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2 第3章 2
- 格式:doc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四部分内容组成。
重点和难点是做好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不仅要学习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还要求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要求学生能够参与熔化、凝固等实验探究活动。
在活动中熟悉酒精灯、温度计、秒表的用法,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的方法。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象,知道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知道固体熔化和凝固的曲线特征并不都是相同的,并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上每段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三、教学策略本节设计以学生熟悉的冰变成水及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等现象,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继而引入物态变化,引入本课题。
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第二章2-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答:自由度大于零;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2-6计算自由度答:(a)n=6,PL=7,Ph=3F=3n-2PL-Ph=3*6-2*7-1*3=1其中,B C D处有复合铰链需要原动件数目为1(c)n=9,PL=12,Ph=2F=3n-2PL-Ph=3*9-2*12-1*2=1其中,G处有局部自由度,D处有复合铰链需要原动件数目为1第三章3-1铰链四杆机构有哪些基本性质?如何判断它是否具有曲柄?答:基本性质:急回运动,死点位置,压力角。
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为: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应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2.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
3-3已知铰链四杆机构各杆杆长分别为:a = 40 mm,b = 79 mm,c = 90 mm,d = 110 mm,各杆按字母顺序布置。
试问分别取不同杆为机架时,各获得何种机构?答:a+d=40+110=150mm < b+c=79+90=169mm以a杆为机架时,得到双曲柄机构;以b杆或d杆为机架时,得到曲柄摇杆机构;以c杆为机架时,得到双摇杆机构。
3-4如何判断机构有无急回运动?K = 1的铰链四杆机构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答:看机构有无极位夹角,若存在,则具有急回运动,且极位夹角越大,急回特性越明显。
K=1,则极位夹角等于零,无急回运动,主动曲柄和连杆两次共线位置重合。
第四章4-2 凸轮机构常用的四种从动件运动规律中,哪种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哪些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哪种运动规律没有冲击?答:等速运动规律存在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存在柔性冲击;摆线运动规律无冲击。
4-6 图示一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以C点为中心,题4-6图画出轮廓上D点与尖顶接触时的压力角的位置和大小。
答:。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3章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3章第二节》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知道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水资源的基本知识,对于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水资源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做到节约用水,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出发,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知道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的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出发,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案例材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了解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引出节约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案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节约用水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节约用水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节约用水的方法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1.进行系统分析的出发点是为了发挥整体功能,目的是()
A.了解系统结构B.明白系统的原理
C.熟悉系统的运行过程D.寻求最佳决策
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应为()
A.收集资料,制订方案→明确问题,设立目标→检验核实,作出决策→分析计算,评价比较
B.明确问题,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制订方案→检验核实,作出决策→分析计算,评价比较
C.收集资料,制订方案→明确问题,设立目标→分析计算,评价比较→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D.明确问题,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制订方案→分析计算,评价比较→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小通准备对自己的家进行重新装修并制定了优化目标。
他请装修公司完成该优化工程,双方签订合同,工程款总额为30万元。
请回答3~4题。
3.为了在电视墙上看不到明线,装修公司根据小通家的电视墙上的电器,分别计算出预埋线管的粗细规格,该方法遵循了系统分析的()
A.科学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
4.在该系统优化过程中,总额30万元属于()
A.优化目标B.约束条件
C.目标函数D.影响优化的因素
5.中国航母“辽宁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配备电子设备、舰载机、预警机、防空武器等,才能发挥作用。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能搭载约30架舰载机和直升机,达到了航母作为移动作战平台的目的
B.舰载机需要预警机提供目标信息,预警机需要舰载机的保护,两者具有相关性
C.舰载机与航母是两个互不相关的系统
D.配备了相控雷达在内的各种新型电子设备,优化了防空以及末端反导防御系统
6.某学校要对四幢教学楼进行大修,假设每一幢装修均分为清除原装修、安装水电、木工、油漆四个施工过程。
从系统优化角度看,较合理的施工方案应该是() A.依次施工B.平行施工
C.流水施工D.交叉施工
7.1962年英法联合研究超音速民航客机,他们制定的目标是快速、豪华。
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耗资数亿元的“协和”式大型客机终于在1975年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
但协和客机的各技术参数未达到各国新制定的标准(如限制噪音、油耗等),耗费大量心血研制出来的协和飞机根本没有市场,致使英法航空业遭受重创。
该案例中最主要的是没有遵循系统分析的()
A.整体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D.动态性原则
8.网络供应商提供“假日宽带”、“上网时间计费卡”、“上网流量计费卡”量等服务之后,张伟同学为了节省网费支出,决定通过系统分析优化上网方案,下列做法中与系统分析的科学性不符合的是()
A.记录一个阶段的上网时间和流量
B.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C.将各种上网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D.根据以往上网经验提出方案
9.某学校经过考察后,借鉴外地经验,将所有窗户换成塑钢窗。
由于当地阳光强烈,投入使用后不久,塑钢窗上的塑胶频繁脱落,窗户摇摇欲坠,学校决定再次更换所有窗户。
关于该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之前经过考察,说明更换为塑钢窗的做法是合理的
B.借鉴外地经验的方法是一种科学决策
C.塑胶的环境适应性差,与决策无关
D.缺少系统分析的比较、试验的程序
10.如图所示为脚踩式垃圾桶结构原理图,其中开盖系统由踏板、弹簧、踏杆、连杆、支点、桶盖等组成。
通过踩踏板,带动中间的连杆,以达到桶盖开启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厂家在设计时,通过分析计算出合适的支点位置和踏杆尺寸,这体现了系统分析的________________原则
(2)某次,小王发现踩下踏板后盖子未能正常开启,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连杆折断B.连杆与踏杆之间的铰连接脱落
C.踏杆与弹簧分离D.踏杆与支点分离
(3)上述选项中导致盖子未能正常开启状况的出现,说明了系统具有________性。
作图训练
请根据所给的立体图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线条。
参考答案:
强化训练:1~9DDABC CADD
10.(1)科学性(2)C(3)整体
作图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