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法求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和最优值
- 格式:pptx
- 大小:198.27 KB
- 文档页数:3
2.2线性规划的图解法我们先用图解法来解含有两个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并从中受到启发,再去解决一般的线性规划问题。
例3 求解线性规划max Z=0.7x1+0.9x2约束于⎪⎪⎩⎪⎪⎨⎧≥≤+≤≤0,1278212121x x x x x x 解:1.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1Ox2里画出上述线性规划的可行域R。
事实上在约束条件中,每个线性等式代表平面上一条直线,这直线将坐标平面分成两部分,于是每个线性不等式代表一个半平面。
本例中五个线性不等式代表的五个半平面的交,就是可行域R,它是一个凸多边形,这个凸多边形有五个顶点,它们分是O(0,0),A(0,7),B(5, 7),C(8,4),D(8,0),如图2-1。
图2-12.求解线性规划,就是要在上述凸多边形R中找一点12(,)x x ,使目标函数0.7x1+0.9x2取最大值。
对任意固定的常数C,直线0.7x1+0.9x2=C上的每点都有相同的目标函数值C,故该直线也称为“等值线”。
当C变化时,得出一族相互平行的等值线,这些等值线中有一部分与可行域相交。
我们要在凸多边形即可行域R中找这样的点,使它所在的等值线具有最大值C。
当C<0时,直线120.70.9x x C +=与R不相交;当C=0时,直线120.70.9x x C +=与R有唯一交点,即顶点(0,0);当C由0增大时,等值线平行向右上方移动,与R相交于一线段;当C增至一定程度时,等值线与可行域R只有唯一交点,即顶点(5,7),这时C=9 8;若C继续增大,等值线与R将不再有交点。
由此可见,顶点(5,7)是使R中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的点,于是线性规划有唯一解7,5*2*1==x x 这时Z*=max Z=9.8若将例3中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改为求最小值,即求min w=0.7x1+0.9x2约束条件不变。
这时,令直线族120.70.9x x C +=中的C不断减小,等值线将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任务二 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情境导入:我们上一个任务成功的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用数学模型表达了出来,但是该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我们又该如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呢?任务:掌握图解法求解两个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思路,了解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性质 任务引入:现在我们要想办法求解例1的数学模型MaxZ=2x 1+3x 2⎢⎢⎢⎢⎣⎡≥⋅≤≤≤+012416482..212121x x x x x x t s 一、任务分析图解法是指求解仅含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方法。
是求解线性规划的一种几何解法。
只含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由约束条件确定的可行域可以在二维平面上表示出来,按照一定规则,在可行域上移动目标函数的等值线,从而得到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这里的可行域是凸区域,最优解必在可行域的某个顶点上达到。
[1]图解法仅适用于仅含有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因而图解法的实际用途并不广泛。
针对线性规划几何解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这里不加证明叙述如下:1. 若线性规划可行域非空,则可行域必定是一个凸集,即集合中任意两点连线上的一切点仍然在该集合巾,这样的凸集表现为一个凸多边形,在空间上为一个凸几何体。
2.若线性规划优解存在,则最优解或最优解之一肯定能够在可行域(凸集)的某个极点找到。
3.线性规划的可行域若有界,则一定有最优解。
4.线性规划几何解存在四种情况:唯一最优解、无穷多最优解、无有限最优解、无可行解。
以上结论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结论2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线性规划的最优解不可能在可行域的内点取得,而只能在凸集的某一个顶点(特殊情况为在凸集的某一条边界上)上达到。
因此,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可转化为如何在可行域的顶点上求出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最优的点的问题。
由于可行域的顶点个数是有限的,因此在求解线性规划模型的最优解时,只要在可行域的有限个顶点范围内一一寻找即可,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线性规划问题的复杂程度,将减少大量的工作。
1.用图解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指出问题具有惟一最优解、无穷多最优解、无界解还是无可行解。
2。
将下述线性规划问题化成标准形式。
(1)解:令,3。
分别用图解法和单纯形法求解下述线性规划问题,并对照指出单纯形表中的各基可行解对应图解法中的可行域的哪个顶点。
解:①图解法:单纯型法步骤:转化为标准线性规划问题;找到一个初始可行解,列出初始单纯型表;最优性检验,求cj-zj,若所有的值都小于0,则表中的解便是最优解,否则,找出最大的值的那一列,求出bi/aij,选取最小的相对应的xij,作为换入基进行初等行变换,重复此步骤。
4.写出下列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
(1)(2)5。
给出线性规划问题要求:(1)写出其对偶问题;(2)已知原问题最优解为,试根据对偶理论,直接求出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解:(1)(2)因为,第四个约束取等号,根据互补松弛定理得:求得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最优值min w=16。
弱对偶性的推论:(1) 原问题任一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是其对偶问题目标函数值的下界;反之对偶问题任一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是其原问题目标函数值的上界(2) 如原问题有可行解且目标函数值无界(具有无界解),则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反之对偶问题有可行解且目标函数值无界,则其原问题无可行解。
注意:本点性质的逆不成立,当对偶问题无可行解时,其原问题或具有无界解或无可行解,反之亦然。
(3)若原问题有可行解而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则原问题目标函数值无界;反之对偶问题有可行解而其原问题无可行解,则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值无界。
强对偶性(或称对偶定理)若原问题及其对偶问题均具有可行解,则两者均具有最优解,且它们最优解的目标函数值相等。
互补松弛性在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中,如果对应某一约束条件的对偶变量值为非零,则该约束条件取严格等式;反之如果约束条件取严格不等式,则其对应的对偶变量一定为零。
影子价格资源的市场价格是其价值的客观体现,相对比较稳定,而它的影子价格则有赖于资源的利用情况,是未知数。
P11.3(1)将下列线性规划模型化成标准形式:⎩⎨⎧=+≤+--=10352..3max 212121x x x x t s x x z 解:令"2'22"1'11,,'x x x x x x z z -=-=-=,代入上面的线性规划,得标准形式⎪⎩⎪⎨⎧≥=-+-=+-++--++-=0,,,,1033522..33'min 3"2'2"1'1"2'2"1'13"2'2"1'1"2'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z P14:1、用图解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0,013721042242..23min 212121212121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f 利用图解法:于是得最优解为(4,1),最优值为-10。
P15:2⎪⎪⎩⎪⎪⎨⎧≥≤≤≥-≥+-=06063222..26max 21212121x x x x x x t s x x z 解:利用图解法于是最优解为(6,0),最优值为36。
P15.3⎪⎪⎩⎪⎪⎨⎧≥≥≥+≤+≤+--=0,0121272172..27min 21212121210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解:利用图解法求得有无穷多最优解,都落在一个线段上,该线段的两个端点是:)3/7,3/7(),0,3()2()1(==x x于是全部的最优解可以表示成)1(x与)2(x的凸组合,即.10,)1()2()1(*≤≤-+=αααx x x最优值都是-21。
P16:1、 解:设ij x 表示第i 台机床加工第j 类产品的产量,于是可得数学模型⎪⎪⎪⎩⎪⎪⎪⎨⎧=≥≤+≤+≤+≤++++++++++++++++=.6,5,4,3,2,1,0900600700850..)(80)(64)(72)(32)(28)(40max 464335322421161514131211461635152414431332122111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f j P16:2、 解:设j x 表示第j 食品的采购量,于是可得数学模型13、某养鸡场有一万只鸡,用动物饲料和谷物饲料混合喂养,每天每只鸡平均吃混合饲料0.5公斤,其中动物饲料占的比例不得少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