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认知、情感、意志。 特 点 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
作用
调节、监督和校正。
2020年9月28日
6
一、自我意识
(1)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2、
生理身疾高病、、体温重饱、饥容饿貌、、劳累疲乏
自
身材、性的别感的受认。识;
我 (2)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意
识
知识、能力、情绪、兴趣、性格、
1、 追求完美之心,是人类健康向上的本能。
过 分
但过分追求完美,容易引起自我适应障碍。
追
求 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期望自己完美无缺,却不顾自
完 美
己的实际状况,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的表现,对
24
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
不管那种途径达到自我意识统一,只要统一后的 自我是完整的、协调的、充实的、有利的,就是 积极和健康的统一。
这种统一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2020年9月28日
25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
2020年9月28日
26
一、影响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
我性格怎样?
我将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别人会怎样看我?
我是什么样的人? 将来能从事什么职业?
2020年9月28日
9
2、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由于知识面和生活经验的扩大,感性与 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 分析、评价逐渐变的客观、全面。
对自我的评价与外界基本一致,并能自觉地 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评价和设计自己。
2020年9月28日
3
大多学主动寻求心理辅导帮助的问题之一
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知道自 己将来能干什么?困惑迷茫、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