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标准培训-国家强制性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225.00 KB
- 文档页数:36
EMC基础知识及要求一、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包括两个方面) EMC = EMI + EMS电磁兼容定义: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a)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电磁干扰系统产生的电磁扰动的程度低于一定的标准要求,不致妨碍其他电器装置的正常工作。
b)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电磁敏感度(抗扰性)系统具有一定的抗电磁扰动的能力,在电磁扰动的环境下能正常工作。
二、国际、国内电磁兼容标准体系1. 国际标准——IEC/CISPR标准国际电信联盟、国际大电网工作会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及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等单位从事电磁兼容的协调、管理和技术标准的制定。
IEC下属的TC77组织主要负责制订电磁环境标准、电磁兼容基础标准、较低频率范围和电磁脉冲的电磁兼容标准.而CISPR主要负责制订有关电磁兼容的产品标准及较高频率范围的电磁兼容标准。
2. 欧盟标准——EN标准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制定EN标准。
它与IEC/CISPR关系密切,其过去颁布的标准经常是引用IEC/CISPR标准。
但现在其新制订或修订的EN标准反过来影响IEC/CISPR标准。
CE认证需采用EN标准。
3. 美国FCC法规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制订的法规FCC Rules(即联邦法典第47卷)涉及电磁兼容。
FCC主要是电磁发射方面的限制要求。
4. 中国国家标准——GB、GB/T及GB/Z标准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正在积极与国际接轨,包括标准接轨、规范程序协调、承担国际义务和国际互认。
近些年我国制订或修订的电磁兼容标准一般都等同或等效于IEC/CISPR标准。
现已发布实施的EMC国家标准有三类:字头为GB的强制性标准,GB/T推荐性标准,GB/Z 专业指导性标准。
EMC电磁兼容培训(含多场合)EMC电磁兼容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力电子产品质量提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性(EMS)问题,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因此,电磁兼容(EMC)成为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高我国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强EMC电磁兼容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EMC电磁兼容培训的重要性1.提高电子产品质量电磁兼容培训可以帮助电子工程师掌握EMC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从而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充分考虑电磁兼容问题,避免或减少产品在后期测试和整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2.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各国政府对电子产品的EMC要求越来越严格,不合规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
电磁兼容培训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在设计、生产和测试过程中符合要求,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
3.提升企业竞争力掌握EMC技术的企业可以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
电磁兼容培训有助于培养企业内部的技术人才,提升整体研发实力。
三、EMC电磁兼容培训内容1.理论知识培训(1)电磁兼容基本概念:介绍电磁兼容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等。
(2)电磁兼容相关法规和标准:解读我国及国际上的电磁兼容法规和标准,如欧盟CE、美国FCC等。
(3)电磁兼容测试方法:介绍传导干扰、辐射干扰、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等测试项目和方法。
(4)电磁兼容设计原理:讲解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术,如屏蔽、滤波、接地等。
2.实践操作培训(1)电磁兼容测试设备操作:学习使用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如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天线等。
(2)电磁兼容测试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电磁兼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电磁兼容设计实例:结合实际产品,进行电磁兼容设计和整改。
标准培训1 电磁兼容(EMC)基本概念1.1 术语(参见GB/T4365GB/T4365--2003)电磁兼容性与电磁兼容的电磁骚扰的的电磁骚扰的能力能力。
1.1 术语(参见GB/T4365GB/T4365--2003)1.1 术语(参见GB/T4365GB/T4365--2003)1.1电磁兼容术语(续)发射/抗扰度限值、兼容电平之关系设计裕量1.2电磁兼容测量的基本内容1.2电磁兼容测量的基本内容骚扰源电磁干扰三要素骚扰源辐射传导辐射敏感设备连接线1.2电磁兼容测量的基本内容•••1.2电磁兼容测量的基本内容•••••••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之对应关系•国际标准国际标准限值比对限值比对2 国家标准GB9254GB9254--19982.1 概述2.1概述续()IT 设备EMC 测量项目•••••2.1 概述IT 设备EMC 测量项目(续)•••••••2.2 目的与适用范围2.2 目的与适用范围2.3 术语和分级2.3 术语和分级(续)•••注意:不包括主要功能为无线电发送和注意:不包括主要功能为无线电发送和//或接收的设备2.3 术语和分级(续)•••2.3 术语和分级(续)2.3 术语和分级(续)••在生活环境中使用10m2.3 术语和分级(续)•••2.3 术语和分级(续)••2.3 术语和分级(续)声明此为A 级产品,在生活环境中,该产品可能会造成无线电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用户对其干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2.4 限值及其含义注意2.4限值及其含义2.4限值及其含义传导测量判断树2.4 限值及其含义注意应用20dB/10倍的反比因子L 2dB =L 1dB +20lg(d 1/d 2)2.4限值及其含义2.4限值及其含义coffee break2.5 一般测量条件•••2.5 一般测量条件一般测量条件(续)(续)••6dBPC(HP )系统环境噪声电平笔记本系统环境噪声电平算机系声电计算机系统环境噪声电平2.5 一般测量条件一般测量条件(续)(续)••••2.5 一般测量条件一般测量条件(续)(续)•••••2.5 一般测量条件一般测量条件(续)(续)•••••2.5 一般测量条件一般测量条件(续)(续)••••••2.5 一般测量条件—配置示例2.5 一般测量条件—配置框图2.5 一般测量条件一般测量条件(续)(续)•最大••2.5 一般测量条件一般测量条件(续)(续)••••2.5 一般测量条件一般测量条件(续)(续)••••••EUT 的配置和工作状态的选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6 测量方法—一般要求基本•辅助•••。
emc技术的国家标准EMC技术的国家标准。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技术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对周围的其他设备造成干扰,同时也不受外界电磁环境的干扰。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EMC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和保障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以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我国在EMC技术的国家标准制定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标准体系。
首先,我国对于电子设备的辐射和抗扰度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如GB 9254、GB 17625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不应对周围的其他设备和人体造成危害,同时也规定了电子设备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外界电磁环境的影响下保持正常工作。
这些标准的制定,为我国电子设备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我国还对于特定类型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制定了相应的EMC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的特点和使用环境,规定了相应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以确保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同时也不会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
这些标准的制定,为我国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技术规范和测试方法,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EMC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电子设备行业的发展。
通过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我国的电子设备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EMC 标准的制定工作,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EMC技术的国家标准对于我国电子设备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电子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这些标准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技术规范和测试方法,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EMC培训(一)目录•目录•EMC基础知识•EMC设计原则与方法•EMC仿真与测试技术•产品认证与符合性要求•企业内部EMC管理体系建设•总结与展望CONTENTSCHAPTER01目录EMC基础概念EMC 定义及重要性EMC相关标准和规范EMC测试与评估方法EMC设计原则01020304电磁屏蔽设计滤波与瞬态保护设计接地与搭接设计布局与布线设计常见EMC问题及其影响EMC问题定位与分析方法EMC问题解决方案与实施EMC问题分析与解决EMC测试项目与流程EMC认证机构与标准EMC测试设备与使用方法认证流程与注意事项EMC测试与认证CHAPTER02EMC基础知识EMC概念及原理EMC定义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能力,同时不对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
EMC原理EMC涉及电磁场理论、电路理论、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电子设备或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EMI)和提高其抗电磁干扰能力(EMS),以确保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
国内EMC 标准我国EMC 标准主要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如GB/T 17626系列和GB 9254等。
国际EMC 标准主要包括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和CISPR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制定的EMC 标准,如IEC 61000系列和CISPR 16系列等。
EMC 测试规范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EMC 测试应遵循一定的测试规范,包括测试场地、测试设备、测试方法、测试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EMC 测试标准与规范常见EMC问题及解决方案常见EMC问题电子设备或系统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EMC问题,如辐射发射超标、传导发射超标、静电放电敏感、电磁脉冲敏感等。
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EMC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优化电路设计、改进PCB布局、采用屏蔽措施、选用低噪声元器件、提高设备抗干扰能力等。
EMC测试培训标题:EMC测试培训引言一、EMC测试培训内容1. 基础理论培训(1)电磁兼容基本概念:介绍电磁兼容的定义、发展历程、国内外标准体系等。
(2)电磁干扰原理:分析电磁干扰的产生原因、传播途径、耦合方式等。
(3)电磁兼容设计:讲解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测试方法与设备操作培训(1)EMC测试标准:介绍国内外EMC测试标准,如CISPR、FCC、CE等。
(2)测试场地与设备:了解EMC测试场地要求、测试设备种类及功能。
(3)测试方法:学习传导干扰、辐射干扰、静电放电、电磁脉冲等测试方法。
(4)设备操作:掌握EMC测试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
3.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1)实际产品测试:针对具体产品进行EMC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2)故障排查与整改:学习如何根据测试结果定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电磁兼容问题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二、EMC测试培训目的与意义1. 提高专业素质: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EMC测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2. 保障产品质量:为企业提供专业的EMC测试人才,确保产品满足国内外电磁兼容标准,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促进技术交流:搭建EMC测试技术交流平台,分享经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4. 预防电磁干扰:通过EMC测试培训,提高企业和个人对电磁兼容问题的认识,从源头上预防电磁干扰。
三、EMC测试培训发展趋势1. 培训内容多样化:随着EMC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培训内容将更加丰富,涵盖更多领域和行业。
2. 培训方式多元化:结合网络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3. 培训师资专业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
4. 行业合作紧密化:加强与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结语EMC测试培训对于提高我国电磁兼容技术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EMC标准体系介绍EMC标准是产品进行EMC设计的指导性文件,是实现系统效能的重要保证。
尤其当产品进入国内或国际市场时,只有遵守有关的EMC标准,才可能被外界接受,并把握市场机遇,具备竞争力。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文件《关于强制性标准实行条文强制的若干规定》中明文规定电磁兼容标准为强制标准,强制性要求遵守。
我国电磁兼容标准化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随后的80年代得到了飞速发展。
我国在1983年发布了第一个关于电磁兼容的标准(即GB 3907-1983),到2000年已经发布了80多项有关电磁兼容的标准。
我国电磁兼容标准和国际上类似,可分为4大类:即基础标准(Basic Standards)、通用标准(Generic Standards)、产品类标准(Product Family Standards)和系统间电磁兼容标准(Standards of Intersystem Compatibility)。
基础标准主要涉及EMC术语、电磁环境EMC测量设备规范和EMC测量方法等,如GB/T4365-95《电磁兼容术语》;通用标准主要涉及在强磁场环境下对人体的保护要求,以及无线电业务要求的信号/干扰保护比;产品类标准比较多,达38个;系统间电磁兼容标准主要规定了经过协调的不同系统间的EMC要求,这些标准大多是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构规定了不同系统之间的保护距离。
我国电磁兼容标准绝大多数引自国际标准,其来源包括: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出版物,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关建议等。
正是由于我国国家标准大多数引自国际标准,因此做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为我国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奠定了电磁兼容方面的基础。
世界各国emc认证要求世界各国emc认证要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产品的电磁兼容性以及国际贸易的便利性。
不同国家在emc认证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这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世界各国emc认证要求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个重要的认证过程。
第一步:了解emc认证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emc认证。
emc(Electric 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电磁兼容性,也就是说一个产品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对周围的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emc认证是用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标准的认证过程。
第二步:掌握emc认证的国际标准emc认证的国际标准有两个重要的组织,一个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另一个是国际特种电子设备磁兼容联盟(CISPR)。
IEC发布了一系列的标准,如IEC 61000系列,覆盖了产品发射和抗扰度的测试要求。
而CISPR 则发布了CISPR 14系列标准,主要涉及到家用电器的发射和抗扰度测试。
第三步:了解不同国家的emc认证要求不同国家在emc认证要求方面有自己的标准,比如欧洲的CE认证、美国的FCC认证以及中国的CCC认证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几个重要国家的emc认证要求。
1. 欧洲CE认证CE(ConformitéEuropéene)认证是指符合欧盟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在欧洲,emc认证是强制性的,适用于所有电子和电气设备。
CE认证要求产品符合IEC 61000系列标准,并获得相关的证书。
此外,欧盟还要求进行产品的自我声明和符合性评估。
2. 美国FCC认证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认证是美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磁辐射验证要求,适用于所有通过无线电频谱传输的设备。
FCC要求在产品上贴有FCC标识,并提交相关测试报告,确认产品的发射功率和抗干扰能力符合要求。
emc国标标准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电磁兼容性,是电子设备正常工作以及彼此之间不产生干扰的能力。
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各国制定了相应的EMC国标标准,以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下工作时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不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本文将围绕EMC国标标准展开讨论,从EMC国标基础概述、国际标准对比、EMC测试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EMC国标基础概述EMC国标是指各国为了保障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及相互之间的兼容性,所制定的规范和标准。
不同国家的EMC国标可能略有差异,但基本原理和目标相同。
通过制定EMC国标标准,可以确保电子设备具备耐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不对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EMC国标在保证电子设备质量和用户体验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国际标准对比虽然各国家都有自己的EMC国标标准,但是在追求国际化和全球贸易的大背景下,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势在必行。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一系列的EMC国际标准,如IEC 61000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通过统一测试方法、规范电磁兼容性要求等方式,强调国际间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便于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 提供高度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测试方法,减少互操作性问题;2. 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交流和贸易合作;3. 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和产品上市时间;4. 实现跨国市场准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EMC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对于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全球电子产品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EMC测试要求EMC测试是确保产品符合EMC国标标准的重要手段,其在产品开发和上市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EMC测试项目包括:1. 辐射测试:对产品产生电磁场辐射的能力进行评估,以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干扰;2. 抗扰度测试:对产品的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估,以确保在强电磁场和其他外界干扰源的情况下,产品仍能正常工作;3. 静电放电测试:评估产品对静电放电的敏感程度,以及其自身是否具备防护能力;4. 引入传导测试:评估产品对外部传导信号的敏感程度,特别是在数据传输等应用场景下的能力;5. 高低温测试:评估产品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耐受能力,以确保其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