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
- 格式:ppt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21
一、什么是网页网页是由HTML(超级文本标识语言)或者其他语言编写的,通过IE浏览器编译后供用户获取信息的页面,它又称为Web页,其中可包含文字、图像、表格、动画和超级链接等各种网页元素。
什么是网站网站就是一个或多个网页的集合。
从广义上讲,网站就是当网页发布到Internet上以后,能通过浏览器在Internet上访问的页面。
门户网站职能网站行业网站专业网站企业网站个人网站网页的分类按所处位置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类按所处位置分类按网页在网站中所处的位置可将网页分为主页和子页两类。
按表现形式分类按网页的表现形式可将网页分为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
网页中的常用术语万维网(www)万维网(www)是World Wide Web的中文简称,也称为3W网,它的本质是一种基于超级文本技术的交互式信息浏览检索工具,是Internet提供的应用最普及、功能最丰富、使用方法最简便的信息服务,用户可通过它在Internet上浏览、编辑、传递超文本格式的文件(即.html格式文件)。
浏览器浏览器是用于阅读网页中信息的一种软件工具,就像使用电脑必须有操作系统一样。
Internet Explorer(IE)Netscape Navigator(NE)腾讯TT浏览器IP地址IP地址用来标识连接到Internet上电脑的指定编号,每一个IP地址对应一台电脑,这与用电话号码标识电话网络中的电话相同。
电脑识别的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值组成,电脑上以十进制数值来显示,一组数值分为4部分,每一部分均不能大于255,中间用“.”分隔,如61.139.2.69。
域名域名就是常说的网址,它也具有惟一性,如百度的网址、网易的网址等就是一个域名,域名由汉语拼音或英文字符加上数字表示,在访问网络时,域名将通过域名服务器转换成IP地址,这种转换是在后台完成的。
起域名的先后顺序:.com//.net/.cn//.org/.info/…超级链接超级链接是网页中最常用的元素之一,网页就是通过无数的超级链接才能组成一个网站。
第七章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网络传播自测题题目一:大众传播的特点和作用大众传播是指信息通过大规模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等)传递给大量受众的过程。
大众传播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1.广泛传播:大众传播可以迅速传递信息,并覆盖大量受众。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可以传播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
2.快速传递:大众传播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特点。
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信息可以实时传递给受众,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3.影响受众: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信息可以直接传递给受众,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态度和行为。
4.形成舆论:大众传播可以促成舆论的形成。
通过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公众可以形成对某一事物的共识或争议,形成对社会事件的评价和认知。
5.增进交流:大众传播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通过媒体传递信息,人们可以获取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进行交流和互动,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交流和舆论形成的重要平台。
在大众传播的背景下,人们可以获取到丰富多样的信息,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思维,对社会事件和现象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大众传播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和习惯,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题目二:组织传播的特点和意义组织传播是指信息在组织内部进行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组织传播具有以下特点和意义:1.内部沟通:组织传播主要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的信息传递。
通过组织内部的沟通渠道,信息可以快速地传递给组织成员,促进组织内部的交流和协作。
2.传递指令:组织传播常常用于传递组织的指令和决策。
通过组织传播,管理者可以将组织的方针、政策和任务传达给员工,使得员工能够明确组织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促进协作:组织传播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和合作。
通过沟通和信息交流,员工之间可以共享信息和经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网络传播概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地特点,特别是作为新兴媒体地网络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如何发挥自己地优势,在网络新闻的采写和发布中博采众长,整合其他媒体的优点,在新闻传播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二、教学学时分配每章节所需学时列表如下:章次内容理论实训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4学时第二章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2学时2学时第三章网络新闻编辑4学时第四章网络互动组织2学时第五章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2学时第六章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4学时第七章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2学时第八章网络中的新闻传播者4学时第九章网络传播的受众4学时第十章网络传播的效果2学时第十一章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2学时总计34学时32学时2学时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简介网络的基本知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关系,掌握网络传播概念、研究内容、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以及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第二章: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教学内容:讲述网络信息的制作技术与发布技术,以及网站的规划与网页的设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网页设计逻辑思维能力和设计方法,主要熟练掌握制作网页的有效工具Dreamweave和Flash,以及信息发布技术。
第三章:网络新闻编辑教学内容:讲述网络媒体的特性以及具体的业务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网络新闻的层次化加工与单元化编辑、专题化组织、多媒体整合以及网络动态报道的实施和网络编辑思想的传达。
第四章:网络互动组织教学内容:讲述网络媒体中互动的重要性,以及网络媒体的几种主要互动方式和网络媒体互动的缺点。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网络媒体互动中对网络论坛与个人博客的作用。
第五章: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教学内容:讲述网络营销、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关系,网络公关的主要任务和方式及原则,网络广告的形式及制作和网络广告的具体执行方式。
11:13:58无忧♥11:13:58第七章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位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简答1简答大众传播的特点答:大众传播的特点有以下六点。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术语来说即“受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
(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项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2简答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将传播的基本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a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在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
b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由各不同部分组成,是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c社会遗传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
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2)xx的“四功能说”xx在1959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继承了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功能说”。
a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与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本技术任何传播,都是既需要硬件出发,也需要从软件出发。
网络传播也是一样。
在网络传播出现之先,曾经有过多种传播,它们的不同首先就在于所凭借的物质基础的不同。
第一章的任务就是从其物质基础角度了解网络传播过程的技术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网络基本知识(P3)传播是信息的传递或转移的过程,它总是在一定的物质(或者说特定的介质)的基础上来传递的。
网络的传播首先应当理解为是在若干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的。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我们主要从软件的角度来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性质。
(1)计算机通信系统传输介质,分为有线通信介质和无线通信介质,前者有传输电信号的同轴电缆、双绞线,有传输光信号的光缆;后者就是自由空间,可传输的信号有无线电波、激光、微波、红外线等。
拓扑结构,拓扑是一种数学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几何图形发生变化(例如弯曲、拉长或缩小)的情况下,只要其中的点没有增加或减少,它的几何性质不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原先的图形和变化以后的图形的点与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计算机通信当中,我们把计算机看成点,把网络看成线,就可以把整个计算机网络看成是一个拓扑结构。
它符合拓扑数学的原理。
介质访问控制,在一个局域网中,大家共同使用一条线路(传输介质),在特定时间里,只能有一台计算机可以使用,这就需要在这个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要有一个协议,这就是介质访问控制。
例如,所谓“以太网”方法就是,对其他计算机的通信进行监听和冲突检测,并尽可能使用最为先进的介质材料以便达到最大量的信息传输的结果。
所以这里还有对介质材料的要求和对接口技术(主要是软件)的要求。
(2)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就是能使网络上的计算机都可以共享网络资源的系统。
换句话说,个人机(PC机)或其他终端与网络之间需要有一个能够通信的共同语言。
Windows是我们大家用得最多的,由微软公司生产的。
Netware是美国Novell公司生产的,它的特点是能为不同的工作平台如DOS,Macintosh等提供同样的服务。
“沉默的螺旋”----论网络暴力语言传播与公众社会心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资源的共享,而事物的两面性也向人们展示了网络的负面作用。
对于网民在网络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言论的行为,人们称之为“网络暴力”,某些网民借助这种虚拟的环境,对他人进行讨伐或攻击,破坏社会秩序,挑战道德底线。
网络语言的传播带来的不仅是中文词汇量的增大,更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我们将从其传播途径,传播学理论与社会公众心理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1,网络暴力语言的传播途径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有其他媒介所不具有的很多优势,其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则是最重要的优势之一。
无论是老牌的即时通讯工具msn、QQ,社区论坛天涯、猫扑,还是近年来兴起的校内、博客、微博等等,都是其传播途径和基站,这些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交流渠道,也有了更多捉弄、诽谤甚至是威胁他人的手段,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发挥了其负面的作用,网络暴力言语随着网络发展迅速传播。
因此,网络暴力事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随意在网络论坛上,或者新闻回帖中都可以发现,各种咒骂人的话语随处可见,宛然就是一种语言方式。
甚至在网络上还出现了一种职业“骂手”,以代人骂人为业,口号是“专业代骂,语言下流,收费合理,包君满意。
”只要雇主支付报酬,指定要骂的人,他们就会24小时在线不停地谩骂,甚至是电话骚扰,语言肮脏。
网络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暴力语言的传播,拓宽了其发展方向。
2,传播学原理网络传播正在向全球蔓延,网络传播正在向我们的生活渗透,网络传播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也使得现存的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网络暴力语言正在悄无声息的侵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一:网络语言的自身特点网络语言之所以可以得到这么长足的发展,与网络语言有着不同与普通语言的特点,具体来说有:1.开放性与兼容性与普通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是十分开放的,我们综观这些风靡网络的暴力语言,均具有开放性,不仅不受语言规则的限制,而且充分发挥了网民的想象力。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1、网络结构集中型------安全分散型------可靠分布型------去中心化2.、互联网对人类最大贡献:扁平式(扁平化造成互联网“无中心”和“去中心化”)3、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被称为一个节点。
4、万维网和internet的关系:万维网只是internet提供的一种服务,internet包含万维网。
5、IP和域名的区别:1)IP地址:为标识Internet上主机位置而设置的,具有唯一确定性。
2)域名地址:字符型地址,和IP地址一一对应,可重名。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广域网和局域网2)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7、媒介和媒体:1)媒介:传播的介质、通道或载体(报纸、广播、电视)。
2)媒体:从事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或实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
8、解释网络是第四媒介:网络是前三者(报纸广播电视)的集大成者,和前三者并不并列,以时间角度看可以作为第四媒介。
9、.超链接使互联网开始走向民间。
10、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1969诞生于美国互联网技术核心:无中心、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使得网络中得任意节点被破坏之后都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
11、互联网技术的两次飞跃:1)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2)万维网的技术构想的提出从根本上位互联网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变革。
12、互联网目前主要使用技术:1)电子邮件2)Usenet(网络新闻)3)www 万维网(优点:多媒体方式、超链接、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4)FTP 文件传送5)BBS 电子公告板系统(多对多交流形式)6)聊天服务(一对一或多对多交流):即时通信7)搜索引擎( 杨致远yahoo)13、正在兴起的使用技术:1)BT下载2)博客weblog3)播客4)维客wiki百科5)RSS 订阅6)社会化书签7)SNS 社会网络服务“六度分离” 代表:美国的facebook 中国的校内网14、标识internet网上资源位置的三种方式:IP地址域名地址URL(统一资源定位器)15、网络a)超连接性------海量信息:是互联网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最根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