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凉州词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7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及反思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提前搜集古代爱国诗篇。
教学课时3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凉州词》,结合注释弄懂诗歌的大意,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想象画面,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前后勾连,再感诗风1.学生齐背《出塞》,感受诗人希望国家统一的情怀。
2.简介边塞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的这首《出塞》是一首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后世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边塞诗的题材很丰富,有的描写边关自然风光,有的倾诉别离的思念,还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3.课件出示图片,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沙漠图片)你们看,边关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并咏唱。
(教师板书:《凉州词》)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边塞诗,将《出塞》和本节课要学的《凉州词》前后勾连起来,使学生对边塞诗的题材和风格形成初步的感知,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调。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葡萄”和“琵琶”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2.再读诗歌,回忆以前学习的七言诗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3.个别朗读,学生评价。
4.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小组间交流。
三、品读想象,感悟诗情1.读“葡萄美酒夜光杯”。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醇香的美酒。
《凉州词》教案一、教学内容《凉州词》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属于古诗三首之一。
本节课将深入学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通过朗读、解析、感悟,使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理解诗意,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会鉴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及原因。
(2)出示课题:板书《凉州词》,引导学生关注“凉州”的地理位置。
2. 朗读全诗(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解析诗意(1)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全诗,感受古诗的韵味。
(2)分组朗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5. 背诵全诗(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背诵,逐句检查。
(2)全班齐背,巩固记忆。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六、板书设计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凉州词》。
2. 摘抄诗句,进行默写练习。
3. 查找与《凉州词》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凉州的地理位置及历史。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掌握了《凉州词》的正确朗读方法,理解了诗意,感悟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解析诗意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以为)wèi(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课文朗读+微课一、我会写组词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组词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 (以为)wèi (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诗句和意象。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方面仍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意象、情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三首古诗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教学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小学古诗《凉州词》知识导学+图文解读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注释凉州词:唐乐府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诗词解析凉州位于现在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
凉州词,表明这首诗是按照凉州地方乐调写的。
王翰是唐代著名诗人,遗憾的是他的诗集没有流传下来,《全唐诗》里仅保留了他的14首诗歌。
《凉州词》描写了军营中的宴会与将士的狂饮,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即将上战场的将士豪迈悲壮的情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夜光杯,精致的酒杯。
传说周穆王时,西方的少数民族进献了用白玉制作的酒杯,杯子光泽动人,如同暗夜里闪烁着的光芒,所以称为“夜光杯”。
这两句的意思是,酒筵上甜美的葡萄酒盛满在精美的杯中,军中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欲饮”是将要饮酒的意思。
正在大家将要饮酒时,乐队奏起了琵琶。
那急促的旋律,仿佛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气氛顿时热烈起来了。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沙场,平坦空旷的野外,多指战场。
这两句是诗人借士兵的语气来抒发情感,意思是,我们今天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沙场上也请您不要笑话。
因为从古至今,在战场上为国家出身入死,杀敌卫国的士兵们,有几个人能回来呢?没有多少。
更多的士兵把生命留在了战场上,为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中间包含着杀敌立功,视死如归的豪情,也有悲壮的情怀,深深打动了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
赏析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
第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1.古诗: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作者简介:3.主旨:《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4.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飞将:汉朝名将李广。
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
“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5.译文: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6.赏析:1)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边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2)后两句诗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心愿,即希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战乱,安定边防。
1.古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作者简介:3.主旨:《凉州词》这首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写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4.注释: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沙场:战场。
5.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6.赏析:前两句诗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欲饮”二字进一步写热烈的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凉州词》全解、知识点、导学导读本诗通过描写出征前痛饮的场面,表现战士们为国为民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情感。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凉州词:唐代乐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古诗今读:酒席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正要举杯痛饮时听到马背上响起了急促琵琶声在催人出发了。
今日即使醉倒在战场上您也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征战将士有几人能活着回来?朗读韵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背诵技法:具体描写法前一联:“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出句描写出征前誓师宴席上的的情景,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对句描写军情紧迫,催人出征的琵琶声急促地响起。
后一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句描写战士们出征前劝酒时说的豪言壮语;对句用反问概括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练习题设计:1.这首诗描写了誓师宴席上怎样的细节?2.后一联的写法有哪些特点?链接:王翰《凉州词》其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注释: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阑:尽。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
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
意气:情意。
长安:原是唐朝都城。
这里代指故乡。
练习题参考答案:1.将士们出征前互相劝酒勉励,豪迈地谈笑。
2.(1)概括描写将士们劝酒的豪言壮语。
(2)用反问句加强抒发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