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见习教案(一)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消化系统疾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癌、肠胃炎等。
3.掌握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科学饮食习惯。
二、教学内容: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胰腺等。
b.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除废物等。
2.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a.胃溃疡: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
b.胃癌: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
c.肠胃炎: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
d.胰腺炎: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
e.肝炎: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
3.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a.健康饮食: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等。
b.锻炼身体:适度运动,增强消化能力。
c.疫苗接种:接种肝炎疫苗等预防措施。
d.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授课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的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
2.图片展示: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图和疾病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方法和个人经验,共同探讨并分享。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入话题:请学生讲述一下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并简单介绍该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b.复习上节课内容,并带入今天的课程。
2.正文(25分钟)a.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除废物等基本功能。
b.介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癌、肠胃炎、胰腺炎和肝炎,包括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等。
c.利用图片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图和疾病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小组讨论(2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讨论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方法和个人经验。
b.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4.总结(10分钟)a.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教案名称: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XXX版医学教材,涉及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常见疾病及其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为后续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知识尚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同时,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防治的重要性。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能力,能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关注和关爱之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教学难点:如何准确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五、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知识尚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七、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课堂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手段进行讲解;学生讨论则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则利用实验室和校医院等场所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和参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最新资料推荐------------------------------------------------------消化系统疾病教案消化系统疾病教案永胜县职业高级中学谭桂甲第一节上消化系统疾病教案1.本系统是常见多发病:如牛前胃病、马疝痛病等。
2.主要病因是饲料质量差、饲养方法不当、环境卫生不良、管理不善或使役过度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
也常继发于寄生虫病、传染病、中毒等。
3.治疗时既要针对发病的原因,同时又要注意消化系统与其他器官的联系,做到合理治疗。
4.重视平时的预防。
口炎教学目的:1、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口炎疾病的鉴别诊断,明确其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2、熟练掌握胃口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3、掌握口炎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4、掌握口炎疾病治疗中常用药物的性质、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
教学重点:疾病的发生病因、症状和防治措施,教学难点: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教学方法:1 /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和电视录像片等现代教学手段,播放表格、图片、图像、动画等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结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例的临床病例治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本病虽然各种家畜均可发生,但以马,牛较为多见。
原发性的常见于收麦季节和粗暴的器械开口或整齿之后、继发性的主要见于一些传染病的经过中一、定义: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包括齿龈炎和舌炎。
按其炎症的性质,可分为卡他性、水泡性、真菌性、溃疡性、糜烂性、脓疱性蜂窝织炎、中毒性、牛口疮性等各种类型。
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包括齿龈炎和舌炎。
按其炎症的性质,可分为卡他性、水泡性、真菌性、溃疡性、糜烂性、脓疱性蜂窝织炎、中毒性、牛口疮性等各种类型。
其中以卡他性、水泡性、溃疡性和真菌性口炎较为常见,在病初都具有卡他性口炎的症状,传染性口炎还伴有全身性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见习教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消化系统疾病见习教案(一)科目:内科学任课老师高艳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二年级实习时数: 3 学时( 135 分钟)实习课题:肝硬化目的要求:1 .熟练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1 .掌握腹部视、触、叩、听的内容及方法2 .重点掌握腹部触诊的各种手法,各适用于何种脏器及组织的检查3 .掌握肝硬化患者腹部视、触、叩诊的特点及处理原则实习方法及时间分配:1 .讲解及示范( 40 分钟)2 .进入病房见习,学生6人一组检查病人及填写见习报告( 70 分钟)3 .小结( 25分钟)实习器材:皮尺、热水袋一个见习内容:1 .讲解及示范( 40 分钟)腹部分区( 5 分钟)九区法四区法各区所含的脏器1 .视诊( 5 分钟)腹部形态正常:对称平坦腹部膨隆( Abdominal bulge )腹部凹陷、舟状腹( Scaphoid abdomen )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检查门静脉梗阻下腔静脉梗阻上腔静脉梗阻胃蠕动波及肠型腹壁皮肤2 .触诊( 20分钟)注意事项:①病人仰卧、双腿屈起、检查者站在病人的右侧②缓慢腹式呼吸③由浅入深、由下至上、由不痛到痛的部位触诊方法及其适应于何种脏器检查a 、浅部触诊深部 b 、深部滑行触诊触诊 c 、深压触诊d 、双手触诊e 、冲击触诊腹壁紧张度:浅部触诊法压痛( Tenderness )及反跳痛( Rebound tenderness ):深压触诊法腹部肿块:深部滑行触诊、双手触诊法、肿块的大小、部位、质地、表面状态、压痛、边界、运动度、搏动性与邻近脏器的关系肝脏触诊:深部滑行触诊、双手触诊法大小、质地、压痛、边缘、表面状态记录:锁骨中线右肋下至肝脏下缘的距离,剑突点至下缘的垂直距离,正常肝脏的大小脾脏触诊:深部滑行触诊或双手触诊法大小、质地、压痛、边缘、切迹表面状态、记录方法、三条线肾脏触诊:双手触诊法胆囊触诊:深部滑行触诊正常人触不到麦菲氏征( Murphy's sign )方法意义8 )水波感3 .叩诊( 5 分钟)移动性浊音( Shifting dullness )手法意义肝浊音界叩诊脾浊音区叩诊充盈膀胱的叩诊胃泡叩诊区4 .听诊(5 分钟)肠鸣音 4-5 次 / 分震水音( Succussion splash )2 .进入病房见习,学生6人一组检查病人及填写见习报告( 70 分钟)1) 询问病史: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2)腹部体检:内容及方法见上3 .归纳及总结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腹部视、触、叩诊的特点,并填写实验报告( 25分钟)视诊:慢性肝病面容、黄疸、肝掌、蜘蛛痣、紫癜、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皮肤水肿触诊:脾肿大,代偿期肝轻度肿大,失代偿期肝不肿大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4 .掌握肝硬化处理原则1)一般治疗2)对症、支持治疗3)腹水的处理4)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5)并发症治疗6)肝移植术实习重点及难点:肝、脾、移动性浊音检查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启发性提问:1 .肝脾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3.消化系统疾病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掌握程度有所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初步诊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图解、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疾病发生机制,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教学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消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加强交流与合作。
七、教学准备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内科学》等相关教材。
活页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活页教材,如消化系统解剖图解、疾病案例分析等。
教学视频:收集或制作消化系统工作原理、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等方面的视频资料。
消化系统疾病见习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消化系统疾病见习教案(一)科目:内科学任课老师高艳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二年级实习时数:3 学时( 135 分钟)实习课题:肝硬化目的要求:1 .熟练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1 .掌握腹部视、触、叩、听的内容及方法2 .重点掌握腹部触诊的各种手法,各适用于何种脏器及组织的检查3 .掌握肝硬化患者腹部视、触、叩诊的特点及处理原则实习方法及时间分配:1 .讲解及示范( 40 分钟)2 .进入病房见习,学生6人一组检查病人及填写见习报告( 70 分钟)3 .小结( 25分钟)实习器材:皮尺、热水袋一个见习内容:1 .讲解及示范( 40 分钟)腹部分区( 5 分钟)九区法四区法各区所含的脏器1 .视诊( 5 分钟)腹部形态正常:对称平坦腹部膨隆( Abdominal bulge )腹部凹陷、舟状腹( Scaphoid abdomen )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检查门静脉梗阻下腔静脉梗阻上腔静脉梗阻胃蠕动波及肠型腹壁皮肤2 .触诊( 20分钟)注意事项:①病人仰卧、双腿屈起、检查者站在病人的右侧②缓慢腹式呼吸③由浅入深、由下至上、由不痛到痛的部位触诊方法及其适应于何种脏器检查a 、浅部触诊深部 b 、深部滑行触诊触诊 c 、深压触诊d 、双手触诊e 、冲击触诊腹壁紧张度:浅部触诊法压痛( Tenderness )及反跳痛( Rebound tenderness ):深压触诊法腹部肿块:深部滑行触诊、双手触诊法、肿块的大小、部位、质地、表面状态、压痛、边界、运动度、搏动性与邻近脏器的关系肝脏触诊:深部滑行触诊、双手触诊法大小、质地、压痛、边缘、表面状态记录:锁骨中线右肋下至肝脏下缘的距离,剑突点至下缘的垂直距离,正常肝脏的大小脾脏触诊:深部滑行触诊或双手触诊法大小、质地、压痛、边缘、切迹表面状态、记录方法、三条线肾脏触诊:双手触诊法胆囊触诊:深部滑行触诊正常人触不到麦菲氏征( Murphy's sign )方法意义8 )水波感3 .叩诊( 5 分钟)移动性浊音( Shifting dullness )手法意义肝浊音界叩诊脾浊音区叩诊充盈膀胱的叩诊胃泡叩诊区4 .听诊(5 分钟)肠鸣音 4-5 次 / 分震水音( Succussion splash )2 .进入病房见习,学生6人一组检查病人及填写见习报告( 70 分钟)1) 询问病史: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2)腹部体检:内容及方法见上3 .归纳及总结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腹部视、触、叩诊的特点,并填写实验报告( 25分钟)视诊:慢性肝病面容、黄疸、肝掌、蜘蛛痣、紫癜、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皮肤水肿触诊:脾肿大,代偿期肝轻度肿大,失代偿期肝不肿大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4 .掌握肝硬化处理原则1)一般治疗2)对症、支持治疗3)腹水的处理4)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5)并发症治疗6)肝移植术实习重点及难点:肝、脾、移动性浊音检查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启发性提问:1 .肝脾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案消化系统疾病教案急性胰腺炎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急性胰腺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
2. 了解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并发症。
3. 学会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护理计划。
二、教学内容1. 急性胰腺炎的定义和病因介绍急性胰腺炎的概念讲解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如胆道疾病、饮酒、高脂血症等2.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解析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如剧烈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阐述急性胰腺炎的体征,如上腹部压痛、肌紧张、腹胀等3.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介绍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影像学检查(B超、CT)等分析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4.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要点讲解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如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止痛等介绍急性胰腺炎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生长抑素等阐述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指征和手术方式5. 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及护理解析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如胰腺坏死、感染、出血等介绍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护理,包括病情观察、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性胰腺炎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
2. 案例分析:分析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护理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急性胰腺炎基本概念和病因的掌握情况。
2. 病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要点的应用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护理的分析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临床医学内科学教材、消化系统疾病相关书籍。
2. 课件:急性胰腺炎教案课件。
3. 案例资料:急性胰腺炎典型病例。
4. 网络资源:急性胰腺炎相关学术期刊、医学网站。
六、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讲解胆道疾病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引起学生对急性胰腺炎的关注。
消化道出血临床见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掌握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3)熟悉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和预防策略。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能力。
(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急救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关爱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1. 消化道出血的定义和病因2.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3.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4. 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5.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临床思维进行诊断和治疗。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和护理措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操作演示法:演示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操作,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医学教材或参考书。
2. 课件:制作详细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
3. 案例:准备一些实际病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讲解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临床思维进行诊断和治疗。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和护理措施,分享讨论成果。
5. 操作演示:演示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6.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消化系统疾病理论教学部分第一章消化系统疾病总论[教学内容及掌握程度]了解:1.消化系统解剖及生理功能特点;2.消化系统病因、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掌握:1.分类(按病变器官不同分类):食管疾病、胃与十二指肠疾病、小肠疾病、大肠疾病、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腹膜与肠系膜疾病等;2.诊断方法: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腔镜检查与功能检查等;3.消化系统疾病的的诊断程序和防治原则。
[学习难点]消化系统疾病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教学时数与教学形式] 1学时(讲课)[实施方法与学习建议] 介绍疾病分类,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在介绍疾病诊断方法(特别是当今先进的检查手段)时,可配合使用PowerPoint、辅助动画与录像,使讲解更为生动。
学员课前应复习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分类与诊断方法,结合查阅有关文献,开阔视野。
第二章腹部超声检查[教学内容及掌握程度]了解:1.超声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2.超声图像特点;3.超声检查技术;4.超声图像的解读。
掌握:腹部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学习难点]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超声检查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与教学形式] 2学时(讲课)[实施方法与学习建议] 配以临床实例、动态幻灯、板书、文献引用,详细讲述正常器官及典型疾病在超声下的典型表现。
课前学员预习本章节以及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
第三章内镜诊治第一节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教学内容及掌握程度]了解: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方法;2.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诊断。
掌握:1.掌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适应证;2.掌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禁忌证。
[学习难点]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诊断。
[教学时数与教学形式] 0.5学时(讲课)第二节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教学内容]了解: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方法;2.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并发症。
掌握:1.掌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适应证;2.掌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禁忌证;3.掌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临床应用。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案消化系统疾病教案急性胰腺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急性胰腺炎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了解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处理。
二、教学内容1. 急性胰腺炎的定义及病因胰腺的解剖生理概要急性胰腺炎的定义和分类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诱因2.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症状:腹痛、恶心、呕吐等体征:上腹部压痛、肌紧张等严重程度评估:APACHE II评分等3.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等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等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4.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保守治疗:禁食、补液、止痛等药物治疗:抗生素、抑酸剂等手术治疗:适应症及术式选择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并发症处理5. 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常见并发症:胰腺坏死、感染、出血等预防措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诱因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性胰腺炎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分析和处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急性胰腺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的运用。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急性胰腺炎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临床医学内科学教材、消化系统疾病相关资料。
2. 课件:急性胰腺炎教案课件。
3. 案例素材:急性胰腺炎临床案例。
4. 影像学资料: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图片。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2学时2. 教学活动:教学导入(10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急性胰腺炎的主题。
教学讲解(40分钟):详细讲解急性胰腺炎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案例分析(20分钟):分析典型急性胰腺炎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分析和处理。
消化系统疾病见习教案(一)
科目:内科学任课老师高艳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二年级实习时数: 3 学时(135 分钟)实习课题:肝硬化
目的要求:
1 .熟练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
1 .掌握腹部视、触、叩、听的内容及方法
2 .重点掌握腹部触诊的各种手法,各适用于何种脏器及组织的检查
3 .掌握肝硬化患者腹部视、触、叩诊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实习方法及时间分配:
1 .讲解及示范(40 分钟)
2 .进入病房见习,学生6人一组检查病人及填写见习报告(70 分钟)
3 .小结(25分钟)
实习器材:皮尺、热水袋一个
见习内容:
1 .讲解及示范(40 分钟)
腹部分区( 5 分钟)
•九区法
•四区法
•各区所含的脏器
1 .视诊(5 分钟)
•腹部形态
正常:对称平坦
腹部膨隆(Abdominal bulge )
腹部凹陷、舟状腹(Scaphoid abdomen )
•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检查
门静脉梗阻
下腔静脉梗阻
上腔静脉梗阻
•胃蠕动波及肠型
•腹壁皮肤
2 .触诊(20分钟)
注意事项:
①病人仰卧、双腿屈起、检查者站在病人的右侧
②缓慢腹式呼吸
③由浅入深、由下至上、由不痛到痛的部位
触诊方法及其适应于何种脏器检查
a 、浅部触诊
深部b 、深部滑行触诊
触诊c 、深压触诊
d 、双手触诊
e 、冲击触诊
•腹壁紧张度:浅部触诊法
•压痛(Tenderness )及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 ):深压触诊法
•腹部肿块:深部滑行触诊、双手触诊法、肿块的大小、部位、质地、表面状态、压痛、边界、运动度、搏动性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肝脏触诊:深部滑行触诊、双手触诊法大小、质地、压痛、边缘、表面状态记录:锁骨中线右肋下至肝脏下缘的距离,剑突点至下缘的垂直距离,
正常肝脏的大小
•脾脏触诊:深部滑行触诊或双手触诊法大小、质地、压痛、边缘、切迹
表面状态、记录方法、三条线
•肾脏触诊:双手触诊法
•胆囊触诊:深部滑行触诊
正常人触不到
麦菲氏征(Murphy's sign )
方法
意义
8 )水波感
3 .叩诊(5 分钟)
•移动性浊音(Shifting dullness )
手法
意义
•肝浊音界叩诊
•脾浊音区叩诊
•充盈膀胱的叩诊
•胃泡叩诊区
4 .听诊(
5 分钟)
•肠鸣音4-5 次/ 分
•震水音(Succussion splash )
2 .进入病房见习,学生6人一组检查病人及填写见习报告(70 分钟)
1) 询问病史: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
2)腹部体检:内容及方法见上
3 .归纳及总结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腹部视、触、叩诊的特点,并填写实验报告(25分钟)
视诊:慢性肝病面容、黄疸、肝掌、蜘蛛痣、紫癜、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皮肤水肿
触诊:脾肿大,代偿期肝轻度肿大,失代偿期肝不肿大
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
4 .掌握肝硬化处理原则
1)一般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3)腹水的处理
4)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5)并发症治疗
6)肝移植术
实习重点及难点:
肝、脾、移动性浊音检查方法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启发性提问:
1 .肝脾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3.肝硬化的并发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