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省漯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格式:pdf
- 大小:195.36 KB
- 文档页数:8
河南统计年鉴2012 目录一、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简要说明1-1 全省行政区划(2011年底)1-2 各市、县(市、区)名称(2011年底)1-3 自然资源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综合简要说明2-1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居全国位次2-2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占全国比重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4 “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6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人均水平2-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8 按三次产业分的基本单位数及构成2-9 历年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10 各市按三次产业和机构类型分法人单位数(2011年) 2-11 各市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2 各市按登记注册类型分企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3 “三上”法人单位数(2011年底)2-14 产业集聚区法人单位数(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国民经济核算简要说明3-1 历年生产总值3-2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3-3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1952=100)3-4 历年生产总值分产业构成3-5 三次产业贡献率3-6 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3-7 历年全员劳动生产率3-8 分行业增加值及指数3-9 历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3-10 各市生产总值(2011年)3-11 各市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12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011年)3-13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011年)3-14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11年)3-15 各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16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3-17 历年最终消费支出指数3-18 历年资本形成指数3-19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构成3-20 支出法生产总值3-21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2011年)3-22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23 历年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3-24 各市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2011年)3-25 历年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3-26 各市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2011年)3-27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10年)3-28 资产负债表(2010年)3-29 投入产出表延长表(2010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人口简要说明4-1 历年总人口(年底数)4-2 历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4-3 各市户数、人口数(2011年底)4-4 各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11年底)4-5 河南省人口预期寿命4-6 各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2011年底)4-7 各市常住人口抚养系数(2011年底)4-8 分年龄、性别的人口结构(2011年)4-9 6岁及6岁以上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结构(2011年) 4-10 15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结构(2011年)4-11 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11年)4-12 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4-13 各市户数、人口数和性别比4-14 各市家庭户规模4-15 各市家庭户类别4-16 各市分性别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人口4-17 各市分性别、民族的人口4-18 各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4-19 各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6岁及以上人口4-20 各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4-21 各市家庭户的住房间数和面积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从业人员与职工工资简要说明5-1 历年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5-2 按城乡分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3 各市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4 历年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5-5 各市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6 历年分行业从业人员数5-7 各市分行业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 5-8 历年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9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0 历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11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2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011年底)5-13 各种分组的城镇女性从业人员数(年底数)5-14 各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5-15 历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16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7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18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9 各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0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21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2 历年职工工资及指数5-23 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4 各市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5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六、固定资产投资简要说明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 各种分组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 分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 6-5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6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0年新口径) 6-7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1年)6-8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9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0 固定资产投资6-11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12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0年新口径)6-13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1年)6-14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15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6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总规模6-17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0年新口径)6-18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1年)6-19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0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1 各市按建设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6-22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3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4 各市能源工业投资6-25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0年新口径) 6-26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1年)6-27 各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和在建规模6-28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0年新口径)6-29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0 历年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6-31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0年新口径) 6-32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6-33 大型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4 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6-35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36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37 各市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简要说明7-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7-2 历年进出口总额7-3 各种分组的进出口总额7-4 出口总额(2011年)7-5 各市进出口总额7-6 进出口值分别居前20位商品(2011年)7-7 河南向一些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7-8 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7-9 历年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情况7-10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2011年)7-11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金额7-12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注册登记情况7-13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4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7-15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6 对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投资7-17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7-18 河南与国外结成友好城市一览表7-19 各市利用省外资金情况7-20 旅游事业基本情况7-21 各市入境旅游情况(2011年)7-22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收入7-23 各市国内旅游基本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能源简要说明8-1 历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8-2 历年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8-3 历年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4 历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8-5 历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8-6 综合平衡表8-7 煤炭平衡表8-8 焦炭平衡表8-9 石油平衡表8-10 电力平衡表8-11 综合能源消费量8-12 分行业煤炭消费总量8-13 分行业电力消费总量8-14 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8-15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8-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2011年) 8-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8 规模以上工业分部门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9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水消费总量(2011年)8-21 分省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消费量(2011年)8-22 各市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个数8-23 各行业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8-24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8-25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电力消耗情况8-26 各市全社会用电量8-27 各市能耗情况(2010年不变价)8-28 各市能耗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财政简要说明9-1 历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额9-2 各项税收9-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6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7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8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9 地方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支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物价简要说明10-1 历年各种物价总指数10-2 历年各种物价定基指数10-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 分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6 各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11年)10-7 各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2011年)10-8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1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10-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一、人民生活简要说明11-1 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恩格尔系数11-2 各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情况(2011年)11-3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4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2011年)11-5 城镇居民家庭就业情况11-6 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收入情况(2011年)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情况(2011年)11-9 历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1-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11-11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支出情况(2011年)11-12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2011年)11-13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11-14 各市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 11-15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购买食品数量(2011年)11-16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购买非食品数量(2011年)11-17 主要年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19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情况(2011年)11-20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21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主要指标(2011年)11-22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11-23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支出11-24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来源分组的平均每人纯收入11-25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的基本情况(2011年)11-26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按纯收入水平分组的户数构成11-27 按收入等级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11年)11-28 农民家庭主要食品消费量11-29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30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31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2011年) 11-32 各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3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按收入来源分组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二、城市概况简要说明12-1 城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2 省辖市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3 城市建设基本情况12-4 城市市区市政设施、公共交通情况(2011年)12-5 城市市区供、排水情况(2011年)12-6 城市市区燃气供应情况(2011年)12-7 城市市区园林绿化情况(2011年)12-8 城市环境卫生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三、农业简要说明13-1 农村基本情况(年底数)13-2 各市农村基本情况(2011年底)13-3 历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 各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1年)13-5 常用耕地面积变动情况13-6 历年农业生产条件13-7 主要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13-8 各市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2011年)13-9 农业机械化、能源、主要物资消耗及水利建设情况13-10 各市农业机械化和能源情况(2011年)13-11 各市农用物资消耗情况(2011年)13-12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年底数) 13-13 各市农田水利情况(2011年)13-14 水库、灌区情况13-15 除涝、治水、堤防情况13-16 历年农业生产情况13-17 农作物播种面积13-18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13-19 主要农产品产量13-20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按播种面积计算)13-21 各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011年)13-22 各市主要农产品产量(2011年)13-23 各市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2011年,按播种面积计算) 13-24 蔬菜生产情况13-25 各市蔬菜播种面积(2011年)13-26 各市蔬菜产量(2011年)13-27 茶叶、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13-28 各市果园面积(2011年)13-29 各市园林水果产量(2011年)13-30 林业生产情况13-31 各市林业生产情况(2011年)13-32 历年牧渔业产量13-33 畜禽产品年末存栏数量及产量13-34 生猪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5 牛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6 羊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7 各市牲畜饲养情况(2011年底)13-38 各市畜产品产量(2011年)13-39 渔业生产情况13-40 各市渔业生产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四、工业简要说明14-1 历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2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2011年)14-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6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7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011年)14-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0 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1 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3 规模以上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六大高载能行业主要指标(2011年) 14-14 规模以上六大高成长产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4-16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7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9 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0 分行业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 14-21 分行业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24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5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6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7 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9 各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11年)14-30 历年规模以下工业主要经济指标14-31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单位数(2011年)14-32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33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34 各市城乡个体工业单位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五、建筑业简要说明15-1 历年建筑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15-2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5-3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15-4 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2011年)15-5 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5-6 劳务分包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011年)15-7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5-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15-9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5-10 各市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5-11 各市建筑业企业个数(2011年)15-12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2011年)15-13 各市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2011年)15-14 各市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2011年)15-15 各市建筑业企业负债合计(2011年)15-16 各市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收入(2011年)15-17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2011年)15-1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简要说明1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6-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行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3 各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4 历年交通运输基本情况16-5 历年旅客和货物运输量16-6 历年旅客和货物周转量16-7 铁路、公路、内河通车通航里程(年底数)16-8 交通运输工具拥有量(年底数)16-9 各市公路线路里程(2011年底)16-10 各种民用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1 各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011年底)16-12 各市私人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3 客货运量及周转量16-14 各市公路客货运输量(2011年)16-15 铁路主要站客货发送量(2011年)16-16 铁路、公路分货类运输量(2011年)16-17 铁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18 民航基本情况16-19 邮政行业基本情况及邮政水平(年底数)16-20 历年邮政业务量16-21 各市邮政网和业务量(2011年)16-22 物流业主要统计指标16-23 物流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简要说明17-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7-2 分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7-3 各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17-4 邮电通信行业基本情况17-5 通信行业基本情况及通信水平(年底数)17-6 各市电信网和业务量(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八、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简要说明18-1 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 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18-4 各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增幅(2011年) 18-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基本情况18-6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7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8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2011年)18-9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0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数(2011年)18-11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上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2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销售总额(2011年)18-13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库存(2011年)18-14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11年)18-1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批发总额(2011年)18-16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零售总额(2011年)18-17 成品油批发企业能源商品购进、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8 成品油零售企业能源商品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9 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0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1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2 各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3 个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4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6 各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7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单位数(2011年)18-28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基本情况(2011年)18-29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购进和配送情况(2011年) 18-30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销售情况18-31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18-32 各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九、金融业简要说明19-1 历年金融机构和保险业主要指标19-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年底数)19-3 各市金融机构存款年底余额19-4 各市金融机构贷款年底余额19-5 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6 大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7 区域性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8 农村信用社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9 信托投资公司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10 个人贷款总额19-11 各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19-12 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19-13 各市证券交易额(2011年)19-14 各市国债发行情况19-15 证券市场情况19-16 河南A股股票发行情况(1993-2011年)19-17 保险业务情况19-18 各市国内保险业务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房地产业简要说明20-1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指标20-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和从业人员数20-3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2011年)20-4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20-5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0-6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20-7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情况20-8 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销售和待售情况(2011年)20-9 各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2011年)20-10 各市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1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2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价值(2011年)20-13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销售情况20-14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011年)20-15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额(2011年)20-16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7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1年)20-18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9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简要说明2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1-2 分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1-3 各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简要说明22-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2-2 分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2-3 各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2-4 历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主要指标22-5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2-6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011年)22-7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8 各市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10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机构情况(2011年)22-1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2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活动情况(2011年)(一)22-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活动情况(2011年)(二) 22-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三)22-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四)22-17 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18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9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机构情况(2011年)22-20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21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22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22-24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2-25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22-26 各类技术合同情况(2011年)22-27 技术买方情况(2011年)22-28 各种分组的技术成交情况(2011年)22-29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项数(2011年)22-30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金额(2011年)22-31 测绘行业持证单位人员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2 各系统主要仪器设备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3 基础地理信息按部门提供情况(2011年)22-34 质量技术监督基本情况22-35 工业企业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情况(2011年)22-36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简要说明23-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3-2 分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3 各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4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3-5 水资源情况23-6 大气环境情况23-7 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利用情况23-8 农村环境基本情况23-9 自然灾害情况23-10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3-11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23-12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11年)23-13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四、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简要说明24-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4-2 分行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4-3 各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五、教育简要说明25-1 教育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5-2 分行业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3 各市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4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数25-5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25-6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5-7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25-8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25-9 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情况(2011年)25-10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2011年)25-11 研究生分学科毕业、招生及在学人数25-12 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分学历的人数(2011年)25-13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情况(2011年)25-14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分学科毕业生、招生及在校学生数(2011年)25-15 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专任教师分学历的人数与构成25-16 技工学校数、学生数和教职工数25-17 民办教育基本情况(2011年)。
漯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市经济在经历了“瘦肉精”事件等复杂形势的考验之后,重拾升势,运行态势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速居全省第5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35.1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7.1亿元,增长8.7%。
人均生产总值30081元,增长12.2%。
三次产业结构为12.4:69.7:17.9,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75.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7%。
被调查的八大类项目均保持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13.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9%。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66.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2.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33.5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33万人。
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8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1万人。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96.07万亩,比上年增加0.97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11.72万亩,增加0.68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53.47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72.5%。
棉花种植面积20.5万亩,减少3.1万亩。
油料种植面积20.4万亩,增加0.6万亩。
蔬菜种植面积83.6万亩,减少2.0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69.1万吨,比上年增长0.7%;棉花产量1.3万吨,减产9.6%;油料产量3.7万吨,增产1.9%;水产品产量0.9万吨,减少11.1%。
全市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28.5万亩,新增2.9万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扶贫攻坚战确定为中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另外两个是金融风险防范和污染控制)。
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没有最终消除中国的极端贫困,这些目标就不可能完全实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各级政府机关、各企事业单位等齐心协力,为中国的脱贫事业贡献力量。
学术界也掀起扶贫、脱贫研究热潮。
当前,扶贫框架下的扶贫效率和扶贫路径研究是学界研究的重点。
为了脱贫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专门扶贫机构,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如《七年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及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等。
另外,针对长期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安排专门的融资机制和经济发展资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贫困标准。
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按照国家贫困线计算,全国已有8亿多人脱贫。
这一成果占世界减贫总量的70%以上,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
根据《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9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551万人;比2018年末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0.6%,比2018年减少1.1%;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2018年增长11.5%。
不过,中国因为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巨大,自然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还有不少地区、不少人口仍然处在贫困之中。
河南是中国人口数最多的省份,虽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不算落后,但人均水平处于较落后状态。
2013年,河南省“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有698万人,位居全国第三。
在中央发出脱贫攻坚战略之后,河南省实施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准扶贫政策和精准脱贫措施,2014-2018年,实现近120万人成功脱贫,使得贫困发生率下降了7.58%。
2010年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民生和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增速居全省第2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74.6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119.3亿元,增长10.5%。
人均生产总值27000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结构为12.9:69.6:17.5,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22.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6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
被调查的八大类项目中7升1降,其中食品类上涨9.2%。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1%。
表1: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60.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8.6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31.9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万人。
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1万人。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95.1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11.4万亩,增加1.2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51.1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71.5%。
棉花种植面积23.6万亩,减少3.3万亩。
油料种植面积19.8万亩,减少0.1万亩。
蔬菜种植面积85.6万亩,增加5.4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68.0万吨,比上年增长1.0%;棉花产量1.4万吨,减产10.8%;油料产量3.7万吨,增产2.1%;水产品产量1.0万吨,减少11.6%。
表2: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市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25.6万亩,新增1.2万亩。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管理总785期第十五期2022年8月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李团飞(洛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3)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仅能带动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体现了该地区科研创新及未来发展潜力。
本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量了河南省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并选取河南省2020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偏低,区域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最终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DEA;研发中图分类号:TG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2)15-0144-04 DOI:10.19968/ki.hnkj.1003-5168.2022.15.032Evaluation on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 in Henan ProvinceLI Tuanfei(Luoyang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Luoyang471003,China)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not only drives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benefits,but also reflect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region.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regions of Henan Province,and the data of Henan Province in2020was select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our province is generally low,and there is a certain gap in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between regions.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Keywords: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DEA;R&D0引言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18期No.18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一、夜经济发展及政策支撑夜经济又称夜间经济,它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夜市经济”,也不是简单延长工作时间的“熬夜经济”,而是基于时段性划分的一种经济形态,即发生在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第三产业如休闲、旅游、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囊括线上及线下、实物及虚拟产品的多业态现代城市消费经济。
1.夜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商务部等部门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有60%的消费发生于夜间,大型商场每晚18—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夜间消费约占总体零售额的六成,并以约17%的规模持续增长。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即将迎来群众报复性消费高峰,受上班时间和季节更替的双重影响,各类夜间消费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夜经济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重也将进一步提升。
2.夜经济相关政策支撑。
2017年以来,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关于支持夜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从中央层面来看,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为地方制定夜经济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
从地方实践来看,上海、北京、中山、枣庄等地结合实际率先探索了符合自身城市发展定位的夜间商业模式,如上海2017年启动的“打造具有国际消费城市特征的夜市模式”建设计划;北京市商务局2018年5月发布的《支持“深夜食堂”特色餐饮发展项目申报指南》等。
截至2019年9月,全国至少13个省市已经相继出台“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意见及举措,争相撬动这块“蛋糕”。
从河南省政策来看,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于2020年4月1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发行消费券、促进假日消费、鼓励景区门票实行优惠等十条意见,为新时代进一步优化供给,释放内需潜力,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就业,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幸福宜居指数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同比增长7.8%2013年01月18日10:00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分享到...分享到人人分享到QQ空间人民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郝帅聂丛笑)今天,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长2.8%;早稻产量3329万吨,增长1.6%;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
全年棉花产量684万吨,比上年增长3.8%;油料产量3476万吨,增长5.1%;糖料产量13493万吨,增长7.8%。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221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5335万吨,增长5.6%。
生猪存栏47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
全年禽蛋产量286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744万吨,增长2.3%。
二、工业生产缓中趋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轻工业增长10.1%。
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03.06•【字号】•【施行日期】2012.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直属及驻漯有关单位:《2012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六日漯河市2012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有效组织2012年度全市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年度污染减排任务的如期完成,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意见》(豫政〔2011〕74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2012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是:2012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分别控制在4.45万吨、0.41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4.56万吨、0.42万吨分别减少2.5%、2.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44万吨、2.52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2.48万吨、2.38万吨分别减少1.5%、-6.0%。
二、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2012年,预计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0%,新增城镇人口5.5万人,畜禽养殖业COD和氨氮排放量增长3%,火电用煤量保持不变,非电规模以上工业用煤量增加10万吨,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增长7%。
初步测算出2012年我市COD新增量2757吨,氨氮新增量255吨,二氧化硫新增量750吨,氮氧化物新增量841吨。
三、减排措施及减排能力预测(一)COD减排能力预测1.沙南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
华电漯河发电有限公司平均每天回用中水2万吨,COD平均浓度33.8毫克/升,新增减排量247吨。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
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庞大的人口基数既可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也可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其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劳动力的质量。
河南省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单凭扫盲性质的基础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普通高等教育往往又面临着投资大、周期长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大力发展适应地域经济特点的职业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论文关键词:河南,区域经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和影响。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如何以省情为出发点,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顺利推动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型,这已是摆在河南人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在这项战略任务的完成中,职业教育的地位十分突出,这是由于:一方面,职业教育根据区域内产业调整方向、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潜能,培养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劳动力群体,并在协调区域内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积极发挥着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以及经济效益等又决定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质量以及发展速度。
一、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概况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河南全省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抢抓发展机遇,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转变,创造了河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与辉煌。
从改革开放之初全省GDP总量162.92亿元到1991年跨上千亿元台阶,从2000年突破5000亿元再到2005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2010年则有望进一步突破2万亿元大关。
在全国各省市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5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2012年河南省漯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在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的”的工作总基调,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好于全国、全省,保持了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好的趋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速居全省第3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61.0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亿元,增长8.6%。
人均生产总值31809元,增长11.7%。
三次产业结构为12.1:69.0:18.9,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28.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
被调查的八大类项目均保持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5.6%。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
表1: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类别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8#食品105.6#粮食104.7肉禽及其制品98.9蛋类99.3菜118.5水产品110.5在外用餐115.4烟酒及用品101.6衣着101.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3.2交通和通信10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1.4居住101.2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7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2万人。
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1万人。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99.86万亩,比上年增加3.79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12.75万亩,增加1.03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86.34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87.6%。
棉花种植面积12.9万亩,减少7.6万亩。
油料种植面积20.69万亩,增加0.29万亩。
蔬菜种植面积85.95万亩,增加2.35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73.1万吨,比上年增长2.3%;棉花产量0.8万吨,减产37.2%;油料产量4.02万吨,增产7.8%;水产品产量0.9万吨,增加10%。
表2: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品名称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粮食173.1 2.3夏粮98.9 1.2秋粮74.2 4.0油料 4.07.8#花生 2.59.8棉花0.8-37.2烤烟 1.310.9蔬菜196.1-1.9水果10.0-1.5全市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29.8万亩,新增1.3万亩。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1.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大中型拖拉机0.57万台,增长14%;农用运输车3.07万辆,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4.7亿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5.2亿元,增长16.0%;产品产销率98.7%。
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5.7%,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7.0%,轻、重工业比例为73.7:26.3。
表3: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指标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5.216.0#轻工业343.015.7重工业122.217.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49.4非公有制工业364.518.0#国有企业44.017.3集体企业33.910.0股份制企业210.017.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04.219.5其他72.98.4#高技术产业20.233.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工业增加值264.2亿元,增长14.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6.8%,贡献率为51.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造纸及纸制品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2.0%,贡献率0.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27.2亿元,增长33.2%,贡献率为10.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小麦粉463.8万吨,增长16.6%;畜肉制品82.1,增长5.3%;饲料109.8万吨,增长25.2%;速冻米面食品71.2万吨,增长27.5%;乳制品18.5万吨,增长16.8%;饮料酒10.8亿升,增长17.4%;软饮料253.0万吨,增长42.3%;机制纸及纸板90.7万吨,下降1.8%;发电量36.7亿度,下降6.6%。
表4: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畜肉制品万吨82.1 5.3小麦粉万吨463.816.6速冻米面食品万吨71.227.5饲料万吨109.825.2饮料酒亿升10.817.4软饮料万吨253.042.3乳制品万吨18.516.8卷烟亿只115.80.9纱万吨 1.38.1布万米3219.5 4.3皮革鞋靴万双1125.319.4机制纸及纸板万吨90.7-1.8氮肥(折含N100%)万吨 6.5-9.9塑料制品万吨19.69.8水泥万吨45.39.9钢材万吨12.337.8发电量亿度36.7-6.6自来水生产量万吨3390 5.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8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利润228.3亿元,增长21.6%;利税287.8亿元,增长20.3%。
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企业利润44.2亿元,增长35.4 %。
其中,国有企业利润9.7亿元,增长204.4%;集体企业利润34.4亿元,增长16.9%;非公有制企业利润184.1亿元,增长18.7%。
分行业看,34个行业大类中利润总额居前5位的行业为:食品制造业62.5亿元,增长12.9%;农副食品加工业60.6亿元,增长33.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0.4亿元,增长9.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3亿元,增长23.1%;专用设备制造业10.7亿元,增长39.3%。
全年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526.8亿元,增长23.7%。
在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3.8亿元,下降19.5%;第二产业投资373.7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投资149.3亿元,增长16.3%。
工业投资373.7亿元,增长27.7%,其中制造业投资350.7亿元,增长25.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0.1亿元,增长52.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7.5亿元,增长45.5%;教育投资0.8亿元,下降15.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0.6亿元,下降58.8%。
民间投资457.6亿元,增长38.3%,所占比重为86.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其中住宅投资33.1亿元,增长5.5%。
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69.6万平方米,下降12.1%,其中住宅350.6万平方米,下降10.3%。
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12.6万平方米,下降28.7%。
全市242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74.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1.1%。
舞阳县宏福鞋业、舞阳县舞泉永银实业有限公司离子膜烧碱项目、漯河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可乐二期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年内实现竣工投产或一期投产。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7亿元,增长15.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7.4亿元,增长17.3%。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48.6亿元,增长16.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5.8亿元,增长10.4%。
全年进出口总额41232.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5%。
其中,出口总额2538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1%;进口总额15848万美元,下降40.9%。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7家。
合同利用外资88434万美元,增长42.4%。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2066万美元,增长45%。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货运量4906万吨,比上年增长14.6%;货物周转量74.1亿吨公里,增长15.7%。
客运量4331万人,增长6.9%;旅客周转量42.9亿人公里,增长8.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1.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4.6亿元。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8%;旅游总收入21亿元,增长17.7%。
接待入境游客8693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10.3万美元。
全市有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3处。
星级酒店9家,旅行社39家。
七、财政与金融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1.2亿元,增长27.1%。
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9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9%。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7.4亿元,增长23.3%。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10.9亿元,增长2.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0.83万人,在校生2.83万人,毕业生0.84万人。
普通高中招生1.62万人,在校生4.7万人,毕业生1.48万人。
初中学校招生3.36万人,在校生10.09万人,毕业生3.57万人。
普通小学招生3.97万人,在校生22.38万人,毕业生3.58万人。
2012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
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取得市级科技进步奖103项。
全年申请专利526件,授权专利359件,分别增长4.78%和13.25%。
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2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913万元。
年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5个,其中市以上质量监督检验机构3个。
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109家,比上年增长10%。
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40个.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个,新规定、修订地方标准1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5个,国家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
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7项),有7个项目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播电台5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
电视台4座,教育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3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5.2万户。
全年出版报纸1124.4万份。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
病床床位966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727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