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玛刀治疗的前后对比图
- 格式:ppt
- 大小:69.87 MB
- 文档页数:153
伽玛刀治疗的不良反应“伽玛刀”名为“刀”,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它是一个布满直准器的半球形头盔,头盔内能射出201条钴60高剂量的离子射线---伽玛射线,那么你知道伽玛刀治疗的不良反应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伽玛刀治疗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伽玛刀治疗的不良反应伽马刀一般只用于头部,在国外是很少医院会用的,只用中国才这么普遍。
因为这个东西辐射太大了,一段除了什么纰漏,那就是一颗核弹,杀伤性太大了。
如果可以尽量不要做伽马刀,可以考虑放疗或其他疗法,相对来讲副作用小一点。
伽玛刀治疗的误区严重误区一:所有肿瘤都可以进行伽马刀治疗众多临床病例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肿瘤患者都适合伽马刀治疗,伽马刀治疗肿瘤有着严格的适应症。
如果肿瘤巨大,且周围正常组织浸润广泛的患者不宜伽马刀治疗。
伽马刀治疗效果较好的是肿瘤在3公分左右。
其次针对一些比较表浅的肿瘤如皮肤癌、黑色素瘤等肿瘤不适合做伽马刀治疗,伽马刀针对体内深部的肿瘤治疗效果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伽马刀不宜进行空腔脏器肿瘤的治疗,如胃癌,易造成胃穿孔。
严重误区二:肿瘤越严重做伽马刀效果越好网上很多资料显示把伽马刀的治疗功效夸大能治疗晚期癌症,其实专家告诉我们,伽马刀并不是万能的手术刀,伽马刀只针对晚期癌症局灶性病变有治疗效果,如果肿瘤扩散的比较广泛,单选伽马刀治疗也没有回天之力,伽马刀治疗晚期癌症只作为姑息治疗的一种方式,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让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严重误区三:高龄有基础疾病的肿瘤患者都能做伽马刀这个问题也是很多肿瘤患者选择伽马刀治疗的一大原因,伽马刀被认为是不开刀胜似开刀的肿瘤***治疗方式,伽马刀适应症上写到:针对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的肿瘤患者可以考虑做伽马刀治疗,但是专家提醒患者这里提到的适应症范围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患者如果高龄超过80岁并且身体状况不佳,医生并不建议做伽马刀治疗,这类患者做任何治疗都存在风险,对于基础疾病的限定也比较严格,如患有心、肝、肾等疾病必须处于代偿期才考虑做伽马刀,如有高血压、糖尿病也要控制在正常水平下才能做伽马刀治疗。
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光镜及电镜观察(一)摘要:目的探讨伽玛刀(γ-刀)治疗颅内肿瘤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16例γ-刀照射后颅内肿瘤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其中星形细胞瘤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脑膜瘤2例;颅咽管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垂体腺瘤1例和转移性腺癌2例。
结果γ-刀照射后肿瘤中心和肿瘤边缘的瘤细胞及血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恶性肿瘤呈急性坏死,良性肿瘤呈延迟性坏死;边缘部位残留的瘤细胞较中心部位多,肿瘤旁脑组织中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主要以胶质细胞损伤为显著。
结论残留的瘤细胞是肿瘤复发的形态学依据,γ-刀对肿瘤旁脑组织的损伤与脑水肿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提示临床应注意选择适当的照射剂量及肿瘤大小,以防止肿瘤复发和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关键词:伽玛刀脑肿瘤病理学超微结构近年来,γ-刀作为一种治疗颅内小肿瘤非手术治疗方法,以其创伤性小,无手术死亡,无感染和低并发症等优点而日益被人们所接受。
但是,仍有少数病人经γ-刀照射后被迫行开颅手术。
目前对其放射生物学效应尚不清楚,有作者〔1〕从病理形态学进行研究,但观察例数较少。
本文报道光镜、电镜观察16例γ-刀照射后颅内肿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探讨其形态学变化与临床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4年8月至1997年11月收治16例γ-刀照射后颅内肿瘤患者,男女各8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43.4岁,因颅内高压无法缓解(11例)或肿瘤复发(5例)行开颅手术。
自γ-刀照射至开颅手术时间为2~19个月,平均7.1个月。
肿瘤类型:星形细胞瘤7例(其中Ⅰ~Ⅱ级1例、Ⅱ级3例、Ⅱ~Ⅲ级1例、Ⅲ级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脑膜瘤2例、颅咽管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垂体腺瘤1例和转移性腺癌2例。
1.2γ-刀治疗前的肿瘤大小6例肿瘤直径3.1~4.3cm,余均为1~3cm;照射剂量:中心剂量32~50Gy;周边剂量:13~20Gy;治疗后肿瘤有不同程度增大和/或明显脑水肿。
伽马刀拉弧治疗原理
伽马刀拉弧治疗是一种放射治疗技术,通过聚焦高强度伽马射线来治疗肿瘤,其原理如下:
1. 聚焦伽马射线:伽马刀拉弧治疗利用多个伽马射线束同时聚焦在肿瘤部位,形成高剂量的放射线能量,并将其精确地聚焦在肿瘤组织上。
2. 高精度定位:治疗时,通过先进的图像引导系统和导航技术,能够准确地定位和追踪肿瘤的位置和形状,确保对肿瘤的精确照射。
3. 高剂量放疗:高剂量的伽马射线能够杀死肿瘤细胞,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伽马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直接照射到深部的肿瘤组织。
4. 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伽马刀拉弧治疗采用精确的聚焦技术,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保护健康组织免受放射线伤害。
总之,伽马刀拉弧治疗通过聚焦高剂量的伽马射线,精确照射肿瘤组织,杀死肿瘤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超级伽玛刀治疗肿瘤的近期疗效报道朱政鸣;钟晓;严程;刘琼【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05(34)11【摘要】目的探讨超级伽玛刀治疗全身各部位肿瘤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在立体定向精确定位下,使用超级伽玛刀特有的绕人体轴360°旋转、拉弧式照射方式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技术,对全身各部位的肿瘤进行治疗.肿瘤直径积<2.5cm3的给予一次照射,肿瘤体积>2.5cm3的行多次分割照射. 结果本组98例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后见肿瘤消失或缩小,仅见2例稍有增大,随访时间2.5~ 6个月. 结论超级伽玛刀在各类型的伽玛刀中,其独具的照射方式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优势,可以很方便地治疗其他伽玛刀难以照射的部位,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保证高精确度,显著提高疗效.【总页数】5页(P1614-1617,1619)【作者】朱政鸣;钟晓;严程;刘琼【作者单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400014;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超级伽玛刀研究治疗中心,400014;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超级伽玛刀研究治疗中心,400014;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超级伽玛刀研究治疗中心,40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7【相关文献】1.伽玛刀治疗肿瘤的护理体会 [J], 徐国先2.超级伽玛刀治疗肿瘤536例近期疗效分析 [J], 庞军;陈浩涛;陈燕;孙德仁3.超级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56例近期疗效 [J], 党亚正;杨洁;吴发伟;雷续虎;陆婉玲;张鹏4.超级伽玛刀治疗肺癌90例报道 [J], 邱开贵;武林旺;邹永琼;黄辉;杨金鸽5.超级伽玛刀治疗鼻咽癌57例报道 [J], 武林旺;黄辉;马以骝;杨金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肿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指标及护理干预效果对比分析郑兰华;王爱贞;王光【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7(014)002【摘要】目的:对比脑肿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
方法:选取8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颅内压为(186.4±34.2) mm H2O,显著低于治疗后的(232.3±41.5)mm H2O,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4,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头皮破溃以及头皮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1,x2=5.541,x2=3.914;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颅内压以及康复时间分别为(195.3±36.9)mm H2O和(13.4±3.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2±42.5) mm H2O和(16.1±3.7)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3,t=3.491;P<0.05);观察组头痛、呕吐以及视乳头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4,x2=5.000,x2=4.211;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
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肿瘤后患者颅内压会显著升高,而通过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颅内压及脑水肿症状发生。
【总页数】4页(P74-76,77)【作者】郑兰华;王爱贞;王光【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相关文献】1.马里脑肿瘤患者与中国浙江地区脑肿瘤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 [J], 王宇军;胡利荣2.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J], 曾敏;熊伟;韩兴平3.护理干预对颅脑肿瘤伽玛刀治疗患者恐惧心理的影响 [J], 周玉珍;宋玉成;郝玉荣4.伽玛刀治疗颅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J], 尹慧娟5.脑肿瘤患者应用伽玛刀治疗的护理 [J], 李英杰;唐柳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评价体部伽玛刀治疗肺癌90例疗效观察方金洲;姜忠于;陈立中;车晓玲;何帮志;张树亭【期刊名称】《浙江实用医学》【年(卷),期】2005(010)001【摘要】目的观察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系统(以下简称体部伽玛刀)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CT影像的变化.方法应用OUR-QGD型体部伽玛刀分次大剂量照射肺癌肿块,照射后3个月左右行CT随访复查,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肺癌肿块经体部伽玛刀分次大剂量照射后,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肿块内部出现液化、坏死或空洞形成;其周围出现放射性肺炎或肺纤维化,部分中央型肺癌照射后出现相应肺不张;转移的肿大淋巴结均缩小.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总页数】2页(P56,63)【作者】方金洲;姜忠于;陈立中;车晓玲;何帮志;张树亭【作者单位】浙江衢化医院,浙江,衢州,324004;浙江衢化医院,浙江,衢州,324004;浙江衢化医院,浙江,衢州,324004;浙江衢化医院,浙江,衢州,324004;浙江衢化医院,浙江,衢州,324004;浙江衢化医院,浙江,衢州,324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18F-FDG PET/CT评估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J], 康静波;方恒虎;杜锐;赵向飞;梁英魁;赵文锐2.艾迪加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J], 钱永红;孙小东;赵琦3.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96例近期疗效观察 [J], 胡佳乐;吴黎明;秦萍;刘炜;张帆4.体部伽玛刀治疗202例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J], 李宏斌;彭海波;戴德银;陈利君5.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J], 单国用;陈永顺;宋淑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伽玛刀治疗失眠的原理伽玛刀(Gamma Knife)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失眠的非侵入性手术工具。
伽玛刀治疗失眠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靶向性放射治疗:伽玛刀通过电子加速器产生高能伽玛射线,准确地聚焦在大脑中的特定区域。
这种放射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不需要开颅手术,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创伤。
2. 大脑中的失眠核团:科学家们对失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大脑中一些特定区域可以与失眠有关。
其中一个核团是位于脑内杏仁核(amygdala)的前庭丘区域,它可以影响甲状腺激素和松果体激素的分泌,从而调节人的睡眠。
3. 伽玛刀照射失眠核团:在伽玛刀治疗中,医生会将伽玛射线聚焦在失眠核团附近的区域进行照射。
照射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核团内的活动,调整神经元的功能。
4. 神经启动过程:伽玛刀照射后,神经元的功能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影响神经元之间的通信,从而改变大脑中相关区域的活动模式。
5. 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大脑适应性改变的能力,它使得神经元能够重新组织和建立新的连接。
伽玛刀治疗可以通过神经可塑性来改变失眠核团的活动,进而调整睡眠模式,改善失眠症状。
6. 长期效果:伽玛刀治疗的效果并非即时出现,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研究发现,大约80%的失眠患者在治疗后能够获得显著的改善。
然而,治疗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7. 安全性:伽玛刀治疗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治疗而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由于不需要切口和开颅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较低。
总体而言,伽玛刀治疗失眠的原理是通过靶向性的放射治疗作用于大脑中的失眠核团,通过神经启动过程和神经可塑性调整大脑的功能,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非侵入性、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伽玛刀治疗失眠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全身伽玛刀以及超级伽玛刀
1、全身伽玛刀
根据近年来使用情况,发现对肺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肾癌、盆腔肿瘤等疗效较好,特别是已无手术指征的那些恶性肿瘤,体部伽玛刀常能有较好的姑息治疗效果,如缓解疼痛,解除梗阻,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除了上述几种肿瘤外,体部伽玛刀还对食管癌、纵隔肿瘤、胆囊癌、胆管癌、直肠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以及多种肿瘤的复发转移灶和骨转移灶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超级伽玛刀
它是借鉴国内外头部、体部伽玛刀治疗系统成熟技术研发的一种新型立体定向全身放疗设备,具有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和无创伤等特点,兼具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的功能。
除能治疗头部和体部伽玛刀适应证外,还特别适用于不宜手术或术后肿瘤残余及复发的病人。
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的长期疗效分析宋玉春【摘要】Objective Study on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 of Gamma Knife treatment efficacy meningiomas. Methods Group select August 2009—August 2014 184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neurosurgery meningioma , after 21 to 81 months of follow-up , Karnofsky behavior and imagin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Results 184 cases of which 131 simple routine gamma knife treatment , Gamma Knife adjunctive therapy after 53 routine craniotomy , improved 111 cases(60.32%) , stable 65 cases(35.33%), increased 8 cases ( 4.35% ) ,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was 95.65%;tumor imaging display disappeared in 13 patients (7.06%) , reduced 90 cases ( 48.91% ) , the tumor volume of the same 78 cases (42.39%), increased tumor 4 cases (2.17%), the total efficiency 97.79%. Conclusion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Gamma Knife treatment for meningiomas , safe , long-term efficacy, to protect nerve tissue around the tumor , meningioma growth control ,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脑膜瘤长期临床疗效。
伽玛刀治疗有什么副作用伽玛刀是一种治疗肿瘤的常见的手术的方法,它分为头部伽马刀,以及体部伽玛刀,对于治疗脑内肿瘤,以及其它的肿瘤,都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当然这一种伽玛刀治疗也会有一些副作用的问题,毕竟这种治疗的方法伤杀力是比较大的,对于正常的细胞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另外存在一定的放射性问题,容易导致肢体麻木,运动失调。
★伽马刀★手术的副作用。
1. 杀伤力大、伤害正常组织细胞:伽马刀是采用放射性治疗手段,在治疗范围内的不管是正常组织还是癌细胞,都会有损伤。
放射范围越大,照射时间越长,对正常组织的伤害也越大。
2. 一引起放射性损伤以及放射性疾病:伽马刀属于放疗手段的一种,在映射中或者映射后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如斑秃、恶心呕吐、乏力,白血球、血小板以至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严重时还引起放射病,如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乙型脑炎都是比较严重的。
3.导致肢体麻木、运动失调:有少部分患者在放射治疗后几周或者数月内会出现运动失调、局部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
4.免疫功能下降:伽马射线还会滋扰以及粉碎人的身体正常免疫功效,这对脑肿瘤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5.治疗不彻底、极易复发:伽马刀并不能杀死隐藏在角落内的隐蔽肿瘤,它不能彻底杀死肿瘤细胞,极易复发。
因此常常会出现经过伽马刀治疗后,不到三个月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再次复发。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多次大剂量的放射治疗,这对患者的身心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适用范围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
头部伽玛刀有静态式伽玛刀和旋转式伽玛刀,静态式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旋转式伽玛刀是在静态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具备许多优点,是中国的专利。
头部伽玛刀可无创根治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疼)、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
体部伽玛刀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种肿瘤。
1、30毫米以下的听神经瘤、垂体瘤和脑膜瘤等颅内良性肿瘤;2、小而深的颅内动静脉畸形;3、一些手术不能切除干净的良*肿瘤;4、较小而边缘清楚的颅内转移癌;5、帕金森氏病、癫痫病、精神病等功能性疾病。
伽玛刀治疗垂体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垂体瘤是指位于垂体前叶、后叶或垂体柄区的肿瘤。
伽玛刀是一种无创性放射治疗技术,可以精确照射和摧毁垂体瘤,而无需开颅手术。
以下是伽玛刀治疗垂体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1. 定期观察垂体瘤大小和形态。
治疗后一段时间,垂体瘤的体积会逐渐减小,甚至完全消失。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垂体瘤的大小和形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观察患者症状变化。
垂体瘤的症状包括视力障碍、头痛、性功能障碍等。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善,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预防感染。
在伽玛刀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颅内病变可能会出现水肿或坏死。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定期检查伤口,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4. 管理放射性皮炎。
伽玛刀治疗可能会引起放射性皮炎,表现为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并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5. 进行心理支持。
垂体瘤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
6. 促进恢复。
治疗后,患者需要恢复肌力、改善体能。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适当的体育锻炼计划,促进患者的康复。
伽玛刀治疗垂体瘤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高。
伽玛刀是一种无创性放射治疗技术,不需要开颅手术。
相比传统手术治疗,伽玛刀治疗垂体瘤的风险更小,不会对患者的大脑和颅内造成额外的损伤。
2. 疗效明显。
伽玛刀治疗垂体瘤的疗效明显,可以有效控制和缩小肿瘤的体积。
而且治疗后的复发率相对较低。
3. 恢复快速。
伽玛刀治疗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患者在治疗后很快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伽玛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垂体瘤的方法。
在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并处理感染、放射性皮炎等并发症,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
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伽玛刀治疗的效果更好,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伽玛刀治疗胶质瘤前后的病理改变王玉宝;赖晃文;周本成;梁军潮;赖日权;李林;蒋晓星;林健;吴鸿勋;陈炳旭;蔡加宁【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1999(4)4【摘要】目的;探讨伽玛刀(γ-刀)治疗胶质瘤前后的病理变化。
方法:通过7例胶质瘤γ-刀治疗前后的病理改变,分析伽玛射线对胶质瘤所产生的生物效应。
结果:7例胶质瘤γ-刀治疗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肿瘤变性。
坏死、吸收、水肿等治疗作用。
1例为多发性囊性变,无瘤细胞生长。
6例肿瘤复发。
疗效与剂量及时间有依赖性。
结论:γ-刀治疗后胶质瘤复发的关键是彻底杀灭CT、MRI显示之外的瘤组织。
坏死是γ射线导致供瘤血管损伤和瘤细胞破坏的结果。
γ射线有改变胶质瘤细胞代谢的作用。
【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胶质瘤;γ-刀;病理改变;治疗后;瘤细胞;伽玛刀治疗;坏死;变性;生物效应;杀灭【作者】王玉宝;赖晃文;周本成;梁军潮;赖日权;李林;蒋晓星;林健;吴鸿勋;陈炳旭;蔡加宁【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R730.264【相关文献】1.鼠脑C6胶质瘤模型在体MRS改变与病理 [J], 于同刚;戴嘉中;钱慧君;李克;冯晓源2.大鼠胶质瘤伽玛刀治疗后MRI和病理学对照研究 [J], 周立霞3.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前后的病理改变 [J], 王玉宝;赖晁文4.氯化三乙基锡对体内大鼠C6胶质瘤增殖抑制作用及病理学改变 [J], 张适;张悦;毕晓颖;李志超5.颅内肿瘤伽玛刀治疗后病理学改变及酶组织化学定量分析 [J], 刘英伟; 郑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前后CD4^+CD25^+ T reg细胞的变化王茂峰;周巧慧【期刊名称】《检验医学教育》【年(卷),期】2006(13)1【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1瘤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前后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
方法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
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8.55±5.2%,28.35±4.18%,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伽玛刀术后7~10天,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提示伽玛刀对肿瘤治疗早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没有明显改变。
【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肿瘤免疫;伽玛刀【作者】王茂峰;周巧慧【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2000年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92.11【相关文献】1.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和CD4~+CD25~+HLA-DR~+T 细胞的测定 [J], 王竞;涂彩霞;张蕴颖;金宛宛;张荣鑫;林玲2.CD4^+ CD25^+ Foxp3^+及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衰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J], 高琦;马湉;张霞;姜杨;张利宁3.多发创伤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J], 张丽娜;吴铁军;田辉4.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患者CD4^+CD28^-T细胞、CD4^+CD25^+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J], 张蕊;施毕旻5.CD4^+CD25^+T_(reg)细胞调节T细胞的作用机制分析 [J], 郑峻松;吴军;易绍萱;贺伟峰;陈希炜;解志杰;彭双发;代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