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考纲之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_
- 格式:ppt
- 大小:163.00 KB
- 文档页数:23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16——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解析版)(上海专用)【考点解析】1.作品的思想意义:即文章的主旨。
评价思想意义就是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否健康,观点是否正确、深刻;主题是否鲜明、突出,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表现的人物、事件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评价文章素材是否真实,妥当,说明的信息是否传播了新的信息,是否具有推广宣传的价值,等等。
2.作品的艺术价值:即作品的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征等。
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即对上述几方面进行优劣的评判。
设题角度有:对作品的结构布局,选材剪裁,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征等方面的优劣做出评价。
一、怎样“评价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高考所说的评价文章的思想性,主要指评述文章的主旨。
具体而言就是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否健康,观点是否正确、深刻;主题是否鲜明、突出,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表现的人物、事件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评价文章素材是否真实,妥当,说明的信息是否传播了新的信息,是否具有推广宣传的价值。
评价思想性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②要坚持观点和材料一致的原则;③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拔高”。
依据观点和材料相统一的原则来评述材料的作用和作者的观点,便是一种价值判断了。
二、评价的思维方法(1)具体地分析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地结合文学作品的实际材料和作者的写作思路,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际的分析,或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2)客观地评论对于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即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方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在具体评价时,时代社会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的创作实际、作者的思想倾向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3)历史地评价对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和外国作家。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阐释】所谓“评价”,就是读者在阅读、分析、理解作品之后,站在一定的立场上,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作品的写作艺术、风格流派等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发表意见和看法,评判作品的是非、优劣、高低,衡量作品的阅读、欣赏价值,评价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等等。
考点中所说的“评价”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阅读要求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对文章中“已有的东西”进行主观性的评价。
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原来固有的,而是读者加上去的主观性较强的东西。
而现代文阅读的其他项要求则是对文章“已有的”东西进行理解、筛选、分析和综合,得出的结论应该客观,因此“评价”已突破了单是文字的意义和内容的理解,进人了阅读能力最高层次的要求,它比其他能力更加注重阅读者的个体参与,更加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考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在这里也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示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阅读评价过程的两分法。
通常,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难以彻底分开。
《考纲》之所以分开表述,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客观上存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不完全等同的情形,二是主观上要求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有相对独立的两分法。
【考向分析】一、概念分析1.对思想内容(主旨)的评价。
即对文章记叙描写的事物、阐释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抒发表达的感情能有比较全面的概括、认识、分析、判断等,进而对文章的思想作出是非、优劣、高下的评价。
2.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即通过文章的语言来把握一句、一段中的重要话语或全文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二、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要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
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高考现代文阅读提分升级答题公式一、考纲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说明】从两类文本的考纲要求来看,“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层面,传记答题难度都比小说略小,这是学生普遍选择传记作答的重要原因,也是老师普遍要求学生选择传记作答的重要原因。
二、阅读要求【小说】①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②鉴赏人物形象;③把握小说的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④概括作品主题,判断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⑤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意图、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作品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在讨论作品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时,这取决于作品的性质。
下面是一些作品可能具有的不同价值和意义:
1.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通常是对生活、人性、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其价值在于可以让人思考和反思,从中获得启发和启示,增长见识和知识。
文学作品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同时也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共情,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
2.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它们的价值在于可以带给人们审美的愉悦和享受,同时也可以带给人们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和感悟。
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也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 科学作品:科学作品包括科学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它们的价值在于可以带给人们新的知识和理解,增加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取决于其所代表的领域和性质,但不管是什么作品,它们的价值和意义都在于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思考和启发,同时也可以带给人们对生活、人性、社会等方面的深度理解和体验。
1/ 1。
小说文体特征、考点考纲内容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把握行文思路。
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能力。
小说的三要素,散文的形散神聚,戏剧的矛盾冲突,诗歌的凝练、抒情性、形象性,文体特征是阅读解题必须思考的因素。
《考纲》所说的表现手法是指还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在内的艺术手法,主要考查其表达效果。
“重要语句”通常指: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即人们常说的“文眼”、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③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就是分析这一类语句的修辞作用。
欣赏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通过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
文学经典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民族精神的体现,甚至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
文学形象具有包孕性,这就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读者视角在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新意蕴。
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求考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探究文学作品的丰富意蕴。
/【考点透析】 根据《考纲》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
满分必备攻略高考考什么小说的三个特点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而服务的。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考情分析上海地区高考考情分析针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三个版块,近四年都出现的知识点为重点知识,三年出现的知识点为次重点知识,一或两年出现的知识点为非重点知识,新考纲中规定了的知识,但是高考中一直没有考过的知识点为一般知识。
本书对重点知识讲解更细、题型更全、题量更大,对次重点、非重点要求逐渐降低,对一般知识一笔带过。
重点、次重点、非重点、一般的关系如下图:【注】①如果前三年比较稳定,12年突变,可作为重点趋势考查。
如果前三年出题形式较为灵活,12年则不作为趋势。
②三年都考了说明有考察价值,可能还会考,出题时,可以考点吻合,题型多样化。
当要以12年的考查形式为主。
③同一知识点的几种考查方式或细节同一年不能全考,在改版时可以参考11年的知识点设题。
④12年新出现的点要放在显眼的位置。
⑤近几年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可按规律确定重难点改版。
【阅读部分】阅读分6个部分,分别时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默写、古诗歌阅读、文言文(人物传记)、文言文(说理、记事、记物、游记)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四年分值都在16到18分之间,都为6小题)2009年《专家与通人》,1500字左右,论文,6题,1个客观题,5个主观题(含2个填空的主观题)。
考查点:1.分析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析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5.概括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2010年《笔墨的超越》,1300字左右,论文,6题,2个客观题,4个主观题(含1个填空的主观题)。
考查点:1.概括段落大意。
2.分析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词、句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4.分析词在文中的含义。
5.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理解文章内容。
6.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1年《家园城市》,1200字左右,论文,6题,2个客观题,4个主观题(含2个填空的主观题)。
《语文高考考纲之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xx年xx月xx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目录01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主题背景分析作品主题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主题概述对作品主题的总体概括和评价。
主题思想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理解作品的主题1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23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否真实、鲜明、感人。
人物塑造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是否具有典型性、个性化。
人物性格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是否错综复杂,能否反映社会现实。
人物关系分析作品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夸张等是否新颖独特。
表现手法评价作品中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紧凑、引人入胜。
情节构造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否优美生动,能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语言艺术理解作品的艺术手法02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规律,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能够针对不同体裁进行艺术价值评价。
文学体裁关注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包括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处理等,分析其艺术效果和价值。
文学语言对作品中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等,评价其塑造和表现的艺术价值。
文学形象了解和评价作品中的各种文学技巧,如对比、象征、暗示、双关等,分析其对作品思想意义和艺术表现的作用。
文学技巧社会背景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分析其对作品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影响。
社会影响分析作品在社会上的传播和影响,包括对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社会价值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评价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以及其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启示作用。
社会现实关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问题,评价其对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认知和启示作用。
03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03历史影响的考量考虑作品在当时社会及后世的影响,是否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从历史角度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01作品的历史背景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作者的人生经历等,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善用评价艺术范文艺术评价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评判和评论的过程,是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重要方式。
艺术评价既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也可以促进艺术家的成长和作品的推广。
在当今社会,艺术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善用艺术评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首先,善用评价艺术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思想、意义和技术手法。
艺术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提升我们的审美眼光和欣赏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评价艺术作品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善用评价艺术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艺术评价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不同人对同一件作品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拓展人们的视野和思维。
艺术评价也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帮助他们更好地与观众沟通,不断创作出更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通过评价艺术作品,我们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和启迪。
另外,善用评价艺术可以帮助艺术家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平。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自己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了解作品的优缺点,找到改进的方向。
艺术评价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使作品更符合观众的口味和观点。
艺术评价也可以激励艺术家不断突破自我,提高创作技巧和水平,创作出更加优秀和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善用评价艺术对于个人、社会和艺术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价艺术,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帮助艺术家提升创作水平。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评价也应更加重视和重要。
让我们共同善用评价艺术,为美丽的艺术世界添砖加瓦,让艺术走进生活,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名著阅读【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主要涉及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设题角度主要从名著故事、经典情节、场景、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结局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如对名著的人物形象、结构模式、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简要的鉴赏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鉴赏评价能力。
它要求考生在识记作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做出相应的评判。
必考篇目一般为《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家》《茶馆》《哈姆雷特》等,兼顾了古今中外,兼顾了小说、散文、话剧,兼顾了传统经典与红色经典。
从高考考查趋势看还会逐步增加名著考查篇目。
二、考查形式单选、双选,填空、简答题兼有,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赏析评点类等。
北京卷还涉及微写作表达。
三、考点讲解(一)名著阅读考向一:客观题。
此种题型考查信息量大,侧重检测考生的识记能力。
这种题型都是一个选项对应一个名著,常在故事情节、经典细节与精彩对白等方面设题,选项主要有两种类型:细节型和理解型。
细节型,即考查名著中的人物、情节有关的某个或某些细节;理解型,即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艺术特点等相关需要理解的内容进行考查。
考向二:主观题。
相对于客观题来说,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考生对文学名著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对主要情节烂熟于心。
高考试卷中设置主观题对文学名著进行考查,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要点识记题,即要求记住名著中的一些要点;二是故事情节概括题,即对名著中某个故事情节作简要的梳理、概括,可以针对全书,可以针对某章节,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设题;三是人物形象描述题,即针对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描述,考查的对象既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小说阅读6 如何答选择题一、解读高考1.考纲考情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侧重于理清小说的线索、发展的脉络,并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小说的主旨。
一般要求概括小说的情节。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是人物、情节、环境三位一体,一般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情节安排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③“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义”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表达艺术”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般是通过语言形式的分析,阐明它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推动所起的作用,揭示其内在意蕴。
④“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欣赏形象,要求能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社会意义;赏析内涵,要求能分析小说的主旨、情感和审美取向;领悟艺术魅力,要求能依据小说的具体内容,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手法。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⑤“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要求对小说表现出来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恰当评说,侧重评价小说所体现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及时代特色等。
考查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赏析小说的形象、内涵和艺术魅力结合在一起进行。
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对小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入手,对小说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作出正确而深刻的把握。
⑦“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在把握小说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⑧“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在整体把握小说的前提下,表达对小说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2.趋势分析考查重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