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型压裂测试确定储层参数新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79.78 KB
- 文档页数:3
利用测井、压裂资料求取储层地应力的方法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地应力越来越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参量,精确测定储层地应力已经成为当前石油勘探开发中重要的问题。
因此,利用测井、压裂资料求取储层地应力已经成为当今勘探开发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首先,为了求取储层地应力,应从储层的岩性特征和水文-热特征出发,分析定量地评价储层地应力。
岩石的压溶强度(SR)和抗压强度(UC)是构成地应力的基本参量,因此在进行储层地应力分析之前,首先要建立对岩性特征的良好认识。
其次,应分析储层水文特征,剪笼压力(Pc)是构成地应力的重要参量,直接反映地应力的大小。
此外,压裂资料是求取储层地应力的重要依据。
压裂资料与储层地应力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压裂资料可用来推测储层的地应力。
根据压裂实验分析,压裂次数多的区域,即注水性强的区域,其储层地应力较小;而压裂次数较少的区域,注水性弱的区域,其储层地应力较大。
针对储层地应力,可采用以上方法建立模型,计算出地应力的色块图,使地应力浅析更加方便、快捷。
从而达到掌握储层的开发乃至考虑技术参数的改善等研究方向。
最后,利用测井、压裂资料求取储层地应力有重要意义。
储层地应力直接反应地层构造特征,模拟地层受压、剪切及地层表面和底界的变形,可以分析油藏发育情况,掌握油气运移规律,改善技术指标,从而提高石油开发效率。
以上就是利用测井、压裂资料求取储层地应力的方法,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收获,运用到实际的研究中。
由地面压裂施工压力资料反求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分析作者:罗永忠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第01期摘要:本研究利用泊松比确定最小水平主应力的计算公式,得到最小主应力发展曲线。
经过相关计算方法的验证,这种计算储层岩石力学参数的新方法简单方便,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在现场施工中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不但能够对压裂进行实时的分析,并且能够用于压后的评估分析中,因此这种方法对于提升压裂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面压裂施工;岩石力学参数;压裂设计;净压力;瞬时停泵中图分类号:TE12 文献标识码:A在就地条件下的岩石力学参数中,包含杨氏模量、泊松比等,这些参数对压裂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
不同岩石力学参数以及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造缝宽度大小、裂缝是否脱砂、砂液比高低、支撑剂类型选择、支撑剂嵌入程度及其它相关工艺参数的选择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对就地条件下的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求取时,常规的方法是室内三轴岩芯试验及3700系列测井资料解释等。
这两种方法中,室内三轴岩芯试验结果相对比较可靠,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验费用也比较高,不可能用于每一口井的测试;测井资料解释的结果通常都会偏高,可靠性相对比较低,由于费用也比较高,对每一口井进行测试也不现实。
1 对井底压力进行求取的方法由于常规的方法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需要一种简单方便、价格低廉、结果可靠的方法来计算储层岩石力学参数。
尤其是在当前,压裂主要面对的是比较难开采的一些矿藏,由于这部分矿藏开采难度大,经济效益低,因此对各种资料的录取中不可能花费过多的经费,这其中就包含岩石力学资料。
所以,怎样从压裂施工本身来提取有效的信息,反应出储层岩石力学的特点,是科研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
基于地面压裂施工及瞬时停泵压力资料,对岩石力学参数求取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经过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压裂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开采低渗难采储量方面的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显著的效果。
进行井底压力求取的时候,首先要对井底施工压力大小进行正确的确定,保证了对裂缝延伸发展以及储层特点的分析与评估。
实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致密砂岩储层是一种具有高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储层,其开发难度较大。
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法,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裂缝的导流能力。
因此,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非常重要。
一、实验方法1. 压汞法压汞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测量岩石孔隙度和孔隙连通率,计算出岩石的渗透率和渗透率分布。
该方法适用于孔隙度较大的岩石,但对于孔隙度较小的致密砂岩储层效果不佳。
2. 水力压裂实验水力压裂实验是一种直接测量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
该实验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水力压裂过程,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和导流能力等参数,从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
二、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方法得到的数据,可以分析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特点和规律。
一般来说,致密砂岩储层的导流能力与裂缝的长度、宽度、连通性和分布等因素有关。
具体分析如下:1. 裂缝长度裂缝长度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导流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结果表明,裂缝长度越长,导流能力越强。
因此,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应尽可能延长裂缝长度,以提高导流能力。
2. 裂缝宽度裂缝宽度也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导流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宽度越大,导流能力越强。
因此,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应尽可能扩大裂缝宽度,以提高导流能力。
3. 裂缝连通性裂缝连通性是指裂缝之间的连通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裂缝连通性越好,导流能力越强。
因此,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应尽可能增加裂缝之间的连通性,以提高导流能力。
4. 裂缝分布裂缝分布是指裂缝在岩石中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分布越均匀,导流能力越强。
因此,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裂缝,以提高导流能力。
三、结论通过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压汞法适用于孔隙度较大的岩石,但对于孔隙度较小的致密砂岩储层效果不佳。
2. 水力压裂实验是一种直接测量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
煤层气井试井方法注入/压降测试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煤层气井注入/压降试井方法的术语、仪器设备、试井设计、施工程序、数据采集、资料解释及试井成果报告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煤层气井钻井过程中或完井后进行的测试,旨在获取煤层渗透率、储层压力、表皮系数、探测半径、原地应力等参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537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GB/T17745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和油管的维护和使用SY/T6580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常用量和单位3术语和定义GB/T31537-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注入/压降测试法Injection/fall-off well test通过向煤层恒量注水和关井,测试井底流压随时间的变化,获得各项储层参数。
[来源:GB/T31537-2015,4.4.2]3.2注入排量injection displacement试井时单位时间内注入储层的液体量。
[来源:GB/T31537-2015,4.4.7]3.3注入压力injection pressure注水时注入井的井底压力。
注入压力等于注入井井口压力与注入井内液柱压力之和。
[来源:GB/T31537-2015,4.4.8]3.4注入时间injection time注入井从开始注入到注入结束所用的时间。
[来源:GB/T31537-2015,4.4.9]3.5关井shut in关闭测试阀门或装置,使得地层压力系统成为一个独立系统。
3.6关井时间shut-in time关闭测试阀门或装置,使地层压力得以恢复的持续时间。
3.7关井工具shut-in device用于井下关井或井口关井的阀门或着装置。
3.8开井open well打开测试阀门或装置,使得地层压力系统与测试压力系统进行连通。
小型压裂测试:采用小体积,且与正式压裂相同的压裂液进行不加砂压裂试验。
其目的是通过小型压裂测试来确定流体滤失特性、压裂液的有效利用率及裂缝形成和延伸扩展压力的特性及摩阻大小。
根据测试求得的能够及时调整压加压裂前置液用量和排量,施工规模应根据小型压裂结果进行调整。
小型压裂测试的基础是测定瞬时停泵压力和压后压力恢复数据。
采用正式加砂压裂相同的压裂液,一般用量20m3左右。
在正常情况下,为了地层不受液体滤失而增加空隙压力的影响,较准确地测定局部地应力,应注入少量液体地层破裂后瞬时停泵一次。
其测试步骤如下:1.液量20m3,然后停泵5分钟。
采用变排量由低逐渐增高注入,分析不同阶段、不同排量的压力变化。
判断孔眼摩阻是否过高而需重新射孔。
当排量达到正式压裂所设计规模时,分析泵压变化。
若井筒及裂缝摩阻过高,使得泵压超过油管或压裂设备要求,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注入规模。
2.重新起车,以调整后的压裂规模注入10m3左右同性质的压裂液。
此过程能够通过裂缝延伸扩展时的压力变化规律,分析判断隔层的遮挡强度或裂缝内液体滤失情况以及天然裂缝发育的程度等储层的地质影响因素。
3.关井后测试压力60分钟左右,以录取压降数据。
通过压力恢复阶段的分析及拟合计算,可以得到裂缝的闭合时间、闭合压力以及压裂液的综合滤失系数及压裂效率,判断地层的渗透性质。
利用压降数据进行拟合计算获得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在压裂施工现场时间是宝贵的。
在不允许长时间进行压力拟合计算时,可通过两种现场简单公式计算获得,即通过上述的两次瞬时关井压力及时间求得压裂液的综合滤失系数和压裂液滤失效率。
公式:V LP :泵注期间的滤失体积2.通过压降过程中压力与时间的曲线的变化,判断出裂缝的闭合时间。
由裂缝的闭合时间与注入时间的无因次时间关系曲线,查找出压裂液的有效利用率。
通过压裂液利用效率与滤失系数的间接关系公式,求得C 。
即:V C =ef ×Q ×tV C =K PK(C2)..LV C :造缝体积V LP :泵入期间的液体滤失体积二、井温测量裂缝高度从裂缝最下端以上井筒内的温度直到注入停止时为止,一直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