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 格式:docx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2
“康师傅”的企业发展历程————————————————————————————————作者:————————————————————————————————日期:2“康师傅”的企业发展历程来自: 创业之家论坛(/)1992年,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上市。
2005年,全世界人每吃掉五包方便面,就有一包是“康师傅”。
从乡村制油小作坊,到年销售额300多亿的,大型食品工业集团,是谁一手创造了“康师傅”的奇迹?从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到集食品、零售、餐饮于一体的跨国企业集团,“康师傅”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康师傅”创始人魏应行做客《台商故事》,讲述创业的曲折经历。
[演播室]康师傅不姓康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台商故事》。
我们要给大家讲的是康师傅的故事。
康师傅不姓康,康师傅姓魏,为什么的魏师傅会创办了康师傅,在康师傅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先来认识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行先生,魏先生你好。
当时为什么想起叫康师傅,没叫魏师傅。
魏四:康吧,应该作食品从健康趋向,康这个,而且康在我们,小有迷信,在品牌里面秘密里面,康是扬音。
取这个名字就比较向上,向扬。
这样一个名字,师傅是一个在北方很普通的一个尊称,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名字之后,大家反而非常耳熟能详,非常容易沟通。
这个我觉得名字取得不错。
主持人:是不是有人真的会以为您姓康,叫您康师傅。
魏四:应该普遍有这样的,有这样的感觉,康师傅的老板姓康。
主持人:其实不论是魏师傅还是康师傅,刚来的大陆的时候都不是很顺利,我们也来回顾一下当年魏先生刚才到大陆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导视:初到大陆,就赔掉了上亿家产。
(差点卷铺盖走人)失败的卖油郎,如何摇身一变,成为食品业的大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接下来请收看“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行的创业故事。
[小片一]接连投资失利解说:1988年10月的一天,在香港飞北京的747班机上,一个28岁的台湾小伙,显得兴奋而又不安。
飞机就要降落在北京首都国国际机场,这将是他第一次踏上首都北京的土地。
民以食为天:康师傅的中国发家史台湾亿万富翁魏应州在1950年代就读的小学现在仍在他的家乡台湾彰化永靖。
可追溯至蒋介石统治时代的学校正墙上还留有“礼、义、……耻”的训诫标语。
那时候,与中国大陆进行贸易无疑就是对所有这些“品行原则”的背叛。
街对面是一座建于1997年的纪念公园,纪念的对象是一对夫妇,他们对中国大陆信奉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
魏德和及其妻子在拥挤的祖屋里抚养了七个小孩,祖屋里住着100名魏氏家族成员。
四个儿子都因在中国做生意而成为亿万富翁。
现在,这四个儿子正花费数百万美元重建他们的祖厝,作为大陆游客的一个旅游景点,而大陆游客目前已成为台湾旅游业增长最快的收入来源。
在两岸冷战时期的敌对关系于1980年代开始解冻之后,魏氏兄弟很快便进入中国大陆。
继1992年在天津开设第一家方便面厂之后,他们的康师傅方便面让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
如今,魏氏家族的顶益控股集团在高度自动化的大陆工厂每年生产160亿包方便面。
他们提供200多种口味,以此来吸引中国各地处于不同气候和文化的消费者。
现在,魏氏兄弟找到了一个更为利润丰厚的业务:饮料。
现年57岁的顶益集团董事长魏应州在回想他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动机时说:“是贪婪吸引我进入饮料业的。
”他此时正远离台湾的家乡,在中国东部城市天津他们最初开设的那家方便面厂附近接受采访。
天津是顶益集团以及魏氏家族拥有74%股份的投资控股公司——顶新国际集团的总部。
他的贪婪意识得到了回报:自2009年以来,顶益集团的饮料业务收入已超过了方便面业务。
这家《福布斯》亚太顶尖50强企业在2010年的总销售额增长31%,至67亿美元,净利润增长25%,达4.78亿美元。
而且看来这个增长势头将持续一段时间。
据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AC Nielsen)的统计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12个月内,中国非酒精饮料市场扩大了11%,销售规模达140亿美元。
而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很可能将吞并规模较小的企业。
康师傅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企业发展从乡村制油小作坊,到年销售额300多亿的大型食品工业集团,“康师傅”集团创造了奇迹;从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到集食品、零售、餐饮于一体的跨国企业集团,“康师傅”走过了艰辛的发展历程。
康师傅是台湾食品公司——顶新集团属下顶新公司的一个知名品牌,顶新集团的前身是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1974年更名为顶新制油公司,以生产工业用蓖麻油为主。
1988年,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集团开始投资大陆。
1990年,在北京集团在大陆的第一家企业,“顶好”食用油公司挂牌成立,“顶好清香油”开始上市销售。
为了尽快打开市场,特地请来明星做广告。
不料“顶好清香油”质量虽然很好,但惨遭计划经济条件下散装油的沉痛打压,顶好清香油遭遇了滞销,企业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教育消费者,诱导消费者吃包装油。
企业预测在未来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之后,可能这种油脂都会通过更方便的销售的方式,也就是所谓包装油的方式,做到一些改变。
公司在等待着这个未来的机会。
于是,公司初步起创计划遭到着现实的严峻考验。
1992年,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上市,"康师傅"方便面在中国掀起一场饮食革命。
短短几年时间,“康师傅”在中国各地建了一百多条生产线,年产方便面达六十亿包,坐上了全球方便面行业的头号交椅。
之后市场迅速成长,1995年起“康师傅”的事业迅速从方便面扩大业务至糕饼及饮料等领域,截止2006年底,公司总投资已达到20亿美金,先后在中国四十余个城市设立了生产基地,员工人数近四万人,总营业额24亿美元。
1996年,康师傅控股在香港上市,康师傅的母公司顶新集团开始向餐饮、流通等领域大举扩张,将美国快餐品牌“德克士炸鸡”收归旗下,立志在三年将其做成中国西式快餐的前三名。
然而就在事业急速膨胀的时候,顶新集团却遭遇到了严重的危机。
之后,企业用更谨慎的态度去了解消费者,度过难关后的顶新集团,重整旗鼓,又向零售、餐饮领域继续进军。
方便面:掘到第一桶金1959年,家父亲德和在彰化乡村办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
这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后由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继承,维持着中小企业的规模。
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应行身负家人重托,从转道来到大陆。
他在各省之间辗转考虑,足迹几乎踏遍全家。
因为家庭企业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大陆开发一种食用油。
当时大陆市场几乎全是散装油,谈不上优质和品牌。
应行决心开发“顶好清香油”,创立“来自的食用油”形象。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条广告。
当时正在大陆热播的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女主角吴敬娴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广告语深入人心。
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
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后来康师傅又先后试推“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两种产品虽然广告都很出色,但同样犯下了高估市场的错误,一直未能获得理想的销售。
至1991年的三年间,应行已赔掉了所携来的1.5亿台币的半数以上,几乎要打道回府。
恰好在这时他嗅到了方便面的市场机会。
当年他经常乘坐火车,并食用从带来的方便面。
后来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能买到。
康师傅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决定主攻方便面市场。
由于过去在,氏四兄弟在方便面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就像幼稚园的学生一半。
因此在推出新产品事便小心翼翼,边做边学。
当时为了了解大陆的口味,便通过试吃的方式来改进佐料配方。
同时在定价方面,发现当时的大陆市场上只能买到两种方便面:一种是进口的“高价面”,在机场饭店等地有售,却因价格偏高而难于推广,另外一价格极其低廉的袋装面,价格虽然低廉,但口味非常的差。
康师傅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一点九八元。
康师傅在杭州的发展历程4大发展历程简述【原创实用版】目录1.康师傅在杭州的发展历程概述2.康师傅在杭州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初创期3.康师傅在杭州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快速发展期4.康师傅在杭州的第三个发展阶段:稳定发展期5.康师傅在杭州的第四个发展阶段:转型升级期6.总结:康师傅在杭州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正文康师傅作为我国著名的食品企业,其在杭州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快速发展期、稳定发展期和转型升级期。
康师傅在杭州的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这一时期被称为初创期。
康师傅在杭州建立了生产基地,开始生产方便面等食品,并在当地市场进行销售。
经过几年的努力,康师傅在杭州的市场份额逐渐提升,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 21 世纪,康师傅在杭州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在这一阶段,康师傅不仅在杭州扩大了生产规模,还开始涉足饮料、饼干等食品领域。
此外,康师傅还通过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策略,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在杭州乃至全国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康师傅在杭州的发展进入了稳定发展期。
在这一阶段,康师傅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强渠道建设等措施,保持了企业在杭州市场的竞争优势。
同时,康师傅还通过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杭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康师傅在杭州的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期。
在这一阶段,康师傅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例如,康师傅推出了一系列健康、绿色的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
此外,康师傅还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结:康师傅在杭州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初创期到快速发展期,再到稳定发展期和转型升级期,康师傅凭借自身的努力,在杭州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方便面:掘到第一桶金1959年,魏家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
这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后由魏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继承,维持着中小企业的规模。
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魏应行身负家人重托,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
他在各省之间辗转考虑,足迹几乎踏遍全家。
因为家庭企业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大陆开发一种食用油。
当时大陆市场几乎全是散装油,谈不上优质和品牌。
魏应行决心开发“顶好清香油”,创立“来自台湾的食用油”形象。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条广告。
当时正在大陆热播的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女主角吴敬娴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广告语深入人心。
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
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后来康师傅又先后试推“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两种产品虽然广告都很出色,但同样犯下了高估市场的错误,一直未能获得理想的销售。
至1991年的三年间,魏应行已赔掉了所携来的1.5亿台币的半数以上,几乎要打道回府。
恰好在这时他嗅到了方便面的市场机会。
当年他经常乘坐火车,并食用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
后来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能买到。
康师傅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决定主攻方便面市场。
由于过去在台湾,魏氏四兄弟在方便面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就像幼稚园的学生一半。
因此在推出新产品事便小心翼翼,边做边学。
当时为了了解大陆的口味,便通过试吃的方式来改进佐料配方。
同时在定价方面,发现当时的大陆市场上只能买到两种方便面:一种是进口的“高价面”,在机场饭店等地有售,却因价格偏高而难于推广,另外一价格极其低廉的袋装面,价格虽然低廉,但口味非常的差。
康师傅是如何从徒弟到师傅的在中国大陆,康师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就是“方便面”的代名词。
康师傅以60亿包的年销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就可以绕地球十二圈。
1996年康师傅在香港上市,2002年在香港股市增值最佳的股票中,位列前三位。
2004年8月,康师傅控股(0322.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半年报显示,康师傅2004年上半年营业额为6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0%。
而拥有康师傅品牌的台湾顶新集团年销售额已高达200亿元人民币。
根据AC Nielsen2004年4-5份调研数据显示,康师傅在中国方便面销售额及销售量占有率分别为40.8%及30.5%,远远领先于统一。
而三年前,康师傅还只有23.5%的市场占有率,领先统一不到2%。
而在10多年前,康师傅创始人魏家四兄弟所经营的,还不过是台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油坊,与占据台湾食品业老大地位的统一企业不可同日而语。
1988年就到内地闯荡交了三年学费,直到1992年才摸索出做方便面的康师傅,是如何由负数开始,迅速热卖,超越统一,从小做大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家的。
康师傅所采取的战略是速度制胜。
面对一片空白的大陆市场,为了迅速占位,在中国内地塑造出“第一品牌”的形象,康师傅通过大手笔的广告策划、准确明晰的市场定位、领先一步的产品策略、精耕细作的渠道策略……在极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
战略:速度制胜,抢占第一康师傅的创始人是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
1958年,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起名“鼎新”。
从小时候起,四兄弟加上三个姐姐就在油坊帮忙。
尽管非常辛苦,但油坊的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魏德和去世时,家产与负债也是基本相抵。
由于岛内发展空间狭小,魏氏兄弟决定赴大陆投资。
1988年,受家人重托的魏应行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寻找机会。
康师傅公司简介一、公司背景介绍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及糕饼。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总部设于中国天津市,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糕饼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经营,现任首席执行官魏应洲。
康师傅作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领导企业,日前本集团的三大品项产品,皆已在中国食品市场占有显着的市场地位。
以下是康师傅公司的发展史:1958年创立顶新集团的前身在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1974年更名为顶新制油公司,以生产工业用蓖麻油为主。
1988年,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魏氏兄弟看到大陆前景广阔的市场,于是决定到大陆考察投资,从此四兄弟便踏上了一条华路蓝缕的创业之路。
1992年7月18日,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康师傅方便面正式上市。
1995年7月,成立天津顶园国际食品有限公司,进入糕饼事业。
1995年12月,成立天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进入饮品事业1996年02月,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股票在香港上市,成为上市公司。
1997年01月,成立方便面、糕饼、饮品事业群。
2004年,康师傅推出矿物质水,加入到竞争激烈的水市场。
2006年康师傅营业额达到23.32亿美元,其中方便面、茶饮料都位居行业第一,果汁饮料也位居市场三甲。
2007年,康师傅矿物质水市场占有率大幅跃进,根据调查机构及企业2007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康师傅以17.3%的市场份额一举成为国内水市场的第一品牌,保持多年不变的瓶装水传统市场格局己经被打破,市场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
二、公司的经营理念康师傅的经营理念“诚实、务实、创新”诚实:是企业永续经营的荃石务实:是康师傅稳步成长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以诚信团结、勇于开拓的精神,推动集团持续不断成长创新、永续经营。
三、公司的愿景和使命(一)、愿景:1、让康师傅成为中华美食的代言2、建立全球最大的中式方便食品及饮料集团康师傅透过白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分销旗下产品,截至2009年12月底本集团拥有493个营业所及79个仓库以服务5,798家经销商及72,955家直营零售商。
方便面:掘到第一桶金1959年,魏家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
这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后由魏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继承,维持着中小企业的规模。
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魏应行身负家人重托,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
他在各省之间辗转考虑,足迹几乎踏遍全家。
因为家庭企业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大陆开发一种食用油。
当时大陆市场几乎全是散装油,谈不上优质和品牌。
魏应行决心开发“顶好清香油”,创立“来自台湾的食用油”形象。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条广告。
当时正在大陆热播的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女主角吴敬娴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广告语深入人心。
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
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后来康师傅又先后试推“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两种产品虽然广告都很出色,但同样犯下了高估市场的错误,一直未能获得理想的销售。
至1991年的三年间,魏应行已赔掉了所携来的1.5亿台币的半数以上,几乎要打道回府。
恰好在这时他嗅到了方便面的市场机会。
当年他经常乘坐火车,并食用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
后来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能买到。
康师傅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决定主攻方便面市场。
由于过去在台湾,魏氏四兄弟在方便面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就像幼稚园的学生一半。
因此在推出新产品事便小心翼翼,边做边学。
当时为了了解大陆的口味,便通过试吃的方式来改进佐料配方。
同时在定价方面,发现当时的大陆市场上只能买到两种方便面:一种是进口的“高价面”,在机场饭店等地有售,却因价格偏高而难于推广,另外一价格极其低廉的袋装面,价格虽然低廉,但口味非常的差。
关于“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的产品分析一、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企业简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于一九九六年二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巿。
本公司的大股东顶新(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和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分别持有本公司33.1889%的股份。
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司市值康师傅LOGO为54.5亿美元。
现时公司已被纳入英国富时指数中亚太区(除日本外)的成份股。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本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及糕饼。
本集团于1992年开始生产方便面,并从1996年扩大业务至糕饼及饮品;康师傅作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领导企业,目前本集团的三大品项产品,皆已在中国食品市场占有显著的市场地位。
据ACNielsen2009年12月的零售市场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在这期间本集团在方便面、即饮茶及包装水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4.6%、48.4%和19.6%,同时稳居市场领导地位;稀释果汁及夹心饼干分别以14.2%及25.5%居同类产品第二位。
本集团大部分产品均使用“康师傅”品牌销售,并相信“康师傅”是中国最为消费者熟悉的品牌之一。
二、产品服务公司产品绝大部分均标注“康师傅”商标,“康师傅”早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其品牌价值约为4.12亿美元。
目前本公司的三大品项产品,皆已在中国食品市场占据领导地位,据ACNielsen二零零六年十二月的零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本公司方便面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高达43.3%,是第二名同业的三倍,销量超过81亿包,近年推出的“福满多”系列平价面更进一步拓展到广大农村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生产销售厂商;康师傅茶饮料也已成为国内茶饮料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53.6%,果汁饮料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17.3%,是市场前三大品牌,公司06年继续向纯净水市场推进,康师傅矿物质水市占率已达12.7%,居市场第二位,预计07年底营收可望超越同业,成为市场龙头,长白山天然优质矿泉水也将在2007年面向市场;康师傅夹心饼干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22.2%,是中国市场的第二大品牌。
康师傅的发展历程
康师傅是一家知名的中国食品企业,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
1985年。
以下是康师傅的发展历程:
康师傅的创始人是陈光标,他在1985年创建了康师傅方便面
品牌。
最初,康师傅只是一家小型食品公司,仅生产方便面。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康师傅逐渐扩大了生产规模,并逐步发展出其他食品产品如饮料、冰淇淋和罐头食品等。
1992年,康师傅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成立了康师傅国际控
股有限公司(即现在的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2000年,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首家
在港股上市的方便面企业。
2008年,康师傅与美国食品巨头可口可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合并了两家公司的饮料业务,使康师傅在中国饮料市场实现了强势崛起。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康师傅不断创新,推出了多种产品,如速效救心丸、方便米饭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015年,康师傅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剥离了其饮料业务,将重
心放在了食品业务上,并进一步加强了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
面的投入。
如今,康师傅已经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并在海外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康师傅不仅在方便面领域占据着重要市场份额,还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产品线,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种类的食品选择。
汇报人:2023-11-28顶新集团康师傅企业史研究010201020304除了方便面、饮料等核心产品外,康师傅还涉足糕点、饼干、乳品、餐饮等领域。
康师傅在海外市场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北美地区。
康师傅在中国大陆拥有大量的生产基地,其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往全国各地。
聚焦核心业务康师傅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并购和合作等方式,扩大全球影响力。
拓展国际市场持续投资研发康师傅的战略规划多元化渠道康师傅拥有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包括传统零售、电子商务、餐饮业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生产与销售分离康师傅采用生产与销售分离的模式,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将销售交给专业的销售团队,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严格质量控制康师傅重视产品质量控制,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都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和优质。
品牌形象统一品牌传播多元化品牌合作与授权030201康师傅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诚信、务实、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的。
企业文化还体现在“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服务社会”的理念上,以此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康师傅的企业文化还包括尊重多元化和包容性,不断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以实现企业的卓越运营和持续成功。
康师傅的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严格要求上。
公司坚信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始终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
康师傅的价值观念还体现在对消费者的关注和照顾上,始终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企业的重要使命。
康师傅的社会责任持续研发引入新技术创新营销策略康师傅的创新战略品牌影响力渠道优势成本优势康师傅的竞争优势技术升级营销创新新产品推出康师傅的创新成果03供应链管理01市场竞争加剧02消费者需求变化康师傅面临的挑战创新产品针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康师傅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广告、营销等手段,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引进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本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及糕饼。
本集团于1992年开始生产方便面,并自1996年起扩大业务至糕饼及饮品;目前本集团的三大品项产品,皆已在中国食品市场占有显著的市场地位。
据ACNielsen2010年12月零售市场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本集团于方便面、即饮茶及包装水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5.8%、51.9%和20.8%,稳居市场领导地位;稀释果汁以17.5%、夹心饼干以22.7%同居于市场第二位。
经过多年的耕耘与积累,「康师傅」已成为中国最为消费者熟悉的品牌之一。
本集团透过自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分销旗下产品,截至2010年12月底已拥有548个营业所及89个仓库以服务6,155家经销商及73,282家直营零售商。
本集团相信如此广博的销售网络,是构成本集团产品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亦促使本集团的新产品更成功而有效地登陆市场。
今后本集团仍会将资源专注于食品制造与流通事业,并继续强化物流与销售系统,以期建立「全球最大中式方便食品及饮品集团」。
本集团于1996年2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两大股东顶新(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和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分别持有本公司33.21%及33.20%的股份。
于2010年12月31日,本公司之市值为143亿美元。
现时本公司已被纳入英国富时指数中亚太区(除日本外)的成分股及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香港成分股指数。
2010年,「康师傅」连续第三年获得福布斯亚洲50强称号,同时连续八年登上台湾十大国际品牌前五名,康师傅品牌价值经评定达10.66亿美元。
此外,康师傅控股还上榜2010年度第5届亚洲品牌500强,荣获人民网颁发的2010最佳网络声誉企业奖和2010年《数字商业时代》评选的10年公益创新奖。
这些荣誉的获得是对「康师傅」品牌的肯定,同时更激励了我们不断完善的信心,今后康师傅将持续发展品牌,朝向世界级品牌的领域继续迈进。
康师傅商标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总部设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糕饼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经营,现任首席执行官魏应洲。
公司1992年于天津研发生产出第一包方便面,之后市场迅速成长,1995年起陆续扩大业务至糕饼及饮品,截止2007年,公司总投资已达到24.69亿美金,先后在中国四十余个城市设立了生产基地,员工人数近四万人,总营业额32亿美元。
康师傅将向更多的领域发展,除食品,饮料之外,还可以向生活用品方面发展,例如,餐具、厨房用品等。
瓶装水横空出世,打破传统市场格局2004年,康师傅推出矿物质水,加入到竞争激烈的水市场。
康师傅的矿物质水,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添加了钾、钙、镁、硒等矿物元素,在广告上诉求“多一点,生活更健康”。
从产品定位上来看,矿物质水也正好处于天然水与纯净水价格的中间,在建立了竞争市场的区分后,康师傅矿物质水的产品形象更容易突出。
依托企业的规模、通路优势,以及成熟的品牌运作经验,康师傅矿物质水快速发展。
20瓶装水07年,康师傅矿物质水市场占有率大幅跃进,根据调查机构及企业2007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康师傅以17.3%的市场份额一举成为国内水市场的第一品牌,保持多年不变的瓶装水传统市场格局已经被打破,市场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
依托强势媒体,打造强势品牌一个品牌的成就来自于企业的产品、技术、渠道、管理及创新等各个方面,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与品牌打造关系最为直接的是品牌的传播与形象塑造。
康师傅在打造品牌的道路上,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长久以来一直依托于强势媒体,特别是保持着在中央电视台的投放。
作为企业起家的康师傅方便面,多年来一直投放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综艺频道等广告资源,特别是在CCTV-1黄金剧场重点剧目的投放,让全国的消费者认识了这一品牌。
近几年,康师傅在招标时段的投放逐年增加,使得“康师傅”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2007年,康师傅茶饮料、瓶装水广告大量投放招标时段中最为黄金的A特段资源,在激烈竞争的饮料市场中拔得头筹。
“康师傅”的企业发展历程1992年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上市。
2005年全世界人每吃掉五包方便面就有一包是“康师傅”。
从乡村制油小作坊到年销售额3师傅”的奇迹00多亿的大型食品工业集团是谁一手创造了“康从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到集食品、零售、餐饮于一体的跨国企业集团“康师傅”。
"康师傅" 的老板并不姓"康",而是台商顶新集团董事魏应交及其兄弟。
"康师傅" 是1992 年顶新为进军大陆而设的品牌。
在90 年代初,由于大陆人民害怕速食食品有损健康,所以这类食品在大陆不太受欢迎。
魏应交为标榜其速食面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所以改名"康师傅",以显示是健康食品,加上当时的目标市场是中国北方而北方人会尊称别人为"师傅",所以便在品牌上加上"师傅" 二字。
这便是"康师傅" 的名字由来。
92 年,正值台湾经济火红。
虽然顶新当时只是中小型企业,在魏应交决定往内地发展时,四周都是反对之声,但他相信未来中国是营商腹地,他毅然带著1 亿台币便往大陆去。
现在可以证明他的眼光准确。
"康师傅" 以速食面起家,原来魏应交全无生产速食面经验。
魏氏兄弟在台湾承继
了父亲的油品企业,因速食面要用油炸,正好为魏氏未来的事业选定方向。
在国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1688号A栋
内中,他们首先决定在天津开业,他们相信如能在吃面最多和最讲究的北方占一席位,那么进占其他市场也没甚么问题。
另方面,魏应交实行"尊重当地人民" 的营商之道,在集团内台籍员工与本地员工的待遇相同,他自己和台籍高级管理人员也不会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因此不但可以减低成本,还可以得到当地人的拥戴。
魏应交并与当地政府的保持良好关系,避免了封杀或不合作的情况。
耕耘11 年终见成果,今天"康师傅" 已是大陆食品业的龙头大哥,其实这与"康师傅" 建立初期"通路精耕"和坚持现金交易的经营手法有关。
很多商家容许买家赊帐,这样往往便做成呆坏帐。
因此"康师傅" 坚持现收现付;为确保所有商家都愿意付现金,"康师傅"的策略是低本,高品质,产品好卖,商家自然以现金交易。
同时,"康师傅" 相信依靠经销商批货再零售,必定会出现赊数现象,为此"康师傅" 在各地设立业务部和仓库,建立自己的销售网,虽然在这过程中曾遭原有经销商抵制,亦因大幅增加了集团的各项成本开支而濒临破产,不过"康师傅" 的坚持最终都有了回报。
在2000 年"康师傅" 销售收入增加了两成,纯利上扬至4,000 万美元,这与99 年亏损3,500 万美元相比,这正是通路精耕开始显示成效有关。
相较速食面,"康师傅" 在多元化发展下开拓的饮料市场的表现更见突出,当全球的饮料业毛利下降的情况下,"康师傅" 的饮料销售量预计明年会高达40 至50 亿瓶,较今年增加一倍。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1688号A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