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淀粉 纤维素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二节淀粉纤维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淀粉、纤维素的重要性质;2.使学生了解淀粉、纤维素的主要用途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3.通过对淀粉水解情况的检验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4.通过介绍我国造纸的悠久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淀粉水解情况的检验和判断。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用具淀粉、棉花、麻、滤纸。
20%的H2SO4溶液、NaOH溶液、碘水、银氨溶液、90%的浓H2SO4、CuSO4溶液、蒸馏水。
试管、滴管、玻璃棒、酒精灯、烧杯。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而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多糖,什么叫多糖?[生]能够水解生成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
[问]多糖可用什么分子通式表示?[生](C6H10O5)n[讲述]我们常见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
在生物课上,大家已经学过了糖类在人和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这节课我们来更深一层地了解淀粉、纤维素的其他性质和用途。
[板书]第二节淀粉纤维素[问]淀粉和纤维素具有相同的分子通式,那么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吗?若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请看课本183页。
[生]不是同分异构体,因为分子通式中它们的n值不同。
[师]对。
淀粉的n值一般在几百到几千,而纤维素的n值在几千到几万。
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很大,因此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那么它们具有相同的通式,又都属于糖类,它们互为同系物吗?[生]不是。
[问]为什么?[生]因为同系物要求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而淀粉和纤维素组成上是相差若干个“C6H10O5”。
[师]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淀粉的性质。
[板书]一、淀粉[师]请同学们举出一些淀粉含量高的食物。
[生]玉米、土豆、小麦、大米。
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和水解方程式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及水解方程式1. 简介淀粉和纤维素是两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它们在生物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二化学第七章 第一、二节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七章 第一、二节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二. 教学要求:1. 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用处。
2. 理解葡萄糖的复原性、蔗糖、麦芽糖的水解反响。
3. 理解淀粉、纤维素的水解反响。
三. 重点、难点:葡萄糖、蔗糖的性质和用处。
四. 知识分析:(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1. 糖类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m n O H C )(2。
对通式的理解应留意:(1)该通式只说明糖类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并不反映糖类的构造;(2)该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通式,而少数物质符合通式又不是糖类。
2.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它们的互相转化关系为:多糖水解二糖水解单糖−−−←−−−←缩聚(二)葡萄糖1. 葡萄糖的组成及构造:葡萄糖的分子式为6126O H C ,构造简式为CHO CHOH OH CH 42)(。
它是一种多羟基醛。
由于含有醛基,它跟醛类一样具有复原性。
2. 物理性质:葡萄糖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 化学性质(氧化反响):(1)银镜反响(用于保温瓶胆上镀银)OH NH Ag CHO CHOH OH CH 2342)(2)(+−→−∆COOH CHOH OH CH 42)( O H NH Ag 2342+↑+↓+(2)与新制2)(OH Cu 反响(检验人的尿液是否含超量的葡萄糖——检验是否患糖尿病)242)(2)(OH Cu CHO CHOH OH CH +OH CH 2−→−∆COOH CHOH 4)(↓+O Cu 2 O H 22+ (葡萄糖酸) (红色)(3)人体内的氧化反响(作为营养物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6)(6)(6)(2226126l O H g CO g O s O H C +→+mol 1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2804kJ 的热量。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第二节淀粉纤维素(2课时)第二课时【说明】:本练习配套人教版化学读本,题目有一定的难度,适合省级示范高中或一些学校的优生使用,也可以作为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资料适用。
完成本练习的时间为30分钟,如果是高三第一轮复习,完成时间为20分钟。
后面有配套的参考答案,方便使用。
【习题内容】1.关于纤维素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制造硝化纤维B.制造合成纤维C.造纸D.制造纤维素乙酸酯2.下列有机物的制取过程中,发生了酯化反应的是:A 由淀粉制取葡萄糖B 由纤维素制取人造丝C 由纤维素制取胶棉D 由纤维素制取醋酸纤维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取加热至亮棕色的纤维素水解液少许,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水解产物为葡萄糖B.利用三氯化铁溶液鉴别苯酚溶液和甲醇溶液C.用浓溴水除去苯中的苯酚D.经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肉中滴入碘水会显蓝色4.用10g脱脂棉与硝酸反应,制得14.2g纤维素硝酸酯(俗称硝酸纤维),则所制得的纤维素硝酸酯中含氮的质量分数为A.9.8% B.9.2% C.8.9% D.7.8%5.不能用来做炸药的是A.胶棉B.硝化甘油C.三硝基甲苯D.浸渍了液氧的木屑6.下列物质不属于危险品,允许旅客带上客车的是①浓硫酸②硝酸铵③四氯化碳④汽油⑤火棉⑥高锰酸钾A.③⑥B.①⑥C.②③D.④⑤7.某有机物CnHxOy完全燃烧时需要O2的物质的量是该有机物的n倍,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该有机物分子中n、x、y的关系是A.n = x/2 = yB.n = 2x = yC.n = x = 2yD.x = 2n = y8.通过实验来验证纤维素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①取小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②小火微热,使之成亮棕色溶液③加入90%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捣成糊状④稍冷,滴入几滴CuSO4溶液,并加入过量NaOH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现Cu(OH)2沉淀⑤加热煮沸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②④⑤C ①③②⑤④D ①②③⑤④9.下列物质中不含有醇羟基的是A.甘油B.乙酸C.葡萄糖D.纤维素10.下列物质中最容易燃烧的是A.棉花B.粘胶纤维C.硝酸纤维D.醋酸纤维11.用浓硝酸制取下列物质的反应属于硝化反应的是A.硝化甘油B.TNTC.硝酸纤维D.硝酸乙酯12.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葡萄糖和果糖B.麦芽糖和果糖C.蔗糖和麦芽糖D.淀粉和纤维素13.下列物质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后只能得到一种产物的化合物是A.葡萄糖B.麦芽糖C.纤维素D.乙酸乙酯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制造玻璃纸的主要原料是纤维素B.多糖在性质上跟单糖、低聚糖不同,多糖一般难溶于水,没有甜味,没有还原性C.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D.多糖是由很多单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分子内脱水而结合成的15.纤维素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这是因为A.两者是同系物B.两者是同分异构体C.两者结构单元相同D.两者都是多糖16.A是一种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高二化学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第二节淀粉纤维素(2课时)第一课时【说明】:本练习配套人教版化学读本,题目有一定的难度,适合省级示范高中或一些学校的优生使用,也可以作为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资料适用。
完成本练习的时间为30分钟,如果是高三第一轮复习,完成时间为20分钟。
后面有配套的参考答案,方便使用。
【习题内容】1.证明淀粉在酶作用下只部分发生了水解的实验试剂是:A 碘水B 氢氧化钠溶液、银氨溶液C 烧碱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溶液D 碘水、烧碱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2.青苹果汁遇碘水显蓝色,熟苹果汁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A 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B 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C 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D 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3.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使之水解。
为了测定水解的程度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Cu(OH)2溶液④碘水⑤BaCl2溶液A.①⑤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还原反应,但水解后的产物能发生还原反应的是A.葡萄糖B.蔗糖C.麦芽糖D.淀粉5.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 5I-+ 6H+=3I2+3H2O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
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
进行上述实验必须使用的物质是A.①③B.③⑥C.②④⑤D.①②④⑤⑦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淀粉、纤维素B.甲酸乙酯、乙酸甲酯C.乙醇、乙醚D.氨基乙酸、硝酸乙烷7.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是①加热②滴入稀硫酸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④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①→②→③→④→①B.②→①→④→③→①C.②→④→①→③→①D.③→④→①→②→①8.工业上制取乙醇可采用的方法是A.淀粉发酵B.乙烯水化C.乙醛还原D.乙酸乙酯水解9.光合作用使植物体内形成淀粉,若光合作用摄取了3摩尔二氧化碳,则生成淀粉的质量为A 81克B 92克C 103克D 162克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B 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C 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D 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11.酒厂用发酵法生产白酒时,往往要加入适量酸来控制酸度,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得到白酒,为此最好选用A 盐酸B 蔗糖C 硫酸D 明矾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在相对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以配制氢氧化铜B 在稀氨水中逐渐加入稀的硝酸银溶液来配制银氨溶液C 试管里加入少量淀粉,再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3~4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片刻后管壁上有“银镜”出现D 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的存在下进行水解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溴离子的存在13.糖元[(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的肌肉中,所以又叫动物淀粉和肝糖。
第二节淀粉纤维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淀粉、纤维素的重要性质。
2使学生了解淀粉、纤维素的主要用途,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等
方面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第一节我们了解了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这在三种单糖的结构、性质及作用,下面我们来学习淀粉和纤维素这两种多糖。
多糖是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生命一刻不可缺少的物质,和人生最有关系的两个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
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是(C6H10O5) ,但各自分子中的n值不同。
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
一、淀粉(C6H10O5)
1.物理性质
【讲述】(1)淀粉是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破裂,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这一过程称为糊化作用),糊化是淀粉食品加热烹制时的基本变化,也就是常说的食物由生变熟。
(2)多咱植物的各部分组织内均含有淀粉,但主要是储藏在种子及根内。
考古学家发现几千年前的麦粒,仍然可以发芽,表明淀粉的结构在这样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发生变化。
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7-4)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看到的现象。
其中稀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观察并回答】1.加酸的试管中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水解产物中有醛基。
2.没加酸的试管中呈现蓝色,说明淀粉没水解。
3.稀硫酸是催化剂。
【演示分析】使学生总结归纳出淀粉的化学性质。
(1)不显还原性。
不发生银镜反应。
(2)特征颜色反应。
淀粉遇水呈现特征蓝色。
(3)水解反应。
(2)淀粉通常不显还原性,在催化剂(如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可逐步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后生成葡萄糖。
3.用途(1)重要的食物
(3)(2)在工业上用于制葡萄糖和酒精
【讲述】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先转化为麦芽糖,再转化为葡萄糖。
葡萄糖受到酒曲里的酒化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醇。
二、纤维素(C6H10O5)
1.物理性质:(1)纤维素是白色、无气味、无味道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物质。
(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演示】(实验7-5)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90%的浓硫酸的作用是什
么?说明了什么?请学生归纳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讲述】纤维素不显还原性,其分子中的每一个单元中有3个醇羟基,表现出醇的一些性质,可发生酯化反应,纤维素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所以有以上实验现象。
【板书】【师生共同总结】(1)不显还原性。
不发生银镜反应。
(2)水解反应。
(3)酯化反应(含羟基)。
如:制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
【观察讨论并回答】(1)有红色Cu2O沉淀生成,说明纤维素水解产物中具有醛基。
(2)90%的浓硫酸是催化剂。
3)说明纤维素比淀粉水解难。
(4)结论:纤维素不显还原性,但能水解。
【板书】3.用途【指导阅读】课本185页2.纤维素用途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纤维素的用途。
【讲述】(1)纤维素的一个最大用途就是造纸。
滤纸几乎都是由纯的纤维素组成。
制普通的纸是在纤维素中加了填充剂,然后再加明矾及胶等,以防止用墨水写字时,墨迹扩散。
(2)在人体消化道内虽不能消化,全部排泄出来,但同时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帮助肠子蠕动,否则排泄就非常困难。
在反刍动物的消化道内,有分解纤维的酶,因此对类动物,它具有营养价值。
师生共同总结:淀粉、纤维素的异同。
【阅读总结】纤维素用途:(1)纺织工业、造纸(2)电影胶片(纤维素乙酸脂=硝酸纤维)(3)油漆、火药(4)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