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十四周音乐教案《号手与鼓手》
- 格式:docx
- 大小:17.05 KB
- 文档页数:1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7课《号手与鼓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号手与鼓手》是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教学曲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掌握简单的节奏和音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协作精神。
歌曲《号手与鼓手》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曲目,旋律简洁明快,节奏明显,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学生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号手与鼓手》,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节奏和音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号手与鼓手》,掌握简单的节奏和音符。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表现出歌曲的童趣和生动性,以及在集体协作中保持节奏的一致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唱,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互动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4.集体协作法:通过集体演唱、分组演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教学新歌: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符。
3.练习演唱:学生分组演唱,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7课聆听《号手与鼓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号手与鼓手》是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欣赏曲目。
本节课主要通过聆听和欣赏这首曲目,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这首曲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节奏感,号手与鼓手的互动展现了音乐的不同风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元素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性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和欣赏《号手与鼓手》,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元素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元素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现场演奏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妙。
2.模仿教学法:引导学生模仿教师演奏,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4.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
2.聆听与欣赏:让学生聆听《号手与鼓手》,引导他们关注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感受音乐的魅力。
号手与鼓手教案教案标题:号手与鼓手教学目标:1. 了解号手与鼓手在乐队中的角色和职责;2. 学习基本的号手和鼓手技巧;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号手和鼓手在乐队中的不同作用;2. 掌握号手和鼓手的基本演奏技巧;3. 练习合作演奏,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2. 号手和鼓手的乐器;3. 相关教学素材,如视频、音频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号手和鼓手在乐队中的作用,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 引导学生思考号手和鼓手在演奏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分别介绍号手和鼓手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正确吹奏号角和敲击鼓面的方法。
- 演示正确的姿势和手法,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3. 合作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括一个号手和一个鼓手。
- 分发乐谱或简单的音乐片段给每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演奏。
-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和协作。
4. 展示与总结(10分钟)- 邀请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合作演奏。
- 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特色和进步之处。
- 总结号手和鼓手在乐队中的作用,强调他们对整个乐队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由选择号手或鼓手的角色,并进行个别练习。
2. 鼓励学生尝试编写自己的乐曲,并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演奏。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合作演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个别练习进行评估,检查他们掌握号手和鼓手技巧的程度。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乐团或音乐学院,让他们近距离接触专业号手和鼓手的演奏。
2.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乐队或合唱团,提供更多的演奏机会和舞台经验。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介绍号手和鼓手的角色和职责,以及教授基本的演奏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合作练习和展示环节,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学会倾听和支持他人。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小小音乐家(1)|人音版(简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聆听《号手与鼓手》。
2. 表演《法国号》。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
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材分析:1. 管弦乐《号手与鼓手》《号手与鼓手》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捷的《儿童游戏小组曲》,这首管弦乐组曲作于1871年,是根据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共12曲)中的五首小曲改编而成。
2. 歌曲《法国号》《法国号》是一首法国莱茵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
歌曲节奏平稳,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以具有推动性的大跳音程起句,并由级进平稳的旋律接下去,弹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1.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
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号手与鼓手》: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二、表演:《法国号》——用听唱法学习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
2.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
“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
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2.表演《布娃娃弹琴》、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
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聆听号手与鼓手-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范围
本教案适用于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
目标
•学会基本乐器的名称
•能够辨别乐器的声音
•能够识别简单的节奏
条理
理论
1. 乐器名称
让学生通过听、看、读等方式学会以下四种乐器的名称:
•钢琴
•吉他
•小提琴
•鼓
2. 听辨乐器声音
通过播放乐器声音,让学生学会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3. 简单节奏
通过教唱简单节奏,让学生学会识别和模仿基本节奏。
活动
1. 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号手与鼓手》。
2. 听辨乐器声音
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辨别出哪种乐器的声音。
3. 学唱歌曲《号手与鼓手》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歌曲《号手与鼓手》。
4. 跳简单节奏
教师给出简单的乐曲节奏,让学生模仿跳舞。
5. 制作手鼓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手鼓。
评估
1. 问答
考试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些问答题,让学生口述所学内容。
2. 表演
在课堂或学校举行音乐表演会,让学生演唱歌曲《号手与鼓手》并展示手鼓制作成果。
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基本的乐器名称,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认识基本的节奏,制作简单的手鼓。
同时,学习还可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7课《号手与鼓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号手与鼓手》是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号手和鼓手的对话形式展开,旋律简单,节奏明显,富有童趣。
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
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
此外,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号手与鼓手》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歌曲的童趣。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体验。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2.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演唱歌曲,并能够体会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游戏教学法:将音乐教学融入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升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图片、动画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乐器:准备号角和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器材。
3.教学资源:收集与歌曲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4.分组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号手与鼓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童趣。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号角和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器的外观和音色。
接着,教师演示号手和鼓手的对话,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掌握音高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