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总比问题多
- 格式:ppt
- 大小:969.00 KB
- 文档页数:7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书笔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方法总比问题多读书笔记每个人看完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以下是我对本书的一些认识跟大家分享一下。
读了《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有以下几点:一、学会“以脚做梦”,二、现在不做等于永远不做,三、量化行动,不能满足于“在忙着”。
当然感触最深的还是本书的名字《方法总比问题多》。
先就《方法总比问题多》这个书名讲讲我的感受。
在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跟大家开玩笑说“问题总比方法多”。
当让这是句玩笑话,在看完本书后改变了我的这个想法。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家小宝宝,现在还话都不会说呢,但他还非常爱说,经常说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词,或者对着一堆玩具指他自己想要的玩具。
如果大人没有理解他的意思,他还不高兴又哭又闹的不高兴。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家长只能靠猜测去理解他的意思,玩具一件一件拿给他让他自己选择,直到给对他想要的玩具,宝宝停止哭闹为止。
其实这个过程中,宝宝哭闹就是一个问题,大人猜测宝宝的想法,一件件拿玩具给他,就是一次次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拿错一个玩具就是一次解决问题的尝试,直到玩具拿对了,宝宝不哭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也是一样,问题就像宝宝的哭闹,发生了就要像办法解决,如何解决问题,就是一次次拿玩具的过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公司3-5#仓库分区,做标示的过程。
刚开始我们仓库内分区后是仓码员口头通知的,相当于口口相传,仓库是如何分区的,通知来拉货的司机也只是口头告诉司机仓库是如何分区的,后来发现这样做在实际作业中给拖车司机和我们自己都造成了很多不便,我们就想了个办法,用A4纸打印数字,贴到墙上方便大家分辨每个区。
这个办法实行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后,问题又出现了,贴在墙上的纸掉了。
又要重新再贴一次。
这怎么办呢,后来又想到一个改进的办法:将贴纸改为用油漆喷字,直接喷到墙上和地面上,不给他掉落的机会。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精选10篇)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篇1这次学校开展读书活动,要求阅读《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
下面就《方法总比问题多》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一.方法与问题是推动人生前进的动力。
方法与问题总是一道共生的矛盾。
方法总比问题多是对方法与问题的关系的最好诠释,它是一种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奋发向上、永不言败的心态;是一种不屈不挠、蔑视困难并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有了这种心态和精神,就会努力工作,并因掌握了方法而创造非凡的业绩,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信。
不但如此,还会从此不怕困难,将所遇到的困难变成进一步成长的机会。
人生总会面临很多问题,上学、找工作、交友、家庭与事业等,每时每刻,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总会困扰我们,只不过面对他们,有人怨天忧人,有人积极应对。
一个人如果不想虚度此生,活得充实有意义,面对困难时,就需要勇气和理智,主动想办法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征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尝试,不断更新,我们会体会到很多东西,学习到更多经验,观察精彩的世界,感受人生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这种精神。
作为一名窗口工作人员,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直面问题,寻找方法,在自身的工作中,把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穷尽一切可能地做好,做到极致,做到完美。
二.多找方法,少找借口,是每个人应有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中,一流的人找方法,懒惰的人找借口。
找借口的人是单位里最不受欢迎的人,找方法的人,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人。
找借口的人,是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哪怕有现成的办法摆在他面前,他也难以接受。
我们应争取做第一种人,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
我们的服务需要的正是这种不找借口找方法的法官,只有有这种精神的工作人员,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的尊严。
多年来,问题总是我们躲避责任和努力的第一借口,什么经验不足,积淀不够,办法不多等问题成为我们最好的“挡箭牌、护身符”很少考虑自身是否想尽办法、竭尽全力。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精选6篇)同,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最终根据工作实际,确定用一种最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力求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之所以不成功,就在于对问题屈服,无端的将问题放大,把自己看清。
其实,只要你努力找方法,你怎么会找不到呢,越去找方法,便越会找方法,越会找方法,越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人的一生,是不断遭遇问题并与问题进行战斗的一生,问题会无穷无尽,我们要主动找方法解决才能打胜仗。
人的思维神经有如人的肌肉,只有不断锻炼,才会越来越强。
不练,好的肌肉也会萎缩,练习的好,即使原来基础不好,也能够通过逐步努力而提高。
越去找方法,便越会找方法,越会找方法,越会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这不仅提高了找方法的自信,而且越来越明白找方法的窍门,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想办法是有办法的的前提,如果让脑袋放假,即使天才遇到问题也会一筹莫展。
人的智力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只要你能够战胜对艰难的畏惧,并下决心去努力,你就能越来越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越来越智慧超群。
我们之所以说事情艰难,往往是我们并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虽然我们说自己已经尽力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把全部潜力发挥出来。
先把不可能放到一边,而想自己是否竭尽全力。
学会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可能去努力吧。
世界上没有最大的问题,只有不努力造成的失败和遗憾。
有些问题的确非常顽固,想了许多方法,仍无法解决。
于是有人便认为以示及至,再去努力也是白搭。
其实,当你真正经过一番努力奋斗,就会知道所谓难,只是你自己的心灵至好,只要不断努力,开发的潜能就越来越大,努力不够,你当然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
从我已尽力的假象中解放自己吧,再努力一把,你会发现你还有许多没有开发的潜能。
惟有脚踏实地才能梦想成真。
许多人有追求,有理想。
但是,自己让自己的理想停留在梦想的层次,最后的结果,不过是黄粱美梦。
与此相反,有的人却总是让自己的追求通过踏实的行动来实现,最后将许多人看来不可实现的梦想,变为了现实。
方法总比问题多上一句方法总比问题多,这句话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总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总是比问题本身更多。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方法,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
但是,我们不能被问题所困扰,而是要学会从问题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就像是在迷宫中寻找出口一样,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必孤军奋战,可以向他人请教,寻求帮助。
身边总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人,他们或许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
同时,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学习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从中汲取智慧,为自己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灵感。
再者,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我们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成功的方法,归纳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技巧。
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解决。
最后,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面对问题,消极悲观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相反,乐观的心态可以激发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动力,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的来说,方法总比问题多,这句话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方法,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善于总结归纳,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够轻松地解决各种问题。
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也将不再成为我们的障碍,而是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方法总比问题多,让我们一起努力,勇敢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生活更加美好。
做人当忍,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难于上青天。
正因为如此,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做人的“忍”道,俗话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
为什么做人“忍”字尤其重要?有人冒犯了你,需要忍:有人与你争名夺利,需要忍;有人委屈了你,需要忍;有人嫉妒你,也需要忍。
总之,中国人需要忍的地方太多了,以致有人说中国人活得太累,累就累在需要忍的事情太多,其中就有人际关系的成份,甚至大多数是人际关系的成份。
而累也好,不累也好,忍是现实需要,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忍让才能相安无事,所以古人概括了一句关于忍的至理名言:“百忍成金”。
在做人时怎样才能做到忍呢?(1)体谅他人的要求和难处。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他人有了难处或要求或产生某种欲望,只要不是太过分,又在合乎情理的范围内,不妨对此忍让几分。
有时,由于人们产生种种要求,可能会做出一些使人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出于对人的体谅,就要学会忍让。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曾担任齐国宰相。
家中养了许多食客。
其中有一个与孟的小妾私通。
有人向孟报告情况,并进言道:“身为人家的食客,却与主人之妾私通,天理不容,理应处死!”孟尝君却淡然说道:“喜爱美女是人之常情,此事不宜再提。
”之后,孟不仅不再提及此事,反而对私通的食客施之以惠。
他召来那个食客说:“你在我门下已经多日,一直没有适合的位置安置你,对此我十分不安。
时下卫国国君与我交情甚笃,我想替你备好车马银两,送你到卫国做官去。
”那个食客来到卫国,受到卫王的器重。
不料,后来卫国与齐国关系紧张,卫国欲联合诸国一齐攻打齐国。
此时,那个曾受惠于孟尝君的人向卫王进言道:“臣之所以得以来到卫国。
全仗孟尝君不计臣的无能与过错,将臣推荐给大王。
臣听说齐、卫两国的先王曾经约定,未来两国的子孙后代要世代友好,决不彼此攻伐。
现在,陛下却欲联合他国一齐攻打齐国,这不仅有悖于先王的约定,而且也有负于孟尝君的一番情谊。
恳请陛下打消攻打齐国的念头,不然,臣愿死在陛下面前!”卫王觉得他说得有理,特别是佩服他的情义,于是取消了联合攻打齐国的念头。
阅读方法心得作文(通用8篇)阅读方法心得作文篇1日前,学校领导关心教师的成长提高和学校整体建设,给教师们推荐了吴甘霖著的《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
当刚听到书名时我的心灵就为之一动,自我也有这种认识只是没有总结和提炼出来,很想看看,近段时间我认真读了这本书,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全书共分四个章节: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心理制胜,战胜对问题的畏惧;方法为王,让问题迎刃而解;把问题变为机会。
这本书并不厚重,却是一本即便泛泛一读也会引发无尽思绪的书。
整本书用很多的事例进行诠释阐述所说的观点,是一本工作方法的专著。
读后引起我一些思考和共鸣。
我认为一个想把工作干出色的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工作的心态、饱满的自信和创新的思路。
感想有三,在此把浅思与大家交流。
感想之一,心态是干好工作的基础。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
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这也是我学习《方法总比问题多》最大的心得体会---心态决定命运,心态是干好工作的基础。
所谓心态即心理态度的简称,是人的心理对各种信息刺激做出反应的趋向。
这种心理反应趋向都将对人的思维、选择、言谈和行为具有导向和支配的作用。
心态决定人生的成败,以进取的心态应对人生,它会使你充满自信;进取的心态能够使你赢得幸福;进取的心态促进你正常地思考问题;进取的心态能够使你激励自我和他人,应对人生的挫折,消除心理障碍。
良好的心态对人生中极为重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十分重要,应对我们工作中的难题我们要坚持良好心态,应对学校领导安排的任务要坚持良好心态,应对工作和个人家庭的矛盾我们要坚持良好心态等等,因为仅有坚持了良好心态,遇到困难和问题才会主动去思考去想办法去克服。
相反没有良好心态应对工作推委扯皮、被动应付、消极怠工,又不得不去解决本应当自我解决的问题,这样问题虽然解决了,但自我也不欢乐,也不会得到认可,何苦之有。
俗话说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方法总比困难多心得优秀5篇方法总比困难多心得优秀5篇方法总比困难多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方法总比困难多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方法总比困难多心得优秀5篇】,供你选择借鉴。
方法总比困难多心得篇1虽然我们每个人从事不一样的岗位,可是人人都期望自我出类拔萃,并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然而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成为我们前进中的阻碍和绊脚石,可是当我静心读完《方法总比困难多》一书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豁然开朗,并有一些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鸣。
我想:也许一些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去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努力,而机会却往往和困境联系在一齐,困境或危机中通常都蕴藏着新的机会。
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决不能退缩,因为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去努力了,从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如果找不准问题,所有的方法,都会是无的放矢。
我在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中,时常会发现食堂员工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很多时候我都是耐心的提醒他们,让他们立即进行整改,可是效果甚微。
我就发问自我,这是为什么呢?是应当用“钱”去管理他们呢?还是继续不厌其烦的提醒他们呢?于是我从根源上着手,查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因为每个食堂员工来自不一样的地域,生活环境的不一样,文化水平的差异,甚至有的员工是第一次从事食堂工作,对《食品安全法》正确的操作流程和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几乎为零。
根据这个关键点,我就进取准备培训的资料,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总务处两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食堂员工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重点解读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每个环节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及食物中毒的预防等基础知识,我想,只要每个员工掌握了《食品安全法》的基本知识,只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和职责感,只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就能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的一方平安。
二、不断提高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
朋友多了,路子广了,办事情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反之,则劳神费力,难上加难。
从某种意义上说,朋友的多少决定了我们未来的道路是平坦,还是曲折;是有“贵人相助”,还是要自己苦苦奋斗。
大量的事实表明,谁的朋友越多,来往越密切,他办起事来就效率更高,成功的机率也更大。
当你在物质上或经济上遇到困难时,好朋友能够慷慨解囊,倾力相助。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和石曼卿是至交。
一天,范仲淹的儿子范尧夫在苏州收了一船小麦,在丹阳靠岸休息时,正巧碰见了石曼卿。
范尧夫上前问好,发现石曼卿面有忧色。
原来石曼卿的老伴去世了,原来打算送到河南南丘县安葬,但盘缠已尽,只好滞留于丹阳。
范尧夫当即把一船麦子送给了石曼卿,并留下同伴帮助料理丧事,自己单身一人回家告知父亲。
范仲淹对此倍加赞赏。
他认为,钱财的多少并不重要,朋友的情义才是最珍贵的。
好朋友也可能在你事业困顿时出手相助。
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游历到京城长安,遇见了当时已是朝廷三品大官的贺知章,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贺知章邀李白饮酒,因为忘了带钱,便把皇帝赏赐的金饰解下来当酒钱,还引用了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诗句,二人尽兴而别。
不久,贺知章又向唐玄宗力荐李白。
唐玄宗也久闻李白大名,任命李白为翰林学士。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少不了朋友的支持与合作。
如果你是搞新闻的,那么你就更需要四面撒网,广交朋友,以获取各种新闻线索。
有一位业余通讯员被多家报刊杂志社聘为特约撰稿人,他所写的稿件也常常被国家、省市级的刊物广泛采用。
在他每年所发表的100多篇稿件中,其中有2/3的稿件不是他生活圈子里的事,而是他的朋友所提供的素材。
他感慨地说,他的成功有大半要归功于朋友们的大力支持。
要多交朋友,建立一张人际关系网,就要积极主动,找到与朋友沟通的技巧。
那么,怎么样才能结交到好朋友呢?1.如果你想多结交一些朋友,你就需要主动地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
办事技巧五法方法总比问题多最佳办事技巧五法最佳办事技巧五法通晓人情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每个人办事都离不开“人情定律”,不懂不察人情是不可以的,因为,人情是无根的东西,想要固定它,就必须牢牢地把握它。
通晓人情。
就是要有一种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情感体验的态度。
从正面讲,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好像肚子饿了要吃饭,应该想到别人肚子也饿了,也要吃饭;身上冷了要穿衣,应想到别人也与你一样。
懂得这些,你就要“推食食人”“解衣衣人”。
刘邦就知道这种道理,所以他在韩信眼中是个通晓人情的人,并且刘邦还使韩信欠下自己的人情债不忍背叛。
汉王四年,韩信平定了齐国,他向汉王刘邦上书:“我愿暂代齐王。
”刘邦大怒,转而一想,他现在身处困境。
需要韩信,就答应了。
韩信力量更加壮大。
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的胜负取决于韩信,就对他说:“相你的‘面’,不过是个诸侯;相你的‘背’,却是个大福大贵之人。
当前,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悬在你手上,你不如两方都不帮。
与他们三分天下,以你的贤才,加上众多的兵力,还有强大的齐国,将来天下必定是你的。
”韩信说:“汉王待我恩泽深厚,他的车让我坐,他的衣服让我穿,他的饭给我吃。
我听说,坐人家的车要分担人家的灾难,穿人家的衣服要思虑人家的忧患,吃人家的饭要誓死为人家效力,我与汉王感情深厚,怎能为个人利益而背信弃义。
”过了几天,蒯通又去见韩信,告诉他时机失去了便不再来,韩信犹豫不决,只因汉王对他情深义重。
姑且不论刘邦以后为什么处死了韩信,但就人情事故而言,刘邦很成功,他能令韩信在想到背叛时心中产生愧疚.不忍去做。
通晓人情从反面讲,就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爱面子,就别伤别人面子;你要尊重,就不能不尊重别人。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也不是没有人做。
项羽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他有“霸王”的美称,却只有霸者的习气,没有王者的风范。
他自己想称王,却想不到手下的弟兄也想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