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隔层薄夹层细分注水技术在欢西油田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油田细分注水方式与应用注水开发一直是油田提高开发效果的重要技術手段,能有效保持地层压力,实现对原油的驱替。
对于薄层及纵向上发育多套储层的油藏而言,给注水工艺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进行分层注水,必须得实现对各层注水的调整。
对于分层注水而言,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分层注水管柱工艺结构的研发,仍然在不断的进行中。
标签:油田;细分注水;应用一、稀油油藏细分注水的应用1在油田稳产中的应用细分注水的应用是稀油油藏稳产的关键技术手段,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提升其应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细分注水在油田稳产中应用时,首先,将管柱液力投捞技术与机械定位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利用注水实验,将配水芯子液力投捞密封,然后放到相应的位置,并利用自检功能对密封情况进行检查。
其次,实时调整井下任意层级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
在调控过程中,利用地面控制仪以图表形式将所有信息直接显示出来。
随后用测调仪对全部层段的指示曲线进行测试以及对流量进行调整。
在此过程中,利用智能可调方式对井下投捞流量进行调节,其中单井侧调时间大约在2d左右,这样可以极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在水量分配中的应用在开采稀油油藏过程中,应用细分注水可以合理分配水量。
其在水量分配中应用时,首先,利用分层注水管柱技术,通过注水管柱对各个层次进行注水。
其中注水管柱包括空同心管柱、空心管柱、偏心管柱以及集成分层管柱等。
在注水过程中,要在相同的井筒中,分别下放两根油管,两根油管分别负责向内注入和向外输送。
与此同时,利用封闭隔离器隔开上下层次。
其次,利用偏心注水技术,使配水器的油管线与中间芯子的轴向心始终不重合,然后利用堵塞器和投捞器对本层水位进行调节。
再次,在注水井中,细分注水之后,还需要利用分层注水测试技术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通过采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对配注的精确度进行一一检查,为合理分配各个层次注水量提供保障。
最后,利用分层配注技术对注水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试论油田分层注水的应用摘要:油田分层注水能够解决层间矛盾,保证注水均匀,提高产量,实现油田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基于其重要性,本文首先概述了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其次介绍了分注各阶段的重点技术,并简述了其工作流程及取得的进展;最后根据发展情况,提出了分注工艺的规模化应用。
可为油藏开发实践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分注管柱注水井应用一、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概述近些年来,随着油田开发力度的加大,混合注水工艺变得难以满足油藏精细注水的要求,这是因为混合注水在同一压力系统下进行时,出现各层段进水分布不均匀现象,即一些层段大量进水,而另一些层段进水很少,甚而不进水。
结果导致不进水的油层段的原油难以得到躯替,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无法适应油田调整的需要。
因此,分层注水工艺的研究开发变得至关重要,它能够保证各油层注水量合理与均匀,从而增加各油层的水油驱替速率,提高采收率。
分层注水遵循各层相互邻接的原则,将各层按不同的标准和一定的开发方案进行划分,合理地对各层段进行均匀注水,保证注水层段与采油井开采层段相对应,然后运用合适的井下工艺方法,实施分层注水,从而实现高产目标。
分层注水工艺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中后期阶段应用较多,它可以解决层间矛盾,保证各层注水均匀,保持地层压力,对油田长期稳定高产有重要作用。
二、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类别和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油藏开发进入非均质高含水中后期,很多分注工艺已经无法满足开发的需要,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分注卡距大(d≥8米);适用井斜较小(a<30);投捞受井斜影响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对分层注水工艺的研究力度在不断加大,以提高产量。
通常我们按照注水工艺各阶段工作不同,将其分为分层注水管柱工艺、测试工艺和配水工艺。
而各项技术又是由其他多项技术协同完成的,以下对这三种工作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1.分层注水管柱工艺技术通过分层注水管柱来实现分层注水,包括:1.同心式注水管柱技术,它是在同一井筒内下入两根油管,一根外管,一根内管,用封隔器将需要隔开的上下层封隔。
大修配套技术在欢西油田的应用
欢西油田自开发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油气采收率和降低开发成本。
为此,大修配套
技术被引进并广泛应用在欢西油田,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修配套技术包括水平井、酸化、压裂、注水和油田综合管理等方面。
水平井技术是
大修配套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开发较为困难的油藏,提高
油气采收率。
欢西油田在应用水平井技术时,采用了多段压裂技术,提高了井网密度和压
裂井的水平延伸长度,进一步改善储层的产能。
酸化技术是另一项重要的大修配套技术。
欢西油田通过酸化技术,改善了储层的渗透
和孔隙度,增加了储层的有效储量。
压裂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欢西油田通过压裂技术,打破储层的渗透限制,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和产能。
油田综合管理也是大修配套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欢西油田通过引入现代化管理技
术和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油田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这大大提高了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管理
水平。
大修配套技术的应用在欢西油田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水平井、酸化、压裂、注水和
油田综合管理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欢西油田提高了油气采收率,降低了开发成本,实现了
油田的持续发展。
未来,欢西油田将继续研发和应用更加先进的大修配套技术,不断提升
油气采收率和降低开发成本,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薄隔层薄夹层细分注水技术在欢西油田的应用【摘要】本文针对欢西油田的开发现状,提出了小夹层与无夹层机械封堵工艺,设计、试验了对小夹层能够进行反向封隔,对无夹层井段能够封堵炮眼的长胶筒封隔器。
该封隔器采用扩张式胶筒,最大长度达到2m,座封方式为液压座封,支撑方式分为支撑式与悬挂式,解封方式分为上提解封与旋转解封,组合成三种系列封隔器,具有高承压的特性。
通过应用,长胶筒封隔器在笼统注聚井、分层注水井和采油井堵水上,利用不同的封堵管柱,有效控制了驱替液的无效注采,形成了欢西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细分挖潜的配套工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封隔器细分注水分层采油厚油层1 地质概况欢西油田稀油主力注水区块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综合含水已达到94.5%以上,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
受层间非均质性影响,厚油层层内无效注采循环严重,严重影响区块分层注水、精细注水。
(1)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隔层薄,多级分注受限制。
(2)夹层发育差。
如锦16块小层之间隔层厚度平均只有3.4米,部分井区‘开天窗’。
夹层特征:厚油层内非均质性严重,水洗不均匀,在厚油层内部,物性夹层的存在影响了储层的均质性。
岩性以灰色、褐灰色泥质粉砂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厚层内部,厚度在0.2~1m,平面分布不稳定,具有低渗透性。
(3)部分高渗流通道吸水量大,导致水驱无效循环加剧,注采效果变差。
2 目前注水区块使用的封隔器(1)目前欢西油田注水区块使用的两种封隔器:k-344型封隔器,y-211型封隔器。
(2)k-344、y-341型封隔器的缺陷。
通常层内薄隔层、层间薄夹层长度小于0.5m,而这两种常规封隔器的胶筒长度一般为0.3m,受管柱调配误差影响,不能对厚度小于0.5m的小夹层及结构界面实施封堵。
对于层间高渗透层的薄隔层薄夹层间的炮眼,常规封隔器无法有效封堵,往往造成无效注水。
3 长胶筒封隔器的结构特点及技术参数3.1 长胶筒封隔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长胶筒封隔器的特点首先是利用封隔器的胶筒来封堵套管上的炮眼,从而阻断高渗透层注入通道,强制注入液体进入低渗透层,达到提高注入液利用率或减少采出液的目的。
关于油田细分层注水的研究与探讨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技术应用于油田的开采开发中。
油田细分层注水作为油田开发技术之一,它有助于解决油田的开采工作的部分难题,保障其开采开发的效率与效益。
本文将从细分层注水的现状与问题、细分层注水的作用和效果、主要方式、细分层注水在实际中的应用做以分析,旨在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挖掘油田细分注水的潜力,改善油田开采效果,为油田高产、稳产和提高采收率服务。
关键词:细分层注水注水工艺配水管柱水嘴封隔器一、简析油田细分层注水的现状与问题油田注水,即把水通过注水井注入油层,以补充和保持油层压力的手段或方法。
而细分注水则是控制无效注水、提高储层动用程度的一项有效措施。
近几年由于实施细分注水注水技术,在完井前,根据测得的井口注水压力与流量数据即可设计水嘴尺寸。
完井时,在地面组装好带相应尺寸水嘴的配水器,直接完井注水。
如大庆油田、青海油田的开发效率和油田的开发质量因使用了细分层注水均有所提高。
面临的潜在的问题:1.受纵向非均质性的影响,各小层吸水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不断加大,油田总体上厚层动用好,薄层动用差等问题。
2.由于各油田的储层特征不同,薄隔层、薄夹层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埋藏深层段长,,低孔、低渗等造成了含水量和注水压力上升,层间差异和套管变形井递增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常规分层注水工艺的实施。
3.高含水期后,层间干扰加剧,动用程度变差,高含水井层逐年增多,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突出,形成注采低效循环问题。
4.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随时间增长油层能量不断消耗,有层压力递减,虽油层粘度的出现产量减少、死油采不出甚至造成停喷停产等问题。
二、简析油田细分层注水的特点和效果1.油田细分层注水在检查管柱和封隔器的密封性的过程中,具有作业管柱的自检功能特点。
在检查管柱的密封性时,正常注水情况下,只需将配水芯子两层都装上死嘴从井口投入,观察配水间套管不返水时流量变化,无流量说明管柱密封。
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是一种常用于提高油田采油效率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通过根据油层的不同特征和油井的实际情况,精确地确定注水层位和注水量,从而实现有效地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和产量。
油田的分层注水工艺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调整注水层位,使其与油层渗透率较高的部位相匹配,实现油水层之间的有效接触,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
二是通过合理控制注水量,保持注水压力在适宜范围内,避免水漏失和局部堵塞,从而保证注水效果。
在油田的分层注水工艺技术中,首先需要进行注水层位的确定。
这需要通过对油田地质、地震、物探等数据的分析研究,确定油层的分层情况、受压力影响程度和渗透率等重要参数。
同时,还需要考虑井口压力、井筒结构和井口温度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注水层位。
其次,注水量的控制也是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注水量的控制需要根据油井的实际情况和油层的特性来确定,主要包括油层渗透率、油井井底流体组成、井口温度、地下注水压力等因素。
通过合理调整注水量,可以实现减少水漏失、提高采油效率和避免油井局部堵塞的目的。
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和产量,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通过准确的注水层位和合理的注水量的控制,可以实现提高油井产能、降低采油成本的目的。
此外,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还可以减缓油井废弃和深井释水的压力,延长油田的开发寿命和资源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还需要与其他采油技术相结合,共同形成一套完善的油田开发方案。
例如,与水驱采油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更高的采油效率和更低的开发成本;与化学驱采油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更高效的驱油效果和更长的开发寿命。
总之,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通过精确的注水层位和合理的注水量的控制,可以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和产量,延长油田的开发寿命和资源利用率,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也需要与其他采油技术相结合,共同形成一套完善的油田开发方案,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试论油田细分层注水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油田开采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这其中,油田的分层注水技术作为油田开采的主要技术之一,它有利于解决在油田开采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此项技术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开采的效率和效益。
本文主要介绍细分层注水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实际作用以及相关技术研究,旨在为将来的油田开采技术提供一定的帮助。
标签:油田;细分层注水;技术前言:近几年,油田细分层注水技术进一步投入使用中。
随着对油田开发力度的加深,单一的混合注水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开规模,因此对细分层注水技术得以大力发展,但是在前期的应用和研发的过程中,细分层注水技术也遭遇到一些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分层注水技术的研发和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1.油田细分层注水技术的现状和与技术难度注水技术是指通过设置装备注水到油层,用来保持油层压力的一种方式。
细分注水是指通过控制无效注水,提高储存动用程度的一种方式,近几年被不断地应用到油田开发中。
细分注水需要在完井前设计好水嘴的尺寸,然后组装好水嘴相对尺寸的配水器,完成细层注水的目的。
细水分层项目运用比较成熟的油田有:大庆油田和青海油田等等。
在细分层注水技术的不断应用中,技术部队也面临着不少难题。
因为各油田之间的储存特征各不相同,所以就存在埋藏深层段长,低孔,低渗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注水技术的具体实施。
其次,部分油田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油田不断消耗的问题,导致油层压力递减,出现了油田产量低,油田停喷停产的现象,这严重威胁着油田的开采问题,注水技术需要得到改善。
2.油田细分层注水技术的特点分析面临着注水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细分层技术也在一步一步地得到完善。
比如,现如今的分层注水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同心式注水管柱技术,另外一种是偏心注水管柱技术。
其中同心式注水管柱是指在同一个油田井筒中放入内管和外管,利用封隔器将上下两层分隔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同心式注水的环境[1]。
而第二种偏心注水管柱是要利用偏心配水器,然后配合投捞器来保证能实现均匀注水。
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应用摘要:分层注水工艺的科学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油井产量,有助于推动采油工程进一步发展。
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明确分层注水工艺在采油工程当中的应用要点内容,以此促使分层注水的应用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对此,简要介绍了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原理,并结合实际采用工程特点和情况,分别对偏心分层注水、同心集成分层注水以及地面分注工艺的应用要点内容展开探讨和经验总结,对于提升采油工程质量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应用引言:在实际进行原油开采的过程中,为确保开采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驱油能量,以此避免开采过程中由于压力持续降低而引发各种技术问题,如抽动难度大、黏度增强等。
而分层注水工艺的合理应用,能够为采油工程提供相应能量,以此保障底层压力的稳定性,对于提升开采质量、效率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加强对于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的应用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原理注水工艺是基于水和油二者不同密度的原理而得以开发应用的,通过向油层当中注入适量的水,将油驱替出来。
当压力相同时,通过混合注水的方式,通常会导致一些油层进水量较大,而一些油层进水量较少的情况,难以保障驱替效果,影响采油质量和效率。
而分层注水则主要是通过在注水井当中放入封隔器,以此实现对于差异较大的油层的区分,然后再使用配水器针对不同油层分别进行配水,以此实现对于不同油层注水量的有效控制,达到提升开采质量和效率的效果。
分层注水工艺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原油开采效率,而且还能够促使原油得到充分开采,有助于提高开采水平。
在多年的研究和应用之下,分层注水工艺得到了我国大部分油田的广泛应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原油开采效果,对于我国石油事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
二、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实际应用(一)偏心分层注水偏心分层注水是分层注水当中的关键性技术,在采油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封隔器形式特点,偏心分层注水工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类型。
油田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的运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08-19T05:50:13.232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期作者:贾喻博[导读] 分层采油属于石油开采技术之一贾喻博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摘要:分层采油属于石油开采技术之一,主要指在石油开采井内利用封隔器将石油层分成若干层段,之后利用配产或卡封的方式,尽量降低不同分层之间的相互影响,确保油层作用的发挥。
分层采油技术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性高、复杂性强等特点,在具体应用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全面考量分层采油具体技术的优化与应用,以确保采油作业有序推进。
关键词:分层;高含水;采油;技术前言分油层采油技术属于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采油技术之一,利用该开采技术可以确保石油开采质量,但此项技术应用多年,在实际应用中适当的改进原有技术对于增油、控水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分层采油技术及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应用、技术改造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1.分层采油技术分类及应用 1.1多管与单管分层采油技术及应用分层采油技术十分复杂,根据采油管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分层采油技术分为多管与单管分层采油两种不同形式。
首先,多油管分层采油。
多管分采主要指在油井分层基础上,根据每一层油层的不同,使用不同口径大小的采油管,调整采油管数量与容纳范围,提升不同分层采油的速度与质量。
此种方式需要注重油井环境情况,需要确保采油施工环境安全。
其次,单管分层采油。
此种方式与多管采油相类似,都需要在油井分层之后进行,此种采油形式是指根据制定的采油施工计划,结合隔离设备的推动,在原有单管分层的基础上,减少其他石油开采工作产生的影响,避免多油层之间产生的不良性影响,提升采油质量[1]。
1.2高含水后期堵酸化工艺与重复压裂技术及应用一般分层采油技术在应用后期,难免会遇到高含水的情况,此时分层采油技术不得不考虑相应地质、水等因素,因此在技术选择上往往会选择暂堵酸化工艺(裂缝深部)与重复压裂技术,以保证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作业的质量。
关于油田细分层注水的研究当今社会,能源危机成为越来越多人关心的话题,从日常汽车加油费的不断增涨就可以看出,世界能源供不应求。
在中国,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能源的合理开采利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各种增加采油量的技术被用于石油的开采,其中,油田细分层注水工艺是最常用的注水开发技术。
油田细分层注水,相较于传统的注水方式,减少了无效注水,达到较高的驱油效果,降低了残余油量,提高了石油开采量。
本文,将对细分层注水的应用背景、应用情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望提高人们对于细分层注水的认识的同时,优化改善细分层注水工艺,提高石油的开采量。
标签:油田;细分层注水;研究引言:油田细分层注水驱油效率高,效果好,能实现油田的高产量,其经济性好。
在使用细分层注水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结合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注水情况,及时的反馈注水的信息,并统计分析,调整注水参数,优化注水工艺,实现了简单、合理而有效的控制。
1.油田细分层注水的应用背景由于储层特征的非均质性,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的油层的渗透性不一致,其水驱油的压力也会不一致,低渗性必然要求较高的压力,高渗性可以使用较低的压力,而整体驱油的压力一致,不然会导致低渗层的驱油效果差,甚至不能实现驱油效果。
油田开发已持续多年,绝大部分老油田已经进入了高含水期,其层间矛盾更加突出,驱油压力大,水驱油效果差,采油效率低下。
而长时间的采油导致了大量的消耗了油层能量,导致油层压力不足,死油难以采出甚至不能采出。
2.油田细分层注水的应用情况2.1.常规分层注水开发桥式偏心分层注水是使用桥式偏心分层管柱,实现多层配水,任意投捞,由于各层相对独立,其测试结果直观、准确,测试精度和效率高。
钢管电缆直读测调技术则综合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实时监测和反馈各种数据,并进行处理,自动调节流量,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高。
“桥式偏心+钢管电缆直读测调”综合了两种注水方式的优点,其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测试精度高,测试功能更加全面,所以越来越被更多的油田所使用,成为我国主要的细分层注水技术[1]。
薄隔层薄夹层细分注水技术在欢西油田的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欢西油田的开发现状,提出了小夹层与无夹层机械封堵工艺,设计、试验了对小夹层能够进行反向封隔,对无夹层井段能够封堵炮眼的长胶筒封隔器。
该封隔器采用扩张式胶筒,最大长度达到2m,座封方式为液压座封,支撑方式分为支撑式与悬挂式,解封方式分为上提解封与旋转解封,组合成三种系列封隔器,具有高承压的特性。
通过应用,长胶筒封隔器在笼统注聚井、分层注水井和采油井堵水上,利用不同的封堵管柱,有效控制了驱替液的无效注采,形成了欢西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细分挖潜的配套工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封隔器细分注水分层采油厚油层
1 地质概况
欢西油田稀油主力注水区块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综合含水已达到94.5%以上,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
受层间非均质性影响,厚油层层内无效注采循环严重,严重影响区块分层注水、精细注水。
(1)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隔层薄,多级分注受限制。
(2)夹层发育差。
如锦16块小层之间隔层厚度平均只有3.4米,部分井区‘开天窗’。
夹层特征:厚油层内非均质性严重,水洗不均匀,在厚油层内部,物性夹层的存在影响了储层的均质性。
岩性以灰色、褐灰色泥质粉砂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厚层内部,厚度在0.2~1m,平面分布不稳定,具有低渗透性。
(3)部分高渗流通道吸水量大,导致水驱无效循环加剧,注采效果变差。
2 目前注水区块使用的封隔器
(1)目前欢西油田注水区块使用的两种封隔器:K-344型封隔器,Y-211型封隔器。
(2)K-344、Y-341型封隔器的缺陷。
通常层内薄隔层、层间薄夹层长度小于0.5m,而这两种常规封隔器的胶筒长度一般为0.3m,受管柱调配误差影响,不能对厚度小于0.5m的小夹层及结构界面实施封堵。
对于层间高渗透层的薄隔层薄夹层间的炮眼,常规封隔器无法有效封堵,往往造成无效注水。
3 长胶筒封隔器的结构特点及技术参数3.1 长胶筒封隔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长胶筒封隔器的特点首先是利用封隔器的胶筒来封堵套管上的炮眼,从而阻断高渗透层注入通道,强制注入液体进入低渗透层,达到提高注入液利用率或减少采出液的目的。
该技术的关键是封隔器胶筒的长度和强度达到既能封堵炮眼,又能长期座封,同时具有高承压易解封的特点。
长胶筒封隔器的另一个特点是利用封隔器胶筒的长度对小夹层进行反向封隔。
常规油水井管柱设计中,每1000m管柱的允许误差为0.03%,当夹层厚度小于0.5m时,采用常规压缩式封隔器无法进行封隔油层,而采用长胶筒封隔器则可以进行反向封隔,即用封隔器胶筒的长度,补偿管柱误差。
例如,当夹层厚度为0.4m时,采用胶筒长度1m的封隔器,即使出现±0.3m的误差,夹层仍然被胶筒覆盖,只是夹层上部或下部赔偿封堵一部分炮眼。
3.2 基本结构图
K342-114 K141-114 K341-114 1.上接头2.解封销钉3.解封挡环4.解封活塞5.中心管6.上壳体7.上硫化头8.胶筒9.下硫化头10.下壳体11.单流阀12.下接头组成
3.3 长胶筒封隔器的承压试验
在地面模拟试验中,当注入压力达到20MPa时,封隔器胶筒从套管炮眼中挤出,168小时后使其解封,检查胶筒完好,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因此这种封隔器可以用来封堵套管炮眼。
3.4 长胶筒封隔器的解封试验
K141-114型封隔器为支撑式封隔器,该封隔器解封时只要上提管柱,解封活塞打开,胶筒内液体泄掉,封隔器解封;K341-114型封隔器同样为上提解封式,解封时需要克服解封销钉的剪切力;K342-114型封隔器为悬挂式封隔器,采用旋转解封机构,解封时,正转油管,解封销钉剪断,解封活塞打开,胶筒内液体泄掉,封隔器解封。
在模拟套管中,5次解封旋转扭距测试数据依次为:销钉直径4.0mm,解封扭矩4.3kNm;销钉直径3.0mm,解封扭矩3.9kNm;销钉直径3.0mm,解封扭矩4.1kNm;销钉直径2.5mm,解封扭矩3.2kNm;销钉直径2.0mm,解封扭矩2.8kNm。
3.5 长胶筒封隔器的基本参数
K342和K141型封隔器技术参数为:封隔器长度1995 ~2995m m,胶筒长度1000~2000mm,胶筒厚度25mm,最小内径50mm,最大外径114mm,坐封压差15Mpa,工作温度<120℃。
普通封隔器如K-344型封隔器,Y-211型封隔器胶筒长度仅为300mm。
4 长胶筒封隔器应用效果及评价
经过严格地质筛选,2010年12月针对锦16块4口水井,采用长胶筒封隔器与常规封隔器组合,利用结构界面进行层内细分注水。
以锦2-丙6-225为例,用长胶筒封隔器封堵油层1423.9-1425.3米,顶部1422.6-1423.9米注水,并调整各层段水量。
通过长胶筒封隔器将厚油层内的高渗透无效注采部位封堵,减少无效注采。
丙6-225对应井组措施效果:措施前平均日产油16.8t,措施后平均日产油20.5t;平均日增油3.7t,累增油:370t;措施前平均含水:96.1%,措施后平均含水:94.6%,含水下降1.5个百分点。
2010年至今,该技术于欢西油田累计实施4井次,累增油780t,综合含水下降1.4个百分点。
5 结论与认识
5.1 采用长胶筒封堵技术可以实现厚油层内细分注水和堵水
克服了因管柱伸缩常规封隔器无法封隔小夹层的矛盾。
与常规措施工艺相比,措施对象由层间大段封堵转移到层内多段封堵,封隔界面由岩性隔层变为物性结构界面,提高了有效注入量与采出液量,控制了无效循环,扩大了波及体积,是机械封堵工艺的一次革命性创新。
5.2 采用长胶筒封隔器封堵技术施工工艺简单
经过现场试验证明,具有可操作性强、施工成功率高、可靠性好、成本低等特点,还可以与其它工艺措施配套实施,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胡博仲. 非均质多层砂岩油田分层开采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 黄修平,姜喜庆,赵伟. 喇嘛甸油田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2):7-8.
[3] 游亨淮,李康中. 注水井分层配水工艺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