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水稻
- 格式:ppt
- 大小:7.77 MB
- 文档页数:41
水稻教学讲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农业科学》教材中第四章“水稻种植技术”展开,详细内容包括水稻的生长习性与生态环境、水稻的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水稻的育秧与移栽技术、水稻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以及水稻的收获与储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稻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认识到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水稻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秧与移栽技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学会水稻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学生水稻生产管理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教学重点:水稻的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育秧与移栽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稻种植技术课件、实物展示(水稻种子、育秧盘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图片,引出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水稻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水稻的生长需求。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参与水稻种植实践活动,讲解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秧与移栽技术。
4.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水稻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水稻种植技术的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稻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
(2)列举三种常用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3)结合实际,分析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
2. 答案:(1)水稻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光照和土壤要求较严格。
(2)常用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3)关键环节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了解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产区及其特点。
(2)研究新型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探讨水稻种植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水稻生产基础知识1、水稻一生包括几个生育阶段水稻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直到新的种子形成为止。
根据水稻一生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划分为两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4 个生育时期,即秧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及结实期。
(一)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幼穗分化前, 在这一时期内主要是摄取养分长植物体,为过渡到下一发育阶段积累必要的营养物质。
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
幼苗期是指秧田期内稻种发芽,出苗到插秧前,分蘖期依分蘖时间和速度不同,又分为分蘖始期,最高分蕖期、分蘖末期等。
分蘖期间分蘖数开始时增加较慢,数量少,称分蘖始期,随着稻株同化作用的增加,生长旺盛,分蘖速度加快,分蘖茎数迅速增加以至达到最高分蘖数,称最高分蘖期,最高分蘖期以后,分蘖茎数的增加又趋于缓慢,以至分蘖茎数停止发生,即分蘖末期。
水稻发生的分蘖并非都能成穗,只有有效分蘖茎数才是每亩穗数的基础。
因此,了解水稻分蘖特性后,在农业生产上就要千方百计的采取促进措施,争取多一些有效分蘖。
如果分蘖期光照充足、温度高、环境条件好,栽培上施足基肥,加强肥、水管理,供给稻株充足的营养物质,促使早生快发,就能达到早分蘖,低节位蘖数多,有效分蘖数多,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保证在一定面积内达到最高的有效茎数。
因此,分蘖期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二)水稻生殖生长阶段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的种子形成。
在这个时期要吸取大量营养物质,除建造植物体外,还要转化形成生殖器官,开花结实。
生殖生长期包括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
幼穗形成期从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到抽穗为止。
结实期是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为止。
幼穗形成期间,稻株节间迅速伸长,植株高度增加很快,所以这个时期又叫伸长期,这个时期是决定每穗粒数多少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系到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
此期如外界环境条件良好,营养充足,每穗粒数就多,则获得高产可能性就大,反之,外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稻穗生长发育,营养条件很差,穗头小,籽粒少,产量不高.从氮素供应情况看,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结束,所吸收的氮素数量约占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总量的30%左右,为此,栽培上特别强调在前期施肥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施穗肥的措施,补充营养,以增加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