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松鼠的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1.66 KB
- 文档页数:3
松鼠百科知识松鼠是一种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是松鼠属的动物。
松鼠体型较小,通常体长在10-20厘米之间,尾巴也较长,约为体长的一半。
松鼠的毛色多样,有红色、棕色、灰色等不同颜色的品种。
松鼠的头部相对较大,眼睛和耳朵也比较大,这有助于它们在树上觅食时更好地观察和听到周围的动静。
松鼠的前肢发达,有五个爪子,可以用来攀爬树木和抓取食物。
它们的后肢也很强壮,可以跳跃和奔跑。
松鼠主要栖息在树上,善于攀爬。
它们的后爪具有特殊的结构,可以紧紧地抓住树干,使它们能够在树间自由移动。
松鼠通常在白天活动,夜晚则进入巢穴休息。
它们的巢穴通常是由树叶、树皮和细枝搭建而成,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
松鼠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坚果、果实、种子、花蕾和昆虫为食。
它们会将食物储存在地下或树洞中,以备日后食用。
松鼠的牙齿非常锐利,适合啃食坚硬的果壳和坚果外壳。
松鼠繁殖力强,一般每年可以繁殖一到两次。
交配季节一般在春季和夏季,雌性松鼠怀孕期为30-40天。
幼崽出生后,母鼠会照顾它们,直到它们能够独立生活。
幼崽通常在出生后几个月内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生活。
松鼠在生活中有很多天敌,如猫、狗、猛禽等。
它们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动作来躲避天敌的袭击。
松鼠还会发出特殊的警报声,以警示其他松鼠有危险。
松鼠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们常常将坚果和种子埋藏在地下或树洞中,但并不是每次都能记得它们埋藏的位置。
这样,它们就帮助了一些植物的传播,因为一些埋藏的种子会在适当的时候发芽生长。
松鼠是一种灵活机敏、善于攀爬的小型哺乳动物,它们在树上生活,以坚果、果实、种子等为食。
松鼠的繁殖力强,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应该保护好松鼠的栖息环境,让它们在自然界中继续繁衍生息。
关于松鼠的资料简介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匀称灵活的身体,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松鼠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松鼠的简介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匀称灵活的身体。
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
与其他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又被合称为松鼠形亚目。
全世界近35属212种,中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和侧纹岩松鼠2种是中国特有动物。
松鼠的分布范围松鼠的原产地是中国的东北部、西北部,东南部和欧洲,除了在大洋洲外,全世界都有分布。
松鼠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整个寒温带森林地区都能见到。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河北及山西北部、四川、宁夏甘肃、新疆、湖南、贵州等省区的山区;国外从俄罗斯的远东、日本、朝鲜, 蒙古北部,向西一直分布到西欧。
在针叶林里,松鼠并不是年年都很多,它的数量多少,是以冬季针叶树种子的多少为转移的,因为它的食物以种子和果实为主,种子有时占到97%以上。
松鼠的种属类别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
全世界近35属212种,中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和侧纹岩松鼠2种是中国特有动物。
岩松鼠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
松鼠上颌臼齿为5枚,下颌4枚。
前后肢间无皮翼。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12种,中国有24种。
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
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雪地松鼠:雪地松鼠是最贵的宠物松鼠,玩家的追求。
市场上的雪地松鼠产自新疆草原,分布于天山山脉,属于松鼠额毕亚种的变异新亚种。
大小:20~30cm。
重量:350~450g。
特征:四肢全年橘红色,耳毛橘红色。
雪地松鼠,一年换毛两季。
成年体型长25cm左右,尾长可以贴背到颈部,有些可以达头部。
关于松鼠的资料简介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匀称灵活的身体。
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
与其他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又被合称为松鼠形亚目。
全世界近35属212种,中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和侧纹岩松鼠2种是中国特有动物。
松鼠的原产地是中国的东北部、西北部,东南部和欧洲,除了在大洋洲外,全世界都有分布。
松鼠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整个寒温带森林地区都能见到。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河北及山西北部、四川、宁夏甘肃、新疆、湖南、贵州等省区的山区;国外从俄罗斯的远东、日本、朝鲜,蒙古北部,向西一直分布到西欧。
在针叶林里,松鼠并不是年年都很多,它的数量多少,是以冬季针叶树种子的多少为转移的,因为它的食物以种子和果实为主,种子有时占到97%以上。
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
全世界近35属212种,中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和侧纹岩松鼠2种是中国特有动物。
岩松鼠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
松鼠上颌臼齿为5枚,下颌4枚。
前后肢间无皮翼。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12种,中国有24种。
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
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雪地松鼠:雪地松鼠是最贵的宠物松鼠,玩家的追求。
市场上的雪地松鼠产自新疆草原,分布于天山山脉,属于松鼠额毕亚种的变异新亚种。
大小:20~30cm。
重量:350~450g。
特征:四肢全年橘红色,耳毛橘红色。
雪地松鼠,一年换毛两季。
成年体型长25cm左右,尾长可以贴背到颈部,有些可以达头部。
雪地松鼠的作息时间:天明而起,天黑而息。
早晚觅食货源,中午基本上在树上隐蔽处休息。
每年繁殖1~2胎,每窝4~6只。
雪地松鼠夏季毛色橘红或者橘黄色,全身有少量的灰白毛色。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松鼠》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松鼠》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说明文。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这篇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并且,这篇文章也不难懂,因此,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
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五、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
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六、说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熟悉小动物吧,现在我们来一个猜谜比赛,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展示动物谜语)。
松鼠简介
松鼠(Sciuridae),是哺乳纲啮齿目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
与其他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又被合称为松鼠形亚目。
松鼠一般体形细小,以草食性为主,食物主要是种子和果仁,部分物种会以昆虫和蔬菜为食,其中一些热带物种更会为捕食昆虫而进行迁徙。
松鼠原产地是我国的东北、西北及欧洲,除了在大洋洲、南极洲外,全球的其他地区都有分布
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夏季全身红毛,到了秋天会更换成黑灰色的冬毛紧密地裹住全身。
初生的松鼠,全身无毛,眼睛亦不明,生后8天,才开始长毛,30天以后即睁开眼睛,45天就能食用坚硬的果实,行动变得十分敏捷。
松鼠是对主人非常温顺的小家伙,我们也要温柔地对待它们,这样它会对你死心塌地,绝对不会用牙齿伤害到你。
当然它们会用牙齿轻轻地啃你的手指,和你玩耍,感觉会很痒,这是它对你友好的表示。
松鼠睡觉时,会把尾巴当做棉被盖在身上。
松鼠松鼠是一种半野生的美丽的小动物,友善温顺中又带一点野性。
它不是肉食动物,基本不会危害到人类,因此备受人类的喜爱和保护。
虽然松鼠偶尔会捕捉鸟雀,但它们主要以水果、榛子、榉果、橡栗为食。
松鼠洁净、灵敏、活泼,有着亮闪闪的双眼;它面目清秀,动作敏捷、四肢有力;蓬松的大尾巴举过头顶,更加烘托和装点了它的优雅。
松鼠不太符合大多数四足动物的特征,它多是直立而坐,以前爪为手把食物送到口中。
它不是在地底生活,而是生活于地面之上;它的身姿像鸟雀一样轻盈,可以栖息在树梢上,跳跃在丛林间,也可以把巢筑在树枝上,采集果实,吸吮露水,只有在狂风摇动树木时,才会下到地面。
松鼠不会靠近人类居住的地方,甚至在空旷的平原或者开阔的田野中,我们也见不到它们的身影。
它们更喜欢待在高高的树林或是葱葱郁郁的乔木林中,而不会栖身于低矮树丛中。
与地面相比,松鼠更怕的是水,当它必须涉水时,会把树皮当作船,尾巴当作桨。
松鼠的警惕性非常高,不像睡鼠那样需要冬眠,只要有人触碰它栖息的树木,它就会立即逃离自己的巢穴,跳到另外的树上,或者躲到其他树枝后面。
松鼠会在夏季囤积榛子,储藏在老树的枝干缝隙中,当作过冬的食物。
下雪的冬季,它们会用爪子将雪刨开,在雪下寻找食物。
松鼠嗓门大,叫声尖锐,比石貂还有穿透力,一旦被激怒,就会发出低沉的吼声。
夏天的傍晚,我们能够听到树林中相互追逐的松鼠的欢叫声,也许是它们对强烈的日照有所畏惧,所以白天都躲在巢穴中,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嬉戏。
松鼠常常将巢穴搭建在树杈上,干干净净又舒适温暖,避雨功能也很好。
它们搭建巢穴时,会先将一些小树枝运来,然后用苔藓编扎在一起,再用后肢挤压结实,令其宽敞、牢固,以便在里面自在生活,同时保证自己宝宝的安全。
松鼠巢穴的出口通常面向高处,大小合适,刚好能容纳一只松鼠进出;出口上方会有一个用来遮蔽巢穴的圆锥形盖子,下雨天时雨水会顺着盖子流下去,保持洞穴内部不会受雨水侵犯。
寒冬过后,松鼠开始换毛,新毛会比原有的毛色深很多,松鼠会用前爪和牙齿整理自己的毛发,使之整洁而光滑,所以它们身上几乎没有异味。
松鼠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匀称灵活的身体。
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
与其他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又被合称为松鼠形亚目。
全世界近35属212种,中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和侧纹岩松鼠2种是中国特有动物。
生活习性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别长,能适应树上生活;它们使用像长钩的爪和尾巴倒吊树枝上。
在黎明和傍晚,也会离开树上,到地面上捕食。
松鼠在秋天觅得丰富的食物后,即会利用树洞或在地上挖洞,储存果实等食物,同时以泥土或落叶堵住洞口。
松鼠一般以草食性为主,食物主要是种子和果仁,也会吃水果如樱桃等。
部分物种会食昆虫,其中一些热带物种更会为捕食昆虫而进行迁徙,甚至叼走山雀雏鸟。
松鼠多在春、夏季发情,发情期大约为两个星期左右。
松鼠繁殖的适龄期,雌性为8~9周龄,雄鼠为9~10周龄。
松鼠怀孕的时间大约为35~40天,每年能产3胎左右,每次能产4~6只。
初生松鼠体形很小,看不见东西,以母体乳汁作为全部营养需求的来源。
松鼠发育很慢,生下将近30天时才睁开眼睛。
至一个半月时,小松鼠才愿意到室外进行活动。
松鼠主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为食,这可能是它们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4个小时左右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松鼠外,金仓鼠和白鼬每天基本也睡这么长时间。
前者白天睡在洞穴里,躲避捕食者。
虽然睡眠时间很长,但在清醒的时候,它们却异常活跃。
它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几乎是我们人类的两倍。
松鼠到夏季全身红色的毛,到了秋天会更换成黑灰色的冬毛紧密地覆盖全身。
初生的松鼠,全身无毛,眼睛亦不明,生后8天,才开始长毛,30天以后即睁开眼睛,45天就能食用僵硬的果实,行动变得十分敏捷。
松鼠是对主人非常温顺的小家伙,我们也要温柔地对待它们,这样它会对你死心塌地,绝对不会用牙齿伤害到你。
当然它们会用牙齿轻轻地啃你的手指,和你玩耍,感觉会很痒痒,这是它对你友好的表示。
《松鼠》实录及赏析第一板块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松鼠》,《松鼠》这篇文章放在了说明文单元。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屏显: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一个律师家庭。
布封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师:把小动物写得像人一样,这是他作品的一个特点。
老师特地选了三张松鼠的照片,你们觉得可爱吗?如果让大家读一篇文章,了解一下松鼠的情况,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生:我想了解它的外貌和它能做什么。
师:一般对动物来讲不说外貌,换一个词语。
生:外形。
生:我想了解松鼠的习性。
生:我想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主要生活范围。
生:我想了解它的窝是怎样的,怎样搭窝的。
生:我想了解松鼠一年产仔多少。
师:你们很厉害!预习工作做得很到位,几乎把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信息全都说到了,我们来整理一下。
(依次板书:外形、习性、行动特征、繁殖、搭窝)除了这些之外,你们还想了解别的信息吗?生:松鼠的爪子为什么能牢牢抓住树而不掉下来?生:松鼠爬行速度为什么那么快,行动为什么那么敏捷?师:刚才大家提到的这些方面,有不少在课文里可以帮助大家解答,还有一些在课文里没有办法解答,不过我们课后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了解。
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
师:我们一起复习一下词语。
屏显:驯良矫健翘起帽缨蛰伏不动互相追逐宽敞狭窄勉强圆锥分杈苔藓师:先读第一组词,每个词语读两遍,音要咬准。
生:(读)驯良矫健师:什么叫做“驯良”,联系上下文猜猜看。
生:很容易被人们驯化。
生:应该是温顺的意思。
师:猜着猜着,就越猜越准了。
驯良,温良,温顺。
生:跟人很亲近,很容易被驯服。
师:根本不需要被驯化,它就天然地很人非常亲近、非常温良,不会看到人“啊呜”就咬一口,而是和人很亲近。
关注特征细描详述乐写说明文——以部编教材五上语文《松鼠》为例摘要:指导学生集中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其特点,准确归纳说明文写作方法、技巧。
让学生选择最熟悉或最喜爱的事物写,关注特征,细描详述。
弄清事物特征之间的层次关系,合理安排写作顺序。
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寓情于物,综合用多种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特征。
巧用语言,运用科学、严谨的语言准确说明事物特征。
关键词:关注特征;细描详述;寓情于物;说明有序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门安排了第五单为习作单元,主要学习说明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年级就学过《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课文,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阅读科普读物、各种形式的说明书等。
本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其特点,体会到说明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能喜欢写说明文。
学生写说明文,不管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不管采用何种说明顺序、何种方法来清楚说明一个事物,都必须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本文以布封的《松鼠》为例,探究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事物。
布封介绍松鼠这种小动物时紧紧抓住了它的特征,从《松鼠》一文中笔者悟出了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选取自己最熟知或最喜爱的事物作为写作对象作为一名博物学家,布封选择自己熟悉且专门研究的小动物作为写作对象,能准确抓住特征来进行介绍。
作者在文中介绍松鼠的特征,主要有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行为特征等。
另外还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和介绍松鼠的生育情况、换毛时间以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而外形特征是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相等方面来具体阐述,非常细致、具体。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松鼠进行了长久而耐心地观察,对松鼠非常了解。
因此,选择最熟悉的、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作为写作对象,才能完美地表述出所写事物的具体特征。
学生在写说明文时,也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或喜爱的事物作为写作对象,认真观察,抓住特点,写成的文章就可圈可点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阅读(一)一、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选段一: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选段二: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比较两个选段并填空。
(9分)(1)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选段一介绍了太阳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选段二介绍了松鼠的_ _______特点。
(2)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选段一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而选段二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松鼠的特点。
(3)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选段一的语言__________,而选段二的语言__________,极具文学色彩。
参考答案一、1.(1)体积大温度高外形(2)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打比方(3)精练平实生动活泼2.(1)√(2)×(3)×二、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分)2.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把小动物的特点“写明白”作者:张慧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24年第05期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为成功”的主题,提出了“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绍清楚”的写作目标。
同学们可以拜课文《松鼠》为师,学习怎样写好小动物。
一、写清楚外形特点布封在《松鼠》的开头,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张有松鼠外形的相片: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帽缨形的大尾巴一直翘到头上……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作者从松鼠的头写到四肢,再到尾巴的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以及抓住主要特征,有选择地进行描写,非常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
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的开头,也有着相似的说明顺序: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郑振铎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燕子羽毛的颜色、翅膀和尾巴的样子,告诉我们他眼中的燕子是那样的可爱、活泼。
有序地观察,有序地写;抓住重点,有选择地写;通过比较,体现其特点——这,就是写好动物的秘诀。
比如小乌龟,同学们从前往后看,依次看到的是:头——三角形状;眼睛——小而黑;鼻子——小孔;嘴巴——小而狭长;脖子——能伸能缩;壳——坚硬,有六角形连续花纹;腿脚——短小;尾巴——短且细……综合以上信息,“小”就成了乌龟外形的共性特征,而它常常缩着的脖子和四肢,就表现出它的好静和缓慢的特点。
仿照《松鼠》和《燕子》对动物外形的描写,同学们就能很轻松地写好《小乌龟》这篇作文。
开头:乌龟是好静的小动物,行动缓慢,遇事喜欢躲避。
它们面容娇小,芝麻粒大小的眼睛黑得发亮。
坚硬的背壳上,均匀地分布着十三块六角形的连续性花纹。
它们的脖子和四肢总是缩在外壳里,只有四周安静的时候,才会慢慢地探出头,伸出四肢,小心地张望,慢慢地爬行。
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眼睛和背壳进行描写,重点介绍它缩头缩脑的日常表现,把乌龟的特征清楚地写出来,文笔简洁流畅。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
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
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人们上山时,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树上窜来窜去,一条又长又蓬松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转。
有时候,两只前脚捧着一个松果,用锐利的门牙啃着吃,好像寺庙里拜佛的烧香客。
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废巢,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它们除了吃野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和鸟蛋。
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
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
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
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活泼。
松鼠的毛皮又轻又暖,质量虽然比不上水獭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数量很多,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体长约22公分;体背面棕褐色,一般腹面为栗红色,有时连四肢内侧都呈栗红;有些个体却仅有红色腹中线,甚至完全不带红色。
尾巴差不多与身体一样长,尾毛黑褐先端淡棕色,有些个体具有灰白色尾端。
赤腹松鼠为树栖、日行性动物,以晨昏最为活跃。
与一般认知不同,它们并不住在树洞里,而是以带叶的细枝编织高挂树梢的球形巢,巢比足球大些,内榇柔软的树皮、纤维等较为舒适的材料。
无论雌雄,赤腹松鼠都有自己的树巢,有时不止一个。
雌松鼠自然也在巢里养育幼儿,每胎两仔,通常一年繁殖一~二胎。
赤腹松鼠主要以植物的果、花、叶为食,偶而也摄取一些动物性食饵。
在台湾,可能由於过去伐取低海拔阔叶林木,改以外来的柳杉大面积造林,在栖息地生物多样性骤失的情况下,致使柳杉造林地遭松鼠危害。
林木树皮被啃咬,轻则变形重则死亡,造成巨额的损失,赤腹松鼠也因此被冠以森林害兽之名而备受关注。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
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
中国大百科全书松鼠的介绍
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写一篇3000-6000字文章,一步一步回答。
以下是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松鼠的介绍”为主题的文章。
【中国大百科全书松鼠的介绍】
一、引言
松鼠(学名:Sciurus vulgaris)是一种小型的啮齿类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在中国,松鼠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丰富的生态意义和科研价值。
本文将对松鼠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以及保护现状进行全面介绍。
二、外貌特征
松鼠通常体长在20-30厘米之间,尾巴比体长还要长,约30-40厘米。
身体结构灵活,四肢发达,适应于树上生活。
松鼠的头部较小,鼻部尖细,眼睛较大,耳朵也较长。
松鼠的毛色有很大的变异,常见的颜色包括红色、灰色、棕色等。
蓝松鼠是中国特有的亚种,而红松鼠则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一种。
三、生活习性
松鼠属于杂食性动物,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坚果等为主要食物,同时也会捕食昆虫、小型爬行动物等。
松鼠是非常敏捷的动物,能够在树木间迅速跳跃和攀爬。
它们拥有出色的平衡能力,可以在树干和树枝间迅速
移动,甚至头朝下或背朝下行走。
松鼠还有一个有趣的习性,就是将储存食物的方法,它们会在地下或树洞中储存大量的食物,一方面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种子散布的作用。
四、分布区域
松鼠分布广泛,几乎遍布于全球的森林地区。
在中国,松鼠的分布也非常广泛,从北方的东北地区,到南方的云南、广东等地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
不同地区的松鼠种类和外貌有所差异,例如在中国西南地区可以看到毛色鲜艳的红松鼠,而在东北地区则主要是灰松鼠的分布较为广泛。
五、保护现状
松鼠在中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
由于人类活动和森林砍伐的影响,一些松鼠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种群数量也有所下降。
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松鼠,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砍伐等。
此外,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于保护松鼠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六、总结
松鼠作为一种小型的啮齿类动物,在中国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科研价值。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松鼠受到了国家法律的保护,并且政府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
然而,人类活动对于松鼠和其栖息地的破坏仍然存
在,需要公众的共同努力和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松鼠的生存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平衡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