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成语
- 格式:pdf
- 大小:187.49 KB
- 文档页数:2
一、前言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髓。
自古以来,成语就以其简洁、凝练、生动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成语文化,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成语课程讲座。
以下是我在讲座中的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由我国著名成语研究专家主讲,主要围绕成语的起源、发展、分类、运用等方面展开。
讲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让我对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成语的起源与发展成语起源于古代民间,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成语体系。
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成语的起源,以及各个时期成语的发展特点。
2. 成语的分类成语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结构分类:主谓式、动宾式、并列式、偏正式等。
(2)按照意义分类:描写自然、描写人物、描写行为、描写心理等。
(3)按照修辞手法分类: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
3. 成语的运用讲座重点讲解了成语在写作、口语表达中的运用技巧,使我对成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心得体会1. 深入了解成语文化通过本次讲座,我对成语的起源、发展、分类有了系统的了解,认识到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语言宝库中的瑰宝。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语是汉语语言的精华,学会运用成语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文化自信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的文化。
在讲座中,专家强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讲座中,专家提醒我们,学习成语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记、多运用。
这使我意识到,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积累、总结、提高。
5. 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成语涉及各个领域,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在讲座中,专家列举了许多与成语相关的历史、文化、科学等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探索物质的变化》1-3节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Cl-35.5;Ca-40;Na-23)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A.颜色是否发生了变化B.物质的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C.物质的种类是否发生了变化D.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3.已知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A.H2SiO4B.H4SiO3C.H2SiO3D.Na2SiO34.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C.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5.我校初中科学实验室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
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现有下图所示四种图标,请你找出适合贴在存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浓碱药品橱上的图标()A.B.C.D.6.有三种液体:①盐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水。
它们的pH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②①7.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A.石灰石和盐酸B.CuO+H2SO4C.Ba(OH)2+H2SO4D.NaOH+HCl8.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纯碱B.烧碱C.生石灰D.硫酸铜9.鲜肉是日常主要食品之一,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值来判断。
据资料,pH与肉的新鲜度关系为:新鲜肉pH5.8—6.2;次鲜肉pH6.3—6.6;变质肉pH6.7以上。
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A.变弱B.变强C.不变D.无法确定10.区别NaOH溶液与Ca(OH)2溶液的方法是()A.滴加盐酸B.滴加BaCl2溶液C.滴加指示剂D.通入CO211.将浓H2SO4滴在干燥的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试纸()A.只变红B.先变红后变黑C.只变黑D.先变黑后变红12.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物质中,不含酸的是()A.汽水B.食醋C.食盐D.发酵后的面粉13.使用pH试纸检验试液的酸碱度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将试纸的一端浸入待测液中B.把试纸全部投入待测液中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湿润试纸D.以上均正确14.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CO2A.B.C.D.15.下列实验能使得到的溶液pH值增大的是()A.往水中通入CO2气体B.往盐酸中加入CaOC.往稀盐酸中加浓盐酸D.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16.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1)浓硫酸(2)浓盐酸(3)纯碱(4)烧碱(5)生石灰A.(1)(2)(3)(4)(5)B.(1)(3)(4)(5)C.(1)(4)(5)D(1)(4)17.下列属于中和反应,且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均为水溶液)()A.K2CO3+HCl B.NaOH+HClC.Ba(OH)2+HNO3D.Ba(OH)2+H2SO418.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
成语及解释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通常由几个汉字组成,具有独特而深刻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成语既是汉语独特的语言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成语因其集中精深、引人入胜的特点,长期以来就被广泛地应用在文学、艺术、教育以及日常交流中。
成语是中国语言的珍品,它们是中国语言中刻画情感、描绘事物、表达思想的精华,不仅是汉语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由于在许多文化、知识和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因此,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是学习中文的核心,也是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成语有许多种类,例如:四字成语、“下联”、“对联”、“顺口溜”、“口号”以及“歇后语”等等。
四字成语是成语中最常见的一类,由于它们通常都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哲理,因此,在语言交流中极具魅力。
四字成语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常用在口语、文学、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成语的使用要遵循许多规则和技巧。
首先,了解成语的基本意义是很重要的。
其次,成语的使用要根据场合、情境和目的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在书面表达中,成语的使用应该根据文章的风格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成语来表达思想。
在口头表达中,成语的使用应该遵循简洁生动、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原则。
成语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成语,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汉语的应用水平。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用心去学习和继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形容文化瑰宝的成语形容文化瑰宝的成语有:1.传世之作,国之瑰宝,笔墨丹青、四书五经、四大名著、2.上下五千年、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名胜古迹,大好河山、3.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传统文化、古典园林、中国精神、4.中庸之道、中华汉字、华夏文明、中华国粹、博大精深、5.源远流长、卓越辉煌。
中国文化四大瑰宝是什么一、汉字汉字是中华古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成为举世公认的独立起源自成体系的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不同于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的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完整保留了人类文字发展创造全过程的意音文字。
汉字更是中华文明和汉字文化圈得以形成的一条魔线,有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农耕中华文明的主流是农耕文明。
农耕不仅产出了养活人的衣食,更是深深影响人们思想与行为的重要因素。
乐田园尚自然,爱山水知时节,求安逸喜悠闲,中国人的这一系列传统思想都与农耕文化有关。
中国人在国力强盛的千年历史中,往往不事扩张不尚进取,没有征伐四方掠夺土地和财富的传统。
这都与农耕文化直接相关。
在中国周边,没有比之中华腹地更好的适合农耕的土地。
中国古人视蒙古高原为大漠,西伯利亚更是苦寒之地。
中国西部、西南部或有高山高原隔绝,或有草原荒漠,鲜有农耕适宜之地。
东临大海而南有蛮荒。
三、建筑中华传统建筑讲求天人合一,做到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统一,这与西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红墙碧瓦,山水园林,匠心独运。
中国古典建筑里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到理解。
建筑中的中华传统有雄伟、有庄严、有等级、有田园,是一幅活生生的文化图圈。
中华古典建筑文化直接影响了整个东亚一带,是堆砌在屋宇庭府中立体呈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画卷。
四、书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也完全不同于西方,笔墨勾画间尽显中国人对于人与天地自然的理解。
笔墨纸砚因书画而生,也因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而做为最佳书写和文化传播载体的纸张,更成为中华文明献给全人类的伟大发明。
成语演讲稿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成语》。
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历史。
它是中文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用简练的几个字来概括丰富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象征性。
成语是汉字词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言中的一种特殊修辞方式。
首先,成语是思想的精华。
成语集中表达了古人的见解、聪明才智和感悟。
通过几个简单的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例如,“一言九鼎”这个成语,意思是说一个人说的话有极大的份量,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其中蕴含的就是古人重视言辞的智慧,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其次,成语是经典的表达方式。
成语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人民群众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它直观而深刻地表达了某种情感、某种道义和某种经验。
例如,“金玉良言”这个成语,意思是指值得珍藏的好的言辞,贵重的忠告。
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应该珍惜别人的好意,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最后,成语是文化的符号。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文语言的瑰宝。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通常都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不凡之辈”是一个可以形容杰出的人的成语,背后隐含着中国古代社会对杰出人物的尊重和推崇。
了解成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当今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中国人勤劳聪明、智慧灿烂的品格。
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宝贝一样对待成语,学会用成语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使用成语。
例如,我们可以多读一些古诗文、经典名著,通过这些文化作品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我们还可以参加成语故事会,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们可以在写作中运用成语,增加文章的魅力和美感。
同学们,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1-14题,每小题2分,15-18题,每题3分,共40分)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火上浇油C.量体裁衣D.滴水成冰2.小江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可用澄清石灰水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3.图中“错误操作”与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试剂污染C.试管破裂D.读数偏小4.利用右图的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C.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5.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放出热量B.生成四氧化三铁C火星四射D.生成黑色固体6.—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间间隔变大B.水分子体积变大C.水分子数目增多D.水分子质量变大7.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abcdB.abeC .bedD .ad8.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说明放射时一定放出了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9.锗常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锗属于金属元素B.锗的元素符号是GeC.锗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2D.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2.63g10.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
下列有关爱护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治水体污染B.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染C.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D.城镇污水处理达到污染排放标准后再排放1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B.两电极均冒气泡,且两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C.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B.C.D.13.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
成语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作者:范玉英来源:《中学理科·初中版》2008年第08期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它不仅具有文化韵味,而且与生活、自然界中的某些化学现象密切相关.以成语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基础知识,正逐步融进中考试题中,成为中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现举例如下:1.铁杵成针: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少年求学时,曾遇一老媪,磨杵不辍,问何为,媪答:欲磨作针.自受感动,由此奋发而终有大成就.比喻做事能持之以恒,则必有成果.【化学含义】铁杵磨成针,只是杵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2.烈火真金:真金不怕在烈火中烧.比喻英雄本色不变.【化学含义】黄金是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金属,即使在高温下煅烧,也不会被氧气氧化.3.海枯石烂:大海枯干,岩石风化成土.形容经历极其久长的时间.多用作誓词,表示意志坚定,永远不变.【化学含义】海枯即海水干涸,属于物理变化;石烂意为岩石风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4.水滴石穿:滴水可使石穿.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之力也能成就难能之功.【化学含义】由于水滴长年累月冲击石头而发生的,其中包含着化学反应.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雨水后,使雨水呈酸性,滴在岩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上,碳酸钙与酸发生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Ca(HCO3)2,反应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5.点石成金:即“点铁成金”.古代方士称能用灵丹将铁点化成金子,后比喻把别人文句略加点窜,顿然改观.【化学含义】“石”通常指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金”指黄金(Au),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没有改变,因此点石是不能成金的.6.百炼成钢:铁经过反复煅炼能成钢.比喻人经过斗争生活的长期考验,能成为坚强的英才.【化学含义】在炼铁过程中,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即变成钢.7.木已成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可挽回.【化学含义】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是木材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8.钻木取火:远古时代的取火方法.钻木使摩擦发热而爆出火星来.【化学含义】钻木时对木材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温度达到木材燃烧的着火点.9.煽风点火:比喻煽动或唆使别人干坏事.【化学含义】煽风时,鼓入了新鲜空气,从而使可燃物燃烧更旺.10.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燃着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或东西太少,解决不了问题.【化学含义】一杯水可降温度不大,很难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从而难使一车燃着的木材熄灭.11.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学含义】燃烧需要可燃物,减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烧.12.死灰复燃:冷却的灰又重新燃烧起来.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也用来比喻已经消亡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含贬义.【化学含义】燃烧需达到两个条件:①与O2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
诗词与成语这些源自诗词的成语,你知道多少?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在平常交流和文章定作中,很多人都会有意识的运用成语。
成语是指长期沿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成语的出处,一部分是出自历史故事,如“功败垂成”出自晋阳之战,“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有一部分是出自古代寓言,如“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鹬蚌相争”出自《燕策》,“画蛇添足”出自《齐策》,“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当然,更多的成语截取自古文经典句子,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中“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截取于《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截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截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可你知道吗,其实还有一部分成语,是出自古诗词。
这些来源于古诗词的成语,你知道多少?哀鸿遍野释义:哀鸿:哀鸣的大雁。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原文:“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诗经·小雅·鸿雁》爱莫能助释义:心里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的限制却没有办法做到。
原文:“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诗经·大雅·烝民》暗送秋波释义: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
原文:“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宋·苏轼《百步洪》暗香疏影释义: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
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原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妙言妙语的成语热门背景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有很多妙言妙语的成语,它们深刻而又生动地表达了我们的思想和文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妙言妙语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成语。
妙言妙语的成语以下是一些妙言妙语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讲述的是赵高欺骗秦二世,把马说成了鹿,让秦二世大为震惊。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欺骗别人。
狗仗人势: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讲述的是一只狗利用了主人的权势欺负弱小的故事。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借助权势欺压弱小,不讲道德,不讲良心。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讲述的是一个人在画蛇的时候,因为想要加上蛇的脚,结果画成了一条怪物。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把本来已经完美的东西搞糟了。
青出于蓝: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讲述的是一个弟子在比赛中打败了老师,老师说:“你赢了我,但是你的成就还不及我高,我所教你的也只是我的传统罢了。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后来者超过前辈,但是后来者的成就还是源于前辈。
马到成功: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讲述的是一位官员到了任所,马上就能够成功地完成工作。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做事迅速而且有效率,能够迅速达到成功的目标。
如何运用这些成语以下是一些如何运用这些成语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写作中,可以使用这些成语来增强文章的语言表现力,使文章更加深刻而有力。
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成语来形容一些事情,让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在工作中,可以运用这些成语来形容一些工作情况,让工作更加生动有趣。
结论妙言妙语的成语有很多,它们深刻而又生动地表达了我们的思想和文化。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这些成语来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些成语,让我们的语言更加深刻有力,更加富有表现力。
【妙言妙语的成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