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多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多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多篇)

【#课件# 导语】传统的教学手段枯燥无味,没有直观的形态供学生了解。有了课件教学,使古板变生动了,抽象变形象了,深奥变浅显了,沉闷变愉悦了。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的使学生理解其意义。下面就是为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

(二)新课学习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

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

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

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计算及单位

教学工具

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文76页14.1-1蝉及14.1-2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

2.突破难点的方法:

练习:利用图几种情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

(二)压强

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

1.提出问题

2.进行假设和猜想

3.设计方案(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

5.分析现象

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的公式: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__压强__帕斯卡(Pa)F__压力__牛顿(N)S__受力面积―平方米(m2)

1Pa=1N/m2

压强的物理意义:

以P=20Pa为例,P=20Pa=20N/m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0N。

讲解例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特别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

通过列举相关的实例(啄木鸟、图钉、刀等),提出问题,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

总结和归纳: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

(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练习:小李的质量是65Kg,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4.5dm2,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

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并解释相关现象。

3、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并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

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等相关现象。

教学工具

乒乓球、白纸、注射器、小船、漏斗、烧杯、吸管、自制连通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请先看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请注意观察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你观察到什么?(三个容器的水面高度是一样的,图1所示是一个连通器,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是,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请看如果我打开阀门B,可以看到什么现象?(水从B端流出)这时请看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不相同)你看高度发现什么特点呢?(粗管处的水柱高、细管处的水柱低) 分析: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如今当水流动时,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却不相同,说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

也就是说各个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

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水是否流动)

同学们,请继续看另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掌),看到了什么现象?(乒乓球掉下来)

现在我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乒乓球没有掉下来)

分析: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未吹气时没有这个现象,当吹气之后才产生这种现象,同学们再猜一猜,想一想,这个压力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吹气就是气体在流动,压力于气体的流动有关)

液体和气体,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运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且我们已猜测流体流动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有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1、科学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按照班级分组情况,给每个小组配备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要求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实验。请大家在小组内

积极地讨论、研究方案,积极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并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

估计学生会回答到的几个情况:

(1)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三个图,选择用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作为实验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间靠近。

(2)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一个图,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近。

(3)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二个图,我们选择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互向中间靠近。

(4)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四个图,我们把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间吹气,我们可看到水雾从切口处喷出。我们认为管中间被我们吹气,因此切口处压力变小,底下的大气压就会产生一个力把水往中间压。因此,我们也认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反而大。

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播放关于飞机得视频,提出问题: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是谁给飞机提供升力的?它又是如何提供升力的?

为了使学生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机翼的形状。引导学生利用白纸制作机翼模型,亲身体验飞机升空的道理。(和学生一起完成课本P92“想想做做”)

播放视频“研究飞机的升力”,加深学生对本段知识的理解,更好的掌握飞机升空的原因。

3、智慧点击

1)气体和液体都可以流动,统称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2)海军舰艇在为船只护航时,护编队一般采用前后形式护航,而不采用“并排”护航,这是因为流体速度大的地方,当两船高速并排行驶时,容易发生事故。

3)若是机翼装反了,飞机还能上天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意外的发现吗?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学生讨论之后,引出“气流偏导器”。

简要介绍“气流偏导器”(通过视频或图片)。有的跑车在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

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机翼。当跑车高速行驶时,车轮能拿更好地抓紧地面。

课后小结

气体和液体统称流体,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教学工具

滚摆、铁锁、细绳、溜溜球、铁架台、钢球、细线、带弹簧

的斜面。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关于能量的转化,请回答,电灯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风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水利发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电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学生讨论回答

二、情景:操作乒乓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切入主题

动手动脑搞探究:

1.老师提问:为什么乒乓球在松手后能够不停的上下运动呢?这需要学生自己探究:

实验1: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2.学生实验

先将滚摆置于点,然后释放摆轮。分析: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加强巩固

1.单摆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蹦蹦床分析: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首先分析课本图15.5―2,加深学生对动能、势能转化的认识,再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动,势能转化的实例,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如下坡时自行车运动得越来越快、打夯等。

概括结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四、引出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之和

五、拓展知识

1.学生分组做教材中的“想想做做”,请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这其中是否有其他能量的转化。

2.假设没有阻力,会怎么样呢?引出机械能守恒规律

3.再次分析乒乓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六、温故而知新

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思考课后练习。

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工具

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

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平衡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2.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

[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

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

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

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演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然后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

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

直线上。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3.反馈练习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

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

3.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

拉绳子的合力是。

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是牛顿,方向是,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和。

5.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重为5000牛,受到的牵引力是200牛。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是牛,方向是。

6.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

7.如下图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竖直向上拉,示数为4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5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8850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一、电压ppt课件.rar 一、电压ppt课件3.rar 一、电压ppt课件2.rar 一、电能ppt课件.rar 一、电能ppt课件3.rar 一、电能ppt课件2.rar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ppt课件.rar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ppt课件3.rar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ppt课件2.rar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rar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2.rar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课件3.rar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课件2.rar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课件.rar 四、电与热ppt课件.rar 四、电与热ppt课件3.rar 四、电与热ppt课件2.rar 四、变阻器ppt课件.rar

四、变阻器ppt课件3.rar 四、变阻器ppt课件2.rar 三、电阻ppt课件.rar 三、电阻ppt课件3.rar 三、电阻ppt课件2.ra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ra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3.ra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2.rar 六、生活用电常识ppt课件.rar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rar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3.rar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2.rar 二、电功率ppt课件.rar 二、电功率ppt课件3.rar 二、电功率ppt课件2.rar 二,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ppt.rar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pt课件.rar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pt课件3.rar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pt课件2.rar 10.4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PPT课件2.rar 10.4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PPT课件1.rar 10.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PPT课件2.rar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多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多篇) 【#课件# 导语】传统的教学手段枯燥无味,没有直观的形态供学生了解。有了课件教学,使古板变生动了,抽象变形象了,深奥变浅显了,沉闷变愉悦了。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的使学生理解其意义。下面就是为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

(二)新课学习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 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 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8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8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教案备课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氛围,老师是怎么备课的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课件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下面我就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本节课的内容本人觉得安排二个课时,当然实际操作时不能被课时所左右,应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编排特点,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1.马德堡半球实验 2.演示“覆杯”实验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 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 口 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 么现象? 提问: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 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 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有大气)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了大气压强。 “覆杯”实验的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而且 各个方向都有。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 活动: 1、大小试管实验 2、在空可乐瓶里灌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旋紧 瓶盖,过一 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对实验做出现的现象进行解释。 1、小试管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对小试管有一 个向上托的力。 激发兴趣 观察思考 答: (1)硬纸片掉下 (2)硬纸片没有掉下 来 (3)硬纸片仍没有掉 下来 学生做实验并观察、思 考。 现象: 1、小试管上升,水流 下来 2、可乐瓶被压瘪了

2、热空气温度降低,压强减少,但瓶外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对瓶有一个向内的压力。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原因:由于大气具有重力。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阅读】人体中的“马德堡半球” 二、大气压的大小 “大气压确实存在,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大气压的大小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1、测量方法 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出示】空盒压强计和水银压强计 补充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说明、数据读数和分析,大气压支持着玻璃管中的水银柱。当大气压发生变化的时候,水银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从中说明水银压强计的原理。 学生思考 生回答 生观察、思考、解释相关现象 学生亲自动手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计算、解释: (2)这是因为人对环 S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时,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一个针头?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全册课件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全册课件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全册课件1 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 一、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 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进行新课: 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符号:U 、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毫伏1kV=1000V1V=1000mV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全册课件2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刚才的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在哪里下面我们看一个实验。 伽利略理想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达到以下效果: 1、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2、减小另一些面倾角,小球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更远。、把另一侧放平,小球要运动到等高,就会一学生思考操作,教师演示实验。 思考 学生实验 自主探究 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直运动下去。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 1.伽利略的观点; 2.笛卡尔的补充和完善;.牛顿第一定律。 多媒体演示三人的观点,并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更全面,更完善。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一从哪几个方面阐述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师进一步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 大气压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 大气压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三节:大气压强 一、概述 《大气压强》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内容。学生已有固体压强和液 体压强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中关于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经探究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但托里拆利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 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三、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大版块: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教学过程中将分别以“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两实验为重点,其中托 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播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用大气压强解释有关现象。 六、教具设计 ·相关实验器材,如马德堡半球,水杯,硬纸片, 底部铺有沙子的瓶子,纸条,火柴,剥了皮的熟鸡蛋,多媒体教学材料、玻璃板。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如:托里拆利实验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总结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 教师:液体是流动的,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空气也流动,我们周围是否也受到大气的压强呢? 学生认真讨论、思考。 (二).新课学习 1.大气压强 (1)演示:覆杯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为什么水流不出来? 教师引导:液体对纸片有压强 学生回答:大气对纸片也有压强,并且大于液体的压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动能和势能》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动能和势能》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情景导入 通过两则报道《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导入新课 播放几个画面:(流动的水能够推动竹排前行、被举高的重锤落下来可以把桩打进地里,被压弯的跳板可以弹起运动员 ),引入课题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 思考:下列三个现象 中都有哪些物体能够 做功? 从生活走向物理,特别 强调报道(一)中“车 窗飞出一只馒头”质量 之小,报道(二)中 “已经很慢”,为后面 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 素做铺垫。有助于学生 练习生活猜想到“速 度”“质量”对动能大 小的影响 二、进行新课1.能量 复习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演示:拉动木块 提问:有没有做功 根据课件展示:具有能量的事例。 打桩机上被举高的重锤落下来可以把桩打进地里 流动的河水能够推动木排做功 被压弯的跳板可以弹起运动员 提问:流动的河水、被举高的重锤空气)、被压弯的跳板等是否做功、对谁做功思考 思考,交流,回答问 题 使知识顺利迁移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 体,便于学生接受 师启发能说明什么物理 问题?通过自然现象,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 生的兴趣,为本节的学 习提供良好的精神状

了?从而引出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表示这个物体具有 能量。举出实例,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能量,能量的种类很多,从而引出最简单能量的初步概念。 (板书)1、能量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越大。 能的单位:焦( J )引导学生对这些具有 能量的现象进行总 结,并从生活中找出 类似的现象 态。 2.动能 继续出示物体由于运动对外做功具有能量的图片 共同特点:它们的能量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 引导学生比较其共同特征(运动)得出动能的定义。 (板书)2、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学生思考,分析, 归纳出这类具有能量 的共同特征 ——运动 请同学小组内讨论举 出物体具有动能的实 例,找出生活中类似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 培养兴趣 避免盲目操作产生消极 心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 共84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共84页) 目录 第一节力 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 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第二节弹力 第三节重力 第八章力和运动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第2课时惯性及其应用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 第2课时摩擦力与生活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 第2课时压强与生活 第2节液体压强 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与计算 第2课时连通器与液体压强的应用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 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精选篇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看完了没有?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___( “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___ 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_____,它与重力方向_____。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 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_____。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小组长组织进行探究实验,展示交流,老师给予即时评价。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2浮力产生的原因:_____。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 (会不会上浮),因为乒乓球下底部没有受到压强作用。_____ 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受到_____力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知道在转化 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3、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4、能 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 转化。2、通过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对物理规律形成感性的认识。2、通过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教学难点】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教师:气球火箭模型、能量转化的媒体资料。学生(每组):黑色塑料袋、水、温度计、电池、导线、小电动机、钢笔、纸屑、质量稍大的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看课件展示的图片。发光的灯泡食物飞 行的飞机燃烧的煤气 【提出问题】图片中的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这些能量是凭空产生的吗?还是由其 他形式能转化来的?能的转化过程中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观看图片,直观感受各种物体存在的能量发光的灯泡具有光能;食物具有化学能;飞行的飞机具有机械能;燃烧的煤气具有内能思考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能量无处不在,为以下学 习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一)能量存在的多种形式: (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三)、能量守恒定律 想想议议我们身边的物体还存在哪些形式的能量?请举例说明。 板书:一、能量存在的形式:机械能、太阳能、风能、化学能、核能、等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 专题04 二力平衡及摩擦力知识点串讲(含解析)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 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04 二力 平衡及摩擦力知识点串讲(含 解析)新人教版 班级:科目:

专题04 二力平衡及摩擦力(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典例1:(2019秋•房山区期末)下列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刚开始发射的火箭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在空中自由下落的小球 D.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 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典例2:(2019秋•广饶县期末)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静止不动,与其重力互相平衡的力是()A.物体对桌子的压力B.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 C.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D.桌子对地面的压力

典例3:(2019春•长沙月考)可爱的李师傅每天为学校的学生送水,李师傅提着水站在楼梯水平台阶休息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李师傅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李师傅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桶和水的重力和桶对水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桶受到手的摩擦力和桶对手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知识点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可以根据其中的一个力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方向; 2.物体处于平衡力的作用,则物体一定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一定是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典例4:(2020春•江夏区月考)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先是以30km/h的速度行驶时,发动机牵引力是1000N,司机见路况良好,把车速提到60km/h。汽车保持60km/h的速度行驶时,牵引力大小是( ) A.大于1 000 N B.等于1 000 N C.小于1 000 N D.无法确定 知识点四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分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典例5:(2019秋•广饶县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向右水平拉力而保持静止,已知F1=7N,G=25N,那么物体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2N B.12N C.5N D.7N 典例6:(2020•广东模拟)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40N,被50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35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节 功率(全国一等奖)

安庆市2022年物理中青年教师 优质课大赛教学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二节功率 怀宁县石牌初中 授课人:张如意 功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率的定义、单位,并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具体的概念,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经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感受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功率的计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器材 多媒体投影设备及课件、停表、米尺、弹簧测力计、钩码 铁架台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利用电脑展示预先摄制好的两位同学比赛的录像 问: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小组讨论) 答:高个同学的说法正确,矮个同学的说法无法确定(有不同意见)

引导:矮个同学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课题——功率(板书) 新课教学 课堂活动一:两位同学进行搬书比赛,比较做功快慢 小组讨论完成活动卡上的结论一 结论:做功相同时,所用时间越少,做功越快 课堂活动二:两位同学再次进行搬书比赛,比较做功快慢 小组讨论完成活动卡上的结论二 结论: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分析总结(板书):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1、做功相同时比较所用时间 2、时间相同时比较做功的多少 两位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别赢得了比赛,大家有没有兴趣也来比一比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完成探究过程,注意小组间的合作 课堂活动三:测量提升钩码时做的功,比较做功快慢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完成活动三的表格 分析引导学生类比速度得出在功和时间均不同时比较功与时间的比值,引出新的物理量——功率(板书) 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符号80km/h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学校:年级:姓名:

第七章力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7、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8、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9、能用公式G = mg计算有关的问题。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教学重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课时安排:第一节力:两课时 第二节弹力:两课时 第三节重力:两课时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学生:30把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一、力是什么 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2.分析罗列的现象 可以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3.归纳总结归纳 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

2021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滑轮》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滑轮》课件教案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下面是课件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滑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 ⒉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⒊认识滑轮的实质。 ⒋了解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的实质。 难点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之外,滑轮也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使用滑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这一节我们来学习第2节滑轮。(也可实物或课件导入)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81-83页内容,勾划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阅读课本p81想想议议,为什么胖子能拉住包,瘦子却被包拉上去呢 参看课本p82图12-2,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 阅读课本P82实验,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阅读课本p83,知道什么是滑轮组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阅读课本p83科学世界,了解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应用。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轴_____的滑轮叫定滑轮,轴_____ 的滑轮叫动滑轮,把_____ 和_____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定滑轮的特点是使用定滑轮_______,但能改变动力的_______。(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_______,但不能改变动力的_____,且要多费 _____ 。 滑轮组的特点是既节省了_____,又能改变_____,要多费距离。 滑轮组中F与G的关系是_____。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习题课件-第9章-压强-第九章达标检测卷

第九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36 分) 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考试时,小丽同学对所涉及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一支新的2B 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 B.一支考试用的新水笔的质量约为10 kg C.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面积约为1.5 m2 D.一张草稿纸平铺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00 Pa 2.新型膨胀式安全带(如图)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袋,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安全带会使人的惯性减小 B.该安全带可以使人所承受的力减小 C.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自动充气 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可避免人员被勒伤 (第2 题)(第3 题)(第4 题)(第5 题) 3.将8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分两部分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乙所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等于() A.5∶3 B.5∶2 C.10∶9 D.3∶2 4.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 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5.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相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这两点受到液体的压强p A、p B大小关系为() A.p A

p B C.p A=p B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不久前,水下考古队员从“南澳1 号”沉船上将明代瓷碗打捞出水面。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 A.水只对碗的外壁有压强B.水只对碗的内壁有压强 C.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大D.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小 7.如图所示,往量杯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下列表示此过程中量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 8.“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9 年7 月19 日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空间实验室内适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 A.100 Pa B.1 000 Pa C.10 000 Pa D.100 000 Pa 9.物理老师在实验室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实验,图甲所示的是由粗细不同的三节塑料管A、B、C连接而成的装置,三节管中分别接有三个相同传感器的探头,传感器与电脑相连。老师将抽气机与C管右端相连后开始抽气,电脑绘制出的三节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抽气过程中,三节管中的气体流速相同 B.实验室的大气压为101.0 kPa C.0~4 s,C 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最大 D.图象③是A 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压强》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2)

9.1 压强(2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压强概念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理解压强的概念。 四、教学策略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关键要引导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并能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细沙、图钉、砝码、木板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进行小游戏,对比进行一、将有尖的图钉和无尖的图钉按在木板上;二、用绳子和提手提篮子;三、用手捏鸡蛋和握鸡蛋。 提问:我们学到哪些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你了解压力吗?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压力 教师例举水杯、图钉、木块对支持面有压力,并要学生做其示意图。 提出问题:什么是压力?压力的方向怎样?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师生讨论得出: ⑴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⑵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⑶压力的作用效果:使受压物体发生形变。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②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③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②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③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②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存在状态、特征及变化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物质存在的状态 观察一组图片: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 思考讨论:这三幅图有什么联系?作为一组图片我们希望对比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情景二:物体分类比赛 第一组:(男生做) 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水、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 第二组:(女生做) 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图、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 问题:1、将所有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 2、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任务二:物态变化 实验:化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块) 提示: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 问题:化冰实验说明了什么? 提示:实验的现象是,条件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