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江南逢李龟年》周慧芬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 格式:doc
- 大小:14.56 KB
- 文档页数:6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
2.体会作者情感。
(二)学习《江南逢李龟年》1.作者名片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李白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
生:学生展示师:出示内容,重点批注。
(屏显)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
诗风沉郁顿挫。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其诗广泛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全貌,艺术地再现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激荡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
2.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
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3.诗文朗读(把握好重音、节奏、感情)(1)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2)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学习形式:A.师范读,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B.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C.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4.自译诗文(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屏幕上重点词义、文后简析,自主翻译诗歌。
【重点词义】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
寻常:经常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
落花时节:春末。
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其中。
(2)生展示对诗文的理解(每组3号)。
【诗意参考】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
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的时候,(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上戈镇初级中学韦永生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写简单的古诗,并将自己名字嵌入诗中。
二、情感激励:多媒体展示诗歌《日暮》,要求学生齐读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杜甫)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思乡)诗的色调是什么样的?(冷)多媒体展示: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
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
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的一生,可用“忧国忧民、四海为家”来概括(多媒体展示“杜甫的足迹”)。
出身官宦之家的杜甫,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当时唐朝也正值开元盛世,国家强盛,百姓富庶。
他当时的远大抱负,我们从这首诗中略见一斑。
多媒体展示:《望岳》提问:哪一句诗最能体现少年杜甫的远大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老年的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国破家亡,他的心境又是如何呢?导入新课教学。
三、达标教学(一)学习诗歌1、多媒体播放朗诵,析题:地点、事件、人物2、生范读,注意生字3、理解: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作者、李龟年、歧王、崔九)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过去的:寻常、几度;表示现在的:落花时节)从写法上,属于虚实结合。
过去相见和现在相见的感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欣喜、荣耀;辛酸、伤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国家的盛衰、个人命运的变迁)这种辛酸与伤感浓缩于诗中的哪个词语之中?(落花时节)分析后两句的妙处:用了反衬和双关。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强烈反衬。
“落花时节”,是双关,既是写景,又暗寓社会、朋友和自身的境况如同落花流水,令人忧伤。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能够背诵全诗。
2、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抒发感情的?感悟我国光辉灿烂的古诗文化。
【教材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学会欣赏。
【教材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诗情,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与媒体】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对作者杜甫的介绍以及书写本首诗的背景来导入课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的理解体会本首诗。
2、学生齐诵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3、动漫版《江南逢李龟年》诵读。
二、自主学习: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诗歌的大体意思。
2.结合具体语句或词语说所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你喜欢诗歌中的那句诗?哪个词?为什么?并有感情的读出来。
三、交流探讨:1.先小组内交流,推荐出优秀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所得,并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进行质疑。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以及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
四、诗句赏析: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五、课堂练习: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4.这首诗有什么特色?六、练习背诵默写。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
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体会诗
歌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悟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教材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学会欣赏。
【教材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诗情,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与媒体】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诵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二、自主学习: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歌的大体意思。
2.结合具体语句或词语说所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你喜欢诗歌中的那句诗?哪个词?为什么?并有感情的
读出来。
三、交流探讨:
1.先小组内交流,推荐出优秀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所得。
2.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以及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
四、诗句赏析:
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4.这首诗有什么特色?
六、练习背诵默写。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淅河中心学校
魏晓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悟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教材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学会欣赏。
【教材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诗情,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与媒体】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诵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动漫版《江南逢李龟年》诵读。
二、自主学习: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诗歌的大体意思。
2.结合具体语句或词语说所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喜欢诗歌中的那句诗?哪个词?为什么?并有感情的读出来。
三、交流探讨:
1.先小组内交流,推荐出优秀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所得,并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进行质疑。
2.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以及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
四、诗句赏析:
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4.这首诗有什么特色?
六、练习背诵默写。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第三初级中学
周慧芬
教学目标:
1、把握朗读节奏,熟读成诵。
2、了解是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
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难点:
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江南逢李龟年》动漫,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
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三、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
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云溪友议》载:“明皇帝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
伶官:张野狐觱栗、雷海青琵琶、李龟年唱歌、公孙大娘舞剑……唯李龟年奔泊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落花时节又逢君。
’”
四、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生代表读、写以下汉字。
)
注音:1、岐:
qí
2、崔:cī
字形:1、落
2、逢
五、读准节奏,背诵全诗。
(学生按要求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并背诵全诗。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六、整体把握:
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七、品诗: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3、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谈谈你对“落花时节”
的理解。
4、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
5、请欣赏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1、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2、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3、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
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4、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
5、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相逢,一晃就是几十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
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
八、概括主旨:
运用对比的手法书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了作者对开元盛世
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九、随堂演练:
1、解释词语
寻常:
君:
寻常:
几度:
落花时节:。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5、默写:
(1)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句子是:(2)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句子是:
(3)流露出诗人无限沧桑之感,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解释词语:寻常:经常。
君:指李龟年。
几度:多次。
落花时节:这里是指暮春三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3、“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