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练习题(上)

物理化学练习题(上)

物理化学练习题(上)
物理化学练习题(上)

物理化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理想气体模型的基本特征是

(A) 分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

(B) 各种分子间的作用相等,各种分子的体积大小相等

(C) 所有分子都可看作一个质点, 并且它们具有相等的能量

(D) 分子间无作用力, 分子本身无体积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表明了气体的p、V、T、n、这几个参数之间的定量关

系,与气体种类无关。该方程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气体定律,这三个气体定律是

(A) 波义尔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和分压定律

(B) 波义尔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C) 阿伏加德罗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和波义尔定律

(D) 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和波义尔定律

3.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5.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A) 理想溶液(B) 稀溶液(C) 所有气体(D) 理想气体

6.下列过程中, 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

(A) 不可逆循环过程(B) 可逆循环过程

(C) 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D) 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

7.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8.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A) 在一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内能一定变化

(B) 在无功过程中, 内能变化等于过程热, 这表明内能增量不一定与热力学过程无关

(C) 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 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D) 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 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9.关于热平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系统处于热平衡时, 系统的温度一定等于环境的温度

(B) 并不是所有热力学平衡系统都必须满足热平衡的条件

(C) 若系统A与B成热平衡, B与C成热平衡, 则A与C直接接触时也一定成热平衡

(D)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始终处于热平衡

10.在一个循环过程中,物系经历了i 步变化,则

(A) ∑Qi=0 (B) ∑Qi -∑Wi=0 (C) ∑Wi=0 (D) ∑Qi +∑Wi=0

11.关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逆过程不一定是循环过程

(B) 在等温可逆过程中,系统做功时,系统损失的能量最小

(C) 在等温可逆过程中,环境做功时,系统得到的功最小

(D) 可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中间态都可从正逆两个方向到达

12.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 ) 0 (B ) 0(C ) 0 (D ) 0p

T T T U U T V H U p p ??????== ? ?????????????== ? ???????

1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

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 1、V 2。

(A ) V 1 < V 2 (B ) V 1 = V 2 (C ) V 1 > V 2 (D ) 无法确定

14. 某化学反应在恒压、绝热和只作体积功的条件下进行,体系温度由T 1升高到T 2,

则此过程的焓变 H :

(A )小于零 (B )大于零 (C )等于零 (D )不能确定

15. 某绝热封闭体系在接受了环境所做的功后,其温度: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一定不变 (D )不一定改变

16. 体系的状态改变了,其内能值:

(A )必定改变 (B) 必定不变 (C) 不一定改变 (D) 状态与内能无关

17. 一可逆热机与一不可逆热机在其它条件都相同时, 燃烧等量的燃料, 则可逆热机

牵引的列车行走的距离:

(A) 较长 (B) 较短 (C) 一样 (D) 不一定

18. 在恒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反应aA + Bb = mM + nN 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是:

(A) μA = μB = μM = μN (B) a μA = b μB = m μM = n μN

(C) a μA + b μB = m μM + n μN (D) μA + μB = μM + μN

19. ΔG=0 的过程应满足的条件是

(A) 等温等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可逆过程

(B) 等温等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C)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D) 可逆绝热过程

20.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变化的孤立体系,其总熵

(A )不变 (B) 可能增大或减小 (C) 总是减小 (D)总是增大

21. 下列各式哪个表示了偏摩尔量: (A),,j

i T p n U n ??? ???? (B) ,,j i T V n H n ??? ???? (C) ,,j i T V n A n ??? ???? (D) ,,j

i i T p n n μ??? ????

22.氮气进行绝热可逆膨胀

(A) ΔU=0 (B) ΔS=0 (C) ΔA =0 (D) ΔG=0

23.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热不能自动从低温流向高温

(B)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做功而无其它变化

(C) 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成的

(D) 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功

24.关于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方程仅适用于液-气平衡

(B) 该方程既适用于液-气平衡又适用于固-气平衡

(C) 该方程假定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液体或固体的体积

(D) 该方程假定与固相或液相平衡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25.氢气进行不可逆循环

(A) ΔU>0 (B) ΔS=0 (C) ΔS>0 (D) ΔS<0

26. 理想气体在自由膨胀过程中, 其值都不为零的一组热力学函数变化是

(A) ΔU 、ΔH 、ΔS 、ΔV (B)ΔS 、ΔA 、ΔV 、ΔG

(C) ΔT 、ΔG 、ΔS 、ΔV (D)ΔU 、ΔA 、ΔH 、ΔV

27.一卡诺热机在两个不同温度之间的热源之间运转, 当工作物质为气体时, 热机效率

为42%, 若改用液体工作物质, 则其效率应当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8. 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则

(A) dS = 0,dW = 0 (B) dH = 0,dU = 0

(C) dG = 0,dH = 0 (D) dU =0,dG =0

29. 1mol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若其体积增加到原来的10倍,则体系、环境和孤立体

系的熵变分别为:

(A)19.14J·K -1, -19.14J·K -1, 0 (B)-19.14J·K -1, 19.14J·K -1, 0

(C)19.14J·K -1, 0, 19.14J·K -1 (D) 0 , 0 , 0

30. 理想气体经历等温可逆过程,其熵变的计算公式是:

(A) ΔS =nRTln(P 1/P 2) (B) ΔS =nRTln(V 2/V 1)

(C) ΔS =nRln(P 2/P 1) (D) ΔS =nRln(V 2/V 1)

31. 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经恒外压压缩至稳态,此变化中的体系熵变ΔS 体及环境

熵ΔS 环应为:

(A) ΔS 体 > 0, ΔS 环 < 0 (B) ΔS 体 < 0, ΔS 环 > 0

(C) ΔS 体 > 0, ΔS 环 = 0 (D) ΔS 体 < 0, ΔS 环 = 0

32. 理想气体从状态P 1,V 1,T 等温膨胀到P 2,V 2,T ,此过程的ΔA 与ΔG 的关系为

(A)ΔA>DG (B)ΔA<ΔG (C)ΔA=ΔG (D)无确定关系

33. 在α,β两相中均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到平衡时,下列种哪情况是正确的:

A B A A A B A B

(A) (B) (C) (D) αααβαβββμμμμμμμμ==== 34. 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表示为:

(A)在0K 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B)在0K 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C)在0℃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D)在0℃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35. 在373.15K和101325Pa?下水的化学势与水蒸气化学位的关系为

(A) μ(水)=μ(汽) (B) μ(水)<μ(汽) (C) μ(水)>μ(汽) (D) 无法确定36.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稀溶液的依数性

(A) 凝固点降低(B)沸点升高(C) 渗透压(D)蒸气压升高

37.98K时,A、B两种气体在水中的亨利常数分别为k1和k2,且k1>k2,则当P1=P2时,A、B在水中的溶解量C1和C2的关系为

(A) C1>C2(B) C1<C2(C) C1=C2(D) 不能确定

38.将非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将引起

(A) 沸点升高(B) 熔点升高(C) 蒸气压升高(D) 都不对

39. 定义偏摩尔量时规定的条件是

(A) 等温等压(B) 等熵等压

(C) 等温, 溶液浓度不变(D) 等温等压, 溶液浓度不变

40. 关于偏摩尔量,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偏摩尔量的绝对值都可求算

(B) 系统的容量性质才有偏摩尔量

(C) 同一系统的各个偏摩尔量之间彼此无关

(D) 没有热力学过程就没有偏摩尔量

41. 两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p*A、p*B,它们混合形成理想溶液,液相组成为x,

气相组成为y,若p*A > p*B ,则:

(A)y A > x A(B)y A > y B(C)x A > y A(D)y B > y A

42. 2mol A物质和3mol B物质在等温等压下混和形成液体混合物,该系统中A和B

的偏摩尔体积分别为1.79×10-5 m3·mol-1, 2.15×10-5 m3·mol-1, 则混合物的总体积为:

(A) 9.67×10-5 m3(B)9.85×10-5 m3 (C)1.003×10-4 m3 (D) 8.95×10-5 m3

43. 主要决定于溶解在溶液中粒子的数目,而不决定于这些粒子的性质的特性叫

(A) 一般特性(B) 依数性特征(C) 各向同性特征(D) 等电子特性

44. 下面的叙述中违背平衡移动原理的是

(A)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B) 增加压力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C) 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总压力减少的方向移动

(D) 降低压力平衡向增加分子数的方向移动

45.已知反应2NH3 = N2 +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

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 N2 + 3/2 H2 = NH3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A) 4 (B) 0.5 (C) 2 (D) 1

46.在1100℃时,发生下列反应:

(1) C(s)+2S(s)=CS2(g) K1 =0.258

(2) Cu2S(s)+H2(g)=2Cu(s)+H2S(g) K2 =3.9 10-3

(3) 2H2S(g)=2H2(g)+2S(s) K3 =2.29 10-2

则1100℃时反应C(s)+2Cu2S(s)=4Cu(s)+CS2(g)的K 为:

(A) 8.99×10-8 (B) 8.99×10-5(C) 3.69×10-5 (D) 3.69×10-8

47. 一单相体系, 如果有3种物质混合组成, 它们不发生化学反应, 则描述该系统状态

的独立变量数应为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

48.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为

(A) 1 (B) 2 (C) 3 (D) 4

49.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B) ΔG=0 (C) ΔH=0 (D) ΔU=0

50. NaCl(s), NaCl水溶液及水蒸汽平衡共存时, 系统的自由度

(A) F=0 (B) F=1 (C) F=2 (D) F=3

51. 如果只考虑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纯物质最多可共存的相有

(A) P=1 (B) P=2 (C) P=3 (D) P=4

52. 二组分系统的最大自由度是

(A) F=1 (B) F=2 (C) F=3 (D) F=4

53.对于与本身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的液体,通过下列哪种作图法可获得一直线:

(A) p对T (B) lg(p/Pa) 对T (C) lg(p/Pa) 对1/T (D) 1/p对lg(T/K)

54.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A) 强电解质溶液(B) 弱电解质溶液

(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D) 理想稀溶液

55. 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而

(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加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加

56. 法拉弟于1834年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了著名的法拉弟电解定律。它说明的问

题是

(A)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B)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超电势之间的关系

(C) 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D) 电解时电极上析出物质的量与电极面积的关系

57.电解CuSO4溶液,通电量为1F,在阴极能析出Cu多少克:

A. 32 g;

B. 16 g;

C. 64 g;

D. 128 g

58.若向摩尔电导率为1.4×10-2 s·m2·mol-1的CuSO4溶液中,加入1m3的纯水,这时CuSO4摩尔电导率为:

A. 降低;

B. 增高;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59. 对于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

(A) 表面能(B)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C) 表面张力(D) 附加压力

60. 对弯曲液面上的蒸气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B) 小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C) 大于或小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D) 都不对

61.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物理吸附是分子间力起作用,化学吸附是化学键力起作用

(B) 物理吸附有选择性,化学吸附无选择性

(C) 物理吸附速率快,化学吸附速率慢

(D) 物理吸附一般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化学吸附一般是单分子层

62. 以下的说法中符合Langmuir吸附理论基本假定的是

(A)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各处的吸附能力相同

(B) 吸附分子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C) 被吸附分子间有作用,互相影响

(D) 吸附热与吸附的位置和覆盖度有关

63. 表面活性剂在结构上的特征是

(A) 一定具有磺酸基或高级脂肪烃基

(B) 一定具有亲水基

(C) 一定具有亲油基

(D) 一定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

64. 表面活性剂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液体或溶液而言的,表面活性剂的实质性作用是

(A) 乳化作用 (B) 增溶作用

(C) 降低表面张力 (D) 增加表面张力

65. 液体对光滑表面的润湿程度常用接触角来量度,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θ= 0°时,液体对固体完全不润湿

(B) θ= 180°时,液体对固体完全润湿

(C) θ= 90°时,是润湿与不润湿的分界线

(D) 0°< θ< 90°时,液体对固体润湿程度小

66. 弯曲液面(非平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

(A) 一定等于零 (B) 一定不等于零 (C) 一定大于零 (D) 一定小于零

67. 一定条件下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的半径

(A) 无关 (B) 成正比 (C) 成反比 (D)不确定

68.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吸附力不同 (B) 吸附速度不同 (C) 吸附热不同 (D) 吸附层不同

69. 当在空气中形成一个半径为r 的小气泡时,泡内压力与泡外压力之差为 (A)2r σ (B) 4r σ (C) 4r

σ- (D) 0 70. 表面活性剂是

(A) 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B) 能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C)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D)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71.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各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系统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的大小有关

(B) 反应速率与系统中各物质浓度标度的选择有关

(C) 反应速率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D) 反应速率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

72. 反应A + 2B = Y ,若其速率方程为B A A A C C k dt dC =-或B A B B C C k dt

dC =-,则A k 与B k 的关系为:

(A) A k =B k (B) A k =2B k (C) 2A k =B k (D) 无法确定

73. 某反应, 无论反应物初始浓度为多少, 在相同时间和温度时, 反应物消耗的浓度为定值,

此反应是

(A) 负级数反应 (B) 一级反应 (C) 零级反应 (D) 二级反应

7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 温度变化主要改变

(A) 活化能 (B) 指前因子 (C) 物质浓度或分压 (D) 速率常数

75. 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 (B) 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

(C)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D) 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76. 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A) 对峙反应 (B) 平行反应 (C) 连串反应 (D) 基元反应

77. 质量数为 210的钚同位素进行β放射,经14天后,同位素活性降低6.85%。此同位

素的半衰期为

(A) 3.6 天 (B) 270.8 天 (C) 7.2 天 (D) 135.9 天

78. 反应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2/1412)2/(k k k k =,则该反应的表观活

化能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的关系是( ) (A)41221E E E E a -+= (B) )(2

1412E E E E a -+= (C) 2/1412)2(21E E E E a -+

= (D) )(21412E E E E a --= 79. 关系式γpV = 常数,只适应于( )

(A) 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B)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C)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 (D) 任何气体的绝热过程

80. 液态水在373 K 及100 KPa 下气化为水蒸气,则该过程( )

(A )ΔH =0 (B) ΔS =0 (C) ΔA =0 (D) ΔG =0

81. 科尔劳施(Kohlrausch )定律认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

c A -=∞m m ΛΛ,这一规律适用于( )

(A) 弱电解质溶液 (B) 强电解质稀释溶液

(C) 无限稀溶液 (D) 浓度的1mol·dm -3的溶液

82. 下列各式中哪个既是偏摩尔数量又是化学势( )

(A) B C ,,≠???? ????n V S B n U

(B) B C ,,≠???? ????n p S B n H (C) B C n V T B n A ≠???? ????,, (D) B

C n p T B n G ≠???? ????,, 83. 由纯物质组成的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溶液),则有( )

(A)Δmix H =0 (B) Δmix S =0 (C) Δmix A =0 (D) Δmix G =0

84. 在抽空密闭容器中加热NH 4HS(s),它有一部分分解成NH 3(g)和H 2S(g),当系统建立平衡时,

其组分数C 和自由度F 是( )

(A) C =1, F =1 (B) C =2, F =2 (C) C =3, F =3 (D) C =2, F =2

85. 标准氢电极是指( )

(A) Pt|H 2[p (H 2)=100kPa]|OH -

(a =1) (B) Pt|H 2[p (H 2)=100kPa]|H +(a =10-7) (C) Pt|H 2[p (H 2)=100kPa]|OH +(a =1) (D) Pt|H 2[p (H 2)=100kPa]| H +(a =1)

86. 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mol·dm -3·s -1,该反应的级数为( )

(A) 三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零级反应 (D) 二级反应

87. 增液固体,表面不被液体所润湿,其接触角θ( )

(A) θ = 0 (B) θ>90° (C) θ< 90° (D) θ 可为任意值

88.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则( )

(A) ΔU=0 (B) ΔS=0 (C) ΔH =0 (D) ΔG=0

89. 在298 K 下反应2H 2(g) + O 2(g) = H 2O(g) 的()kJ K G 6.572298-=? ,则298 K 时( )

(A) H 2的标准燃烧热为-286.3 kJ·mol -1 (B) H 2O 的标准燃烧热为-572.6 kJ·mol -1

(C) H 2O 的标准生成热为-572.6 kJ·mol -1 (D) 上述结论都不对

90. 两种液体混合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则( )

(A) Δmix V =0 Δmix H =0 Δmix S =0 Δmix G =0

(B) Δmix V > 0 Δmix H < 0 Δmix S > 0 Δmix G < 0

(C) Δmix V < 0 Δmix H > 0 Δmix S < 0 Δmix G > 0

(D) Δmix V =0 Δmix H =0 Δmix S > 0 Δmix G < 0

91. 2 mol A 和1 mol B 组成理想溶液,p *A 、p *B 分别为90 kPa 和30 kPa ,其气相物质的量

分数y A :y B 将为( )

(A) 2:1 (B) 4:1 (C) 6:1 (D) 8:1

92. 理想气体熵变公式:ΔS = n C v,m ln(T 2/T 1) + nRln(V 2/V 1)只适用于( )

(A) 可逆过程 (B) 不可逆过程 (C) 绝热可逆和不可逆过程 (D) 任意过程

93. 已知A(g)、B(g)的生成热分别为ΔH 1和ΔH 2,B 物质的汽化热为ΔH 3,则)(2)(l B g A →

的反应热为( )

(A) ΔH = 2ΔH 2-ΔH 1-2ΔH 3 (B) ΔH = 2ΔH 2-ΔH 1+2ΔH 3

(C) ΔH = 2ΔH 2+ΔH 1-2ΔH 3 (D) ΔH =ΔH 2-ΔH 1-ΔH 3

94. 在室温和常压下无催化剂存在时,N 2和H 2可视为不起反应的,今在任一容器中任意充

入N 2、H 2、NH 3三种气体,则该系统中物种数S 和组分数C 是( )

(A) S=3 C=1 (B) S=3 C=2 (C) S=3 C=3 (D) S=2 C=3

95. 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 mol·dm -3和0.1 mol·dm -3的不同1-1价型电解质溶

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 Ω和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

(A) 1:5 (B) 5:1 (C) 1:20 (D) 20:1

96. 两个活化能不同的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升温区间内升温时,具有活化能较高的反应,

其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比较低的反应增加的倍数( )

(A) 大 (B) 小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97. 设某化合物与水作用时,其起始浓度为1 mol·dm -3,1小时后,其浓度为0.5 mol·dm -3,

2小时后,其浓度为0.25 mol·dm -3,则此反应级数为( )

(A) 三级 (B) 一级 (C) 零级 (D) 二级

98. 溶液对溶质B 发生吸附,若C B (表)>C B (内),则( )

(A) 称为正吸附,表面张力降低 (B) 称为无吸附,表面张力不变

(C) 称为负吸附,表面张力增加 (D) 称为负吸附,表面张力降低

99. 当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将发生( ) (A)

0>dc d γ,正吸附 (B) 0

d γ,正吸附 (C)0>dc d γ,负吸附 (D)0

d γ,负吸附 100. 对大多数液体,其表面张力随着温度的变化率dc d γ是( )

(A)0>dc d γ (B) 0

d γ (C)0=dc d γ (D)无一定的变化规律 101. 焓是系统的状态函数,定义H=U+PV ,若系统发生了状态变化,则焓变化为ΔH =Δ

U+Δ(PV),式中Δ(PV)的含义是( )

(A) Δ(PV)= ΔP ΔV (B) Δ(PV)= P 2V 2- P 1V 1

(C) Δ(PV)= P ΔV+ V ΔP (D) Δ(PV)= P 2V 1- P 2V 1

102. 某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热为

m c H ?(298.15K)= -200 kJ·mol -1,则该物质B 燃烧时的标

准摩尔反应热 m r H ?(298.15K)为( )

(A) -200 kJ·mol -1 (B) 0 (C) 200 kJ·mol -1 (D) 40 kJ·mol -1

二、填空题

1.根据国际标准规定,系统对环境做功,功为 值,环境对系统做功,功为 值。

2.在孤立系统中进行的可逆过程ΔS ,进行的不可逆过程ΔS (填>0,<0,

或=0)。

3. 纯物质完美晶体在 时熵值为零。

4. 在稀溶液中, 服从拉乌尔定律,在同一浓度范围内, 服从亨利定律。

5. 写出理想液态混合物中任意组分B 的化学势表达式: 。

6. 写出理想气体的等温方程式: ,写出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式: 。 7. n

P T B n G ,,???? ????既可以称为B 组分的 ,又可以称为B 组分的 。 8.某反应B A →,如果反应物A 的浓度c ln ~t 作图呈一直线,则反应级数n= ,

其半衰期t 1/2= 。

9. 在化学电源中,负极也叫极,正极也叫极;作电解池时,阳极也称为极,阴极也称为极

10. 理想气体模型包括两项内容,它们是(1) ;(2) 。

11. 在热力学研究中,根据系统的性质是否与系统物质的数量有关,将系统的性质分为

和 。

12. 已知下列各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22g S H s S g H =+

1K ,

)()()(22g S H g O s S =+ 2K ,则反应)()()()(2222g S H g O s SO g H +=+的 K = 。

13. 由α和β组成的两相系统中都含有A 和B 组分,在恒定T ,P 下建立平衡,若用化学

势判别,则有 和 。

14. 在电解池中,电解质正离子通过溶液向 极迁移,负离子向 极迁移,与此

同时, 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 极上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15. 溶液表面发生吸附时,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大于本体溶液的浓度为 吸附,小于本

体溶液的浓度为 吸附。

16. 零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是(1) ;(2) ;

(3) 。

17. 对复相化学反应P m r m r J RT G G g CO s CaO s CaCO ln ),()()(23+?=?+→

在考虑

m r G ?项应包括 、 、 ,而考虑P J 仅包括 。 18.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关系式为 或 。

19. 可逆电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 ;(2) 。

20.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 和 问题。

21. Q 、T 、V 、W 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与过程有关的量是 ,状态函

数中属于强度性质的是 ,属于容量性质的是 。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描述之一为 ,数学表

达式为 。

23. 氧气和乙炔气溶于水的亨利常数分别是7.20×107 Pa·Kg·mol -1和1.33×108 Pa·Kg·mol -1。

由亨利常数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 在水中溶解度大于 在水中的溶

解度。

24. 对两组分相图,最多相数为 ,最大自由度为 。

25. 已知,0)()(2)()(222

动,可以采取 温度或 压力的措施。

26. 链反应的一般步骤是(1) (2) (3) 。

27. 若=??=-)2

1(,02588.0)(2122MgCl mol m S MgCl m m λλ则 。

28. 25℃时H +和CH 3COO -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是350×10-4 S·m 2·mol -1和40×10-4

S·m 2·mol -1,实验测得25℃,0.0312 mol·dm -3的CH 3COOH 溶液的κ=2.871×10-4S·cm -1,

此溶液中α= ,电离平衡常数 K = 。

29. U Q V ?=应用的条件是 。

30. 物理吸附的吸附层是 ,而化学吸附的吸附层是 。

三、简答题

1. 系统经一个循环后,ΔH 、ΔU 、Q 、W 是否皆等于零?

2. 简述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3. 简述热力学平衡态及其内容?

4. 简述可逆过程及其特征?

5. 什么是系统?常见的系统包括哪几种?

6. 偏摩尔量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7. 简述稀溶液的依数性?

8. 简述熵增原理及熵判据?

9. 画出水的相图,说明点、线、面的物理意义?

10. 画出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沸点-组成图,说明点、线、面的物理意义?

11. 冰点和水的三相点有何不同?

12. 简述可逆电池的必备条件?

13. 简述电极的种类?

14. 简述零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15. 简述一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16. 简述二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17. 简述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

18. 简述Langmuir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要点,并写出等温方程式?

19. 简述什么是溶液表面的吸附、正吸附及负吸附?

20. 简述催化剂的基本特征?

21. 以H 2 + Cl 2 = 2HCl(g)为例,说明链反应的步骤?

22. 按结构来分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23. 简述电极的种类,并举例说明?

24. 画出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压力-组成图,说明点、线、面的物理意义?

25. 什么是理想液态混合物,其混合性质是什么,并写出任一组分的化学势的表达式?

26. 什么是理想稀溶液,写出溶剂和溶质的化学势的表达式?

四、计算题

1. 1 mol 某理想气体,C v,m = 3/2 R 。始态为300 K 、500 Kpa ,(1)在等温条件下向真空膨

胀至100 Kpa ,求此过程的Q 、W 、ΔU 、ΔH 、ΔS 和ΔG ;(2)在恒压条件下,体积增至原来的两倍,求此过程的Q 、W 、ΔU 和ΔH 。

2. 4 mol 某理想气体,C p,m = 5/2 R 。由始态为100 dm 3、100 Kpa ,先恒压加热使体积增大

到150 dm 3,再恒容加热使压力增大到150 Kpa ,求此过程的Q 、W 、ΔU 、ΔH 和ΔS 。

3. 设有1 mol N 2气,温度为0℃,压力为101.3 Kpa ,试计算下列过程的Q 、W 、ΔU 、ΔH

和ΔS (已知C v,m = 5/2 R )。

(1) 等容加热至压力为152.0 Kpa ;

(2) 等温可逆膨胀至原来体积的两倍;

(3) 绝热可逆膨胀至原来体积的两倍。

4. 已知在298.15 K 时有下列数据

CO 2(g) NH 3(g) H 2O(g) CO(NH 2)2(g) m f H ?/ KJ·

mol -1 -393.15 -46.19 -241.83 -333.19 m S /J·K -1·mol -1 213.64 192.51 188.72 104.60 求298.15 K 下,反应CO 2(g) + 2NH 3(g) = H 2O(g) + CO(NH 2)2(g)的 m r G ?及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5. 实验测知某异构化反应C 6H 12(g)=C 5H 9CH 3(g)的 K 与温度T 的关系为

ln

K (T)=-2059/T +4.184求上述异构化反应的 m r H ?( 298.15K )、 m r G ?( 298.15K )

和 m r S ?( 298.15K ) 6. 在温度为T 、体积为V 的容器中,充入1 mol H 2(g)、3 mol I 2(g),设平衡后有x mol HI

(g)生成。若再加入2 mol H 2(g),则平衡后HI (g)的物质的量为2x mol ,求

K 值。

7. 298.15K 时,在一电导池中盛以c =2.5 mol·m -3的K 2SO 4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0Ω。

已知298.15K 时,0.02 mol·m -3的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S·m -1,电阻为82.4Ω。试求:

(1)电导池常数l/A ;(2)2.5 mol·m -3的K 2SO 4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8. 电池Pt | H 2(101.325kPa) | HCl(0.1mol·kg -1) | Hg 2Cl 2(s) | Hg(s) 电动势E 与温度T 的关系

为E / V = 0.0694 + 1.881?10-3 T / K -2.9?10-6 ( T / K )2(1)写出正极、负极和电池的反

应式;(2)计算293K 时该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 m r G ?、熵变 m r S ?、焓变 m r H ? 以及

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的过程热效应Q r,m 。

9. 某二级反应C B A →+,初始速率为5×10-2 mol·dm -3·s -1,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皆为0.2

mol·dm -3,求(1)反应速率常数k ;(2)半衰期t 1/2;(3)A 转化80%所需时间?

10. 双光气分解反应ClCOOCl 3→2COCl 为一级反应。在起始只有双光气的条件下测得不同

温度下反应的数据如下:

试求: (1)求该反应的活化能;(2)反应在295℃时的半衰期。

11. 某同学在298K 下测定出氯化银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为3.44×10-4 S·m -1,配制此溶液的水

的电导率为1.90×10-4 S·m -1.计算该温度下氯化银的溶解度和溶度积。已知常温下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61.92×10-4 S·m 2·mol -1, 76.34×10-4 S·m 2·mol -1。 25℃时,将某电导池充以0.1000mol·dm -3 KCl , 测得其电阻为23.78Ω;若换以0.002414mol·dm -3氨水,则电阻为3863Ω。 已知0.1000 mol·dm -3 KCl 的电导率κKCl =1.198 S·m -1, 氨水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m ∞ = 0.03907 S·m 2·mol -1 . 计算该氨水溶液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物理化学》试卷B 第5页(共 6 页)

(本题12分)七、计算题

已知反应NO2(g) =NO(g) + (1/2)O2(g) 以NO2的消耗速率表示的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ln(k/min-1)=-12884K/T +20.2664

(1)试求反应的级数,活化能Ea及指前因子A。

(2) 若在500 ℃时将压力为62200Pa的NO2(g)通入反应器中,使之发生分解反应,试计算反应器的压力达到79720Pa时所需时间。

12.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 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 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 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 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 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 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 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 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 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H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5. 本实验所测得的摩尔气化热数据是否与温度有关? 答:有关。 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 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 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为什么? 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物理化学实验下思考题答案

磁化率的测定 1.本实验在测定XM做了哪些近似处理 答:(1)忽略了X反(2)X0=0(样品周围介质的体积磁化率)(3)H0=0(样品顶端磁场强度为0。近似认为样品顶端就是试管顶端) 2.为什么可以用莫尔盐来标定磁场强度 答:莫尔盐的XM仅与T有关,物质,物质稳定,组成固定,对磁场反应良好。 3.样品的填充高度和密度以及在磁场中的位置有何要求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答:样品管与磁极中心线平齐,不与磁极接触,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则样品最上端处磁场强度不为零。(样品的填充高度距样品管口处,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将样品悬挂在天平上,样品底部处于磁场强度最大区域【H】管顶则位于场强最弱甚至为0的区域,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样品处于磁场中的受力产生影响) 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 1. 实验为什么根据体系由清变浑的现象即可测定相界 答:各组分彼此互溶时,体系为均相,一旦体系恰好不相容,则分相达到相界。 2.如连接线不通过物系点,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1)苯水分层不彻底(2)苯、醋酸乙酸挥发(3)酚酞变色范围为碱性,通过NaOH 滴定醋酸量偏高。 3. 实验根据什么原理求出苯-乙酸-水体系连接线 答:在苯和水含量确定的前提下,互溶曲线上的点与醋酸量一一对应。 电极的制备与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 答:(1)电位差计是按照对消法测量原理设计的一种平衡式电学测量装置,能直接给出

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值,测定时电位差计按钮按下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防止电流通过而改变电极表面的平衡状态。(2)标准电池是用来校准工作电流以标定补偿电阻上的电位降。(3)检流计用来检验电动势是否对消,在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检流计受到冲击,应迅速按下短路按钮,以保护检流计。检流计在搬动过程中,将分流器旋钮置于“短路”。(4)工作电池(稳压电源)电压调至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始终相一致。 2.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答(1)装置简单、可逆性高、制作方便、电势稳定。 (2)以标准氢电极(其电极电势规定为零)作为标准,与待测电极组成一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 3. 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答:(1)盐桥用来减小液体接界电势。(2)作盐桥的物质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应接近;在使用温度范围内浓度要大;不能与两端电池溶液发生反应。 4. UJ34A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过程中,有时检流计向一个方向偏转,分析原因。 答: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电极管中有气泡;电极的正负极接反;线路接触不良;工作电源电压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数据不一致等。在测量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时,金属电极要加以处理,以除去氧化膜。 6. 如何使E测定准确 答:(1)电极管不能漏液。(2)准电池和待测电池极化,“标准/未知选择”旋钮在“标准”或“未知”位置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对“待测溶液”应将读数盘预置到理论值后再将“标准/未知选择”旋钮旋到,“未知”。(3)甘汞电极不用时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4对新制锌汞齐电极和新镀铜电极应及时测量,避免再度被氧化。

物理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 物理化学 》练习题4 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容(特别是姓名和班内编号)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 三 大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述说法哪一种不正确: ( ) (A )一定量理想气体自由膨胀后,其?U = 0 (B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U ≠0 (C )非理想气体经一不可逆循环,其?U = 0 (D )非理想气体自由膨胀,气体温度略有变化 2. 水在 100℃、101325Pa 下沸腾时,下列各量何者增加? (A) 系统熵 (B) 汽化焓 (C) Gibbs 函数 (D) 蒸气压 3. 不挥发的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之后,将会引起( ) (A) 凝固点升高 (B) 沸点升高 (C) 蒸汽压升高 (D) 总是放出热量 4. 对于理想气体之间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影响标准平衡常数K 的因素是( ) (A) 浓度 (B) 压力 (C) 温度 (D) 催化剂 5. 固体Fe ,FeO ,Fe 3O 4与气体CO ,CO 2达到平衡时其组分数C 和自由度数F 分别为( )。 (A) C = 2, F = 0 (B) C = 1, F = 0 (C) C = 3, F = 1 (D) C = 4, F = 2 6.科尔劳施从实验中总结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 m m ΛΛ∞ =-,这一规律适用于( )

(A) 弱电解质(B) 强电解质的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在一定范围的溶液 7.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T的关系为dln K /d T = ?r H m /RT2,则( ) (A) K 必随温度升高而加大(B) K 必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K 必随温度升高而改变(D) 随温度升高,K 可增大、减少或不变 8. 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在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有( ) (A) 表面能(B) 表面张力(C) 比表面(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9.某零级反应A = B+ C开始时反应物浓度为0.2 mol·dm-3,其速率常数k为1.25×10?5 mol·dm-3·s-1,则其反应完成所耗时间t为 (A) 8000 s (B) 12000 s (C) 16000 s (D) 18000 s 10.在一个绝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使系统的温度升高和压力增大,则有 (A) Q>0,W<0,?U < 0 (B) Q=0,W=0,?U = 0 (C) Q=0,W<0,?U < 0 (D) Q>0,W=0,?U > 0 二、计算题(6题,共60分) 1. 298 K,101.3 kPa下,Zn 和CuSO4溶液的置换反应在可逆电池中进行,做出电功200 kJ,放热6 kJ,求该反应的Δr U,Δr H,Δr S,Δr A,Δr G(设反应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10分)

物理化学习题与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5.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7.因Q P= ΔH,Q V=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10.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12.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3.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16.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18.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20.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28.对于同一始态出发的理想气体的绝热变化过程,W R= ΔU= n C V,mΔT,W Ir= ΔU= n C V,mΔT,所以W R= W Ir。 1.第一句话对,第二句话错,如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ΔU = 0,ΔH= 0。4.错,理想气体的U = f(T),U与T不是独立变量。5.错,绝热压缩温度升高;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吸热。7.错,Q V、Q p是状态变化的量、不是由状态决定的量。8.错,(1)未说明该过程的W'是否为零;(2)若W' = 0,该过程的热也只等于系统的焓变。10.错,这不是理想气体的单纯pVT 变化。12.错,在升温过程中有相变化。13.错,H = f(T,p)只对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成立。16.错,无限小过程不是可逆过程的充分条件。18.对。 20.错,一般的非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不仅只是温度的函数。28.错,两个过程的ΔT不同。 二、单选题: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A) T,p,V,Q ; (B) m,V m,C p,?V;(C) T,p,V,n; (D) T,p,U,W。 8.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12.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A)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 (B)热容C与途径无关; (C)恒压热容C p不是状态函数; (D) 恒容热容C V不是状态函数。 18.1 mol H2(为理气)由始态298K、p被绝热可逆地压缩5dm3,那么终态温度T2 与内能变化?U分别是:(A)562K,0 kJ ; (B)275K,-5.49 kJ ;(C)275K,5.49kJ ;(D) 562K,5.49 kJ 。 21.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T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T)、绝热可逆压缩(i)到终态体积为V2时,环境对体系所做功的绝对值比较:(A) W T > W i;(B)W T < W i;(C) W T = W i; (D) 无确定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5.为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在始末态之间设计一条绝热可逆途径来计算。6.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后回到始态,?S = 0,所以一定是一个可逆循环过程。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H、?S、?A、?G中何者为零?⑴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⑵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⑶理想气体由(p1,T1)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2,T2)状态;⑷ H2和Cl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⑹理想气体卡诺循环。1.对。 4 正确。5.错,系统由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不可能到达相同的终态。6 错,环境的熵变应加在一起考虑。 8.错。14.错。未计算环境的熵变;15.错,条件 16.错,必须在等温等压,W’= 0的条件下才有此结论。24.(1) ΔU = ΔH = 0;(2) ΔH = 0; (3) ΔS = 0; (4) ΔU = 0;(5) ΔG = 0;6) ΔU、ΔH、ΔS、ΔA、ΔG都为 0。 二、单选题: 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A) 跑的最快;(B)跑的最慢; (C) 夏天跑的快; (D) 冬天跑的快。 12.2mol理想气体B,在300K时等温膨胀,W = 0时体积增加一倍,则其?S(J·K-1)为: (A) -5.76 ; (B) 331 ; (C) 5.76 ; (D) 11.52 。 13.如图,可表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示意图是: (A) 图⑴; (B) 图⑵;(C)图⑶; (D) 图⑷。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1. B A. ΔU=Q V B. W=nRTln(p 2/p 1)(用到了pv=nRT) C. ΔU=dT C m ,V T T 2 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2. C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3. C A. 1/6.443 B. (6.443)1/2 C. (1/6.443)2 D. 1/(6.443)1/2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A. 1 B. 0.75 C. 0.667 D. 0.5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7. D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8. B

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思考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什么是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答:体系不需要外界对其作非体积功就可能发生的过程叫自发性过程,或者体系在理论 上或实际上能向外界做非体积功的过程叫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不一定是自发性过程, 如电解水就是不具有自发性的过程。 2. 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 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法,实际上涉及的是热与功转化的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 导使过程的不可逆性都相互关联,如果功与热的转化过程是可逆的,那么所有的实 际过程发生后都不会留下痕迹,那也成为可逆的了,这样便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也否定了热功转化的不可逆性,则“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也不成立。因而可用“ 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3.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不可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 答: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即等于熵变。即ΔS =Q R /T (或ΔS =∫δQ R /T )。不可逆过程热温 商与熵变不等,其原因在于可逆过程的 Q R 大于 Q Ir ,问题实质是不可逆过程熵变 由两部分来源,一个是热温商,另一个是内摩擦等不可逆因素造成的。因此,不可逆 过程熵变大于热温商。由于熵是状态函数,熵变不论过程可逆与否,一旦始终态确定, 则ΔS 值是一定的。 4. 为什么说(2-11)式是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为什么说它也是过程不可逆程度的判据? 答:(2-11)式为:ΔS A →B -∑A δQ /T ≥0,由于实际过程是不可逆的,该式指出了实 际过程只能沿 ΔS A →B -∑A δQ /T 大于零的方向进行;而 ΔS A →B -∑A B δQ /T 小于零 的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因而(2-11)式可作为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但不是自发过程方 向的判据.(ΔS-∑δQ /T ) 的差值越大则实际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越大,因此又是不可逆 程度的判据。 5. 以下这些说法的错误在哪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写出正确的说法。 B (1)因为ΔS =| δQ R /T ,所以只有可逆过程才有熵变;而ΔS >∑δQ Ir /T ,所以不可 A 逆过程只有热温商,但是没有熵变。 (2) 因为ΔS >∑δQ Ir /T ,所以体系由初态 A 经不同的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 B ,其熵 的变值各不相同。 B (3) 因为ΔS =|δQ R /T ,所以只要初、终态一定,过程的热温商的值就是一定的, A 因而 ΔS 是一定的。 答:(1) 熵是状态函数,ΔS =S B -S A 即体系由 A 态到 B 态其变化值 ΔS 是一定的,与 过程的可逆与否无关;而热温商是过程量,由A 态到B 态过程的不可逆程度不同,则 其热温商值也不相同。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对熵的状态函数性质不理解,把熵变与 B 热温商这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ΔS =| δQ R /T ,只说明两个物理量值上相 A 等,并不是概念上等同。 (2) 因为熵是状态函数不论过程可逆与否,其ΔS =S B -S A ,只要始终态一定,其值一定, 其改变值与过程无关。错误原因在于没掌握好状态函数的概念。 (3) 错误在于将过程量热温商与状态函数改变量混为一谈,始终态一定,热温商可以是 许多数值。正确的说法是:只要始、终态一定,其ΔS 改变值就一定,热温商的却随 过程的不可逆程度不同而不同,而其中可逆过程的热温商数量等于熵变ΔS 。 6.“对于绝热过程有ΔS ≥0,那末由A 态出发经过可逆与不可逆过程都到达B 态,这样同 一状态B 就有两个不同的熵值,熵就不是状态函数了”。显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错在何处?请用理想气体绝热膨胀过程阐述之。 答:绝热可逆过程中ΔS值一定等于零,因此该过程中Q R =0,体系与环境无热交换; 而绝热不可逆过程中,Q Ir =0,而ΔS一定大于零.另外,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 可逆过程与绝热不可逆过程达到的终态是不同。现以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 经过绝热可逆膨胀和绝热不可逆膨胀达到相同的压力,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向外做的功 的绝对值比绝热不可逆过程膨胀向外做的功的绝对值要大些,内能降低得也多些,故 绝热可逆过程终态温度低于绝热不可逆过程终态温度,相同的终态压力时,终态体积

物理化学电化学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物理化学电化学练习题 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八、九、十章 电化学习题 一、选择题 1. 科尔劳乌施定律)1(c m m β-Λ=Λ ∞适用于( D ) A.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 C.无限稀释溶液 D.强电解质稀溶液 2. 在质量摩尔浓度为b 的MgSO 4中,MgSO 4的活度a 为 ( A ) A.22) /(±γθb b B.22)/(2±γθb b C.33)/(4±γθb b D.44)/(8±γθb b 3. 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 C ) (1)H 2 (g)+2 1O 2 (g)→ H 2O(l) (2)2H 2 (g)+ O 2 (g)→ 2H 2O(l) 相应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分别用E 1,E 2和 K 1,K 2表示,则 ( C ) =E 2 K 1=K 2 ≠E 2 K 1=K 2 =E 2 K 1≠K 2 ≠E 2 K 1≠K 2 4. 下列电池中,电动势E 与Cl - 的浓度无关的是 ( C ) |AgCl(s)|KCl(aq)| Cl 2 (g,100kPa)| Pt |Ag +(aq)|| Cl - (aq)| Cl 2 (g,100kPa)| Pt |Ag +(aq)|| Cl - (aq)| AgCl(s) |Ag

|AgCl(s) |KCl(aq)|Hg2Cl2 (s)|Hg 5. 电池在恒温恒压及可逆条件下放电,则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Q r值是( B ) A.Δr H mΔr S m C.Δr H m - TΔr S m 6. 在电池Pt| H 2 (g,p)| HCl (1mol·kg-1)||CuSO4 (mol·kg-1)|Cu的阴极中加入下面四种溶液,使电池电动势增大的是( A ) mol·kg-1CuSO4 mol·kg-1Na2SO4 mol·kg-1Na2S mol·kg-1氨水7. 298K时,下列两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Fe3+ + 3e-→ Fe Eθ(Fe3+/Fe)= Fe2+ + 2e-→ Fe Eθ(Fe2+/Fe)= 则反应Fe3+ + e-→ Fe2+ 的Eθ(Pt/Fe3+, Fe2+)等于 ( D ) 8. 298K时,KNO3水溶液的浓度由1mol·dm-3增大到2 mol·dm-3,其摩尔电导率Λm将(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9. 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于:( B )。 (A) 电解质为离子晶体和非离子晶体; (B) 全解离和非全解离; (C) 溶剂为水和非水;

物理化学练习题

计算、分析与证明题 *1. 设有300K的1mol理想气体做等温膨胀,起始压力为1500kPa,终态体积为10 dm3。试计算该过程的Q,W及气体的ΔU,ΔH。 2、在水的正常沸点(373.15K,101.325Kpa),有1molH2O(l)变为同温同压的H2O(g),已知水的 △Vap H=40.69kJ·mol-1,请计算该变化的Q、W、△U、△H各为多少? 3、已知下列反应在标准压力和298K时的反应焓为: (1)CH3COOH(l)+2O2==2CO2+2H2O(l) Δr H m(l)=-870.3 kJ·mol-1 (2)C(s)+O2(g) == CO2Δr H m(l)=-393.5 kJ·mol-1 O2(g) ==H2O(l) (3)H2+ 1 2 Δr H m(l)=-285.8 kJ·mol-1 试计算反应:(4)2C(s)+2H2(g)+O2== CH3COOH(l)的Δr H mθ(298K)。 4、在P及298K下,反应: (1) CuSO 4 (s) + 800H2O (l) ─→ CuSO4.800H2O,Δr H (1)=-68.74kJ.mol-1 (2) CuSO 4.5H2O (s) + 795H2O (l) —→ CuSO4.800H2O,Δr H (2)=10.13 kJ.mol-1 求反应: (3) CuSO 4(s) + 5H2O (l) ─→ CuSO4.5H2O的热效应Δr H(3)

*5、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在298K、1×106Pa下,绝热可逆膨胀到1×105Pa。计算系统在此过程中的W、Q、△U、△H。 6、在P下,把25g、273K 的冰加到200g、323K 的水中,假设系统与环境无能量交换,计算系统熵的增加。已知水的比热为4.18 kJ·kg-1.K-1,冰的熔化焓为333 kJ.kg-1,设它们为常数。 7、某化学反应在等温、等压下(298K,Pθ)进行,放热40.00kJ,若使该反应通过可逆电池来完成,则吸热4.00kJ。 (1)计算该化学反应的Δr S m; (2)当该反应自发进行时(即不做电功时),求环境的熵变及总熵变(即Δr S m,体+Δr S m,环); (3)计算系统可能做的最大电功为多少? 8、请计算1mol苯的过冷液体在-5℃,pθ下凝固的ΔS和ΔG。(已知:-5℃时,固态苯和液态苯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2.25kPa和2.64kPa;-5℃,pθ时,苯的摩尔熔化焓为9.860 kJ·mol-1) *9、苯的正常沸点为353K,摩尔气化焓是Δvap H m=30.77 kJ·mol-1,今在353K ,pθ下,将1mol液态苯向真空等温气化为同温同压的苯蒸气(设为理想气体)。 (1)计算该过程中苯吸收的热量Q和做的功W; (2)求苯的摩尔气化自由能Δvap G m和摩尔气化熵Δvap S m; (3)求环境的熵变; (4)可以使用哪种判据判别上述过程可逆与否?并判别之。 10、已知298K下,CO2(g)、CH3COOH(l)、H2O(l)的标准生成焓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燃烧热得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就是系统?哪些就是环境?系统与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氧弹中得样品、燃烧丝、棉线与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得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得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得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或(降低热损耗得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0、5—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与苯甲酸得用量就是如何确定得?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与苯甲酸得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得体积与内部氧得压力确定来样品得最大用量。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得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得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得关键因素就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与环境间得热交换就是影响本实验结果得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得关键:药品得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与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得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得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得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dm—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得蒸馏水,每毫升0、1 mol·dm—3 NaOH溶液相当于5、983J(放热).2、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得低?低多少合适?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1、5-2℃,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得平均温度与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0、5—1℃较合适.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就是偏高?由此所得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就是偏高?说明原因.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与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Tf偏大,由此所得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得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得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得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得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加入溶剂中得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得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得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就是稀溶液得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得量既能使溶液得凝固点降低值不就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就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得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得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4、估算实验测定结果得误差,说明影响测定结果得主要因素?答:影响测定结果得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得程度与搅拌速度、寒剂得温度等。本实验测定凝固点需要过冷出现,过冷太甚会造成凝固点测定结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过冷程度,只有固液两相得接触面相当大时,固液才能达到平衡。实验过程中就就是采取突然搅拌得方式与改变搅拌速度

物理化学练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一、选择题 1. 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 mol·kg-1和0.1 mol·kg-1的两个电解质溶液, 其电阻分别为1000 Ω和500 Ω,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B )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2. 298 K时,0.005 mol·kg-1的KCl 和0.005 mol·kg-1的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 活 度系数分别为γ±,1和γ±,2,则有( A ) (A) γ±,1= γ±,2(B) γ±,1>γ±,2 (C) γ±,1<γ±,2(D) γ±,1≥γ±,2 3. 在HAc解离常数测定的实验中,总是应用惠斯顿电桥。作为电桥平衡点的指零仪器,结合本实验,不能选用的是:(D ) (A) 耳机(B) 电导率仪 (C) 阴极射线示波器(D) 直流桥流计 4. 1-1型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作是正负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C ) (A) (A) 强电解质 (B) (B) 弱电解质 (C) (C) 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 (D) (D) 摩尔浓度为1的溶液 二、填空题( 共7题14分) 11. 2 分(3892) 3892 CaCl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 分(4069) 4069 0.3 mol·kg-1Na2HPO4水溶液的离子强度是_____0.9_____________ mol·kg-1。 13. 2 分(4070) 4070 浓度为0.1 mol·kg-1的MgCl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为______0.3_____________ mol·kg-1。 14. 2 分(3822) 3822 有下列溶液: (A) 0.001 mol·kg-1 KCl (B) 0.001 mol·kg-1 KOH (C) 0.001 mol·kg-1 HCl (D) 1.0 mol·kg-1 KCl 其中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C );最小的是( D )。 三、计算题 1

物理化学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概念辨析) 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Q+W适用于(B ) (A)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上述三种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Q+W中W代表(C) (A)膨胀功(B)有用功(C)各种形式功之和(D)机械功 6.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Q+W适用于什么途径(C) (A)同一过程的任何途径(B)同一过程的可逆途径 (C)不同过程的任何途径(D)同一过程的不可逆途径 10. 公式H=U+pV中,p表示什么含义( A ) (A)系统总压(B)系统中各组分分压(C)1.01×102kPa(D)外压 11.对于封闭的热力学系统,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正确( A) (A)H>U(B)H = U(C)H<U(D)H和U之间的大小无法确定 12. 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是公式H=U+pV的使用条件( B ) (A)气体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D)只做膨胀功的系统 13. 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后,下述哪一个不正确(都正确)(A)Q=0 (B)W=0 (C)△U=0(D)△H=0 (注:△S≠0) 14. 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后,下述哪一个不正确( D ) (A)Q=0 (B)W=0 (C)△U=0(D)△H=0 15.下述说法中,那一种正确?( D) (A)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森系数不一定为零 (B)非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森系数一定不为零 (C)使非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森系数为零的p-T值只有一组 (D)理想气体不能用作电冰箱的工作介质 16.某理想气体进行等温自由膨胀,其热力学能的变化△U应( C )(A)△U>0(B)△U<0 (C)△U=0(D)不一定 17.某理想气体进行等温自由膨胀,其焓变△H应( C ) (A)△H>0(B)△H<0 (C)△H=0(D)不一定 18.某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其热力学能的变化△U应( C )(A)△U>0(B)△U<0 (C)△U=0(D)不一定 19.某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其焓变△H应( C ) (A)△H>0(B)△H<0 (C)△H=0(D)不一定

物理化学思考题

1.电动势法测定AgCl的溶度积Ksp 1.本实验可否使用KCl盐桥?为什么实验中不能使用自来水淋洗盐桥? 答:本实验不能使用KCl 盐桥,选用盐桥的首要条件是盐桥不与溶液反应,溶液中含有Ag+,会于Cl-反应沉淀。实验中不能用自来水淋洗盐桥,制备盐桥的首要条件是盐桥中正,负离子迁移速率相近,自来水中含有Ca2+,Mg2+等离子,用其冲洗盐桥,会使盐桥正,负离子迁移相近的条件受到破坏,从而给本实验的测定带来误差。 2. 为什么不能用伏特计直接测定电池电动势? 答: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必须在电流接近于零的条件下进行,倘若用伏特表直接测定,虽然伏特计的内阻非常大,远远大于电池电阻,但用伏特计测定时其电流远大于零,消耗在电池内阻上的电流是不可忽视的。即使说实验误差偏大,所得实验值与真实值偏大。 3.使用UJ-25型直流电位差计时,长时间按下按钮接通测量线路,对标准电池电动势的标准性以及待测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有无影响? 答:标准电池是高度可逆电池,其工作条件是通过的电流无限大,长时间按下按钮接通测量线路,在电流非无限的条件,会破坏标准电池的可逆性。标准电池作为标准,受到破坏后,其电动势就变了,再以EX/EN=Ac′/Ac公式计算时,其EN还用原值,从而待测电动势的测量就不准确。 4.使用UJ-25型直流电位差计时,在测定过程中,若检流计光标总往一个方向偏转,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答:(1)电池(包括工作电池、标准电池和待测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了; (2)电路中的某处有断路; (3)标准电池或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大于工作电池的电动势,超出了测量范围 2.碳钢在碳酸氢铵溶液中极化曲线的测定 1.阳极极化曲线对实施阳极保护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分析研究极化曲线,是解释金属腐蚀的基本规律、揭示金属腐蚀机理和探讨控制腐蚀途径的基本方法之一。 2.恒电流法和恒电位法俩种方法所测绘出的极化曲线有何异同? 答:恒电流法是恒定电流测定相应的电极电位,恒电位法是恒电位测定相应的电流。对于阴极极化,两种方法测得的曲线相同;对于阳极极化,对具有活化-钝化转变行为的金属体

物理化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下一章返回 一、判断题(说法对否): 1.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 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2.2.体积就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在有过剩NaCl(s) 存在的饱与水溶液中, 当温度、压力一定时;系统的体积与系统中水与NaCl的总量成正比。3.3.在101、325kPa、100℃下有lmol的水与水蒸气共存的系统, 该系统的状态完全确定。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 5.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6.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与W的值一般不同,Q + W的 值一般也不相同。 7.因Q P= ΔH,Q V= ΔU,所以Q P与Q V都就是状态函数。 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9.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一定时热力学能与焓的值一定, 其差值也一定。 10.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 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 11.1mol,80、1℃、101、325kPa的液态苯向真空蒸发为80、1℃、101、325kPa 的气态苯。已知该过程的焓变为30、87kJ,所以此过程的Q = 30、87kJ。 12.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 13.因焓就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 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 14.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 - Q V = ΔH - ΔU = Δ(p V) = -W。 15.卡诺循环就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 环境也会复原。 16.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就是可逆过程。 17.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就是可逆过程。 18.若一个过程就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就是可逆的。 19.1mol理想气体经绝热不可逆过程由p1、V1变到p2、V2,则系统所做的功为。 20.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 21.(?U/?V)T = 0 的气体一定就是理想气体。 22.因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与体积压力无关,所以(?U/?p)V = 0,(?U/?V)p = 0。 23.若规定温度T时,处于标准态的稳定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那么该 温度下稳定态单质的热力学能的规定值也为零。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B

2006—2007学年度上期物理化学试题(B) 考试(考查)命题人:刘勇审题: 开(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可带计算器)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 法后面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温度一定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 2、热力学过程中W的值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 √ ) 3、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小。(×) 4、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 ) 5、1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经过不同的循环途径后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不变。 ( √ ) 6、吉布斯判据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意过程。(×) 7、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适用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 8、在纯溶剂中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高.( √ ) 9、惰性组分的加入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 10、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自由度F=C—P+1。( √ )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位 置。(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一定压力下,当2 L理想气体从0℃升温到273℃时,其体积变为( B ). A。 5 L B。 4 L C。 6 L D. 1 L 2、A、B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物总压力为100kPa,其中气体A的摩尔分数0.6,则气体B 的分压为( C )。 A. 100kPa B。 60kPa C. 40kPa D。不确定 3、当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大于1的时候表明该气体( B )。 A。易于压缩 B. 不易压缩 C. 易于液化 D。不易液化 4、如图,将CuSO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 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A )。 A。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两个铜电极 C。蓄电池和铜电极 D。 CuSO4水溶液 5、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C )。 A. 一定产生热交换B。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6、下列定义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B )。 A. G=H+TS B. G=A+PV C. A=U+TS C。 H=U—PV 7、在一个绝热钢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C )。 A. Q > 0,W 〉 0,ΔU > 0 B。ΔQ = 0,W = 0,ΔU < 0 C。 Q = 0,W = 0,ΔU = 0 D。 Q < 0,W > 0,ΔU 〈 0 8、ΔH =Q p,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B )。 A. 理想气体从106 Pa反抗恒外压105 Pa膨胀到105 Pa B。 0℃ , 105 Pa 下冰融化成水 C。电解 CuSO4水溶液 D. 气体从 (298 K, 105 Pa) 可逆变化到(373 K, 104 Pa) 9、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 )。 A。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得分 得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