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直线运动(提高卷)
- 格式:doc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直线运动提高题(含答案)C.()m n Smn-D.()22m n Smn+8.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19.30s。
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
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m时最大速度的98%,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度。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9.在操场400米标准跑道上有相距L=31m的甲、乙两名同学,如图所示(图就是一个400M跑道,左边一个甲,右边一个乙,两人开始在直道上).甲同学以4m/s的速率绕操场逆时针慢跑.乙同学开始处于静止状态,他加速的最大加速度为 1 m/s2,跑步中最大速率为5m/s.乙同学想在最短时间内与甲同学相遇,试通过计算判断:乙同学应该顺时针运动还是逆时针运动? 10.如图所示,直杆长L1=0.5m,圆筒高为L2=3.7m.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H=0.8m处.直杆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越圆筒.(取g=10m/s2),试求:(1)直杆下端刚到圆筒上端的时间;(2)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11.如图所示,A、B两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B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25 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匀变速运动,现在A持棒以最大速度向B奔来,B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B接棒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1)B在接力区需跑出的距离x1为多少?(2)B应在离A的距离x2为多少时起跑?12.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释放一些相同的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之后,对斜面上运动的小球摄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AB=15cm,BC=20cm.试求:(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2)拍摄时B球的速度;(3)D、C两球间的距离;(4)A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多少个?13.一弹性小球自4.9m高处自由落下,当它与水平桌面每碰撞一次后,速度减小到碰前的7/9,试计算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g取9.8m/s2)14.在h高处,小球A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地面上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另一小球B,求A、B在空中相遇的时间与地点,并讨论A、B相遇的条件(不计空气阻力作用)。
提能增分练(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灵活应用[A 级——夺高分]1.(2017·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模拟)将自由落体运动分成时间相等的4段,物体通过最后1段时间下落的高度为56 m ,那么物体下落的第1段时间所下落的高度为( )A .3.5 mB .7 mC . 8 mD . 16 m解析:选C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满足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比是x 1∶x 2∶x 3∶x 4=1∶3∶5∶7,当x 4=56 m 时,第一段时间下落的高度:x 1=56 m×17=8 m ,故选C 。
2. (2017·云南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平直公路上有A 、B 两块挡板,相距8 m ,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以6 m/s 的初速度从A 板出发向右运动,物块每次与A 、B 板碰撞后以原速率被反弹回去,物块最终停止在距B 板6 m 处,且运动过程中物块只与A 板碰撞了一次,则物块运动的时间是( )A .6 sB .7 sC .8 sD .9 s解析:选A 因为整个过程中物块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往返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恒定,故可视为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公式s =v 0+v t 2t 可得18 m =6 m/s +02t ,解得t =6 s ,A 正确。
3.(2017·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检测)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 与5 s 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A .5∶4B .4∶5C .3∶4D .4∶3解析:选C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 =Δv a =0-20-5s =4 s ,t =2 s 时位移:x 1=v 0t -12at 2=⎝ ⎛⎭⎪⎫20×2-12×5×22 m =30 m ,5 s 时的位移就是4 s 时的位移,此时车已停:x 2=0-v 202a =0-2022×-5m =40 m,2 s 与5 s 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x 1∶x 2=3∶4,故选C 。
高中物理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01 直线运动一、单选题(共3题;共6分)1.(2分)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
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可变。
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θ的大小有关。
若由30°逐渐增大至60°,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2.(2分)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H4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H4所用的时间为t2。
不计空气阻力,则t2t1满足()A.1< t2t1<2B.2<t2t1<3C.3< t2t1<4D.4<t2t1<53.(2分)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二、多选题(共7题;共21分)4.(3分)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
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
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
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
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A.木板的质量为1 kgB.2 s~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C.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3分)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
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 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
一、选择题1.【2016·上海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 .22m/s 3B .24m/s 3C .28m/s 9D .216m/s 9【答案】B【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方法技巧】本题先通过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t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两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再根据加速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2.【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s t B .232s t C .24s t D .28s t 【答案】A【解析】设初速度为1v ,末速度为2v ,根据题意可得221211922mv mv ⋅=,解得213v v =,根据0+v v at =,可得113+v v at =,解得12atv =,代入2112s v t at =+可得2s a t =,故A 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方法技巧】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明了,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
3.【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和位置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答案】A【考点定位】考查匀变速运动的图像【方法技巧】本题重在考查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图像,细节在运动的方向上,可由此排除CD 选项;结合速度与位移的二次函数关系,可排除B 选项。
排除法是做选择题一个常用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第一章直线运动章末强化能力提高30题1.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t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和b所示.在t1时刻( )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解析在v—t图象中,图象在t轴的上方v为正值,表示物体朝正向运动;在t轴的下方v为负值,表示物体朝负向运动.甲、乙两物体v都为正值,说明它们都朝正向运动,A 正确.由图象可知,在t1时刻v乙>v甲,D正确.答案AD2.如图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 ).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快B.当t=t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C.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D.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都大于零解析由图象可知,A、B两质点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0,故D错误.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速度的大小,v A>v B,A正确,C错误.在t1时刻两质点所处位置相同,但出发点不同,故t=t1时,两质点的位移不同,B错误.答案 A3.汽车甲沿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一辆汽车乙开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条件,()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C.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D.可求出追上前,两车相距最远时,乙车的速度解析 追上时位移相等,如图面积相等故v 乙=2v 甲 又因为追上前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所以此时V 乙=V答案 AD4.汽车由甲地开出,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时,刚好停止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汽车的(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解析 v -t 图线中斜率表示加速度,故a 1∶a 2=v t 0∶v 2t 0=2∶1,A 对;v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x 1∶x 2=1∶2,B 对;平均速度之比为v 1∶v 2=v 2∶v 2=1∶1,D 对,C 错.答案 ABD5.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为:2105x t t =-(m ),t 的单位为s 。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一物体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初始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且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后再反向逐渐增大较长一段时间,以下对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增加B.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减小C.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加速度开始反向增加物体就向左运动D.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减小到零以后物体就向左运动答案BD2.(2012·长春检测)A与B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B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A.两质点速度相等B.A与B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A的瞬时速度是B的2倍D.A与B的位移相等答案BCD解析由题意可知二者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再由v=v A 2=v B,所以A的瞬时速度是B的2倍,选B、C、D.3. (2012·福州模拟)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知道()图1A.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C.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 mD.小车做曲线运动答案AB解析由v-t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速度约为0.8 m/s,故A、B正确.小车的位移为v-t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x=84×0.1×1 m=8.4 m,C项错误,图线弯曲表明小车速度大小变化不均匀,但方向没有改变,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动,故D项错误.4. (2012·石家庄模拟)物体A 、B 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2所示,则( )图2A .物体A 、B 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 .物体A 、B 在0~4 s 内的位移相同C .物体A 、B 在t =4 s 时的速度相同D .物体A 的加速度比物体B 的加速度大 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两个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运动方向相同,A 选项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在0~4 s 内,B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显然比A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即B 物体在0~4 s 内运动的位移比A 物体大,B 选项错误;在t =4 s 这个时刻,两个图线交于一点,表示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C 选项正确;B 图线比A 图线斜率大,即B 物体的加速度大于A 物体的加速度,D 选项错误.5.(2012·北京东城模拟)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每一次相碰后反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若g =10 m /s 2,则(图3A .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的速度的大小为5 m /sB .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2 m /sC .小球是从5 m 高处自由下落的D .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答案 D解析 由v -t 图象可知,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 m /s ,A 项错误;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Δv =v′-v =-3 m /s -5 m /s =-8 m /s ,B 项错误;由小球落地时的速度v =5 m /s ,得小球下落高度h =v 22g =1.25 m ,C 项错误;由小球反弹速度v ′=-3 m /s ,得反弹的最大高度h ′=v ′22g=0.45 m ,D 项正确.6. (2012·启东中学质检)如图4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 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 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列四幅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知,物体在0~t 1和t 2~t 3时间内做匀速运动,两时间段内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在t 1~t 2时间内物体静止不动.相应地位移-时间图象上,0~t 1时间内位移均匀增大,是过原点的直线,t 1~t 2时间内位移不变,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t 2~t 3时间内物体从静止位置向相反方向运动,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且t 3-t 2>t 1,最后的位移为负值,结合图象知选项C 正确.7. (2012·北京师大附中模拟)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 、B 的v -t 图象如图5所示.在0~t 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 .A 、B 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断减小B .A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B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 .A 、B 两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D .A 、B 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v 1+v 22答案 AC解析 由图象可看出,A 、B 两物体的v -t 图线的斜率都在减小,即加速度减小,A 对,B 错;图线所包围的面积都在t 轴上方,则位移均在增加,C 正确;在0~t 0时间内,A 物体的位移大于初、末速度相同的匀加速运动的位移,v A >v 1+v 22,B 物体的位移小于相同速度变化的匀减速运动的位移,v B <v 1+v 22,D 错.故选A 、C .8.(2012·山东淄博一中模拟)如图6所示,a 、b 分别是甲、乙两辆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 )图6A .2 s 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 .在0~8 s 内两车最远相距148 mC .两车只有t 0时刻速率相等D .两车在t =8 s 时相遇 答案 B解析 2 s 后,|a 甲|=202 m /s 2,|a 乙|=203m /s 2,故|a 甲|>|a 乙|,A 错;t =2 s 时和t =t 0时,甲、乙速率均相等,故C 错;t =8 s 时,甲回到出发点,乙没有回到出发点,故D 错;由题干图可知两车在0~8 s 内相距最远时应在t 0时刻,由a 、b 两线可求出t 0=4.4 s ,则两车相距最远的距离x 应为a 、b 两线和纵轴围成的面积,解得x =148 m ,故B 对.9.如图7所示,a 、b 分别是甲、乙两辆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 )图7A .2 s 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 .在0~8 s 内两车最远相距148 mC .两车只有t 0时刻速率相等D .两车在t =8 s 时相遇答案B解析 2 s后,|a甲|=202m/s2,|a乙|=203m/s2,故|a甲|>|a乙|,A错;t=2 s时和t=t0时,甲、乙速率均相等,故C错;t=8 s时,甲回到出发点,乙没有回到出发点,故D错;由题干图可知两车在0~8 s内相距最远时应在t0时刻,由a、b两线可求出t0=4.4 s,则两车相距最远的距离x应为a、b两线和纵轴围成的面积,解得x=148 m,故B对.10.(2012·陕西西安一中质检)如图7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图8A.曲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物体3和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答案B解析在x-t图象中,图线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t1时刻图线1的斜率大于图线2的斜率,因此速度v1大于v2.B对,A错.在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大小,C选项中,在0至t3时间内图线3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小,物体3的位移小,平均速度小,C错误.x-t图象中,t2时刻,速度由正方向变为负方向,物体反向运动,v-t图象中,t4时刻,速度由增大变为减小,方向并没有改变,物体仍然沿正方向运动,D错误.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满分12分)11.(6分)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8(a)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现利用图8(b)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s和4.0×10-3s.用精度为0.05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d,其示数如图9所示.图9(1)滑块的宽度d=________ cm.(2)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____ 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___ m/s.答案(1) 1.015(2)1.0 2.512.(6分)(2012·天星金考卷)做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10所示,使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轴重合,左边与y轴平行,将每段纸带粘贴在直线坐标系中,则小车做________运动,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0答案匀加速直线0.75解析由题意可得,每段纸带的长度就是相等时间间隔T内小车的位移,由图示数据可得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小车的位移差等于Δx=7.5×10-3m,为一个常数,可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时间间隔T=0.02×5 s=0.1 s,根据Δx=aT2,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0.75 m/s2.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48分)13.(12分)建筑工人安装脚手架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名建筑工人不慎将抓在手中的一根长5 m的铁杆在竖直状态下由静止脱手,不计空气阻力.试问:(1)假设杆的下端离地面40 m,那么铁杆碰到地面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少?(2)若铁杆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某楼层面的时间为0.2 s,试求铁杆下落时其下端距离该楼层面的高度是多少?(g取10 m/s2,不计楼层面的厚度)答案(1)28.28 m/s(2)28.8 m解析(1)由公式v2=2gh得,铁杆碰到地面时的速度为:v =2gh =2×10×40=28.28 m /s(2)设下落时铁杆下端距离该楼层面的高度为h 1, 则有 h 1=12gt 21h 1+5=12gt 22t 2-t 1=0.2 s 解得:h 1=28.8 m14.(10分) 如图11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x =7 m 时,A 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v A =4 m /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正以v B =10 m /s 的初速度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 m /s 2,求A 追上B 所经历的时间.图11答案 8 s解析 物体B 减速至静止所用的时间为t 0 则0-v B =at 0,t 0=102s =5 s t 0时间内,物体B 向前运动的位移 x B =12v B t 0=12×10×5 m =25 m .又因A 物体5 s 内前进x A =v A t 0=20 m , 显然x B +7 m >x A .所以A 追上B 前,物体B 已经静止,设A 追上B 经历的时间为t ′,则t ′=x B +7v A =25+74s =8 s .15.(12分)甲、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v 1=16 m /s 的初速度,a 1=-2 m /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以v 2=4 m /s 的初速度,a 2=1 m /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答案 24 m 8 s解析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再次相遇时,两车的位移相等.设经过时间t 1两车相距最远.由题意得v 1+a 1t 1=v 2+a 2t 116.(14分) 2012年北京“一百迈”事件,将交通安全问题,以前所末有的方向,推到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也透视出汽车时代的人们对交通安全问题的担忧.下面的图表,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和部分安全距离数据.请根据上边的表格计算(本题中的路面情况均相同):(1)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请在表格中填上对应的数值.(2)超速是一种很危险的驾驶行为,一位司机发现前面80 m处有一障碍物,此时他的车速为100 km/h,请问他能否避免车祸的发生?(3)酒后驾车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违法行为,由于酒精的作用,人的反应时间延长,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50 m处有一队学生正在横过马路,此时他的车速为72 km/h,而他的反应时间却比正常时慢了0.1 s,请问他能否避免惨剧的发生?答案(1)204060(2)无法避免(3)不能避免。
一、选择题1.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用10km/h 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前一半路程,接着用15km/h 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剩下的一半路程。
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2km/h B .12.5km/hC .13km/hD .13.5km/h A解析:A 【详解】总路程为2s ,前半程和后半程都为s ,则前半程的时间为11s t v =后半程的时间为22s t v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121222210km/h 15km/h =12km/h 10km/h 15km/h s v v s v s s t v v v v ⨯⨯====+++总总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6m/s v =甲,0.2m/s v =乙B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6.0mC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4.8m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 B 解析:B 【详解】A .由图可知,当t =6s 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 甲=3.6m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 乙=1.2m ,则v 甲= 3.6m =6ss t 甲甲=0.6m/s v 乙=1.2m =6ss t 乙乙=0.2m/s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CD .由图象可看出:经过6s ,甲车的路程是3.6m ,乙车的路程是1.2m ,由题知,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6m-1.2m=2.4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6m+1.2m=4.8m故B 错误,符合题意,C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小明去上学,他先以2m/s 速度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 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 的速度步行到学校。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 A .2m/s B .3m/sC .4m/sD .5m/s C解析:C 【详解】小明同学第一段通过的路程为1112m/s 1min 2m/s 60s 120m s v t ==⨯=⨯=第二段通过的路程为2225m/s 5min 5m/s 300s 1500m s v t ==⨯=⨯=第三段通过的路程为3331m/s 1min 1m/s 60s 60m s v t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m 1500m 60m 1680m 4m/s 1min 5min 1min 420ss v t ++====++ 故选C 。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0分)[ID:11638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恒定不变,与路程及时间无关2.(0分)[ID:116376]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3.(0分)[ID:116368]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s~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015s~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10m/s4.(0分)[ID:116350]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vt=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5.(0分)[ID:116347]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2m/s B.5m/s C.4.8m/s D.4.5m/s6.(0分)[ID:116340]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路程之比是1:2,它们通过时间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A.2:1B.1:1C.1:3D.4:17.(0分)[ID:11633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A.1∶2B.2∶1C.9∶8D.8∶98.(0分)[ID:116319]下列对一些常见的估测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40cm B.中学生心脏每分钟跳动约是70次C.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是1s D.我国高速公路限速300km/h9.(0分)[ID:116316]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2021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第一部分 直线运动专题1.26.竖直上抛运动(提高篇)一.选择题1.(2020东北三省四市二模)将质量为0.1kg 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速度v 与位移x 的关系式为x v -=15。
关于物体该过程的初速度0v 、加速度a 、阻力f 的大小及物体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t (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取g=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v =5m/s ,5.12-=a m/s 2 B .0v =5m/s ,25-=a m/s 2 C .f=0.25N ,t=0.4s D .f=1.25N ,t=0.4s2. (2020年5月青岛二模)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寓意为“接风洗尘”。
某次仪式中,水从两辆大型消防车中斜向上射出,经过3s 水到达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和水柱间的相互影响,若水射出后第1s 内上升高度为h ,则水通过前15h 段用时为 A .0.5s B .(23)s - C .(322)s - D .0.2s3.某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 )t =0.5 s 时刚好到达最高点 (B )t =0.9 s 时刚好触地(C )前0.9 s 内通过的路程为0.45 m (D )前0.9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 m/s.4、将一个物体在t=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0. 8 s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 m/s(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一定是在t=3.2 s时回到抛出点B.t=0.8 s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是20 m/sD.t=0.8 s时刻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上方5.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A.路程为65 m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6、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值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此方法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由T1、T2和H的值可求得g等于( )A.8HT22-T21B.4HT22-T21C.8HT22-T21D.4HT22-T217、如下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过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 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 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T A-T B g2 B.T2A-T2B g2C.T2A-T2B g4 D.T2A-T2B g88、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经3 s到达最高点,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 mB.物体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30 m/s,方向竖直向上C.物体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3∶1D.物体在1 s内、2 s内、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9∶4∶19、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后又落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向上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速度方向向下C.在最高点,加速度大小为零,速度大小为零D.到最高点后,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改变10、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专家称,人类能在20年后飞往火星.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A.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6 m/s 2B.该物体上升的时间为10 sC.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8 m/sD.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16 m/s11、A 物体自高为H 的塔顶自由下落的同时,B 物体自塔底以初速度大小v 0竖直上抛,B 物体上升至最高点时,A 物体正好落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物体落地时速度大小小于v 0 B.B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高于H C.两物体相遇时离地面的高度为3H4D.两物体相遇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均为v 0212.(多选)将某物体以3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
直线运动 培优提高专题一、平均速度的求解1.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 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 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 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v2=60 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 A.=v v 甲乙 B.v v >甲乙 C.v v <甲乙 D .因不知位移和时间无法比较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及应用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 内与第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在走完第1 m 时与走完第2 m 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x1∶x2=1∶3,v1∶v2=1∶2B .x1∶x2=1∶3,v1∶v2=1∶2C .x1∶x2=1∶4,v1∶v2=1∶2D .x1∶x2=1∶4,v1∶v2=1∶23.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 =2 m ,BC =3 m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B .可以求得CD =4 mC .可求得OA 之间的距离为1 mD .可求得OA 之间的距离为1.5 m三、逆向思维法的应用4.子弹以水平初速度连续射穿三个并排着的完全相同的静止并固定的木块后速度恰好减为零,如图所示.则它在每个木块前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和分析5.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最后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第3 s 内平均速度的1.6倍,则物体下落时间为(g 取10 m/s2)( )A .4.3 sB .4.4 sC .4.5 sD .4.6 s6.在某一高度以v0=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时,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g取10 m/s2)()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 m/s,方向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下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上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五、运动图象的比较和应用(一)v-t图象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质点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线.关于两质点在0~8 s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质点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图线交点对应的时刻两质点速度相等,且相距最近C.乙质点距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为80 mD.甲、乙两质点在t=8 s时同时回到出发点8.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二)x-t图象9.a、b两个质点相对于同一原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a、b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个质点运动的出发点相距5 mB.质点a比质点b迟1 s开始运动C.在0~3 s时间内,a、b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质点a运动的速率比质点b的速率大(三)a-t图像10.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 m/s,距离s0=100 m,t=0时刻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6 s时两车等速B.t=6 s时两车距离最近C.t=6 s时两车位移之差为90 m D.两车在0~9 s内会相撞(四)运动图象的综合问题11.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会回到初始位置的是()六、追及相遇问题12.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B.若s0<s1,两车相遇2次C.若s0=s1,两车相遇1次D.若s0=s2,两车相遇1次13.1935年在苏联的一条直铁轨上,有一列火车因蒸汽不足而停驶,驾驶员把货车厢甲留在现场,只拖着几节车厢向前方不远的车站开进,但他忘了将货车厢刹好,使车厢在斜坡上以4 m/s的速度匀速后退,此时另一列火车乙正以16 m/s的速度向该货车厢驶来,驾驶技术相当好的驾驶员波尔西列夫立即刹车,紧接着加速倒退,结果恰好接住了货车厢甲,从而避免了相撞.设列车乙刹车过程和加速倒退过程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求波尔西列夫发现货车厢甲向自己驶来而立即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多远?14.A和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同向运动,A做初速度为零、初加速度为a1、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B做初速度为零、初加速度为a2、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1<a2两物体不可能相遇B.若a1<a2两物体在运动中会相遇两次C.若a1>a2两物体在运动中不可能相遇D.若a1>a2两物体在运动中会相遇两次15.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
班级 姓名
曲靖一中2019届高二下学期过关检测物理试卷
第一章 直线运动(提高卷)
命题人:马振华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5个小题,每题6分,共30分;其中第1题~第3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4题、5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 1、一个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经5s 落地,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2/10s m g =;则物体在开始2s 内和最后2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53 B. 41 C. 31 D. 7
2
2、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处由静止竖直下落,设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的关系为kv f =(比例系数k 为常量),小球落地前已经匀速运动,如图是小球加速度a 与速度v 的关系图,已知图像与坐标轴交点坐标分别为n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重力加速度n g = B. 重力加速度n b g /= C. 比例系数n mb k /= D. 比例系数n k =
3、某次汽车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试验中,测得汽车在第1s 内的位移8m ,第5s 内的位移2m ;下列有关汽车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可能小于2
/5.1s m B. 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2
/5.1s m C. 0=t 时汽车速度可能为9m/s D. 0=t 时汽车速度可能为8.5m/s
4、物体以初速度0v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m x 31=,第2s 内通过的位移
m x 22=,又经过位移3x 物体的速度减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s m v /5.20=
B. 加速度大小为2
/1s m a = C. 位移m x 125.13= D. 运动的总时间为3s
5、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速度v 后,立即匀减速直线运动至B 点速度恰好为零,所用总时间为t ,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是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则物体由A 点到B 点的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由A 点到B 点的平均速度为
2v B. A 点到B 点的距离为vt 2
3
C. 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2t
D. 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t
v
23
二、实验题(10分)
6、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
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 、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
量遮光片的宽度d ;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1t 和2t ,求出加速度a ;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 的平均值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
a
v
b
光电门
回答下列问题:
(1) 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 )所示。
其读数为 cm
(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1t 和2t 表示为a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
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 三、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画出解题必要的辅助图和重要的规律方程及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给分)
7、(10分)如图所示,木杆长为L ,上端用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距木杆下端L 处有一长度也为L 的圆筒,重力加速度为g ;则剪短细线后,木杆通过圆筒的时间t 为多少,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8、(10分)A 、B 两辆玩具小汽车在相互靠近的两条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初速度分别为
s m v A /6=、s m v B /2=;当A 车在B 车后面m x 5.3=处时开始以2/1s m a A =的加速度刹车
并停止运动,求:
(1)A 车超过B 车后保持在B 车前方的时间;
(2)若A 车刹车时B 车同时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2/2s m a B =,但B 车的最大速度只能达s m v m /4=,通过计算说明A 车能否追上B 车?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