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79.82 KB
- 文档页数:5
《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其独特的水系景观和丰富的水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广州古城的水系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仅为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对城市的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广州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广州古城水系概述广州古城的水系主要由珠江及其支流构成,包括东江、西江、北江等。
这些河流穿越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水系景观。
此外,广州还有众多的湖泊、池塘等水体,共同构成了广州古城的水系。
这些水系不仅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广州古城的水系对城市的交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水路交通在古代是广州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珠江及其支流为城市带来了便捷的水上交通。
此外,许多桥梁横跨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连接。
其次,广州的水系对城市内部的交通布局产生了影响,如河流和湖泊的存在使城市的地理分布呈现独特的特点。
这些水体将城市分割成多个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四、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广州古城的水系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水运为广州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特别是珠江沿岸的港口,为广州的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其次,水系的存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此外,水系周边的房地产项目也因其独特的景观而备受青睐,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五、广州古城水系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广州古城的水系对城市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广州的水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江及其支流孕育了丰富的水文化,如龙舟竞渡、水上婚礼等传统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社交活动。
其次,水系的存在为城市的景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浅谈城市规划与水系景观区设计建设摘要:“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等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说法,充分表明水系景观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水是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人文价值、生态价值和环境调节功能,如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等。
一个完善的水系景观区从多个方面综合改善城市的整体风貌,如何建造高水平的水系景观区是景观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平衡城市规划、水系景观区建设、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分析我国目前水系景观区的建设现状、影响,并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发展路径,希冀为城市及景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水系景观区建设;现状;影响;解决与发展路径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对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渐上升到和物质需求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层面。
从城市规划与景区的角度看,如何将环境保护、人文精神、舒适安居等理念结合在一起,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愈发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水是万物之源,水系是环境的重要部分。
水既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元素,也是城市与景区美化的重要表现手段,对城市的发展以及规划布局具有深远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城市建筑本身更为重要[1]。
因此,水系景观区建设是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师关注的核心,更是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
二、水系景观区建设现状“干流、支流和流域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称水系,又称河系。
”具体包含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两类。
前者是指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后者是指给排水管道、雨水管道等。
我国城市水系景观区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大致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起来的。
近年来,城市水系景观区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部分城市的水系景观将防洪、绿化、安居、文化集为一体,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北京市为例,1998年至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政治活动,明显改善了水环境,实现了水清岸绿的现代化城市通航水系,美丽清洁的现代化园林水系以及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给排水体系。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水系设计与水资源保护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景观规划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水系设计与水资源保护策略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水系设计与水资源保护策略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水系设计的重要性水系设计是城市景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它们不仅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还能够增加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性。
合理规划和设计水系,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水系设计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水系可以吸收和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城市的污染程度。
同时,水系还能够提供生态栖息地,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生存空间,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水系设计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景观。
水系的存在使城市更加宜居,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感觉。
河流、湖泊等水体与周围的绿化带相结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让人们在繁忙的城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最后,水系设计有助于城市的防洪能力。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水系,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减少洪水的发生和影响。
同时,水系还能够引导和分流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二、水资源保护策略的重要性水资源保护策略是城市景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应和保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保护策略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水资源保护策略可以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
城市的用水需求与日俱增,但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通过制定水资源保护策略,可以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确保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其次,水资源保护策略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通过采用节水设施和技术,减少浪费和损耗。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水资源保护策略有助于保护水生态系统。
水生态系统是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也是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城市的景观风貌,更与城市的生态平衡、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犹如城市的血脉,为城市提供着诸多生态服务功能。
首先,水系能够调节城市的气候。
水的蒸发和比热容特性使其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在炎热的夏季降低气温,在寒冷的冬季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其次,水系可以储存和调节水资源。
它在雨季能够蓄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在旱季又能为城市提供一定的水源补给,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
此外,城市水系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河流、湖泊等水域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同时也吸引了众多鸟类和其他陆生动物,丰富了城市的生态群落。
然而,在过去的城市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生态保护意识,城市水系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些城市为了追求土地的快速开发,填埋河道、湖泊,导致水系的连通性遭到破坏,水生态系统失衡。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使得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甚至丧失了生态功能。
同时,过度的水利工程建设,如硬化河道、修建大坝等,改变了水流的自然形态和生态过程,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为了实现城市水系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关键。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状况以及生态环境需求。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水系布局。
通过对城市地形地貌的分析,规划出相互连通、自然流畅的水系网络,保障水的自然循环和流动。
其次,要划定水系的保护范围。
明确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为水系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空间。
再者,要制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规划。
合理分配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建设是城市水系规划的核心内容。
一方面,要加强水体的治理和修复。
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逐步改善水质。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等,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城市环城水系河道景观规划探讨发表时间:2015-12-01T11:53:28.9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作者:侯钦云[导读]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22 城市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城市所能提供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不再仅仅因为对资源的积累从而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而成为吸引人的地点。
——以南宁市江北环城水系为例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南宁市江北环城水系是以“新城画卷”“老城画卷”“尚水画卷”为主题,结合周边的历史文脉和特征,以亲水和生态的都市理念塑造了滨水景观。
本文首先阐述了南宁市江北环城水系的相关概况及水系规划的原则,其次分析了江北环城水系规划的主题思路,最后研究了环城水系规划过程中的特色。
关键词:环城水系;河道景观规划;环城水系前言城市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城市所能提供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不再仅仅因为对资源的积累从而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而成为吸引人的地点。
人们对其所在城市中的物质和文化的生活环境都有了较高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有一定的游憩和休闲空间。
通过对水系的改造,提高绿化率,对用地进行规划调整,达到对相关地区的综合改造。
改造江北环城水系,为南宁市的居民提供一个有优美环境,丰富绿化的滨水空间,也是提升滨水区城市品位,推动南宁市旅游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江北环城水系概况分析1.1城市水系景观改造概述南宁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枢纽,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近海省会首府城市。
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合作中,南宁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作用。
当前,南宁依据“中国水城”规划,深化“水城”专题规划研究,改造城市核心区域的连通水系。
进行了加快水环境建设,推进老口航运枢纽和邕宁梯级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
建立健全城市防洪排涝减灾体系,新建邕宁防洪工程、江北环城水系一期工程子项目等。
德州城市水系及水体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水系规划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德州市城市水系及水体景观总体规划项目类型:城市水系规划,城市水网规划,水体景观关 健 词:城市水环境,水系规划,城市河道净化,城市防洪蓄涝规划,污水处理,滨水景观设计,城市设计,主题公园,生态水网 生态研究、水源涵养、雨水收集、城市湿地、旅游发展 水文化与水景观,水生态导 读:本规划立足于德州市独有的水环境特征与开发潜质,九地项目组在深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与基地现状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同类型规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确立其总体规划思路,加强水岸与城市之间的视觉与空间联系,尊重和改善生态系统,包括水文系统、植栽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设雨水处理设施,保育现有湿地,做好防洪保护,保障城区设计标准内的防洪安全,结合城市规划,建设自然、亲水、生态、休闲的滨水空间系统,形成“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系风貌,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本次规划突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基本理念,合理配置城市水资源,改造环境、完善功能、提升形象、梳理生态水网,并对水环境、水安全,水景观和水文化、规划实施措施及开发时序等做出科学规划,对重要节点的空间布局与开发方式提出规划控制与引导。
建设城市生态水系;健全生态水网结构,合理划定河道等级,确定防护绿地范围,定位骨干河道功能,完善防洪防涝体系,改善区域水环境。
挖掘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替力价值,增加市区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
九地项目组对规划提出“一轴一环、四带九湖、十六廊 海子”涵盖的具体节点的功能 、规模、性质、水位等相关指标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各片区水系布局,对水系及其滨水景观进行优化和调整,完善支流体系。
将城市水系及两岸地区打造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商贸服务、生活居住等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形成以“水体、绿色、阳光 城市”为一体的滨水空间。
形成德州新的经济发展带、亮丽的景观旅游带和宜人的生活休闲带。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城区内部河流的治理工程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城市河流的排污防洪功能充分发挥。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针对城区河流所建造的水系景观项目逐渐成为一项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城市河流景观建设不仅能给当地城区带来绿色生态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经过查阅河流综合治理相关文献,国内通过工程措施对城市河流进行综合治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但经过对相关河流综合治理案例的实地考察发现,城市市区内河流被建筑、垃圾侵占现象严重,水体范围大幅度减少,河流的天然调蓄能力弱化,河流生态系统平衡被扰乱。
从原因上看,河流综合治理没有协调好河流工程措施防洪功能与生态景观功能的关系,片面注重采用混凝土硬化河床、堤岸,配合城市泄洪排污的功能,没有着眼于现代城市河流水系景观建设的必要性与生态功能的长远性,没有达到在对河流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提升河流水景质量,打造城市水体生态文化与地域特色生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研究以原阳县西关排河为例,就河流水系景观生态化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对国内外一些河流治理理论、技术及治理后的实例进行了罗列分析,并从经济、生态、规划多角度对河流水系景观生态化进行了分析探讨。
同时从当今国内的城市生态学、滨水、城市发展、河流景观建设等理论中看出,目前我国城市河流水系景观规划发展的差距。
总结得出了水系景观生态化规划应遵循的方法原则。
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针对我国城市的现状以及居民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引出本文的主题,并详细介绍了此次研究的背景、目的,介绍了针对西关排河水系景观生态化规划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河流水系景观生态化规划的发展是对阅读的文献资料以及互联网渠道获取的信息的整理,针对国内外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整合。
对国外、国内的一些河流水系景观生态化规划方法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河流专项治理、综合治理提供借鉴经验。
第三章西关排河现状及改造研究是多次通过对西关排河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后,结合查阅的西关排河流域自然条件、水资源概况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中心城区水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第一篇:中心城区水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前言城市中水环境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水,城市就有了灵气。
**市中心城区河道、湖泊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随着**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委、市政府对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也日益重视,先后对玉龙河、涝淄河、孝妇河等进行了雨污分流,并对部分河道进行了治理,**市中心城区城市水系大联通的格局和环境优美的水景观正在逐渐形成。
但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目前中心城区的水系状况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水系布局方面,景观方面,防洪排涝方面,以及水资源利用方面,等等,这些都将会影响到**市中心城区城市品位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形成。
为此,针对中心城区水系现状情况做了初步调研,供决策参考之用。
二、现状基本情况流经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水系包括:涝淄河、猪龙河、玉龙河、南部排洪沟、孝妇河、漫泗河、范阳河,以及规划的新区景观河和排洪沟。
面积较大的水面主要包括:公园湖、植物园湖、玉黛湖、珍珠湖,以及规划的新区北部休闲公园湖和南部生态湖。
(一)河流1、涝淄河:由**区边河乡流入张店境内,流经中心城区的河道长度约为18.6km,实现雨污分流。
共青团路至北辛路河段已治理,长度约10.3km。
该段河道能满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目前水源主要来自雨水和矿坑水、工业废水以及局部河段的井水补充。
景观:2002年改造,由水利部门负责,改造段河道为护砌型,河岸景观西侧为绿化带,东侧为建筑。
2、猪龙河:由张店区沣水镇流入,流经中心城区的河道长度约为14.1km,基本实现雨污分流。
2002年开发区段改造完成;2005年公园段改造完成;2007年莲池路至中润大道段正在改造。
改造后的河道可满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其余段由于蓬河建筑等原因,最多只能满足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原来水源主要来自煤矿废水和工业、生活污水,2006年实现截污,河水变清,水源主要来自南郊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近期为3万吨/天;远期为5万吨/天。
城市湖泊景观保护利⽤规划研究城市湖泊景观保护利⽤规划研究——以益阳市梓⼭湖为例陈存友胡希军*郑霞(中南林业科技⼤学风景园林学院,410004,长沙)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我国许多城市湖泊景观出现了⽔质污染、⽣态失衡、⽣物多样性减退、⾯积锐减、建筑挤压、视觉污染等诸多重⼤问题。
在总结城市湖泊景观特质的基础上,从宏观(城市区域)、中观(湖泊空间)、微观(景观要素)三个层⾯全⾯构建了城市湖泊景观保护规划的15个内容,详细阐述了各内容的具体保护要求,最后,以益阳梓⼭湖为例进⾏论证,为城市湖泊景观保护利⽤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湖泊,湖泊景观,景观保护利⽤规划,⽣态环境中图分类号:986.4 ⽂献标识码:AProtection & Utilization Planning on Urban Lake Landscape——A case study of Zishan Lake in YiyangCHEN cunyou, HU xijun, ZHENG xia(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Abstract: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causes many significant problems in China's urban lakes landscape, such as water pollution, ecological imbalance, biodiversity loss, the sharp drop of lakes area, building extrusion lakesspace, visual pollution, etc. Based on the summarizing the urban lak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rom the macro (urban and regions), meso(lakes space) and micro(landscape elements), constructs 15 content ofurban lake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and elaborates the demands of protection planning indetail. Finally, take the case of Zishan Lake in Yiyang, the content and method of lake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are analysed in detail, the analysis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urban lake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Key words: urban lake, lake landscape,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城市湖泊是城市中最为重要的⾃然⽣态系统之⼀,是城市中最具有活⼒的地区之⼀,也是构建城市⼭⽔园林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水系规划研究——以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为例赵 楠 张 睿(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摘 要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针对开封市水系现状问题,在引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水系的整体观设计、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探索,同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给城市水系规划和建设提供一种设计方法的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河流水系 水系网络 防洪排涝近年来,很多城市认识到了城市河流水系对城市的重要性,也采用积极的手段去治理辖区范围内的河流,将生态建设和水系的环境整治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已经初见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城市水系的整体景观设计,忽略对水资源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等。
开封历史上有“北方水城“之城,笔者通过对开封市城市水系规划的研究和探讨,针对城市水系的规划设计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从水系网络、水系综合利用、防洪排涝、景观建设等四个方面综合阐述水系规划的方法。
1 开封市水系现状开封市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除黄河内滩区的沟河流入黄河外,其余均属淮河流域,市区内现状水系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农业灌渠三部分。
市区内的自然河道多年来大多未进行过大规模的河道拓挖和堤防建设,总体上淤积严重、行洪过洪能力较差,水质污染严重,滨水景观单调,水生态功能单一,已达不到应有的防洪除涝能力。
现状自然河道上已建成的闸门、渡槽等水利工程设施,由于修建时间年代较久,很多已经老化失修。
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不完善、标准低、隐患多。
多数骨干排泄河道已运行30余年,防洪除涝能力已大大降低。
在开封市环保局公布的2008年环境公报中,除黄汴河达到Ⅳ类标准,其他河流水质均劣于Ⅴ类,已失去供水功能。
2 水系网络总体布局和水面规划(1)水系网络格局水系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水系网络格局的布置应该吻合、从属于城市规划,根据《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开封市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结构由宋城片区、开封新区、东部片区三部分组成,那么在水系规划中,根据不同片区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定位,对水系的规划和运行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X王金凤,刘永,郭怀成,毛国柱,范英英(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摘要:从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的结构与功能出发,以武汉市汉阳水系为例,对湖滨带、沟渠廊道、滨水区绿地进行了景观规划和整体景观设计。
案例研究表明:景观生态学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
关键词: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中图分类号:X321.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K)05259(原1002-1264)(2005)06-0004-03Ecolog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ing of Urban Water SystemsWANG Jin-feng,LI U Yong,GUO Hua-i cheng,MAO Guo-zhu,FAN Ying-ying(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Abstract:Taking Hanyang lake area as a case study,a landscape ecological theory was used for the water system de-signs.The cas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was very suitable for the landscape designing of city water systems in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reas.Key words:urban water system;landscape ecology;landscape ecological arc hitecture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有环境、水利、社会等多种效益。
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研究进展张伟利,贺水林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8)E-mail:211714@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自然生态的渴求也愈加强烈。
因此,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大尺度水系景观规划和小尺度的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两方面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研究理论及方法,以期为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研究开拓思路。
关键词: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尺度中图分类号:X3211.引言水是万物之源,是一切生物的生存基础,城市的水系在城市的运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排涝、防洪、供水、涵养生态和防御、运输等功能,又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灵气的所在、居民精神的依托[1]。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水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另外,在城市美化运动的影响下,城市水系被填之、盖之、断之、堤之衬之,使城市水系失去了生态、自然的本色,也将城市中最具灵气的自然景观元素糟蹋了[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自然生态的渴求也愈加强烈。
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系景观规划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期为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研究开拓思路和提供材料。
2.国内外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研究进展目前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研究主要分两大部分:大尺度上的水系规划研究和小尺度上的河流景观规划设计。
大尺度水系景观规划可以是整个城市范围内甚至流域范围内所有河流的分布格局及生态效应。
小尺度的河流景观主要是由河道、堤防和河畔植被所组成[3]。
通常小尺度的河流景观规划主要集中在以生态为主的近自然河道规划,集合生态、建筑以及人文为主的滨水区景观规划。
2.1 大尺度上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目前,国内外在大尺度上的城市水系规划主要有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城市水绿生态体系建设、结合城市绿道网络规划等。
2.1.1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作为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景观生态学是由德国学者C.Troll于1939年首先提出,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景观与区域规划等方面[4]。
而景观规划则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时间、空间上对区域景观格局做出合理安排,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5]。
目前已经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中。
岳隽等[6]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城市河流的特点,提出了更为综合的、景观水平上的城市河流研究的概念框架。
特别针对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城市河流的研究尺度、格局分析、干扰程度等重要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在景观水平上构建城市河流的可持续发展预案。
王金凤等[7]等从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的结构与功能出发,以武汉市汉阳水系为例,对湖滨带、沟渠廊道、滨水区绿地进行了景观规划和整体景观设计。
徐慧等[8]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与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河流与水系看作水景观元素中的廊道和网络,通过计算和比较水系规划前后河流廊道与水系网络的一些指标,反映河流结构和水系网络特征的变化情况,以此评价水系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揭示水系规划在改善城市河流廊道的空间结构和提高水系网络的连接度方面的景观生态学本质。
2.1.2城市水绿生态体系建设城市水绿生态体系建设,通过整合优化绿、林、水、路、风的生态廊道,促进水循环流动、缓解和恢复生态恶化带,保护城市湿地,建设重点生态区,维持和优化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为维持城市的生态信息流通、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9]。
上海城市水绿生态体系以“四横三纵一环”的水绿主体构架,构建水网、林网相结合的循环生态系统。
水网化——林网化不仅是指河流水系沿线的林带建设,而且还包括连接城市范围内的各种水体和绿地,使之成为水、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网络体系,实现林中必有水,水边必有绿[9]。
沈阳城市水绿生态体系以构建“十纵八横”生态廊道为主,以城市湿地、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等生态节点为辅的“虚实结合、水绿共建、南北贯通、东西网联”的生态体系框架[10]。
2.1.3绿道网络规划绿通网络是指绿色通道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即城市绿地是如何通过绿色通道相互联系构成系统的,是城市绿地系统地框架。
绿道按照构成,一般分为三种:河流绿色通道、植被绿色通道、道路绿色通道。
河流的绿色通道是城市绿道规划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在城市绿道规划中实现。
通常认为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是绿色通道运动的开创者[11],奥姆斯特德1887年主持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即“翡翠项圈(Emerald Necklace)”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个有深远意义的绿色通道[12]。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牛顿(Newton, N.T)把这个公园系统看作是一条公园道(Parkway)[13],它在环绕全城长达4.5英里的弧线内,通过后海湾芬斯河(Back Bay Fena)和马迪(Muddy)河把波士顿公地和富兰克林公园连接起来。
多伦多大生物地理区绿色通道是针对多伦多大生物地理区于1991年提出的一个绿色通道体系,该生物地理区而积10000 km2,长200 km,其中有15条河流流经此区[14]。
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菲力普·刘易斯在威斯康星州侣导了这一跨越州际的远景规划,被称之环境走廊的绿色空间和绿道网络,该规划绿道网络大部分是沿着河流、水溪和湿地系统形成的[15]。
在欧洲,绿色通道规划更多的体现在生态保护方而,全国、全洲尺度的生态廊道(ecological network)、生境网络(biotope network)或被称为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的建设,在欧洲国家如前捷克斯洛伐克、荷兰等都比较普遍[16]。
在葡萄牙,多若河(Duoro river)流域是波尔图葡萄酒(Port wine)的著名产区,通过对多若河流域的绿色通道规划,使得该区域内具有悠久历史的葡萄园、梯田和建筑物等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17]。
在我国,俞孔坚教授等首先利用绿道思想与方法指导了城市水系及绿地系统规划[18]。
张庆费将绿色通道网络称之为“绿色网络”,提出以植被和水体组成的绿色空间为对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则[19]。
黄艺等利用东营市西城区的城市河流廊道、道路廊道与城市防护林等廊道网络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20]。
汪敏等在扬州生态市建设中利用道路交通建设和改造,沿主要公路和河岸两侧建立绿色廊道,渗透到城市建筑密集区域与城市中的绿色斑块相连接[21]。
2.2小尺度的河流景观建设小尺度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主要集中在城市河流的生态建设、滨水区的景观规划设计。
在城市河流生态建设的研究中,以近自然河道景观建设的研究较为广泛。
2.2.1 城市河流的近自然建设自1938年德国Seifert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概念[22],瑞士、奥地利等国相继提出“近自然”水域治理思想。
Hohmann提出了近自然河道建设的一个相对准确的目标,即通过生态治理(应该)创造出一个具有各种各样水流断面、不同水深及不同流速的河溪,河岸植被应该是具有多种小生境的多级结构[23]。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较早地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过程,河流管理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现已进入“生态水利”或“环境水利”的高级阶段,多数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目标的核心是要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整体性[24-27],其重要特征是摒弃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所形成的“唯效率主义”河流管理观念,尊重河流系统的自然规律,注重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使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美国在70年代修建了很多人工河道,但逐渐发现周围湿地越来越干,生物多样性也急剧减少,进入90年代开始改造,目前己恢复曲流河道的状态。
著名的洛杉矶河也正在拆除衬砌[28]。
近年来,荷兰人提出“还河流以空间”的新理念,使河流在流量、泥沙输移、宽深比等方面达到动态平衡,就可能要求放弃几百年前筑围堤形成的滩地。
目前荷兰人正在研究的措施包括疏浚河道、挖低漫滩(与自然开发相结合),甚至退堤、扩大漫滩[28]。
日本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仅在1991年,全国就开展600 多处试验工程,随后对5 700 多km长河流采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其中,2 300km为植物堤岸,1400 km为石头及木材等自然材料堤岸[29,30]。
在国内,高甲荣等在分析传统治理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河溪的自然治理原则, 并探讨其应用的基本模式[31];达良俊等提出“近自然型”城市河流水系恢复和水景观建设的理念与模式[32],并开始将这些理论研究应用于城市河流规划设计中。
例如山东省招远市城市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中,采用河道近自然治理的思想,从河流平面形态、河流垂直断面和护岸三个方面进行城市河道的近自然治理设计[33]。
周斌等将近自然原理应用于自然流域的治理规划中,重建水体自然形态的规划原则和设计方法,并以江苏省镇江市城市河流为例,分析了近自然原理应用的可行性与重要性[34]。
2.2.2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35]。
城市河流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和人工景观融合发展的主要表现空间,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主要是结合生态功能、建筑美学以及人文发展的要求进行城市滨水区包括河流水体本身、沿河地带以及水域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以期更好地塑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滨水景观带。
孙鹏等探析城市化对水滨自然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36]。
王薇等基于景观的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个方面,同是考虑河流的多种功能,提出了从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文化性、亲水性六个方面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进行分析设计[37]。
唐剑[38]、翁亦城[39]、俞孔坚[40]和陈德雄[41]等认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强调生态优先与整体优先原则,从生态要素的保留与保护2个方面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文化要素、空间要素、生态要素和载体要素等4大要素,协调好人与滨水自然环境、人与滨水人工环境、滨水自然景观与滨水人工景观的关系,创造完美的城市滨水格局,保护滨水景观的多样性。
3. 小结与展望从目前国内外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研究可见,主要集中在大尺度的水系景观规划和小尺度的河流景观建设设计,这些研究对城市河流景观规划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大尺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和小尺度的城市河流景观建设没有联系起来,导致城市水系景观没有系统性、整体性;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较少,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