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17.15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小学英语教学法》这本书指出,小学生研究外语有很多优势,比如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等。
对于他们今后学好英语、培养交际能力来说,这些优势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上,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
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研究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研究惯,让他们获得英语的一些感性知识,打好语音基础,研究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备初步的听说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英语研究中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需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趣味性、直观性和实践性的小学教学活动,让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
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
会讲英语并不代表能够教好英语。
我们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还需要研究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歌谣是一种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的教学手段,能够迎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和口味。
简笔画则是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能够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的主要特征,帮助学生化复杂为简单,增强记忆,提高研究效果。
运用歌曲和音乐研究语言也是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教唱英语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提高研究效益,完善研究品质,充实文化知识等。
我们可以从各类儿童英语教科书中选择一些旋律熟悉、唱词简单适合的歌曲,或者自己在学生熟悉的旋律中配上当堂研究的主要句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英语课程都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树立“对话”意识,运用新课程理念备好课是基础和前提。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教材,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
小学英语教学读书笔记(总9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小学英语教学读书笔记【篇一:《现代小学英语教师素养》读书笔记】《现代小学英语教师素养》读书笔记《现代小学英语教师素养》这是一本集小学英语教师综合教学技能指导的教材,课堂用语篇针对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要求,编写了英语课堂常用语,如:课前准,备,课中提问,教师指令、演示、评价语言等,指导教师准确并流利地运用英语组织教学。
在附录部分还为教师提供了几百条与教学有关的校园用语,以便教师查阅。
不失为教师的好帮手。
教学技能篇重点讲述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法,同时以案例为载体,帮助教师分析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文化素养篇以教师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为目的,在篇中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语言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及中西方价值观、文化习俗的差异比较,从而加深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在语言教学中更加重视文化教学。
制作的资源及方法。
通过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仅具备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小学英语教育的重点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机会,打下较好的英语基础,这包括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掌握。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掌握儿童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要研究和掌握英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能以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英语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了兴趣就有了一个自主学习英语的动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一旦被激发,就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对英语进行学习和探索,兴趣也就越浓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会更有意志力。
教师不仅要有综合的教学技能,还要有语言的示范能力。
教学技能是评价教师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师如何教的技能,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师对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和在课内外充分展示英语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
目前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强的“情景会话”为主。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后感范文小学英语教学法读后感范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法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后感1全面推荐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
作为有”世界通用语”之称的英语,它的使用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
该书以现代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重点介绍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编者多年进行儿童英语教学实践,从事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和体会。
书中指出,小学生学习外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特点和优越条件,对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应该放在其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放在单纯的语言知识上,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英语的一些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的教与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小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使小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
小学英语教学法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
不是会讲英语的人就能教好英语,我们不仅要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必须学习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歌谣,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与口味。
简笔画,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运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的主要特征,用笔简练,形象简洁,应用简便。
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并能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英语教学读书笔记导语:英语是不可忽略的一门语言课程。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收集的一些关于小学英语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小学英语教学读书笔记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
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
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
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
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
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
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
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
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
因此,在课堂上除了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特别是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读《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有感读书笔记(一)通过学习由王蔷主编的《小学英语教学法》一书,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书中指出小学生学习英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特点和优越条件,对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应该放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放在单纯的语言知识上,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英语的一些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
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的教与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小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使小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
小学英语教学法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不是会讲英语的人就能教好英语。
我们不仅要具有专业的英语基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必须学习有关英语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歌谣,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与口味。
简笔画,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运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平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的主要特征,用笔简练,形象简洁,应用简便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并能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运用歌曲和音乐学习语言也是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用唱英语歌曲的方法把儿童引入英语的广阔殿堂,无疑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它具有以下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完善学习品质;充实文化知识等。
我们可以从各类儿童英语教科书中选择一些旋律进行教学,唱简单适合的歌曲等。
当然还可以自己在学生很熟悉的旋律中配上当堂学习的主要句行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书中理论指导教学: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
《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第四章科学、艺术与儿童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将教学内容中的艺术因素,通过恰当的艺术形式在教学中显示出来,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他们开展积极的心里活动,实现对语言的教学材料的感知、理解、储存、识记和运用,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严格的说,教学活动体现着科学性、艺术性和情感性特征。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情感求善,当我们在努力地体现这些特征时,教学的积极作用便可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一节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英语教学艺术艺术中,美的东西十分强烈,它使学生感受到它的真理性,在活动之外还能感受到它的强烈的情感因素。
第二节通过短诗学英语童谣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及教育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教学功能2、词汇教学功能和语法教学功能3、思想品德及行为培养4、传递文化因素功能5、提高英语朗读技巧功能6、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功能第三节通过歌曲学英语1、儿童英语歌曲的特征2、儿童英语歌曲的教育教学功能3、儿童英语歌曲的使用方法第四节通过排演儿童歌剧学英语1、儿童剧与小表演的教育、教学功能2、儿童剧的类型及其作用第五节通过故事学英语1、故事的创作特征2、故事的语言特征3、故事的选择或编写故事的讲述方法及技巧第六节通过游戏学英语1、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2、教学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效率3、游戏教学能体现教育的公平4、游戏教学实施的步骤第五章英语课堂教学的程序及环节第一节新授课教学的一般程序1、设置气氛,进入状态;2、以旧引新,导入目的;3、激发动机,探索发现;4、深化感知,强化练习;5、反馈调作,促进迁移。
第二节巩固课和复习课的一般教学程序巩固的中心是“固”,复习的核心是“习”。
反复复习是通过机械操练强化记忆痕迹,变换复习是通过归纳、联想,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巩固和复习效果。
第六章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第一节词汇的语音和拼写教学1、直接模仿法2、分析模仿法第二节词汇的意义教学1、揭示词义的方法2、以词源分析的方法揭示词义第三节在练习与运用中认识、记忆词汇1、听、判断活动法2、猜测游戏法3、以多次重现促进对词汇特征的认识法4、重述5、记忆词汇第七章儿童英语教学中语法意识的培养第一节以符合儿童认知的方式培养语法意识语法知识的培养是着力于让儿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演示、模仿、故事、对话和其他活动式教学方法,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实现对词和句的表现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依据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和同学的身心进展特点及学习英语的实际,要解决词汇教学难点,应从提高同学学习爱好入手,尽可能增添课堂趣味性,努力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同时应加强学法指导,尤其对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的同学,首先要教会他们单词的读音及拼写的规律,读准、把握好音标。
由于只有同学先把握了发音,能听、能说,方可更快地学好书面语言,假如同学听不懂单词的发音,或说出的单词别人听不懂,记再多的单词也起不到口头交际的作用。
1、激发爱好,体验胜利。
心理学讨论认为,爱好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凡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人的爱好。
同学的爱好正是以同学对学问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既是过去学习的产物,也是促进今后学习的手段。
一方面,要对同学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尽量为他们创设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以增添他们的学习自信念,克服畏难心情,从而激发学习爱好,唤起主体意识,发挥主动精神。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要常常组织同学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他们的学问得到准时的使用和稳固,同时采纳敏捷多样的教学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努力使尽可能多的.同学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亲其师,信其道”,引导同学逐步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2、分层施教,各尽所能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把握词汇的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同学制造更多胜利和进展的机会,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层层递进,使每位同学都能各得其所。
如,由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对同一新学问的把握所需的时间有差异,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针对词汇量多、拼读难的特点,可以支配五分钟时间,指导学习困难同学反复认读、理解把握;而基础好的同学则可通过归纳反义词、近义词、词类转换及用词造句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从而到达不同程度同学共同进展的目的。
同时,还可开展异质组互助合作学习,增加各层次同学的参加,以结对子形式,以优带差,为学习困难同学供应学习和进展的机会。
3、加强音形义的联系把握词的最正确途径之一是把音、形、义结合起来,激活详细的语言行为,动员同学动脑、动口、动手,以保证输入的信息进入长期产生性记忆。
英语教学读书笔记(共7篇)英语教学读书笔记(共7篇)篇一:2016英语教学读书笔记英语教学读书笔记发布者:边老师发布时间: 2016-3—6— 16:41:53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不是唯一的,但是,任何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目标。
那么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英语课程标准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
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
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小学英语读书笔记读书是获取信息,增长智能和培养个性品德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英语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小学英语读书笔记1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一本关于“如何确立课堂教学新理念,如何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书,书名是《小学英语有效教学》。
读完《小学英语有效教学》一书,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感到了自己的停滞不前,我感到我有时的课堂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我困惑,我苦苦思索。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教育专著中那份鲜活的理念,体会到专家引领的那份顿悟,捕捉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与动态,体会到名师的指点迷津。
一堂小学英语课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定义为热热闹闹的师生活动或满堂灌的教师一个人的口语独角戏。
众多专家学者明确指出,中国的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对一门外语的学习,而不是作为第二语言的简单习得。
因此,采用直接法和认知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使其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发挥最为恰当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一堂课中的经典活动项目,沉淀出他们自身的英语知识和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我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字不仅局限在课堂中的体现,还应体现在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中、课后的反思中及长期的关注中。
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有效的教学。
只有这几方面都做到了有效,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工作通俗的讲就是指教师的备课:教具的准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任务的布置,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学生课前应做好的相应的准备工作。
比如在教授服饰的课堂上,就要利用学生的衣服来教学,因此,上课前就要求同学们准备好各种衣服。
再如为了突出英语学习的氛围,我们还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布置英语角,办英语手抄报等,让学生活跃在英语的气息中。
读《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有感读书笔记(四)本书的第一章给我们分析了儿童学习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差别,让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从而科学的进行英语教学。
让我们思考,什么是好的英语教学法,好的英语教学法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符合英语的教学法规律,符合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另外,第一章给我们介绍了儿童学习英语的动机、特点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去了解儿童的学习心理和条件水平,有助于我们去探求合适的英语教学法。
第二章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国家英语课程,英语课程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力求体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特别强调课程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课程,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发展英语语言能力,也能磨练意志、陶治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开发思维、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
让我们学会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项原则。
教学目标让我们对教学有了很好的把握。
第三章为教学管理,是本书的重点章程,讲述了课堂格局的布置、课堂中英文说明的应用、课堂纪律的贯彻、课堂的引入、课堂的组织、课堂计划的编写及实施等。
当遇到学生的错误答案时教师应如何应对、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创造这些都是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遇到的问题,在这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情况,以及教会我们应如何应对的措施。
这些内容都是英语教学的细节,但是这些细节却決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各项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提高英语的有效教学的质量。
第四章的“ The Techniques of Teaching Children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
这一章详细介绍了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所要运用到的教学技巧。
其过程涉及部分的介绍中,作者先布置一个任务,让我们思考这一部分我们会如何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设想会遇到什么问题。
接着,在我们思考过后,作者提供详细的观点,让我们参考。
最后还会有一些小知识来增长我们的见闻。
例如在介绍“ Playing games"时,我们会去思考,在我们学习英语时,有过玩游戏的经历吗?我们喜欢它吗?在玩游戏这一环节有什么好处?遇到过什么困难?我们会怎么解決困难呢?然后作者告诉我们,在游戏环境中,主要的困难时缺乏空间和资源,但是我们应该去努力克服困难,因为游戏对于我们学习英语是十分有益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
英语教学法流派读书笔记(精选五篇)第一篇:英语教学法流派读书笔记英语教学法流派————读书笔记在研读了以下书目的基础上,我完成了这篇读书笔记:《英语教学法基础》:第2章外语教学法简史;第3章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Unit 2 Understanding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外语教育心理学》:第1章外语学习理论和模式第10章外语教学法学派与心理学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1.学生语法概念清晰;2.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3.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1.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
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2.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3.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1.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2.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
读《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读书笔记读后感Reading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 A ReflectionAs an educator, I have always been passionate about exploring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language instruction. Recently,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read the book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and I must say that it has provided me with invaluable insights and a renewed perspective on the art of teaching English to young learners.The book delves in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best practices that underpin successful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school setting. 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or me was the emphasis on creating a learner-centered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feel engaged, motivated, and empowered to take an active role in their own learning. The authors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needs, learning styles, and cognitive abilities of young learners, and tailoring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accordingly.One of the most compelling aspects of the book was its exploration of the various teaching methodologies and techniques that have proven effective in th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The authors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approaches such as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method, the task-based learning (TBL) framework, and the use of technology-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Each of these approaches is examined in detail,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and case studies that illustrate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ositive outcomes they can yield.What I found particularly insightful was the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in facilitating effective English learning. The book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as facilitators, guiding students through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fostering a collaborative, interactive classroom dynamic. The author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teachers to be well-versed in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pedagogical skills, and the ability to adapt their teaching strategies to the unique needs of their students.Another aspect of the book that resonated with me was its emphasis on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skills, such a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within a holistic and cohesive learn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s argue that by addressing these skills in a interconnected manner, students can develop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Furthermore, the book delves into the significance of creating a language-rich environment, both within the classroom and beyond. It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exposing students to authentic, meaningful language input through various resources, such as literature, media, and real-world communication opportunities. This, in turn, fosters a deeper engagement with the language and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essential communication skills.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rom the book was the importance of ongo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th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The authors emphasize the need for teachers to employ a range of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strategies to monitor student progress,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adjust their teaching approaches accordingly. This not only help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structional process but also empowers students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learning.Throughout the book, the authors als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and complexities inherent in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or second language in the primary school context. They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navigating issues such as classroom management, learner motiv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nglish instruction with the broader curriculum.As I reflect on the insights gained from reading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 am inspired to implement the recommended best practices in my own teaching. I am particularly eager to foster a more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 where students are actively engaged and empowered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journey. Additionally, I am committed to exploring the use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ologies and technology-enhanced resources to create dynamic and engag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my students.Moreover, the book has reinforced my belief in the importance of ongo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inuous refine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s. As an educator, I recognize the need to stay informed about the latest research, pedagogical trends, and emerging best practices in the field of primary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In conclusion, reading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has been a truly enriching and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for me. The book has provided me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that underpin successful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school context. I am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to engage with this valuable resource and am excited to apply its insights to my own teaching practice, with theultimate goal of empowering my students to become confident and proficient communicator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高考英语】《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小学英语教学法》一书中提到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这对于我这样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成长性教师来说,十分有必要学习,现总结如下:情景匹配原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需要生动、形象的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对象,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见情思意,能加深感性知识,增加学生课堂实践的广度、密度和浓度。
扩充性原则:从甲原型为基础学习的语言单位再迁移到相关的其他实物上,深知扩充到句子。
通过扩充,儿童可以掌握其语言单位的各种用法,并掌握与之有关的一些句式、句型和句类,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交际性原则:交际活动应紧密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并力图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特别是呈现新句型时要注意设计情景,充分运用幻灯、图片、简笔画、表演对话等形式。
活动性、趣味性原则:教学活动要借助各种直观、形象手段,寓教学实践于游戏、歌曲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使学生在说、唱、做、听、认、读、玩中对英语发生兴趣,从而获得对英语语感的培养,提高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
视听说与读写结合的原则: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听说能力、朗读能力和基本书写技能为主。
教学采用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的方法。
尽量用英语上课,同时恰当地借助母语: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用身体语言来说明一些教学用于,也可以利用母语帮助组织教学,但不宜过多。
尽量使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单词、句型,尽可能用同义词或反义词替换,用的词、句尽量简单,同时借助板书、手势、表情、动作、直观图片、简笔画等手段来降低语言难度,让学生能够听懂,加强交际效果。
重复性原则:儿童喜欢多次重复听、唱、说他们已熟知的儿歌、童谣、往事,喜欢玩他们玩过多次的游戏,喜欢做机械的重复。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连贯,注意从旧知识中逐渐引出新知识,学习新内容时复习以往学过的内容。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我们来看看下文。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一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音问题的几个对策
重视语音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需要一个过程尤其针对小学英语初学者在没有音标的帮助下该如何掌握良好的语音呢?
1、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不仅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也是语音方面的至少要做到与教材录音带在发音方面保持一致。
教师的发音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对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起指导和示范作用。
在英、美英语相互交融、美国英语盛行的今天作为英语教师学习并掌握美国英语乃大势所趋面对新形势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出英语和美语的主要差异如词汇、读音、拼写等方面。
词语方面之不同简单举例如下
rp ga
学校中的班级 form gradeclass
商店 shop store
厕所 lavatory toilet
糖果 sweets candy
油炸土豆条 chips french fries
长裤 trousers pants
而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最大差别在于发音rp和ga之间在音素、单词发音、重音和句子语调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同时向学生灌输两种英语发音势必会给他们的学习造成混乱与困惑。
另外在母语的环境里开始学习一门外语很多学生本来就带有畏难情绪再让他们同时学习两种英语发音无疑会给他们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挫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读音方面简例如下
1)在passbathaskcan’tfast这一类单词中rp念作/α:/而ga则为//成了/ps/ /bs/ /sk/ /knt/ /fst/。
2)字母o在重读闭音节中rp念为/ /ga念为/α /
rp ga
shop /∫ p/ /∫α p/
box /b ks/ /bα ks/
hot /h t/ /hα t/
3)在ga中只要单词中有r字母就需发相应的/ r /音但在rp中/ r /音只出现在元音前如:
rp ga
work /w :k/ /w :rk/
小学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二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
目标
怎样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才能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新授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授新知时,我们应认识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
若一味地要他们读字母、单词,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
现在大多数小学英语采用了循环式的编排方法,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早渗透,重积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材的系统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英语学习中,有许多抽象的形容词,如big,small,long,short,strong,weak等单词。
这时,可采用对比法,拿出abigball和asmallball,并说出big,small让学生知其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
例What'sthat?What'sthis?也可采用该方法,手指远处东西问What'sthat?手指近处东西问What'sthis?不用多解释,学生很快就理解其意思。
低年级小朋友不会书写母语,但能听懂。
而英语不是我们本民族的语言,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或是情景,小学生无法理解他们从未学过的英语句子,因此,在传达较难的句子时,教师可将其表演出来。
如句子:Puttheeggintheeggcup.可以这样假设,握起拳头的右手为egg,左手为eggcup,一边把右手放进左手中,一边说Puttheeggintheeggcup.让每个学生一边说一边做,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交流场所。
学生不用枯燥单调的反复读记便会很快记住。
小学生对有节奏的快板、歌曲十分感兴趣,通过实践,也证明了此法可行。
在鲜明的节拍中,孩子们轻松地理解了新知识。
如教SeeingaDoctor一课时,可跳出课本的框子,把课本中的知识按自己的教法编成快板形式。
其内容如下:What'sthematter?
Ihaveacough.
Cough,cough,
Ihaveacough.
What'sthematter?
Youhaveacold.
Cold,cold,
youhaveacold.
再配以有节奏地击掌,读起来琅琅上口。
这样,学生不
但学起来兴趣盎然,而且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两、三倍。
游戏竞赛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形式,在游戏竞赛中,学生乐学乐记,积极性浓厚,参与面也广。
如:BigBisacat.Smallbisasnail.Thecatandthesnail,theyarethelettersBb.尽管这首小诗有相应的挂图,但其内容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实在是太难了。
于是我采用了游戏:LOUDERANDLOWER进行教学。
我大声读,学生轻轻读;我轻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他们读对了,加一颗星,读错了,我加一颗星。
在Yeah....的欢呼声中我惨败了,而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首诗歌。
对于施教者来说,任何一次教学都是面临一次新的挑战。
而每一次新的挑战又都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去加以破解。
“教无定法”,在新授阶段还可以用其他许多形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开开心心地学习知识,把学习英语当作一件乐事来做。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的具体内容
我就王教授在《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是什么?》授课中所涉及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来进行内容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