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_基于对外开放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3.38 KB
- 文档页数:5
Value Engineering• 13 •地区差异、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SUR模型的实证分析Regional Differenc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Economic Growth: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UR Model梁经伟 LIANG Jing-wei(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650093)(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China )摘要:利用1995-2014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SU R模型,在地区差异的情况下测算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研究表明,从对外开放度上来看,沿海地区远高于边境省份。
其次,从贡献率来看,边境省份的贡献率又远高于沿海地区。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5 to 2014, the SUR model of panel data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ribution of openness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as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astal areas are much higher than border provinces.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border provinces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coastal areas.关键词:面板数据;SU R模型;地区差异Key words: panel data; SUR model; regional differences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013-02〇引言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综合性 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化生产过程与国际社会 再生产过程的联系程度或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龚六堂
【期刊名称】《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年(卷),期】2024(3)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高收入国家水平的距离进一步缩小,显示我国将会较快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需要完整、准确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
经济的高质量增长需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本文比较分析了世界各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后的经济增长特征,指出此时影响不同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实际途径和政策建议。
【总页数】16页(P67-82)
【作者】龚六堂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外贸、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评《对外贸易、外资促进经济增长路径的比较研究》
2.科技人才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r——基于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实证检验
3.“营改增”是否提升了全要素
生产率?——兼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制度红利4.科技创新促进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基于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检验5.消费增长能否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效率分析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和效率是衡量经济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TFP衡量了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综合运用的生产效率,而效率则关注更加具体的生产要素使用情况。
本文将围绕全要素生产率与效率展开讨论,并分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与衡量指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生产中各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综合运用下能够产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值。
衡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主要有Solow残差法、Malmquist指数法和TFP增长分解法。
(1)Solow残差法:它通过排除劳动力和资本因素的影响,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
(2)Malmquist指数法: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生产函数来评估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的贡献。
(3)TFP增长分解法:通过对生产函数中各要素投入和产出的变动进行分解,衡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
二、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进而带动社会福利的提升。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意味着单位投入资源获得更多的产出,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分配的可能性。
同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能够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三、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技术进步、创新能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源状况、制度环境等。
(1)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新生产要素的引入和生产方式的改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资本积累:充足的资本积累能够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质基础,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合理的资本配置和投资结构也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3)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研究及实证分析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整体生产力的常用指标,它描述了与生产相关的所有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总体上的相互作用。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最早于20世纪初由Solow提出,他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即美国长期以来的生产率增长主要由TFP的增长促成,而不是生产要素的增长。
Solow的这个研究引起了经济学家们对TFP的关注和研究,从而催生了一系列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发展。
在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发展过程中,TFP常被定义为衡量生产要素产出效率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比率。
而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被看作是所有生产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其影响因素比单一生产要素更为广泛,包括技术进步、投资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制度环境、产业连接关系等等。
从实证角度出发,全要素生产率理论还习惯采用生产函数方法,通常假设生产函数具有一定的技术使产出最大化,并使用生产函数确定TFP。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权重进行比较系统地分析,但是其依赖于生产函数的假定和数据的质量等限制条件,因此必须谨慎使用。
同时,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研究也引发了一系列实证分析。
近年来,随着数据采集和计算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关注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分析方面。
其中一些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TFP与新经济、收入分配和贸易自由化等之间的关系,以及TFP对经济稳定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新经济行业如数字化和电子商务对TFP的增长具有重要贡献。
这与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以及自动化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并促进了工业4.0和人工智能等趋势的发展。
同时,自由贸易协定和国际贸易也被证明对TFP增长有积极作用。
然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测量全要素生产率,且其解释力很弱。
这是因为,生产要素的定量和质量往往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和制度环境等,这种影响很难通过生产函数等经典方法准确衡量。
技术进步对安徽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基于CES生产函数的应用程龙1,徐中生2(1.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09;2.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摘要:本文运用CES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研究技术进步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85-2007年,安徽省资本、劳动、资本劳动力组合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分别为102.98%、22.20%、-32.12%和6.95%,说明安徽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其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属于粗放型增长。
因此,要想使经济能够长久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技术进步的贡献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生产函数;技术进步;技术贡献率中图分类号:F727.35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advances contributing to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Based on application of CESproduction functionCheng Long1, Xu Zhongsheng2(1.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NanJing 210009;2.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chool of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s,AnHui BengBu 233000)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bye use of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the Solow growth equ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contribution rate of capital, labor, capital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n the labor composi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province are 102.98%, 22.20%, -32.12% and 6.95% in 1985-2007. In other words, Anhui's economic growth mainly depends on physical capital investment, which is still is still extensive economic growth mod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contribution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Keywords:production functi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echnological1 引言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