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安石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

王安石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出处: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2020年高考备考3月全省统考前语境填空精练【刘希国】

2020年高考备考3月全省统考前语境填空精练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 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启示人们应目光长远,放眼大局。 (2)虽然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而且“泠然善也”,但庄子并不认为他达到了真正的逍遥,庄子这样说的依据是“ ,”。 (3)当今,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 , ”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倡导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官作风。 1. (1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3 )苟非吾之 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密《陈情表》中“,”两句, 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 (3)欧阳修《伶官传序》通过李存勖的兴亡总结出“, ”的道理,这也就是《尚书》所说的“满招损,谦得益”。 2.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常为后世文人追随认同。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也运用了类似写法。 (2)《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借用典故表现将士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的诗句是: (3)荀子在《劝学》中认为,“ ”也不足十步远,“ ”的“不舍之功”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3. (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马说》中“ , ” 的意思也是如此。 (2)郦道元《三峡》中,从色彩、情态入手描绘三峡潭水春冬美景的句子是: “ (3)《庄子?逍遥游中》“, 两句,表明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 不因为外界评价而兴奋颓废。 4. (1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020 年高考备考3月全省统考前语境填空精练1

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诗意: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

古诗词名句分类集锦

古诗词名句分类集锦 诗中壮志豪情(抒写理想)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 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中哲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 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

峰》)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鹤雀楼》) 7、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8、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 轼《浣溪沙》) 诗中爱国情 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阳楼》)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样《过零丁洋》) 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诗中思乡情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关于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诗句名言

关于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诗句名言 一、诗句: 1.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登飞来峰》 释义:因为我在最高处,可以看的更远更全面,浮云是挡不住我视线的。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释义: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大的发展。 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释义:我看不到庐山的本来的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山中,视线被阻挡了。 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释义: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释义: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

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二、名言: 7.蓝天下,便是阳光;艰苦后,定是甘甜;失败了,就当经验;成功时,便是灿烂。 8.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9.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 10.安逸舒适的生活会磨灭人的意志,紧张火热的工作能增长人的锐气。 11.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12.严实勤奋,文明有为,全面发展,创造辉煌。 13.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14.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1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6.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17.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8.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19.没有永远的胜利,只有永远的努力。 20.别人的缺点是自己的镜子。 2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22.应该让每一门课程都有助于培养创造性。就是说,教育道德应该有助于造就一种更佳类型的人,这样,附带地也自然会使他在生

【名句欣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名句欣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名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全诗】 登飞来峰(1)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2),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3),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杭州灵隐寺前。(2)千寻:言其极高。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闻说鸡鸣见日升:《后汉志·泰山记》:“东南岩名曰日观,言鸡初鸣时见日出。”(3)浮云遮望眼:据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而反用其意;联系下句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浮云遮住视野。 【今译】 【赏析】 此诗以登高所见高峻、壮观的景致,表现自己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并阐发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这体现全诗警策的议论中,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置身高处看透脚下浮云的极目远眺者的形象,并表现了诗人立志改革的坚定信念与豪迈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它告诉人们,只有志存高远,胸襟旷达,才不会为私心杂念所困、功名利禄所累。置身于崇高的境界当中,心灵才能得以纯洁而美好。全诗构思精巧,用字工稳,喜用典实,重在思致。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年间进士,曾两度为相,实行变法。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其诗文注重反映社会矛盾,文峭拔奇崛,诗遒劲清新,词则风格高峻。此作写于罢相隐居后,以短小的律诗和绝句为多,刻画有力,意境清新,风格俊逸平畅。有《王临川集》等。有《临川先生文集》。 【按】“自缘”“只缘”辨 一早有老师打电话来,问王安石《登飞来峰》最后一句是“自缘身在最高层”还是“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问,到问得我拿不准了,似乎这两种讲法都听到过。再看看自己收藏的王安石诗,果然两种说法都有。于是想,干脆给他版本依据吧,也就是说,我想告诉他,哪本书上是怎么说的。 本以为王安石的这首诗随处可见,但是翻了钱钟书《宋诗选注》、金性尧《宋诗三百首》,甚至收宋诗最多的《宋诗鉴赏辞典》都没有这首诗,再翻普及一点的《宋诗一百首》、《绝句三百首》之类的书,居然也没有。这首诗的后两句,引用甚广,由此想到,这些选诗的人好像都缺乏一点大众口味。 忽然想起在《阅读和欣赏》中曾经看到过的,翻出来一看,《阅读和欣赏》(一)果然有吴小如先生的《介绍王安石的三首小诗》,其中《登飞来峰》末句作“自缘”。又翻《中国古代名句辞典》,却是做“只缘”。这又让我迷惑了,看来版本都没有用。最后,我是一不做,二不休,翻出老古董《王文公文集》查了一下,这首诗在第六十七卷,作“自缘”。我也相信是“自缘”,如今有王安石全集和专家吴小如的引用做依据,应该能确定了。

劝学名言警句

劝学名言警句 劝学名言警句 1、细线常锯木必断,檐水久滴石必穿。 2、世上无难事,只需肯登攀。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堆集。 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8、书本是人类前进的阶梯。 9、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日造船,一日过江。 11、博学之,详细询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3、策马出路学尽力,莫学龙钟需叹气。 14、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1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20、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是吾忧也。 21、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22、流水之之为也,不盈科不行。 23、人之常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24、任何成功都是吃苦劳作的成果。

25、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2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3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31、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32、别裁伪体亲精致,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33、勿为寸晷短,既过难再获。 3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5、心者,栖神之舍;神者,常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3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年月不行轻。 3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38、不饱食以整天,不弃功于寸金。 39、勿为今天不学有往日,勿为本年不学有来年。 40、察己则能够知人,察今则能够知古。——《吕氏春秋》 4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年月不待人。 42、欲得真学识,须下苦时间。 4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通过不知难。 4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45、勤奋好学,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47、为学患无疑,以则进也。 48、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悠久,色落还弃遗。 4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0、操千曲然后晓声,观千剑然后识器。——刘勰 51、莫等闲,白了少年初,空悲切。 52、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今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登飞来峰佳句

登飞来峰佳句 1.登飞来峰名句赏析思想感情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登飞来峰 2.急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2.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3.缘——因为。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3.《登飞来峰》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什么 《登飞来峰》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

《登飞来峰》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登飞来峰》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歌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的。 诗歌的第一、二句写景,虚实结合,画面优美,为抒情、议论做铺垫。第三、四句,景、情、理三者交融.写景:高山之巅,浮云重生.抒情:不畏险阻。说理:登高望远。 3。鉴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品析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千寻塔”在全诗中的作用。 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极言塔高。诗人夸张地用“千寻"来表现古塔之高,表明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为下面的诗句做铺垫. 5.把“闻说鸡鸣见日升”里的“闻说”改为“亲历”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亲历”强调的是登高远眺的过程,这不是诗人的目的。诗人在这里借“闻说”强调的是所登之山的高度,是为下面的诗句埋伏笔。 6。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蕴含的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8。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项,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比较异同.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选(A) 比较:相同点:作用相同,都有互勉或自励之意.不同点:王安石的诗表现的是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A句表达的是要想取得更大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选(B) 比较:相同点:都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同点:⑴王安石的诗从肯定方面比喻,B句从否定方面比喻;⑵王安石的诗强调认识要有高度,B句强调要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事物. 9。作者王安石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中唐代的两位分别是(韩愈)(柳宗元)。 10。分析是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写法上的特点,并指出其作用。 诗的第一句,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作者运用虚写的手法,写听说在高塔上可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作者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11。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做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一个

王安石《泊船瓜洲》创作背景

王安石《泊船瓜洲》创作背景 导语: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泊船瓜洲》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泊船瓜洲》创作背景,欢迎阅读! 王安石《泊船瓜洲》创作背景篇1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因为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复相位,他与儿子先乘船至镇江,后乘马赴京。王安石舟至镇江(即京口),时值仲春,他吟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很合乎情理的。王安石想到第一次为相的任上,不仅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对新法竭力攻击,而且神宗对新法也犹疑反复,因而他复相赴任时对仕途业不十分乐观,不免流露出对恬淡超脱生活的留恋和向往,“明月何时照我还”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显而易见,这种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字里行间,贮满忧郁、伤感、消沉之情,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 家乡指的出生和成长的地方,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今抚州),非常明确。诗中“明月何时照我还”之“乡”指的并非王安石的出生地江西临川,而是已被王安石当作第二故乡的南京。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他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父王益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任建安(今福建建瓯)主簿等地方官二十多年,为人正直,执法严明,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其母吴氏从小好学强记,为人通情达理。王益任临江军(今樟树市)判官时,王安石出生于此,王益调任江宁(今南京市)通判,全家迁往江宁。王安石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开阔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劝学励志名言警句

劝学励志名言警句 劝学励志名言警句1 1、细线常锯木必断,檐水久滴石必穿。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9、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日造船,一日过江。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3、策马前途学努力,莫学龙钟需叹息。 14、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1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20、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是吾忧也。 21、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22、流水之之为也,不盈科不行。 23、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24、任何成功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25、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2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3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31、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3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33、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3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5、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3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38、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金。 39、勿为今日不学有来日,勿为今年不学有来年。 40、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4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42、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4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4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4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7、为学患无疑,以则进也。 48、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4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劝学励志名言警句2 1、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2、只有每天再度战胜生活并夺取自由的人,才配享受生活的自由。 3、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

关于信念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关于信念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1.关于信念的古诗文名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魏·曹操《龟虽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近代·秋瑾《对酒》) 2.关于信念的名言警句 1、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2、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松下幸之助 3、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基 4、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 5、性质上原本就有排他性。从开始就容忍敌方的信念,新鲜有力的主义。不可能有行动力,举显得软弱,而毫无功效杜伽尔卖国主义和其它道德感情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凯洛夫 6、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7、这种信念是空的,只因生命在继续才盲目地产生信念。——乔·桑塔亚那

8、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刚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薄一波 9、人有没有信念并非取决于铁链或任何其他外在压力。——托·卡莱尔 10、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列夫·托尔斯泰 11、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12、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苏霍姆林斯基 13、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14、信念是储备品,行路人在破晓时带着它登程,但愿他在日暮以前足够使用。——柯罗连科 15、伟大的作品不只是靠力量完成,更是靠坚定不移的信念。——塞缪尔·约翰逊 3.关于信念的名人名言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魏·曹操《龟虽寿》) 译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躺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3、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译文:会临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名诗名句积累及练习题

名诗名句积累及练习题 第一篇:《名句积累》 诗中雄心壮志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龟虽寿》)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中哲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诗中夕阳(落日)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3、千嶂里,长*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4、大漠孤*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中忧愁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抽*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日暮乡关何处是?*波*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诗中树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观沧海》) 诗中泪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人不寐,将*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4、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诗中塞外风景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大漠孤*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鸟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弃疾《西*用》) 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6、山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诗中山河(*山) 1、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中华文化精华——千古名句

中华文化精华——千古名句 2012-06-17 A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书西江造口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贞《生查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民歌《长歌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北门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千古名句之二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言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乡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夏夷中《伤田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孟郊《游子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千古名句之三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刘禹锡《浪淘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王言杂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咏石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题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