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医学的概念及其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生物全息学说原理生物全息学说原理全息生物学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一门生物学新学科,在20世纪生物科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21世纪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
全息生物医学是专门研究人体各相对独立器官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张教授发现在人手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他称之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第二掌骨的远心端是头部,近心端是足部,其骨侧的穴位分布结果,恰恰像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缩影,也就是说第二掌骨侧包含着人体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图2-3)。
生物全息疗法认为:人体有8个部位分布反应全身状况的全息穴位群,分别在头部、躯干部、上臂、前臂、手部、大腿部、小腿部和足部,它们都分别反映头、颈、上肢、心、肺、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12各区域的生理状况。
上述这些全息穴位群代表人体各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
也就是说,生物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小到一个细胞分子,都隐藏着整体生命最初形态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的每一个局部,实际上是一个缩小了的整体,以周围的部分有明显的界限。
因此,人体的双足有70多个反射区,与机体各个相对的脏器组织相关联,而且各反射区间有较明显的界限。
这些反射区的病理变化(压痛反应或组织变异)能准确反应其相关脏腑器官的疾病。
例如:人体肝脏发生器质性病变时,只有在其右足肝反射区有明显的压痛和出现组织变异,而在左足同样的位置是心脏的反射区(左心脾、右肝胆),在此按压就没有上述情况出现。
这就说明,机体各组织器官有无病理变化,只有在各自的反射区内加以按摩判断,在其他反射区是无法判断的。
因为人体每一个组织器官在其双足只有单一的反射区,一般不会超出这个区域。
足部按摩临床上就是根据这些区域的精准位置来诊断疾病和治病保健的。
摘自《足部反射区按摩法---丁元根》p97。
全息医学在推拿学中的应用全息推拿学就是依据全息医学基本理论和中医的基本理论,在人体特定部位(全息元)进行一定手法操作,从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或局部疾病的方法。
第一节全息医学基本理论20世纪80年代,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宇宙全息统一论》这一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哲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
特别是在医学中的应用更是令人注目。
将全息论的诸多规律如宇宙全息律、生物全息律、时间全息律等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结合现代及传统医学理论和全息生物学理论,构成了全息医学的框架。
全息医学的研究,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该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安全、疗效高、副作用少。
特别在药物带来毒副作用日益受到人重视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生物全息律理论(一)全息的来源:生物全息律的“全息”一词,来源于激光全息技术,激全息的“全息”是“信息全息”;而生物全息也是信息全息。
(二)生物全息律:生物全息学说是研究生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全息对应性,揭示相关部位有序的全息分布形式,每个独立相关部位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息胚胎,胚胎细胞处于低级并且功能相似而组成全息元。
(三)全息元:是指生物体具有一定形态和基本功能的结构单位,能反映整个机体的信息,且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显的边界。
全息元是生物体基本结构单位,全息元上的各个部位,都分别在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上有各自的对应部分:各部分在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上或其他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相同。
在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全息元上分布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体信息的缩影,并且各全息元之间也在不同的程度上是相似的。
功能相同的全息元之间,有着高度的全息相关度。
全息元之间在形态和结构上也是相似的,如两耳、两眼、两手等。
在机体的全息元上的每一部位,与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上所对应的部位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遗传等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即每个全息元包含有机体全部信息。
全息元上各反射信息区都可以反映特定整体部位的情况,机体每一组织器官在全息元上都有特定的信息反映区,每个全息元也是整个机体的有序排列的信息缩影。
生物全息诊疗法-文档资料
生物全息诊疗法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诊疗技术,它基于全息原理和生物电磁场理论,可以通过人体的生物电磁场信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生物全息诊疗法的原理、应用及其优势。
一、原理
生物电磁场是指人体内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所产生的微弱电磁场。
这些电磁场信息反映了人体各部分的生物活动状态,包括能量、振动等信息。
通过合适的仪器把这些生物电磁信号采集和处理,就可以获取关于身体的详尽信息。
生物全息诊疗法的原理是通过人体的生物电磁信息来获取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
把采集到的生物电磁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信息。
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应用
生物全息诊疗法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诊断:生物全息诊疗法可以快速地诊断身体的病因,并发现某些体征以及健康问题。
2、疾病诊断:它可以识别人体内的致病细菌,病毒和有毒物质,并准确诊断疾病。
3、治疗:生物全息诊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身体的生物电磁场和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来治疗疾病。
4、预防保健:它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
三、优势
与传统的医学技术相比,生物全息诊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无创伤性:它不需要注射器,切口或药品来治疗疾病。
2、个性化治疗:诊疗方案是咨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共识,因此它非常适应患者的身体情况。
3、可操作性:它操作简便,快速,无论患者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可以适用。
4、安全:已经被证明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后遗症。
全息诊疗法概述范文
全息诊疗法(Holographic Healing)是一种综合性的疗法方法,它将身体、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健康问题综合考虑,并通过改善能量平衡来促进整体健康。
全息诊疗法的基本理念是人类是一个能量体系,身体、情绪和思维都是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层面的不平衡都会影响到其他层面的健康。
按照全息诊疗法的观点,疾病起源于个体的能量体系中的不平衡。
这个不平衡可能是身体层面的,例如各种疾病、疼痛和不适;也可能是情绪和心理层面的,如焦虑、压力、抑郁等;还可能是精神层面的,如缺乏目标、意义和动力等。
全息诊疗法通过调整和平衡能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全息诊疗法的核心技术是观察和调整能量场。
它认为人体拥有分层的能量场,从物质的身体层面到更细微的情绪、思维和超感应层面。
通过观察这些能量场,可以发现不平衡和阻塞的地方,然后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调整这些能量场,让能量再次自由流动。
在实践中,全息诊疗师会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来观察和调整能量,包括:
1.观察和解读身体和能量体的信号:全息诊疗师会通过观察身体的姿势、表情、呼吸和能量体的形态、颜色和质地等来获取信息,并解读这些信息以了解个体的问题所在。
2.能量扫描和疏通:通过手技(如按摩、推拿等)、能量治疗(如能量传递、磁场疗法等)和声音疗法等方法来调整和疏通能量体系,恢复能量的流动性。
3.心理和情绪疗法:全息诊疗师可能会采用一些心理和情绪疗法的技术,如催眠、心理疏导、情绪释放等,来促进情绪的平衡和健康。
4.意识觉知和冥想:通过让个体意识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通过冥想和觉察的方法来调整和改善个体的状态。
神奇的全息疗法并不复杂,学会了,可预先诊断出病情来全息一词本意是照相术中的从全息照片碎片可复制成原照片的技术。
这里引用来指生物体的局部是整体的缩影,即局部可反应整体情况,这种生物全息的现象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发现的,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界和医疗界。
用于人体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其特点是简单、方便,便于记忆掌握,疗效高、用途广,可用于诊病和治病。
对于人体自身保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往往凭两手既可以治病。
人体的全息现象有三种:第一种全息现象是人的手指、足趾均为5个,因对应人体的四肢和头;第二种全息现象是局部反映整体的情况,如手、足、眼、耳、鼻、舌等常见的七种诊疗方法,均可从局部来对全身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第三种全息现象是现在从动物身上取出一个细胞,可克隆出一个原体动物。
人体众多的部位和器官都存在着缩形的全身经络脏象系统,人体各部位和器官的发育也与整体发育密切相关。
人的耳廓外形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耳廓上存在着缩形的全身经络脏象系统。
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达于耳,当人体某一部位或脏腑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相应的经络反应到耳廓的有关部位,出现压痛、变色、结节、变形、脱屑、电阻变低等现象;有意识地刺激这些部位,可以防病治病,这些部位就是“耳穴”。
耳穴的分布与耳廓的倒置胎儿之形基本相对应,头部穴在下,臀部与下肢穴在上,胸腹躯干穴在中部。
背俞穴是人体各脏腑经气在背部转输的地方,它们均分布于背部距督脉1.5寸的膀胱经线上。
自上而下有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等穴,各穴均有治疗其对应脏器的作用。
有专家研究称,经常擦背可以防癌。
人的足被称为“第二心脏”,脚在结构上毛细血管多,汗腺多,神经多,神经纤维中不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丰富,且植物性神经也很丰富,足部的反射活动可以放射到全身,对全身起到有益的调节。
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人的一身之中共有四根,耳为神机之根,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之根,脚为根中之根,可见在全身保健中足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简述全息术的原理全息术是一种由物理学和光学学科构成的科学领域,它的原理基于两束光波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种干涉现象,这种干涉现象在干涉条纹中储存了被记录的三维物体的全部信息,并可在以后的时间内进行重建。
这种记录和重建的过程,被称为全息术。
全息术的最初发明者是李卫兰和戴安,他们于1948年首次提出了全息术的概念,并于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医学、文化庇护和彩色图像等领域。
第一,全息术采用的是克尔斯定理。
它指出:一束光波将物体投影到光芒的交叉处,形成了一个干涉图案。
这个干涉图案随着光波的传播而改变,其中包含了三维物体的全部信息。
第二,全息术在记录过程中采用了另一束光波,它与被记录的光波产生干涉,这种干涉导致将信息储存到干涉条纹中的过程。
全息术记录过程中的光波必须是单色光。
这是因为单色光是由具有相同频率和相位的光波组成的,这种光波只产生一种干涉图案,从而可以更好的记录和重建三维物体的信息。
第四,全息术记录光波的一个特定特点是它必须满足空间相干性。
两束光波之间应该满足相同的相位和方向,才能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第五,全息术在记录过程中需要使用银盐或者像素电影等记录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记录光波的干涉图案,并保持干涉条纹的稳定性多年。
全息术的原理就是将两束光波的信息合成到干涉条纹中,记住干涉条纹所产生的相位和幅度,以达到记录和重建三维物体信息的目的。
全息术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是将全息成像应用于三维图像显示。
全息成像是将被摄物体的全部信息记录在光介质中,随后通过全息重建技术使三维物体在空间中重现的一种技术。
全息成像和其他的成像技术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它能够记录并重建物体的全部信息。
如果一个物体是透明的或者含有透明的部分,那么,使用传统的摄像、成像技术将不能获取到其全部特征。
全息成像能够记录整个物体的全部信息,包括其透明部分。
第二,全息重建能够使三维物体在物理领域内进行实时显示,而不需要使用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处理。
全息术的原理应用及展望解读全息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以记录和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的一种技术。
它不仅可以用于展示真实的物体,还可以创造虚拟的三维场景。
全息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三维投影、立体显微镜、全息显示、安全认证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全息术有望在虚拟现实、医学影像和教育领域等方面展示出更大的潜力。
全息术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效应来记录和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
在全息术中,一束强度恒定的激光通过分束镜分成两束光,在物体上反射或透过后,再次汇聚在光敏介质上。
光敏介质是一种能够记录光干涉模式的物质,例如全息照相底片或者涂有光敏分子的介质。
当两束光汇聚在光敏介质上时,它们会形成一种干涉图案,这个图案会记录下物体的相位和振幅信息。
当激光作为读取光通过光敏介质时,它会受到记录时的干涉图案的影响,从而再现出物体的三维信息。
全息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物体,并且在不同的角度下仍保持物体的三维效果。
未来,全息术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全息术将成为可实现真实感观的重要技术。
通过将全息技术与虚拟现实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逼真的虚拟场景,提供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其次,全息术在医学影像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通过使用全息技术,可以将医学影像数据以三维形式呈现,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疾病。
此外,全息术还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
通过使用全息技术,可以将虚拟的三维模型呈现在教室中,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教学体验。
总之,全息术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和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的技术。
它在三维投影、全息显示和安全认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全息术有望在虚拟现实、医学影像和教育领域等方面展示出更大的潜力。
全息医学概念全息医学是一门中医新分支学科,即以中医为基础,以人类长期进化发展形成的形态生理的全息相关特性、精神心理全息相关特性、时间全息相关特性为指导,从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入手,以人体若干立体层次的各种全息胚与整体的空间和时间全息相关特性及规律、人类精神心理上若干全息胚与整体空间和时间全息相关变化、躯体与精神间的若干全息相关变化及躯体与药物间的全息关系和全息优选用药为主要研究范围的医学。
运用这些相关特性、节律和变化,以调节人体生理和心里的异常,以各种无创伤手法诊疗、针刺、全息诊疗仪器、全息精神心理分析诊疗法为基本诊疗手段,从与整体相似的若干层次与整体的全息下相关共性入手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学科。
全息医学的基本原理全息医学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基础,运用全息律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全息医学的内涵主要表现对全息胚概念的确立。
全息医学中的全息胚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人体上有自己独特功能而又包含整体信息的部分,如一个耳朵、一只鼻子、一个舌头等;一个全息胚既有表现整体所赋予的某一特有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特性,如眼能看、耳能听、手能拿、足能行等,又具有整体各部分的全部信息,如手的中指腹面有反映头顶、耳朵、血压变化的穴区,足按摩法反射区中足拇趾上有表现脑垂体、三叉神经变化的穴区。
全息医学就是运用全息胚这一特性,在某一全息胚穴区上诊断和治疗全身不同部分的疾病。
全息胚还具有精神心理的涵义,人体的任何变化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精神心里而孤立存在。
人类的精神心里同样存在着全息相关特性,每个人的精神心里特点反映着一定人群或整个人类的精神心里特点;反之全人类的精神是个体精神的综合表现。
个体精神又影响和丰富着一定人群或整个人类的精神,因此一个人的精神、一定人群的精神和整个人群的精神有全息对应的共振关系。
单纯一个人来说,精神应分别在其思想、感情、意识、意念、气质、记忆、思维、联想、能力、表象、知觉等多种精神全息胚中表现出来,所有这些精神全息胚整合协同作用的结果就构成了精神整体,而每一种精神全息胚都浓缩着整个精神的全部信息,如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全息术的原理全息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正在以其生动逼真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兴趣。
它通过利用光的干涉与衍射原理,将物体的三维信息记录在特殊材料上,并将其再现出来。
这项技术的原理虽然复杂,但通过对其基本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息术的奥秘。
全息术使用的核心原理是光的干涉和衍射。
而干涉和衍射是光波特性的重要表现,对于解释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全息术中,物体的三维信息通过激光光束照射到一片照相底片上进行记录。
具体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记录和再现。
在记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光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物光,另一部分称为参考光。
物光是被记录的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线,而参考光是一束平行光线,与物光相干叠加。
这种相干叠加形成了干涉图样。
为了稳定记录过程中的干涉图样,通常使用平行光束或球面波作为参考光。
当物光与参考光叠加时,它们会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是两个或多个波在空间某个位置相遇,互相干涉而引起波幅和相位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全息术中被记录在一片特殊材料上,通常称为全息底片。
当光线经过全息底片时,底片上记录下的干涉图样会发生衍射,将信息转换为光的波阵面,从而再现出物体的三维形态。
全息术的再现过程同样借助了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
在再现的过程中,通过照射激光光束在底片上,底片上储存的干涉图样被激活,形成了一片波阵面。
这片波阵面会经过衍射和折射,最终形成人们所能看到的三维图像。
这一过程中,人眼接收到不同方向上不同的波阵面,脑部会将其综合起来形成全息图像。
全息术的原理虽然复杂,但其应用却非常广泛。
在生物医学领域,全息术被应用于显微镜技术,帮助生物学家观察细胞结构和变化。
在工业界,全息术可以被用来检测零件的质量和缺陷,帮助提高生产效率。
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全息术可以用来创建逼真的三维虚拟世界,使用户更加身临其境。
总的来说,全息术的原理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特性。
通过记录和再现过程,全息术能够以更加真实和立体的方式再现物体的形态。
中医全息的名词解释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涵盖了独特的理论、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其中一个关键概念是中医全息,它是指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个部位和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统一体。
中医全息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阴阳学说。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微缩的宇宙,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与自然界相似的自我调节机制。
中医全息理论认为,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与整体紧密联系,任何一个局部的失调都会对全身产生影响。
因此,中医治疗通常不仅关注病灶本身,也注重整体调节,以达到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从中医全息的视角来看,人体的各个部位和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中医将人体划分为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系统,它们之间不仅有物质的联系,也有能量的传递。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的能量和血液通过经络系统流通,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当这种能量或血液的流通受阻或失衡时,人体就会出现疾病。
在中医全息的治疗中,中医师常常通过针灸、中药、推拿等方式来调整人体内部的能量和血液流通,以恢复身体的自身平衡能力。
例如,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流动,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药通过草药的特殊成分和配伍,也可以调理整个人体的体质和功能。
推拿则通过按摩身体表面的特定穴位,以及使用特殊技巧和手法,来改善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此外,中医全息的理论还包括了对情志、饮食、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中医认为,情志和饮食等外界因素对人体健康也有重要作用。
情志不良和饮食不当,会导致人体内部的能量和血液流动受阻,进而引发疾病。
中医全息强调了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因为不同的人体特质和环境差异,治疗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中医全息的概念在现代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某些病症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缓解慢性疼痛和各种康复问题。
此外,一些中药也已被证明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什么是全息疗法的原理和应用介绍全息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结合了传统医学、心理学和能量学的理论,通过平衡和调理人体能量场来促进身心健康。
本文将探讨全息疗法的原理和应用,并介绍其在各个领域的效果和应用案例。
全息疗法的原理全息疗法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能量场:全息疗法认为人体由一个能量场组成,这个能量场包围着身体并与其相互作用。
能量场可以让我们理解人体的综合状态,并承载着我们的思维、情感和生理过程。
2.平衡和调理:全息疗法的目标是通过调整能量场的平衡来促进身心健康。
当能量场失衡时,可能会导致身体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困扰。
通过使用全息疗法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恢复能量场的平衡,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
3.疗愈能力:全息疗法相信人体具有自我疗愈的能力,通过调整能量场,可以激活身体自身的疗愈机制,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全息疗法的应用全息疗法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
1. 心理健康全息疗法在心理健康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焦虑、恢复自信、处理压力等心理问题。
通过调整能量场,全息疗法可以促进情绪的平衡,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减轻焦虑:通过全息疗法的技术,人们可以缓解焦虑症状,让身心得到放松和平衡。
•恢复自信:全息疗法可以帮助人们克服负面情绪和自卑感,恢复自信心。
•处理压力:全息疗法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2. 身体健康全息疗法在身体健康领域也有诸多应用,可以帮助人们缓解身体不适、提升免疫力、加速康复等。
•缓解疼痛:全息疗法可以通过调整能量场,减轻身体疼痛、肌肉紧张和炎症等症状。
•提升免疫力:通过平衡能量场,全息疗法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加速康复:全息疗法可以促进身体的自然愈合过程,加速创伤和手术后的康复。
3. 创造力和灵感全息疗法还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灵感,并提升个人发展和成长。
•激发创造力:通过调整能量场,全息疗法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帮助人们找到新的创意和灵感。
新医学概论:生命全息医学〔一〕一、导言一千多年前神秀与慧能禅师在佛堂的南廊题下“渐修、顿悟”的偈语,从人的身、心和谐的法度揭示了人要经常打扫身体和心灵上的尘埃。
佛法持证以清明,道家讲涤滤玄览,追求的无不以心身合一为根本,当人体涤出杂质时,心神也就自然空明了。
生命全息医学的核心理念就是指导人们涤清经络和身体中的淤泥,洁净经渠,由此推导达到“精神与物质、局部与整体、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目的!现代与远古的生态环境与时空过程已经发生了改变,现代人类的生存环境已非远古的黄帝内经时代,现代人类的生活是以对生命和环境的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我们在制造更多的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直接或间接的加在我们自己身上,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每一个自发的物理或化学过程,总是向熵值增大的方向发展,当宇宙中所有的能量耗散尽,整个世界的结局就是许多物理学家描述的热寂状态。
生命全息医学直面“时空生命”的本源,视“凡有时空过程即是生命”,无论有情无情,有机无机,皆有其生命演化规律,注重启动人体与时空环境的生态平衡,使人的身心达到“正本清源”四字。
人类已经进入太空时代,但科学前进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但自然的规律是人无法改变的,人可以顺应自然的法则,协和天地之气,御正身心平衡,从而改造人体本身和自然的环境,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使无序混乱的外在世界和内在的世界从新回到有序的状态,就是生命全息医学的使命,也是人类协和天地、御正身心的最佳途径!二、万病一象:淤积人体用自己的皮毛、孔窍和感知来接受来自太空的各种信息和能量,然后通过神经和经络系统运送到全身各部,在这些中有对人体有益的信息能量,也有负面的对人体有害的信息能量——负物质,比如太空垃圾,超负荷的辐射、污染的水源和食品等,负性物质具有阴性的能量,负物质在不断的耗散人体的正气,人体是一个不断耗散的熵值不断增大的体系,人体在呼吸中吸入,饮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分子颗粒沉积,以及细胞组织老化脱落的垃圾物质,是造成气血的运行阻滞的原因,当气血淤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导致皮毛孔窍、经络的闭塞从而使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所谓“万病一源,诸病一象,无积不成病,无结病不留,伤寒传经,不传则留,留则杂病生”!人体由杂病到重症不治的形成往往与伤寒不解后的阴阳结滞、气血停蓄有关,杂病本来不杂,所杂者皆可归之于一。
一、全息医学全息医学是一门中医新分支学科,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人类的形态生理、精神心理、时间全息相关特性为指导,从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入手,以人体各种全息元与全息相关变化特性规律为主要研究范围。
运用这些相关特性、节律和变化,以调节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异常,以各种无创伤手法诊疗、诊断和治疗手段,从与整体相似的全息相关共性入手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学科。
全息医学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基础,运用全息元与整体及全息元之间的相关关系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全息医学中的全息元包括两方面涵义:一指人体上有自己独特功能而又包含整体资讯的部分,如一个耳朵、一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舌头等,一个全息元既有表现局部整体所特有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特性,如眼睛能看、耳朵能听、手能拿、足能行等,又具有整体各部分的全部资讯,如手的中指腹面可有反映头顶、耳朵、血压变化的穴区,足按摩反射区中,足拇趾上有表现脑垂体、三叉神经变化的穴区。
全息医学就是运用全息元这一特性,在某一全息元的穴区上诊断和治疗全身不同部位的疾病的。
二、足反射原理1、神经反射原理足部分布着密集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在皮肤上构成了触觉、温觉、压觉、痛觉等感受器,治疗时是通过刺激这些感受器形成反射弧传递资讯完成的,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 足部感受器:接受按摩刺激形成神经冲动。
★ 传入神经:经过传导冲动送达中枢神经。
★ 中枢神经:接受传入神经冲动信号,由脊髓的低级中枢和大脑的高级中枢综合分析后转换成神经冲动,发出对有病脏腑器官和对应点的治疗指令。
★ 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的治疗指令传送到效应器。
★ 效应器:接受治疗指令,对有病的脏腑器官和对应点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全息医学足反射疗法的反射治疗过程。
2、血液回圈原理心脏有节律的搏动,使血液沿着血管在全身往复回圈,血管做为通道在血液回圈中交换和运输机体内外的物质。
当任何一个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必然产生的有害代谢物进入血管通道。
全息医学的概念及其原理
一.何谓全息
全息医学是一门中医新分支学科,即以中医为基础,以人类长期进化发展形成的形态生理的全息相关特性、精神心理全息相关特性、时间全息相关特性为指导,从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入手,以人体若干立体层次的各种全息胚与整体的空间和时间全息相关特性及规律、人类精神心理上若干全息胚与整体空间和时间全息相关变化、躯体与精神间的若干全息相关变化及躯体与药物间的全息关系和全息优选用药为主要研究范围的医学。
运用这些相关特性、节律和变化,以调节人体生理和心里的异常,以各种无创伤手法诊疗、针刺、全息诊疗仪器、全息精神心理分析诊疗法为基本诊疗手段,从与整体相似的若干层次与整体的全息下相关共性入手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学科
二.全息医学的基本原理
全息医学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基础,运用全息律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全息医学的内涵主要表现对全息胚概念的确立。
全息医学中的全息胚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人体上有自己独特功能而又包含整体信息的部分,如一个耳朵、一只鼻子、一个舌头等;一个全息胚既有表现整体所赋予的某一特有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特性,如眼能看、耳能听、手能拿、足能行等,又具有整体各部分的全部信息,如手的中指腹面有反映头顶、耳朵、血压变化的穴区,足按摩法反射区中足拇趾上有表现脑垂体、三叉神经变化的穴区。
全息医学就是运用全息胚这一特性,在某一全息胚穴区上诊断和治疗全身不同部分的疾病。
全息胚还具有精神心理的涵义,人体的任何变化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精神心里而孤立存在。
人类的精神心里同样存在着全息相关特性,每个人的精神心里特点反映着一定人群或整个人类的精神心里特点;反之全人类的精神是个体精神的综合表现。
个体精神又影响和丰富着一定人群或整个人类的精神,因此一个人的精神、一定人群的精神和整个人群的精神有全息对应的共振关系。
单纯一个人来说,精神应分别在其思想、感情、意识、意念、气质、记忆、思维、联想、能力、表象、知觉等多种精神全息胚中表现出来,所有这些精神全息胚整合协同作用的结果就构成了精神整体,而每一种精神全息胚都浓缩着整个精神的全部信息,如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因此,可以说每一精神全息胚都包含了精神整体,也为其他精神全息胚所包含,从每个人或一个人的某一种精神全息胚都可以看到精神整体,这就充分反映出人类精神心里的全息共振关系。
全息医学就是运用这种个体与整体之间,个体全息胚之间的全息共振关系来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
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空间和时间结构的统一,全息元亦是如此。
全息元还具有强烈的时间节律,即每个全息元不管躯体的或精神的,在表现着与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之间的空间信息对应关系的同时,也表现有与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之间的若干时间节律变化的全息对应关系,
既从生物学来看全息胚有着整体所存在的重演律,近似年节律、季节律、月季节律、周节律、昼夜节律、……等一系列时间节律的全息对应变化。
从精神心里来看每个人的精神心里都有着时间、地点及人群等不同的全息变化,可见全息元中表现着生,长,壮,老等时间节律变化。
全息医学中的全息胚的临床诊疗价值是有差别的,从整体来看凡是在人体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全息胚,其临床诊疗价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如人的头、眼、耳、手、足在人体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临床诊疗价值就越大;反之,一块趾骨、指骨,其在整体上的位置较次,其临床诊疗价值就越小。
从精神心里来看,凡是与个体精神心理活动关系越密切的,就反映其精神心理信息越多,其临床价值就越大,反之其临床价值就越小。
如就一个人的精神心理变化来说,家庭精神就比整个人类的精神对其关系和影响密切,也就是说运用家庭精神去协调整合其家庭成员的精神心理异常,其临床价值就越大。
但临床中应灵活运用这种精神心理的全息关系才能获得良效。
全息医学与全息生物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虽然两者中都运用了全息理论,但全息医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临床中首先从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入手,运用具有躯体和精神心理两种涵义的全息元为人类防病治病,并强调全息元的整体全息信息特征,不仅有空间全息特征,而且有时间全息节律特征,只有在最佳时机诊治才能获得良效。
全息医学为临床学科,属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范畴。
全息生物学是一门生物学科,以全息胚为研究对象,强调为一结构功能单位,不包括精神心理内涵,属于基础理论学科的范畴,全息元和全息胚是分属于两个不同学科的两个不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