
同时,还需通过彻底的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参与。
解放的方法主要包括革命和改革两种形式。
革命是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旧的制度和权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改革则是通过制度和制度的完善来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
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都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
在实践路径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原则。
在物质生活方面,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物质福利的共享。
这需要建立起公有制经济体系,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物质财富的公正分配。
在精神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倡导普及教育、培养创造性劳动者。
通过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其中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的解放理论。
这两个理论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本文将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的解放理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它们的关系和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根本力量,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物质、精神、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实现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
这一理论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1 社会关系与个体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的。
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有适当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社会关系的变迁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发展水平和方式。
只有在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中,个体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1.2 劳动与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对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劳动,个体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
有选择地从事符合自身能力和兴趣的劳动,个体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1.3 教育与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个体能够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教育也是个体进行价值观塑造和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的解放理论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人的解放理论的核心在于反对人的压迫和剥削,并追求个体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和平等。
这一理论包括以下几个要点:2.1 经济解放与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受制于剥削制度,无法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通过消除经济上的剥削和不平等,个体才能真正获得经济自由,实现自身的追求和全面发展。
2.2 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倡导个体在政治上的解放,即实现政治权利的平等和人民民主。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
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共产党宣言》也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发展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自由的。
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人”在这两大阶段中是不同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一)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自由是是指从自然力的奴役、社会关系的压迫和自身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的自由发展主要有三层意义。
——自由的人一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
自由的人,也就是人驾驭了自然规律,获得了支配自然的主动权的人,不断超越自然界的束缚成为自由的人,并且不断提高驾驭自然的自由度。
二是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自由的人,通过改造社会,以民主制度代替专制制度,并且在广泛的社会领域确保人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三是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社会必须保障个人的自由,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解放学说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意义吗?他的意义何在?这是我们时代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我们看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空前挫折,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倒台,仍然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则开始向资本主义学习,一些过去长期坚守的社会主义原则开始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内部人对社会主义的质疑也不是什么秘密。
社会主义无论作为现实还是作为理论还是作为理想都出了问题。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过去大半个世纪纷纷向社会主义学习,即使社会主义出现解体潮时,也并非不堪一击,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在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并且似乎发展得还不错,资本主义国家则有许多人士仍然坚信社会主义,bbc 的调查。
在民众之外,在知识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源泉。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未来,无论如何得由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
”(人大出版社99第21页)。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等所有左派理论都深受马克思的影响后现代哲学家罗蒂在1998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
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随着东欧共产主义制度的消失,人们通常认为马克思主义现在已经僵死了,可是令人吃惊的是,共产主义制度在东欧的消失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的复兴。
在过去的20年里,却涌现了大量试图重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
这个运动通常被称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极大地改造了西方社会,乃至当今的整个世界,并且已经成为最有影响的原创理论,形成了一个理论家族,影响了几乎所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甚至自然科学的发展。
可以说今天任何一个社会科学领域都有马克思主义或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在思考、行动。
任何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理论思考都必须反思马克思的问题和答案,并且给出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