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初中八级下版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0 KB
- 文档页数:29
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学期教案(粤教版) 78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册(下)教案;第一章探索计算机网络世界;第一节认识计算机网络;(一)教学内容;本课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作用和家庭计算机网;(二)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熟悉家庭、学校、教育网的组网方式;[技能性目标];能够通过共享使用其它计算机的资源;[情感性目标];1、欣赏网上丰富的资源,体验上网的乐趣;2、养成将学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册(下)教案第一章探索计算机网络世界第一节认识计算机网络(一)教学内容本课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作用和家庭计算机网络的组建过程。
(二)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熟悉家庭、学校、教育网的组网方式。
[技能性目标]能够通过共享使用其它计算机的资源[情感性目标]1、欣赏网上丰富的资源,体验上网的乐趣。
2、养成将学到的信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问题的出现李鸣家装了ADSL,可是有三台电脑都要上网,还要共同使用一台打印机。
1、三台计算机能同时上网吗?2、在各自的计算机上能直接让打印机打印吗?关于计算机网络?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建立计算机网络需要什么条件?? 组建家庭计算机网络的过程是怎样的?知识点一:(p3)? 通过网络通信设备和网络传输介质把多台计算机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知识点二(p4)? 计算机网络按跨越的范围可分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
? 服务器:一台或多台配置较高的来提供数据文件传输、打印等资源共享服务和管理服务的计算机。
? 工作站: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的其它机器学校电脑室属于局域网,教育网属于广域网。
电脑室网络结构图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设备连接计算机和集线器或交换机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介质连接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帮助数据信息在不同机器上进行传输某市教育网结构图(右图)知识点三:(p5)? 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需要做笔记)? 网络服务器提供的常见服务:电子邮件服务、WWW浏览服务、文件上传下载服务、视频播放服务。
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提高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网络技术应用:网络连接、网络通信、网络搜索、网络、网络安全等。
2.数据库技术应用: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数据库的查询与维护等。
3.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音频与视频编辑、动画制作等。
4.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编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程序调试与优化等。
三、教学计划1.第一周:网络技术应用1.1网络连接1.2网络通信1.3网络搜索1.4网络1.5网络安全2.第二周:数据库技术应用2.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2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2.3数据库的查询与维护3.第三周:多媒体技术应用3.1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3.2音频与视频编辑3.3动画制作4.第四周:程序设计基础4.1算法与程序设计4.2编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4.3程序调试与优化四、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2.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采用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践操作:包括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
3.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六、教学资源1.教材: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2.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编程软件等。
4.网络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在线实验平台等。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4.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广东省初二信息技术下册全教案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掌握网页制作(frontpage2000)的一些基本操作,学会制作简单的网页。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
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及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三、情况分析(1)学生基本情况:本计划针对八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powerpoint、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
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
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2)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编写组出版的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内容包括:网页制作、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图像处理等,其中网页制作占教材的50%,可见制作网页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八年级下B版信息技术VB课程全套教案(粤教版) 时间:课题《感受程序设计的魅力——初识计算机程序》教学目标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第二册下第一章感受程序设计的魅力第1节的内容,主要学习程序、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和VB的创建工程、设计界面、编写程序、保存文件、运行程序等操作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这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
初一年级时学生已学习了一些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知道计算机能直接认识的语言为机器语言,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程序的概念以及程序在计算机中的作用(2)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不同类型、特点和发展趋势(3)了解程序设计的方法(4)了解VB程序设计环境2、过程与方法:(1)掌握在VB程序设计环境中创建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学会用VB创建第一个程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2)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精神。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程序的概念和作用、创建VB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程序的作用、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的保存主要教法对于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等概念,学生学习起来较枯燥,故先安排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看书思考和自学,再由教师组织学生个别回答、师生举例、师生讨论、归纳等活动来将几个概念弄清楚。
对于VB软件的学习,教师先展示一个由VB开发的小游戏,师生一起参与游戏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VB软件的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使用VB开发小程序的愿望,再由教师示范讲解VB程序设计环境中创建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最后由学生动手尝试使用VB。
课时: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教师运行展示本学期将要完成的VB程序思考:计算机程序是什么?VB是什么?他是如何做出程序的?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程序与程序设计[布置学生看书自学并思考]1、日常生活中的所说的”程序”是指什么,而计算机程序又是指什么?你能谈谈你所接触过的程序吗?2、现代计算机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存储程序控制”的思想。
八年级下B版信息技术VB课程全套教案(粤教版)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1.问人物是如何点击一次持续左移的
2.展示timer控件的应用案例,
3.鼓励学生利用学习文档自主探究实现程序编写
4.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点评
5.讲述timer控件的功能、用法、特点、及注意事项
Timer 控件程序一旦执
行图标会消失
Timer 控件只有一种事
件
Timer的本质是按设定的
间隔时间“定时激活”程
序
Timer控件的“定时激活”
功能实现了动画中动作的
循环执行
1.抛出问题,滑板少年前进速度过慢,如何解决
2.鼓励学生尝试改变interval 的值,观察少年的运动情况
3.鼓励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表
4.导学:猜测interval的功能是什么速度吗还是时间间隔
5.详解:interval的内涵
Interval的本质是时间间
隔
1问:如何实现人机友好交互,在同一界面自由选择不同的速度让角色完成前进(可以通过滑竿也可以通过选项方式。
)2展示optionbutton控件应用案例,让学生在观察了解控件的功能。
3讲述optionbutton控件的功能、用法、特点、及注意事项
Option button控件在
动画中的应用是与用户进
行友好交互,实现选择功
能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初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粤教版)信息技术- excel教案课题:第一课初识电子表格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电子表格的启动与组成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1.了解什么叫MicrosoftExcel2.掌握如何启动Excel电子表格3.掌握Excel窗口的组成教学重、难点:Excel启动,Excel窗口的组成教法、学法讲演辅结合教学程序认知操作一.新知1.Excel的自我介绍Excel的特长: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排序等.2.启动Excel的方法a.单击“开始”按钮 b.将鼠标指向“程序”c.单击二级菜单中的“MicrosoftExcel”3.电子表格的组成见kp2下图: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状态栏工作区行列标签编辑栏工作表标签工作表控制钮二.小结:1.启动电子表格的方法2.电子表格的窗口组成学生练习:一.开机二.启动Excel注:我校计算机,可直接在桌面上找到打开它的快捷方式,双击之亦可启动电子表格.三.对照KP2下图及KP3表熟悉Excel窗口的组成启发学生:怎样能使任一个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五.关机教学后记:课题:第二课小小单元格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认识单元格及单元格的选取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1.知道单元格的地址的表示方法2.掌握单元格的选取教学重、难点:单元格地址表示方法,单元格的选取教法、学法讲述法教学程序认知操作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Excel?功能如何?2.Excel由哪些部分组成?二.新授工作簿由工作表构成,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数据的输入,编辑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现在,先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单元格.1.小小单元格在一张工作表中,在从A到Ⅳ共256列,1到16384行,共有4194340个单元格.a.单一单元格地址表示法b.单一区域单元格地址表示法c.多区域单元格地址表示法2.单元格的选取a.活动单元格的选取b.区域单元格的选取c.选取整列,整行d.选取相邻的多行,多列不相邻多个区域的选取三.小结:单元格表示与选取方法学生练习: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Excel四.用适当方法表示如图所示单元格或区域表示为:()表示为:()表示为:()五.在Excel中用鼠标选取下列单元格或区域1.C32.B2:D43.C2:E4,F5六.关机教学后记:课题:第二课小小单元格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单元格中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1.掌握输入,修改,删除数据的方法2.掌握快速移动单元格的方法3.掌握快速复制单元格内容教学重、难点:单元格的基本操作教法方法:讲演结合教学程序认知操作一.复习提问 1.如下图的单元格怎样表示?2.在电子表格中选取如下区域:A1:B2,C3:C7,D2二.新知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单元格中的基本操作:1.输入数据:用鼠标左键单击单元格,把它变为活动单元格,再输入数据;也可以在把它置为活动单元格后,在编辑栏中输入数据 2.修改数据:选中,输入新数据,即删除原数据;也可在编辑栏中修改3.快速移动单元格:a.选定要移动的单元格区域b.把鼠标指针指向选中区域的边框上,变为箭头时,按下左键进行拖动,直到目标区域,再放开左键4.快速复制单元格:同上,移动时按住ctrl键……5.清除单元格内容:a.选定要清除的单元格区域b.编辑清除内容c.输入新内容学生操作: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电子表格四.在各自的工作站机器上选取复习题2要求的单元格区域五.按要求进行操作1.分别在单元格B2,C2输入数据89,96.2.将上述输入的数据89修改为103.3.将数据为96的单元格快速移动至单元格D34.将数据为103的单元格复制到单元格D45.清除以上数据为96的单元格的内容,并输入数据75. 六.关机教学后记:部分学生不能迅速输入数据,影响到后面的操作.课题:第三课我的工作簿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工作簿与工作表比较、保存工作簿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一.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含义及区别联系。
八年级下 B 版信息技术 VB 课程全套教课设计(粤教版)课题教学目标教课重点教课难点主要教法时间:《感觉程序设计的魅力——初识计算机程序》一、教课内容剖析和设计:本节课教课内容为第二册下第一章感觉程序设计的魅力第 1 节的内容,主要学习程序、程序设计语言的看法和VB 的创立工程、设计界面、编写程序、保存文件、运转程序等操作方法。
二、教课对象剖析:本节课的讲课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这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
初一年级时学生已学习了一些程序设计语言的看法,知道计算机能直接认识的语言为机器语言,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必定的基础。
三、教课目的:1 、知识与技术:(1 )认识程序的看法以及程序在计算机中的作用(2 )认识程序设计语言的不一样种类、特色和发展趋向(3 )认识程序设计的方法(4 )认识 VB 程序设计环境2 、过程与方法:(1 )掌握在 VB 程序设计环境中创立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 )学会用 VB 创立第一个程序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侧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育。
(2 )鼓舞学生着手、动脑,培育勤于着手、主动研究的精神。
(3 )培育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程序的看法和作用、创立VB 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程序的作用、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的保留对于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等看法,学生学习起来较乏味,故先安排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看书思虑和自学,再由教师组织学生个别回答、师生举例、师生议论、概括等活动来将几个看法弄清楚。
对于VB 软件的学习,教师先展现一个由VB 开发的小游戏,师生一同参加游戏的使用,让学生感觉到VB 软件的适用性,充分调换学生踊跃使用VB 开发小程序的梦想,再由教师示范解说 VB 程序设计环境中创立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最后由学生着手尝试使用 VB。
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教课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思虑:计算机程序是什么导入教师运转展现本学期将要达成的VB 程序VB 是什么他是如何做出激发学生兴趣。
2024年八年级下信息技术全册教案专业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下信息技术全册教材第3章《计算机网络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1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3.2节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3.3节网络拓扑结构,3.4节因特网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2. 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3. 了解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培养网络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通信原理、网络拓扑结构、因特网基础知识。
难点:网络通信原理、网络拓扑结构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
2. 学具:计算机、网络设备、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如家庭宽带、手机上网等,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回顾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2)介绍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信号传输、数据包传输等。
(3)讲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环型、总线型等。
(4)介绍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如IP地址、域名、网络安全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1)举例说明家庭宽带接入方式及其特点。
(2)分析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让学生了解不同结构的优缺点。
4.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绘制一个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并说明其特点。
(2)让学生举例说明网络通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2)网络通信基本原理(3)网络拓扑结构(4)因特网基础知识2. 关键词:家庭宽带、网络通信、拓扑结构、IP地址、网络安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2)分析星型、环型、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3)解释IP地址和域名的区别。
八年级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small?basic语言,了解其基本的操作使用方法。
?2、?理解什么是对象及其属性、操作方法。
?3、认识“Turtle”对象,掌握其属性、操作方法。
?4、掌握使用small?basic命令(语句)画正三角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使用对象的属性、操作的方法;?难点:理解对象及其属性、操作。
?册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四、学生动手实践1、经过自主练习,同学们能够成功运行程序吗?最终画出什么图形呢?2、不成功的话,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为什么呢?该如何解决呢?五、深入学习1、思考问题:A、小海龟能不能在窗口的任意位置画三角形?B、小海龟能不能“爬”快点?C、小海龟开始“爬”时,头能否不垂直向上,能否3、?认识GraphicsWindow对象及常用属性设置?教学重难点?重点:变量及其应用?难点:理解赋值语句,不要将赋值语句和数学中的等式混为一谈。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学1、小海龟画一个正三边形。
?2、小海龟画正五边形命令:?命令:1、我们将程序中代表某个值的符号称为“变量”。
2、变量是程序用来保存数据的。
3、规则:A、变量名要以字母、汉字、数字、下划线命名,且不能以数字开头。
?B、变量名不能与对象、属性、操作名相同,也不能与Small?Basic中的保留字相同,例如:if不能作为变量名。
?C、变量名应尽量简单易懂。
例子:(正三边形)?比如:S=3?把数值3存放在变量S中。
?Length=100?把数值100存放在变量Length?E=360/S?先算出表达式360/S的结果(120),其中S=3,?然后把数值120存放在变量E?注意:表达式中国可以包含函数、常量、变量,用小括号“()”表示运算的优先次序变化。
不能用中括号“*?+”.?表达式中使用的算术运算符是:+?-?*?/。
??【格式】3、?? 任务三:完成书本p12试一试第三题,在图形窗口写上“我爱编程”,设置合适的颜色和字号。
整版•课程概述与目标•计算机基础知识篇•网络通信与安全篇•办公软件应用技能篇目录•多媒体技术应用篇•编程初步入门篇•课程总结与展望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必备技能,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还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网络工具。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结构安排教材内容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基础与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内容。
结构安排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教学方法及手段选择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发展历史简介电子管时代,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
晶体管时代,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提高、可靠性增强。
集成电路时代,进一步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可靠性,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智能化、网络化成为主要特征。
第一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功能01020304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粤教版)教案目录:一、信息技术概述二、计算机硬件三、计算机软件四、操作系统五、网络基础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3. 理解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通信、医疗、教育等。
3. 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技术。
2.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3. 组织学生讨论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4. 讲解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和意义。
作业布置:1. 课后查找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了解其发展过程。
2.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提高信息素养。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和维护方法。
3.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2. 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作用。
3. 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和维护方法。
4.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让学生直观了解其组成。
2. 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
3. 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和维护方法。
4.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
作业布置:1. 课后观察家里的计算机硬件,了解其名称和功能。
2. 查找有关计算机硬件选购和维护的资料,学习相关方法。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
2. 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和卸载方法。
3.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
教学内容:1.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2. 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3. 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和卸载方法。
4. 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展示计算机软件的功能。
2.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和卸载方法。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粤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2)掌握常用的信息处理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学会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的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章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1 信息技术的起源与发展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1.3 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第2章常用的信息处理方法2.1 文字处理2.2 数据处理2.3 图像处理2.4 声音处理第3章网络资源的使用3.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3.2 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3.3 电子邮件的使用3.4 网络信息的安全与道德三、教学安排第1章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课时:2课时第2章常用的信息处理方法课时:3课时第3章网络资源的使用课时:3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与实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章节测试评价:通过章节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与实践评价、章节测试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内容第4章信息的有效收集与筛选4.1 信息收集的方法和技巧4.2 信息筛选的重要性4.3 信息筛选的工具与技巧第5章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5.1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5.2 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5.3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的应用七、教学安排第4章信息的有效收集与筛选课时:2课时第5章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课时:2课时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中理解信息技术的价值。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粤教版)教案章节一:网络信息的搜索与筛选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搜索引擎高效查找信息的方法。
培养学生筛选和评估网络信息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关键词的选择和运用。
网络信息的筛选和评估。
3. 教学步骤: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学生实践搜索并筛选信息。
讨论如何评估网络信息的可靠性。
教案章节二:计算机硬件的认识与使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硬件与软件的相互关系。
2.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硬件与软件的相互关系。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学生实践操作计算机硬件设备。
讨论硬件与软件的相互关系。
教案章节三:电子表格的制作与数据处理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
2.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数据录入与编辑。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教学步骤:讲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学生实践制作和编辑电子表格。
分析数据并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
教案章节四:演示文稿的制作与展示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演示文稿进行有效展示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元素丰富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方法。
幻灯片的布局与设计。
多媒体元素的应用。
3. 教学步骤:讲解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方法。
学生实践制作演示文稿。
展示并评价学生的演示文稿。
教案章节五: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信息交流与分享。
3. 教学步骤: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学生实践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讨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粤教版)教案目录:一、信息技术概述二、网络应用三、电子表格四、演示文稿五、计算机编程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3. 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通信、计算机、网络等。
3. 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
4. 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提高工作效率、丰富生活、促进创新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4. 学生讨论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作业与练习:1. 课后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网络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常用的网络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
3. 学会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道德。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如节点、链路、协议等。
2. 常用的网络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
3. 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道德,如保护个人信息、预防病毒攻击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常用的网络应用。
3. 教师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道德。
作业与练习:1. 课后练习网络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
3. 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络安全方案。
第三章:电子表格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数据、编辑单元格等。
3.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教学内容:1. 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如工作表、单元格、公式等。
2.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数据、编辑单元格、设置单元格格式等。
3.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如排序、筛选、图表等。
八年级下B版信息技术VB课程全套教案(粤教版)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1.问人物是如何点击一次持续左移的
2.展示timer控件的应用案例,
3.鼓励学生利用学习文档自主探究实现程序编写
4.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点评
5.讲述timer控件的功能、用法、特点、及注意事项
Timer 控件程序一旦执
行图标会消失
Timer 控件只有一种事
件
Timer的本质是按设定的
间隔时间“定时激活”程
序
Timer控件的“定时激活”
功能实现了动画中动作的
循环执行
1.抛出问题,滑板少年前进速度过慢,如何解决
2.鼓励学生尝试改变interval 的值,观察少年的运动情况
3.鼓励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表
4.导学:猜测interval的功能是什么速度吗还是时间间隔
5.详解:interval的内涵
Interval的本质是时间间
隔
1问:如何实现人机友好交互,在同一界面自由选择不同的速度让角色完成前进(可以通过滑竿也可以通过选项方式。
)2展示optionbutton控件应用案例,让学生在观察了解控件的功能。
3讲述optionbutton控件的功能、用法、特点、及注意事项
Option button控件在
动画中的应用是与用户进
行友好交互,实现选择功
能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