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18课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2.52 KB
- 文档页数:2
18 卧薪尝胆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会认10个生字。
会写10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三、四自然段是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
(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词语。
出示:败仗表示免除屈辱万般无奈建议谋臣后患耻辱转弱为强吴王勾践奴仆灭掉(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ài(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4、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三、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愿、臣”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读题)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18小稻秧脱险记教学目标:学会本课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读懂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除草剂的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乡下的田野里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2、揭示课题:30 小稻秧脱险记请大家查字典理解“记”在这里的意思。
3、从题目上看,这篇课文应写什么呢?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16个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争吵杂草搬到拼命一棵除草剂欺负倒霉喘气纷纷喷雾器(2)指名读,齐读。
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出示词语。
蛮/不讲理气势/汹汹一拥/而上不由/分说指点正确停顿。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点。
5、理清脉络。
出示思考题:课文三部分的意思分别写在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小稻秧遇险。
()小稻秧脱险。
()小稻秧脱险后。
6、填空:()对小稻秧生长造成危害。
()对小稻秧起保护作用。
三、精读训练。
1、理解第1、2自然段。
默读思考: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板书:遇险(1)学习第1自然段。
①默读,画出描写杂草行为的句子。
②这一句中哪些词该重读?为什么?(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③杂草这一行为,哪个词最能概括?板书:蛮不讲理④面对杂草这种行为,小稻秧有什么反应呢?小稻秧说的话。
指导朗读小稻秧现在的情况。
理解“蜡黄”。
板书:当场病倒讲农业知识:刚栽下田的稻秧,还没适应环境,如果营养不够,就会死去。
18 小稻秧脱险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中海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小稻秧脱险记2领读,教生字“险”。
3解题:请小朋友查字典,说说它的意思。
脱险是什么意思?(脱离危险)4看到这一课题,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文章会写什么内容?再往下想,从“脱险”我们又会联想到哪些问题呢?5大家可知道,在通常情况下,小稻秧会碰到什么危险呢?过渡:那么,这篇课文里的小稻秧到底碰到了什么样的危险呢?又是怎样脱险的呢?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生字词。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3)齐读生字词。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理清文章脉络1请你们把课文速读一遍回答刚才的问题。
2这样看来,文章可以分为三段:小稻秧遇险——脱险——脱险以后3大家把课文默读一下,说说课文该怎么分。
4重点要写什么?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分析字型,找出易写的字和难写的字。
2教师讲解范写生字。
上下结构,上面是“九”,写在横中线以上,第二笔是“横折弯钩”,下面的“横”要写在横在线上,“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两笔是“撇点、点”。
提醒学生注意下面不要写成“木”。
3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18 小稻秧脱险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课本剧。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杂草对庄稼的危害和除草剂能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
3学习用“激烈”和“纷纷”造句。
教学重点: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用“激烈”和“纷纷”造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请大家反复读课文,画出写小稻秧和杂草的词语,体会体会它们的意思。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课文原文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
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
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
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课文内容《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由《你必须把这条小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三篇课文组成,这三篇课文都是关于人和大自然的,每课侧重点不同。
《你必须把这条小鱼放掉!》告诉人们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放飞蜻蜓》激发学生要保护有益动物,《狼和鹿》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
凯巴伯森林的居民认为贪婪而凶残的狼威胁着美丽而活泼的鹿的生命,为了保护鹿群,在25年内,捕杀了6000多只狼与其它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群繁殖过多超过十万只,造成森林饥荒,疾病流行,鹿大量病死,两年内死去六万只,到1942年只剩下八千只病鹿,而且森林也被严重破坏了。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教案设计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教案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教案设计1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1/ 9一、揭题、解题1.今天这节课,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将要来到农村去,看看那里的水稻田里发生了什么事?(揭题)学生齐读。
2.理解:“小稻秧”是什么?“脱险”是什么意思?介绍:记--记载下来的事情。
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生说)再齐读课题。
3.课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最关键?(脱险)紧扣这个词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说,出示)(1)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2)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齐读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1.先带着这两个问题,听课文录音。
2.读后回答:(1)是谁让小稻秧遇到了危险?(板书:杂草)(2)又是谁让小稻秧脱离了危险?出示:喷雾器的图片(介绍:喷雾器、除草剂)(板书:除草剂)2/ 93.学录音,自读课文。
读完回答:可稳拿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遇险,那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脱险?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1.出示词语:(学生指名读、齐读)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2.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注意这些词语,边读边想。
3.表演理解(请理解的同学上台)“团团围住”(包围住)表演结束,提问:这些杂草厉害吗?凶吗?(这就叫“气势汹汹”)杂草野蛮吗?他们讲不讲道理?(板书: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多说话了吗?(这就是“不由分说”、“一拥而上”)4.小稻秧遇到了这些蛮不讲理的杂草,怎样了?(板书:当场病倒)他们得了什么病?(营养不良症)5.指名读,评价,齐读。
18、狼和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14个一定要让认识,一个多音字会组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点:1、会认会写生字,本文生字较多,一定要在认识的基础上看清生字的结构,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有十个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要把它们正确书写,了解前后汉字的搭配关系,不要写错。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真阅读,能把故事情节复述出来,要流利、有声有色。
2、通过阅读感悟,知道事物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一旦违背破坏了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教法学法:1、教法:1)以生字为主,会认会写,弄清结构2)凭借阅读,感悟,使学生明了所含的道理。
2、学法:1)预习练写,掌握字的笔顺,词的搭配。
2)在阅读中遇有难题,提出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1、此地有人会乱捕青蛙和蛇及其它的野性动物,这好吗?哪会带来什么危害呢?2、任何一种野生动物,有不能乱捕滥杀,因为它们有一条生物链,胡乱做,破坏了联系,就破坏了生态衡,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的文章,板书课题:30、狼和鹿二、初读课文。
1、解题: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2、自读课文。
1)给课文中的生字注音,不认识的可动用工具书。
2)读准字凌晨,读顺句子。
3)弄懂下列词的意思:贪婪哀嚎狩错青烟袅袅4)认词语,出示小黑板(自己认读后集体共同认读,直至读熟)5)分析生字的结构6)分析生字的结构7)共12个生字,右结构的有7个,的上下结构8)凯、枯要左右均等,别的左窄右宽,左松右紧,毒要上紧下松,惨的三撇要下下对齐,忌左右对齐,胁的后两笔是撇点,染上紧下松,木字中的一要写长点,托住上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课文、练习题及教案》【导语】这是一篇记事课文,主要讲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文】汤姆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向远处。
鱼饵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
湖面渐渐恢复了平静。
突然,汤姆觉察到水下有动静,鱼竿弯成了弧形。
汤姆一阵惊喜,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投来赞赏的目光。
汤姆小心翼翼地把鱼竿拖出水面。
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汤姆急忙把大鲈鱼提到岸上。
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爸爸指指手表:“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汤姆朝湖的四周看看,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客。
汤姆说:“放心吧,爸爸,没有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从爸爸斩钉截铁的口气中,汤姆知道已经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
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
大鲈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向湖心。
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
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
可是那晚的情景却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
【练习题】赏()困()浅()腰()尝()捆()线()要()二、仿照例句,用黑体的词语写一句话:例:他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海边的景色。
一边……一边……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再仔细读一读,认真体会句子的语气。
这个男人看了一会儿忍不住走过去说孩子水洼里的小鱼成百上千你救不完的我知道哦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们你这样做有谁会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教案】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18、狼和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14个一定要让认识,一个多音字会组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生字,本文生字较多,一定要在认识的基础上看清生字的结构,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有十个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要把它们正确书写,了解前后汉字的搭配关系,不要写错。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真阅读,能把故事情节复述出来,要流利、有声有色。
2、通过阅读感悟,知道事物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一旦违背破坏了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教法学法:
1、教法:
1)以生字为主,会认会写,弄清结构
2)凭借阅读,感悟,使学生明了所含的道理。
2、学法:
1)预习练写,掌握字的笔顺,词的搭配。
2)在阅读中遇有难题,提出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幻灯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此地有人会乱捕青蛙和蛇及其它的野性动物,这好吗?哪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2、任何一种野生动物,有不能乱捕滥杀,因为它们有一条生物链,胡乱做,破坏了联系,就破坏了生态衡,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的文章,板书课题:30、狼和鹿
二、初读课文。
1、解题: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2、自读课文。
1)给课文中的生字注音,不认识的可动用工具书。
2)读准字凌晨,读顺句子。
3)弄懂下列词的意思:贪婪哀嚎狩错青烟袅袅
4)认词语,出示小黑板
(自己认读后集体共同认读,直至读熟)
5)分析生字的结构
6)分析生字的结构
7)共12个生字,右结构的有7个,的上下结构
8)凯、枯要左右均等,别的左窄右宽,左松右紧,毒要上紧下松,惨的三撇要下下对齐,忌左右对齐,胁的后两笔是撇点,染上紧下松,木字中的一要写长点,托住上面。
4、再读生字正音。
1)指认生字,以差生为主
2)婪、蔓、惨、染是前鼻音,“葱、惨、灾”是平舌凌晨,读好多音字,提:提防diti
4、读课文,理清线索。
1)一节:狼鹿共存,狼时刻找机会对鹿下手
2)二节:捕杀狼及鹿的天敌
3)三节:这片大森林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4)四节:人们居然想不到狼是森林和鹿群“功臣”
三、作业练习。
1、把生字抄写在田字本上
2、给多音字组词
提:()()倒:()()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