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综合强化训练综合强化训练六 传记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595.41 KB
- 文档页数:9
综合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林,地面上的家谱杨朝明刘续兵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
林内分布着历代“衍圣公”以及可以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
因年代久远,孔门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
不过,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
而自从第五十五代开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
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
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
孔子认为,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
什么是“孝”,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
例如,他说孝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
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
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文明”的成果。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陆孝彭1958年初秋,中央军委决定,我国要自己研究制造一种新型的喷气式强击机,强击机既有超音速的飞行速度,又有高效能的空战、陆战、海战的战斗力,这对于年轻的中国空军来讲,无疑是至关紧要的。
为此,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亲自到沈阳参加了相关会议,最后确定把这个任务交给陆孝彭。
带着共和国的期望,陆孝彭从沈阳来到了南昌,担任了“强-5”飞机的总设计师。
陆孝彭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后来赴美国留学,曾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工作,参与过舰载喷气机的设计。
之后,他又在英国格罗斯特飞机公司担任过一种亚音速战斗机的总体设计。
1949年,陆孝彭得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巧妙地躲过特务的尾随,辗转新加坡、南朝鲜等地,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以后,陆孝彭将自己的才智都贡献给了年轻的中国航空事业。
1952年,他曾在沈阳112厂第一飞机设计室担任“歼教-1”飞机的主管设计师,在同行们的通力协作下,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
要设计强击机,一无图纸,二缺资料,陆孝彭虽感困难重重,但多年来的科研实践使他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抗难力”。
陆孝彭夜以继日地翻阅着世界各国的航空资料,他认为,随着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完备,强击机应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够从敌方的雷达盲区钻过,迅速地接近攻击目标.出其不意地对目标进行袭击,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强击机!为了完善他的设计雏型,陆孝彭把设计室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他们从解剖“米格-19”喷气式飞机入手,了解和熟悉喷气式飞机的结构、性能。
在这设计过程中,谁也无法说出陆孝彭究竟有多少个彻夜未眠。
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核算。
几万张图纸,几万个数据都浸透了陆孝彭的汗水。
有时为了核算一个数据,他经常通宵达旦,助手们见他太辛苦,主动提出分担他的工作。
但他深情地回答:“我自己不校阅一下,总是放心不下呀!”4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陆孝彭熬红了双眼,熬瘦了身体,但他身边的图纸却像一座座小山一样日益增高,15000多幅飞机设计图终于完成了,那锥形的机头,加大的后掠机翼,流线形的蜂腰机身,美观的机尾翼,活像一只腾空的银燕,跃然在纸上。
综合提能练(一) 传记阅读(一)(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2015·银川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闵恩泽: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注]1955年闵恩泽刚从美国回国时,大型油田尚未探明或开发,石油炼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催化剂产品全靠从苏联进口。
先进的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又掌握在美国手里,对中国严密封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了他全新的催化剂研制生涯。
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责任。
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用于生产航空汽油,原从苏联进口。
1963年,苏联完全中断了对中国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的供应,国内库存又十分紧张。
石油工业部紧急组织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生产会战。
在对制备过程各步骤的摸索中,新上任的副总指挥闵恩泽认识到,胶球干燥工艺是整个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实验室研制中的技术关键。
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终于发现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湿胶球内部毛细管的压力,又设计出多段控温控湿的移动式干燥带。
新工艺使小球完整率超过92%,高于国外同类产品86%的水平。
1963年春节,石油工业部下达任务,要求在一年内提出建设催化剂厂的设计数据,并尽快建成投产。
闵恩泽虽已在二氧化碳法上取得初步成果,但考虑到工业生产时另需建二氧化碳生产车间和回收系统,还要开发气液反应器。
相比之下,若采用硫酸法先制备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的前体硅铝胶,不仅反应器比较简单,硫酸又易购得,科研与基建的工作量较少。
为争速度、抢时间,闵恩泽果断选择硫酸法建厂。
以后的实践证明,这条技术路线比较符合国情,加速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的工业化进程。
在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研制开发中,闵恩泽逐渐掌握了从全局出发、整体部署的工作方法。
他们选用了真空转鼓过滤机、气流干燥器等先进化工单元设备,除成胶外,均实现了连续、高效的大规模生产。
这些措施使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从研制到工业化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
一座年产8 000吨的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厂于1965年建成投产,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荷兰之后另一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高考一轮二轮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传记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到上海1915年夏天,20岁的徐悲鸿穿着件蓝布长袍和一双戴孝的布鞋,带着家乡的泥土气息,来到了不夜之城——上海。
烦闷而炎热的夏季在焦虑中过去了。
为了消磨时间,找不到职业的悲鸿常去商务印书馆门市部站读。
夜晚,他在旅店的昏暗灯光下,①忧郁地怀念着家乡,思念母亲和弟妹。
秋风起了,街道两旁葱绿的树叶渐渐变黄,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地上,寒冷和饥饿开始威胁着他。
他踏着落叶,徘徊在街头,悲伤地感到人生的道路是多么艰难和狭窄。
正在彷徨无计时,忽然接到徐子明先生从北京来信,嘱咐他去见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的编辑恽铁樵先生,请他帮助谋个小职。
这飞来的希望使悲鸿振奋起来。
他立即挟上自己的画和徐子明的信,来到恽铁樵先生的办公室。
悲鸿恳切地向他说明自己的境况十分窘迫,有燃眉之急。
恽铁樵留下了悲鸿的画,答应尽力帮忙,嘱他过几天来听回音。
②稠密的秋雨绵绵不断地下着,仿佛要给大地织起一个阴冷的密网。
悲鸿没有雨伞,只好冒雨去打听回音。
这时,街上锣鼓喧天,到处扎着五彩缤纷的牌楼,许多人在欢天喜地迎接国庆。
悲鸿被雨淋得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当他站在恽铁樵面前时,雨水沿着他浓密的黑发直往下流淌。
恽铁樵先生见到悲鸿,便立即快活而兴奋地说:“事情已经办成了!商务印书馆同意让你担任给中小学教科书画插图的工作,日内便可以搬到商务印书馆宿舍里住宿。
”一阵温暖的感觉顿时涌到悲鸿的心里,他觉得呼吸变得均匀了,血液又开始在他身上畅流。
当他踩着湿漉漉的街道走回旅店时,虽然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寒风卷着冷雨扑打着他的头发、面孔和全身,但他却满意地、几乎是快乐地望着这风雨的帘幕,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他已暂时忘记了饥饿和寒冷。
当他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到旅店,正打算脱衣休息时,忽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叩门声。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谈到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
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
这跟两者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
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
这是因为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显著不同。
大观园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色,讲究细节的丰缛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
举两个例子说明。
《水浒传》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宴饮时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
《红楼梦》里,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随了出来。
宝玉见蒋玉菡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问他戏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在哪,可惜无缘得见。
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
宝玉连称幸会——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琪官接了,笑道:“……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
”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
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
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
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
”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傅抱石叶兆言我不懂画,谈画家只是把画家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来欣赏。
傅抱石是首任江苏国画院的院长,在南京待了许多年。
傅抱石的故事中,屡屡要被南京老一辈文化人提起的,就是他爱喝酒。
他有一方印章上写着“往往醉后”,这真是非常有趣的酒徒表白。
我不知道傅抱石最后是不是死在酒上,我只知道他死于脑溢血,自然是十分意外的,在同一个月里,他还去了上海,拟为新的国际机场作画,可是在月底,便死于南京寓中,终年只有61岁。
傅抱石是苦孩子出身,他的父亲流落南昌以修伞为业。
他读小学的时候,发现同学们的书包里都带着一本小康熙字典,羡慕得眼睛发亮。
后来傅抱石生了一场不小的病,在病中最念念不忘的,仍然还是这本小字典。
一本小小的字典成了傅抱石童年的全部理想和寄托。
他的父母不忍心,咬牙买来了小字典,有了小字典,傅抱石的病也好了。
用天才来形容大艺术家,是一个最俗气最没见识的着眼点。
一个人所以成了应该成的样子,首先是因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对于行家来说,傅抱石被人津津称道的,是那种破笔尽情挥扫涂抹的“抱石皴”。
这是傅抱石能成为一代宗师最独到的地方。
傅抱石早年迷恋石涛,曾编过《苦瓜和尚年表》,以后又完成《石涛上人年谱》。
然而他仅仅“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很难说他的画哪一笔是石涛的。
没有自己的东西,永远成不了大画家。
傅抱石17岁时自号抱石斋主人,从此“抱石”逐渐掩盖了他自己的本名。
他去日本留过学,学成归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以后名气越来越大,酒也越喝越多。
傅抱石的画现在已成收藏的大热门,往通俗里说,他的画如今很值钱。
1984年,他的《唐人诗意》以港币160万元卖出,到了1989年,《九张机图》又以310万元港币成交,这些数据都是包装傅抱石画的最好材料。
关于傅抱石,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是他的画外功夫。
他除了把主要精力用在绘画上,竟然写了近二百万字的文章。
综合强化训练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刘廷让字光义,其先涿州范阳人。
少有膂力,周祖镇邺,以隶帐下。
从世宗征淮南,以功领雷州刺史。
乾德二年春,诏领兵赴潞州,以备并寇。
冬,兴师伐蜀,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率禁兵步骑万人、诸州兵万人,由归州进讨。
入其境,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获蜀将南光海等五千余人,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夺战舰二百余艘。
又获水军三千人,因度南岸,斩三千余级。
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明年正月,次遂州,州将陈愈率吏民来降,尽出府库金帛以给将士。
蜀平,王全斌等皆坐纵部下掠夺子女玉帛及纳贿赂左降,惟廷让秋毫无犯。
及全师雄等作乱,郡县相应,寇盗蜂起。
廷让又与曹彬破之,以功改领镇安军节度,从征太原。
雍熙..三年,曹彬败于歧沟关,诸将失律,多坐黜免。
既而契丹扰边,时议遣将,无惬上意者。
时廷让与宋偓、张永德并罢节镇在环列,帝欲令击契丹自效,乃遣分守边郡,以廷让知雄州,又徙瀛州兵马都部署。
是冬,契丹数万骑来侵,廷让与战君子馆。
时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契丹围廷让数重。
廷让先分精兵属李继隆为后殿,缓急为援。
至是,继隆退保乐寿,廷让一军皆没,死者数万人,仅以数骑获免。
初,廷让诣阙待罪..,太宗知为李继隆所误,不之责。
四年,复命代张永德知雄州兼兵马部署。
是秋以疾闻,帝遣内医诊视,因上言求归京师,不俟报,乃离屯所。
帝怒,下御史按问,狱具。
廷让既黜,怏怏不食,行至华州卒,年五十九。
帝录其旧勋,赠太师..。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答案:A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目,要注意分析句中的专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4.6 练习案六小说阅读综合提分练(含解析)不分版本小说阅读综合提分练一、(XXXX·河北唐山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拾穗者曾冠华秦风深深陶醉在土围村金色霞光中。
秦风已连拿到了两届三年一度的省摄影大赛金奖,还在力争蝉联。
秦风一屁股坐在收割后的禾茬上,开心地望着飞翔的鸟儿群起群落,让风儿挤过热浪的空隙钻进他的衣服里送凉吸汗。
秦风抿抿嘴,随着喉咙上下滑动,他拿过水瓶想饮水,跟前有几粒饱满而精致的金灿稻谷入了眼际,他毫不犹豫地捡起其中一粒稻谷,褪了壳放到嘴里,便嚼出浓郁的稻米芳香。
秦风顾不住旅途劳顿,双臂摆出胜利的姿势,然后欢快地跳起来。
土围村背对三角寨,三角寨后面是连绵不断的瑶山山脉。
在树荫间假设隐假设现的农舍,错落有致地呈现出天然的乡野之美。
村前的这片开阔地,披着金色的霞光,耀眼、壮观而华丽。
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秦风相信土围村会带给他好福气。
秦风设想着一个画面:庄稼人从村子走出,朝开阔地而来。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当然老少最好,尤其老妇儿童为妙。
她们虔诚弯腰拾穗,低垂的长发随风摇曳,汗珠挂脸,勤快的纤手鸡啄米般拾起散落地上的谷粒。
第二天黄昏,秦风在湄江边五谷庙前摆好摄影装备。
不一会,他盼着的情景出现了,一位老妇人背后紧随一群孩子,呈扇形散落在开阔地上。
他们手提着小竹篮,弯下腰身拾稻穗。
秦风没有急着按下快门,等待浓淡相宜的金色霞光从湄江这边出发,照向开阔地照向他们,他要捕捉到令人心跳的、最完美的画面。
秦风是幸运的,大约半小时后,终于等到了他心中所想。
秦风不再迟疑,快速按下快门,抓拍下一张张照片,这些作品任选一张都是一等一的干货,他喜悦满怀。
天色骤然由晴转阴起来,秦风收拾摄影家伙,隔着远远的开阔地,朝老妇人和孩子们跑去,他要跟他们说声谢谢。
近山多雨。
雨,说下便要下了。
秦风还没有跑出一半,老农妇便站起转身带着孩子们离开开阔地,向村子去。
他们的行动轻松而愉快,秦风觉得他们是一群有趣的人。
每天强化练6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其用词运斤成风....,最可表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②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 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
③新“国八条”出台后,国务院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从前出台的楼市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定新政策。
④假如把现代化建设比作一首气概磅礴、波澜壮阔....的交响乐,青年农夫工就是其中最激扬、最有青春气息的乐章。
⑤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的资料披露,与三大石油公司的投资成本相比,三大石油公司的投资收益却很不尽人意....。
⑥有些出版社只认题材不辨真伪,致使一批并不具备写作资质作者的文字行销书市;不止如此,更有的出版社粗制滥造....。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⑥C[①运斤成风:比方手法娴熟,技艺超群。
②昭然若揭:真相大白。
不合语境。
③顺藤摸瓜:比方沿着发觉的线索追根究底。
不合语境。
④波澜壮阔:比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⑤生造词语,应当为“不尽如人意”,指不完全使人满足。
⑥粗制滥造:指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捷克有名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和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为人熟知,而赫拉巴尔的名字,好像为宽敞读者所不生疏。
B.目前,我国粮食总量接近50%左右由农户自己保存,由于储存条件落后、缺乏技术指导,加上虫霉、鼠变等影响,损失较重。
C.“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个头不高,戴着一副眼镜,典型的工程师形象,走在中关村的大街上,生怕没有几个人会认出他。
综合强化训练六传记阅读(时间: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忆启功在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社会各界的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缅怀和纪念他,这一现象足以反映出启功先生学术思想、艺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深远!启功先生生前担任了中国书协的最高职务,他潜心研究传统书法艺术,临习大量碑帖,不知疲倦地耕耘,形成了俊朗、清秀、端雅的“启体”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在各个社会场合中存在,并为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
不仅如此,启功先生将学术触角辐射到古典文献、文字、音韵、训诂、历史、文物鉴定、红学、诗词、书画等,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所有领域。
他根据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讲事实、重本质、析源流,因而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建树。
比如,《汉语现象论丛》大概是自语法学建立以来唯一一部真正立足于汉语实际的语言学著作,系统论述了汉语使用中许多独特而有趣的语言现象。
又如,《论书绝句》只有100首七绝的诗文和注释,中肯地评价书家成就、碑帖真伪、流派渊源,提出“透过刀锋看笔锋”“一从证得黄金律”等著名的论断。
最后,我们发现,在任何一种学科的研究中评价启功先生都是不够全面的,而相关的领域都有他的影子清晰存在!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他去世后的官方讣告中有“国学大师”的名号,至于民间,或许还会更加直接地冠以“最后一位”的限定语吧。
启功先生于1912年生于北京,虽为皇族贵胄,但家道早已衰落。
他早年丧父,家里就靠寡母苦苦操持。
在父辈的几位门生的仗义相助下,才得以在汇文学校读书,但终因经济困难,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
后有幸师从陈垣先生,恩师对他几十年的精心教育,使启功先生异常感动,终身难忘。
他的学生不知听了多少遍启功对恩师陈垣的怀念和感激。
在《上大学》一文中他曾写道:“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的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而在自己的执教生涯中,启功又将此“恩”传给了学生、后辈。
他待学生如孩子,甚至在日本以及香港也不忘给学生买回昂贵的书籍。
学校准备设立一个基金会奖励优秀学生,启功很支持这件事情,耄耋之年的他为此呕心沥血伏案三年,终于完成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香港义卖得了163万元人民币。
但他不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坚持以“励耘”命名,因为先师陈垣生前曾吟诗云:“老夫也是农家子,书屋于今号励耘。
”他要以此纪念恩师。
启功先生平素为人谦和,却从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
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他要较起真来,谁也奈何不得。
比如,他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表现得很超然;然而当他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字进行古书画鉴定,并在赝品上以他的名义题字落款时,先生却非常气愤。
登报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真伪,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题签。
他严肃地说:“这与造我的假字不同,这是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对这种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声明发表后,启功先生的许多朋友都不相信他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启功先生为人随和,好说话。
可是先生真的是说到做到了,留下文物鉴定界的一则佳话。
早在1978年,六十六岁的他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如今,我们以虔敬之心缅怀启功先生,他用93载的人生路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让我们仰之弥高,永记心中。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撷取了启功先生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层次清晰地展示了令人仰慕、敬佩的启功先生事迹。
B.第2自然段写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启功先生的书法,这从正面表现了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价值之高,是难得的墨宝。
C.启功先生身为帝胄后裔,但家道早已衰落,因此从不以此自炫,靠自己的拼搏努力,终成一代大家。
D.启功先生一生奋斗在教育战线上,桃李满天下。
他不但留下了精神方面的财富,还亲自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E.启功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更有其对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AE解析:B项,“正面表现”错。
C项,前后无因果关系。
D项,偷换概念,不是启功先生亲自设立奖学金,是学校。
2.官方讣告中为什么称启功先生为“国学大师”?请概括分析。
答:答案:①书法造诣高:独创“启体”,名满天下。
②治学领域广:涉猎广泛,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所有领域。
③学术成就大:他以讲事实、重本质、析源流的方法治学,因而在每个领域都有极高建树。
3.本文最后一段引入了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答案:①概括了启功先生的主要生平,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②诙谐幽默地表现了他为人的谦虚,对坎坷的豁达,对名利、生死的淡泊。
③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缅怀和钦佩。
4.为什么说启功先生“用93载的人生路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答:答案:①为学:建树颇丰,贡献卓越。
②对人:对师长至敬,对学生关爱至切。
无私奉献,奖掖后学。
③对己:面对人生坎坷,坚强乐观。
淡泊名利,淡对生死。
④对事: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亏操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聂耳与国歌张宪法聂耳自幼喜爱音乐,酷爱滇剧和花灯,一支简陋的竹笛也能吹得精彩缤纷,甚得亲友疼爱。
他母亲会唱许多优美的云南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洞经调、花灯调等,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常常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动听的歌曲与歌曲里的故事总是让小聂耳着迷。
他从母亲的歌里认识了发起讨袁护国运动的蔡锷。
蔡将军的壮举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聂耳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吹笛子,后来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开始显露音乐方面的天赋。
读书期间,作为组织者和骨干,聂耳经常参加学校的演出活动,也经常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演出活动。
初中毕业后,聂耳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开始学习小提琴。
1928年,聂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6岁那年,聂耳背着家人偷偷参军,后来投考黄埔军校不果,被军队遣散,转而读书、演戏、作曲,但尚武精神、爱国的热忱,始终根植于他的心中。
1929年暑假,他回到家乡,举办游艺晚会,演出了《高矮人对话》《卖花姑娘》等一批新剧。
1930年,聂耳在上海加入了“反帝大同盟”,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
第二年4月,聂耳考入明月剧社当小提琴师,并开始作曲。
由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他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灾难深重,明月剧社仍在轻歌曼舞、粉饰太平,客观上造成了消磨人们斗志的不良影响。
聂耳对此大为不满。
1932年7月,他发表文章对此进行批评。
1932年8月,聂耳毅然离开明月剧社,来到北平,希望从北平日益高涨的革命热情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北平的生活对他在思想上、艺术上走向成熟有着重要影响。
他找到著名的小提琴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
由于聂耳住在又黑又潮、蚊虫很多的小屋里,练琴时会招来许多蚊子,他只好到院子里的槐树底下练琴。
聂耳还十分注重学习北方的民间音乐,曾几次到天桥上去听民间艺人的演唱,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积累。
同时,北平学生和群众的爱国运动热潮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满怀热情地参加了北平的进步文艺运动。
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入党到遇难的两年时间里,聂耳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中国现代乐坛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印迹。
他创作了《码头工人歌》《大路歌》《开路先锋》《卖报歌》等鼓舞群众的歌曲和《梅娘曲》《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等优美的抒情歌曲。
再加上他根据其他歌曲和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乐曲如《金蛇狂舞》等,共有37部作品。
在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他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令人叹服。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义勇军进行曲》。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受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中国电通影片公司决定将田汉编写的《风云儿女》拍成电影,讲述知识分子从梦幻艺术生活毅然投身于抗日斗争的事迹。
影片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由聂耳负责作曲。
聂耳接到歌词后,以饱满的热情立即开始谱曲。
在谱曲的过程中,因田汉已被捕入狱,他便同导演许幸之等人商量,把“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改为“冒着敌人的炮火”,末尾因旋律需要,聂耳又在“前进,前进”之后加上了“前进,进”。
聂耳吸收《国际歌》《马赛曲》的音调特点,又进行了民族化的创作,还精心安排了原来长短参差不齐的散文式歌词,一气呵成,使歌声显得非常豪壮明快、坚决有力。
1935年4月,当得知反动派要逮捕聂耳的消息后,党组织决定让他离开上海,取道日本赴苏联。
不幸的是,7月17日,还不满24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遇难。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正式上映。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首歌曲吹响了抗日救国的进军号角。
它唱出了当年民族危机的深重,它唱出的战斗口号声响彻了神州大地,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这首响彻云霄的革命战歌,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响亮地唱出了时代最强音。
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首歌曲迅速传播到国外。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美国国务院制定的盟国胜利日广播的节目表中,有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美国的《美丽的阿美利坚》和法国的《马赛曲》等。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盟国胜利凯旋之歌”。
新中国建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有删改)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聂耳能取得如此高的音乐成就,与他的音乐天赋和幼年时母亲的言传身教有莫大的关系,他从母亲的歌里认识了蔡锷,由此确立了救国的壮志。
B.在读书期间,聂耳就以组织者和骨干的身份积极参加各种进步的文艺演出,并在1928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变为坚定的革命青年。
C.1931年4月,聂耳考入明月剧社当小提琴师,并开始了歌曲创作。
由于明月剧社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仍然粉饰太平,聂耳发文痛批后退出该社。
D.北平的生活经历对聂耳来说有决定意义,在此期间,聂耳无畏环境的艰苦,向托诺夫学习,向民间艺人学习,使自己在思想上、艺术上走向成熟。
E.把“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改为“冒着敌人的炮火”,是因为“炮火”不仅能表现出敌情的紧急,更重要的是能唤起一种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答案:CE解析:A项,“由此确立了救国的壮志”错,属于无中生有。
B 项,在读书期间,原文只是说聂耳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演出活动,并未明确为“进步的文艺演出”;“转变为坚定的革命青年”属于无中生有,刻意拔高。
D项,“有决定意义”语意过重,原文为“有着重要影响”。
6.聂耳初中毕业后有过哪些进步文艺行为?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