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启东城市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3
启东简介启东由“启吾东疆”而得名,历史上曾有“粮棉故里、东疆乐土”之说。
启东三面环水,形似半岛,处于长江、黄海、东海三水交汇处,与上海隔江相望,距浦东的直线距离只有50公里。
随着崇启大桥的建成通车,启东至上海外高桥码头只需35分钟,到浦东国际机场也仅50分钟,启东已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
启东拥有土地面积1208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下辖11个镇、1个乡以及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
改革开放以来,启东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农村综合竞争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百佳明星县市、全国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启东是全国著名的“海洋经济之乡”。
拥有203公里江海岸线,60多万亩滩涂,吕四渔场是全国四大渔场之一,吕四渔港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海产品捕捞量占江苏省捕捞总量的1/3。
启东是全国知名的“电动工具之乡”。
从事电动工具生产的企业近20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专业营销人员达5万名,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电动工具专业市场被中国五金交电协会授予“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的称号。
启东是闻名全国的“建筑之乡”。
10万建筑铁军驰骋海内外,曾10次荣获中国建筑业的最高奖“鲁班奖”。
启东是闻名遐迩的“教育之乡”。
基础教育发达,教育质量连续10多年在全省、全国名列前茅,启东中学学生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赛中共获得14金2银。
启东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版画之乡”。
启东版画院被誉为“中国版画第一院”。
今年以来,启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全面放大崇启大桥正式通车、吕四大港加快开发的发展优势,牢固确立“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战略定位,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又好又快的工作导向,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03.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4.1亿元。
南通调研报告南通调研报告(上)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南通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南通市的经济现状,进一步探索南通市的发展潜力与机遇。
一、南通市基本情况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偏东,东临黄海,南濒长江,北界淮河,总面积约为8547.3平方公里,下辖6个区、2个县级市和2个县。
根据统计数据,南通市常住人口约为810万人。
二、南通市经济概况1. GDP总量及增速根据南通市统计局数据,2020年南通市GDP总量达到了8038亿元,同比增长4.8%。
南通市GDP增速相对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2. 产业结构南通市经济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现代制造业占据了南通市经济的核心地位。
南通市的制造业较为发达,涵盖了纺织、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等多个领域。
随着近年来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南通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
3. 外贸进出口南通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了986.7亿美元。
其中,出口额约为507.1亿美元,进口额约为479.6亿美元。
南通市的外贸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纺织品等领域。
4. 旅游业发展南通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景观。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如通州古城、如皋巴城、南通港口、启东长赐海滩等。
近年来,南通市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发展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据统计,2019年南通市接待国内外游客共计1484万人次。
三、南通市发展优势1. 地理优势南通市位于长三角地区核心区域,紧邻上海、苏州等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南通市境内有沿江港口多个,便于水运交通的发展。
2. 产业配套优势南通市依托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
南通市以制造业为主导,而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南通市的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优势。
3. 开放度高南通市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
启东市,江苏省辖县级市,由南通市代管,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东南端,长江入海口北岸,南濒长江入海口北支,其中东段以江心为界,西段永隆沙与上海市崇明区接攘,崇启大桥与上海崇明岛相连;东、北濒临黄海,西与海门区毗邻。
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
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江苏省日出最早的地方。
截至2023年10月,全市下辖9个镇,另设有9个乡级单位,市人民政府驻汇龙镇。
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5.7万人。
1928年,取“启吾东疆”之意于崇明县外沙设启东县。
1989年,撤销启东县,设立县级启东市。
启东市是全国对外开放口岸、中国建筑之乡、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沪陕高速公路、海启高速公路、启扬高速公路、宁启铁路、洋吕铁路贯穿全境。
市境内景点有圆陀角风景区、黄金海滩、法音寺等。
2022年,启东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启东环境调研报告启东市是江苏省南通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口附近,地处沿海地区。
启东市的环境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大气污染、水资源、土壤污染、环境保护措施等。
首先,启东市地理环境优越,处于长江口的北岸,东临渤海,地理位置优越。
这为启东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启东市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冬季较为寒冷,夏季较为炎热,气候适宜生物的生长繁殖。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特别是在冬季供暖季节,大量的燃煤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水资源是启东市的重要资源之一。
长江和渤海的靠近为启东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主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土壤污染也是启东市环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工业发展和农药使用的增加,一些重金属和有机物质等有害物质进入土壤,给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安全带来了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启东市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提升燃煤电厂和工业企业的环保设施,降低排放的污染物浓度。
其次,加强了水污染治理,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力度,提高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启东市还加强了土壤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加大土壤修复力度,减少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结起来,启东市的环境调研报告表明,虽然启东市地理环境优越,但也面临着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启东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但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环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海安市城市概况及产业发展调研一、海安市区位交通:➢公路:江海高速、沿海高速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204国道、328国道、202省道和海防公路贯穿海安全境,海安城乡公路纵横连网,从海安下辖的任何一个镇,可在10分钟内上国道、15分钟内上高速、20分钟内抵达县城。
海安市距上海市中心约210公里,车程约2个半小时左右。
➢铁路运输:新(江苏新沂)长(浙江长兴)铁路与宁(南京)启(启东)铁路在海安交汇。
海安火车站集客运站、货运站、机务段、编组站于一体,是苏东地区最大的二级编组站。
➢动车:2016年5月15日,宁启动车开通运营,除了3辆泰州始发外,南通始发动车全部经停海安市站。
➢高铁:盐通铁路于2018年1月16日正式开工,2022年竣工。
其中引入既有站及在建车站3 个,为东台站、海安站、南通西站;新建车站2 个,为大丰站、如皋南站。
➢机场:距离南通兴东国际机场约90公里,车程1个半小时内。
➢海运:距南通港仅70公里;距建设中的东方大港洋口港仅30公里。
二、海安市总体经济情况: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3.21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1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11.01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456.07亿元,增长6.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0:54.0:40.0调整为5.8:53.9:40.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1197元。
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排名分别列第28位、第7位。
全国工业、制造业百强县市排名分别列第25位、第12位。
在全国创新百强县市中,列第14位。
三、海安市居民消费水平: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2元,增长8.9%。
其中,工资性收入20834元,增长8.7%;经营净收入6792元,增长6.9%;财产净收入2578元,增长10.5%。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358元,增长6.5%。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启东大正置业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启东大正置业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启东大正置业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发、销售(凭资质证书经营);物业管理;建筑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全文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全文序 言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江苏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海开发的战略决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意义重大。
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意义重大。
江苏沿海开发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市区以及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启东等14个县(市)。
沿海开发影响范围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全部区域。
2005年,本区人口1712.74万,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2596.8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2.9%、27.7%和1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167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1.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5.9∶50.7∶33.4。
加快沿海开发将使本区与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共同构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体框架,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态势,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态势,促进苏中、促进苏中、苏北快速发展。
编制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主要是阐明政苏北快速发展。
编制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主要是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开发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规范开发秩序,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编制依据,为编制依据,充分吸收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地质环境评价报告》、《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2010)》的相关成果,并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等进行衔接。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15年为规划目标期,重点明确“十一五”期间的开发任务,是沿海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其空间布局要求具有约束性。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作者:吴志祥孔迎帆唐也刘曼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3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是特定区域内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相互融合、促进创新,提高可持续创新能力,并以此引领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融合发展,中央层面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把建设国际一流数字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在“深度融合”上做足文章,下大力气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全面渗透实体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深入研究吴江区产业集群融合的发展基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如何加快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步伐,对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有着重大意义。
一、现状分析(一)吴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腹地吳江区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近杭州、北依苏州主城区,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既是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理交界处,又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区位优势独特。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吴江区位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二)吴江民营经济活跃且产业配套完善吴江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区,民营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是江苏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入选江苏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名单,并争取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吴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1958亿元增长至2022年233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9年的36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673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达5580亿元,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达到千亿级。
恒力、盛虹连续入围“世界500强”,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并持续进位。
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数量再创新高,总计6家企业入围,其中3家跻身百强。
上市企业累计达33家,上市企业再融资规模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