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主题2我们时刻在呼吸》名师制作优质教案上海科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3
我们时刻在呼吸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该主题隶属于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 。
这个单元共有四个主题,以学生日记为线索,相互联系,融为一体。
前一个主题引导孩子对家乡的水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考察和探究,使孩子们初步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主题主要探究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对空气污染造成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考察,研究整改措施。
后一个主题将转向对动植物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考察和研究。
最后一个主题则鼓励、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激发学生对美好绿色较远的热爱和向往。
本主题包含了“多一点清新,多一点健康” 、“天空是什么颜色”两个内容。
学习这一主题我们会明白没有了新鲜的空气,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我们可以通过体验活动让孩子体会到空气对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观察、访问、查找资料、关注电视上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对家乡的空气状况做一次调查,找出污染源和污染危害,并商讨整改环境的一些方法和措施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目标1. 关注家乡的空气质量, 探究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 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和因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3、进一步培养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能力3学情分析“呼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的身体活动,孩子们对于这个活动应该再熟悉不过。
通过电视、网络等掌握了一些空气污染的常识,初步了解环境污染的现象,需要提升环保意识。
不过,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单元,有了对孩子环保意识的初步渗透,启发他们节约水电、不乱扔垃圾,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爱护身边的环境,通过上一个主题“流过家乡的小河”的学习,,孩子们初步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而且四年级的孩子已初步具备自主或者分工合作的调查经验,这次将继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时刻在呼吸》教学设计作者:黄奇志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2期教材教学简析:本堂课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二节内容:我们时刻在呼吸。
要求通过关注家乡的空气质量,探究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体验空气污染的危害,获得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空气,本学段相关的主要课程目标是通过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和因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本课教学的主要教育意义是进一步培养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关注家乡的空气质量,探究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体验空气污染的危害,获得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和因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
3.从生活中寻找污染源,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空气。
4.进一步培养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保护空气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空气的行为。
课前准备:预习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准备,谈关于教室里同学们扫地的情况,引入上课内容,上课!【新课】一、感受空气的重要性播放“宿迁市关于空气质量状况的新闻报告”视频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宿迁市关于空气质量状况的新闻报告”我们边看、边注意里边谈到的空气状况。
(随机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关不关心我们龙台的空气状况?(关心)师:因为空气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时刻都在呼吸。
(学生齐读课题)二、感受空气质量的差异1.出示四瓶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空气。
师:下面,老师请大家看看这里的四瓶装在瓶子里的空气,仔细看看,看起来有差别吗?生:没有,他们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
师:但是,他们来自我们龙台周围不同的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图片)师:1号瓶,来自老师的农村老家,你们觉得空气质量好不好?(好)用一个词叫“山清水秀”来概括,行吧!(行)师:2号瓶来自龙台六大队铭山寺一角,就在上山坡有个“土地菩萨”那里,你们有同学都去过,是吧?(是)你们觉得那里空气质量好不好?(好)师:这里为什么空气质量好呢?生:因为绿色植物多、树木多。
想:蓝天、白云、绿绿的草地、清新的空气,多么舒服!
请别忘记,我们时刻在呼吸!
是谁让我们的呼吸变得健康?(结合书本42页的三幅图思考,绿色家园哪里来?绿化广场哪里来?)
二、说一说身边的绿色。
绿色代表环保,绿色代表健康,绿色代表干净。
那么你身边有哪些绿呢?
小资料(42页)
三、我们呼吸的空气
1、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平时呼吸的空气是怎样的呢?(出示刚采的叶子),这是老师刚才在我们学校采的树叶,大家观察一下,叶子上面布满什么?再转头看看我们教室的窗户,怎样?
生:脏……
2、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这些灰尘不是粘在玻璃上,而是通2、学生思考绿色是什么,反馈
3、学生说对自己居住环境的感
受
4、了解空气污染相关知识
5、生交流讨论:这个故事说明
了什么问题?
6、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空气
质量问题。
A、回忆上学路上看到的情形,
面对马路上的滚滚“黑烟”的心
情和感受。
B、交流在家中观察到的空气被
污染的情景,如窗户上、鞋子
上落满灰尘等。
个制氧厂;他们
能大量吸
收,净
化空气,像个吸
尘器;他们能杀
灭环境中
的、,
像个灭菌器··他们
就是我们
的,有
了它们,就有了
洁净的空气。
2、判断。
(1)我们人类需
要吸入氧气。
()
(2)空气污染的
危害很小。
()
(3)空气污染不
会引起疾病。
()
(4)空气污染会
引起水土流失。
()。
第三单元活动主题二我们时刻在呼吸学习要求1.体验空气污染的危害,获得保护环境的意识2.通过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从生活中寻找污染源,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空气二、学习重难点激发学生保护空气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空气的行为大自然中的朋友三、学习课时:一课时四、学习过程(一)感受空气质量状况师:同学们,在开始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测验:把嘴巴闭上,然后用右手捏住鼻子,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如果谁先支持不住,就举手示意老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帮老师计时,看看你们能坚持多久。
师:据统计,最快放弃的用了,坚持最久的用了。
从测试中我们发现,人不呼吸最久坚持不了2分钟,呼吸对我们至关重要(板书:我们时刻在呼吸),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平时呼吸的空气是怎样的呢?(出示刚采的叶子),这是老师刚才在我们学校采的树叶,大家观察一下,叶子上面布满什么?生:。
师:再转头看看我们教室的窗户,怎样?生:脏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这些灰尘不是粘在玻璃上,而是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鼻子,那该多可怕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3页,看,这个小女孩,昨天才擦了桌子,今天又有了很多灰,这位叔叔正在擦皮鞋,看到才穿了一天的皮鞋已经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发出了无奈的感叹。
“哎,才穿了一天又脏了”!!!大家的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生交流)(1)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空气质量问题。
A、回忆上学路上看到的情形,面对马路上的滚滚“黑烟”的心情和感受。
B、交流在家中观察到的空气被污染的情景,如窗户上、鞋子上落满灰尘等。
(二)寻找原因2.学生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资料。
如空气污染与疾病的关系、空气污染对呼吸道病人的危害等。
认识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师:空气不新鲜,我们又不能停止呼吸,老师这里有一份我市空气数据报告,请一个同学来为大家读读。
(报告一)我们刚才了解了咱们毕节市现在的空气质量现状,书上的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妈妈也收看了他们那个地方的空气质量报告,为此,小女孩还写了一篇日记呢!请同学们看看。
上海科教版品社四下《主题2 我们时刻在呼吸》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主题2 我们时刻在呼吸》是上海科教版品社四年级下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呼吸的基本知识,包括呼吸的原理、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对人体的作用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呼吸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呼吸的详细过程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呼吸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2.使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呼吸的奥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呼吸的奥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的奥秘。
2.使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呼吸的过程。
3.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呼吸的相关图片和插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呼吸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现象,激发学生对呼吸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呈现呼吸的原理和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呼吸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总结呼吸的原理和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与其他生理功能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呼吸的重要性和作用。
《我们时刻在呼吸》教案教学目标:1、关注家乡的空气质量,探究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和因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
3、进一步培养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空气,爱护环境。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勤于动手的能力。
教学准备:透明胶布、木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
阅读P43的一位同学的关于爸爸的鼻炎的日记。
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平常呼吸的空气是怎样的呢?二、布置任务。
平时我们经常去的地方,比如家里、教室、操场、街头、公园……哪些地方空气最清新?这节课,我们去进行实地调查。
三、调查周围空气情况。
1、做好调查准备:将透明胶布反钉到木板上。
选择好空气测查地点。
2、实地测查:将准备好的测查工具放到预选的不同地点(建议选择街头、教室、家里、公园等地方),30分钟后再将测查工具取回。
四、讨论测查结果。
1、观察测查结果。
看看测查工具,你有什么发现?2、讨论:同样的胶布,为什么有些地方粘的灰尘多,有些地方粘的灰尘少?说明了什么?3、灰尘少的区域与多的区域相比,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对空气的作用,以及人们的活动对空气的影响。
)五、我的绿色日记。
通过观测、访问、查找资料、收看电视空气质量报告,对家乡的空气状况进行调查,找找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六、活动总结。
分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七、交流。
1、通过测查,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2、你还有什么好的测查空气的方法吗?八、拓展活动。
课后实验:是不是同一个地方不同时候空气质量还是一样呢?。
主题活动二:我们时刻在呼吸
教学目标:
1. 关注家乡的空气质量,探究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和因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
3. 进一步培养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人可以几天不吃东西,但是,人不呼吸却坚持不了5 分钟。
我们时刻在呼吸。
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平常呼吸的空气是怎样的呢?
二、布置任务
平时我们经常去的地方,比如家里、教室、操场、街头、公园……哪些地方空气最清新? 这节课,我们去进行实地调查。
三、调查周围空气情况
1. 做好调查准备: 将透明胶布反钉到木板上。
选择好空气测查地点。
2. 实地测查: 将准备好的测查工具放到预选的不同地点。
( 建议: 选择街头、教室、家里、公园等地方)30 分钟后再将测查工具取回。
四、讨论测查结果
1. 观察测查结果。
看看测查工具,你有什么发现?
2. 讨论: 同样的胶布,为什么有些地方粘的灰尘多,有些地方粘的灰尘少? 说明了什么?
3. 灰尘少的区域与多的区域相比,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 注意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对空气的作用以及人们的活动对空气的影响)
五、活动总结
六、交流
1. 通过测查7 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2. 你还有什么好的测查空气的方法吗?
七、拓展活动
课后实验: 是不是同一个地方不同时候空气质量还是一样呢。
第三单元活动主题二我们时刻在呼吸
学习要求
1.体验空气污染的危害,获得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从生活中寻找污染源,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空气
二、学习重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空气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空气的行为大自然中的朋友
三、学习课时:一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感受空气质量状况
师:同学们,在开始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测验:把嘴巴闭上,然后用右手捏住鼻子,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如果谁先支持不住,就举手示意老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帮老师计时,看看你们能坚持多久。
师:据统计,最快放弃的用了,坚持最久的用了。
从测试中我们发现,人不呼吸最久坚持不了2分钟,呼吸对我们至关重要(板书:我们时刻在呼吸),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平时呼吸的空气是怎样的呢?(出示刚采的叶子),这是老师刚才在我们学校采的树叶,大家观察一下,叶子上面布满什么?
生:。
师:再转头看看我们教室的窗户,怎样?
生:脏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这些灰尘不是粘在玻璃上,而是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鼻子,那该多可怕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3页,看,这个小女孩,昨天才擦了桌子,今天又有了很多灰,这位叔叔正在擦皮鞋,看到才穿了一天的皮鞋已经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发出了无奈的感叹。
“哎,才穿了一天又脏了”!!!
大家的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生交流)
(1)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空气质量问题。
A、回忆上学路上看到的情形,面对马路上的滚滚“黑烟”的心情和感受。
B、交流在家中观察到的空气被污染的情景,如窗户上、鞋子上落满灰尘等。
(二)寻找原因
2.学生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资料。
如空气污染与疾病的关系、空气污染对呼吸道病人的危害等。
认识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师:空气不新鲜,我们又不能停止呼吸,老师这里有一份我市空气数据报告,请一个同学来为大家读读。
(报告一)
我们刚才了解了咱们毕节市现在的空气质量现状,书上的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妈妈也收看了他们那个地方的空气质量报告,为此,小女孩还写了一篇日记呢!请同学们看看。
(日记《爸爸的鼻炎又犯了》)
讨论:这篇日记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大家知道空气受污染会有什么坏处吗?(生自由回答)
老师这里还有一份报告,写的是空气中污染物过多的坏处,哪位同学能大胆地给大家读一读。
(鼓励学生参与进来)
师:听了这些报告,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
师:你们认为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
生:粉尘污染、汽车等的废气排放……
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三)解决办法
师:这么多的空气污染隐患已经威胁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老师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环保小卫士”为空气的健康出谋划策,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生:植树造林、改善路况、用洒水车……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的环保小卫士,出了这么多主意,刚才有的同学谈到植树造林,老师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你们知道绿色植物有什么作用吗?(看42页小资料)生:释放氧气
师:是啊,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吸收尘埃,杀菌等。
他们真是我们的健康卫士。
师:如果我们人人保持空气新鲜,人人为我们时刻呼吸的空气献出一份力,那会是怎样美好的景象啊,请同学们看课本的42页,看了这三幅图,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植树造林改造美化了我们的居住环境
生:多植树造林空气才会新鲜,生活才能惬意
……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在网上看到几篇小朋友的诗,他们用诗歌也表达了与你们类似的情感,想不想听听?请同学读(诗一、二)
师:同学们,听了其他小朋友的诗,你们是否也想对空气说点什么呢?那么一起来写写“我的绿色日记”吧!
(生写完,在班上交流。
)
师:希望大家今后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空气,让我们更放心更快乐地呼吸每一天!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在晴朗的日子,天空是什么颜色?是美丽的蓝色,还是……,你在天空中都看到了什么呢?
二、调查讨论
1.讨论:天空为什么不再湛蓝?
2.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3.通过调查,你找到了哪些污染空气的黑手?
(1)建筑工地扬起的粉尘
(2)机动车尾气
(3)工厂排出的废气
……
4.粉尘、油烟、煤烟、毒气……也许你看不见它们,可它们却藏在你呼吸的空气里。
这些有害的物质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呢?
5.面对不同的空气污染源,你有什么好方法防治它们?
三、辩论思考
1.读故事《瓷厂的故事》。
2.瓷厂给人们和家乡带来了哪些好处?
3.观察图片,从瓷厂烟囱中冒出的“灰辫子” 闯了什么祸?
4.思考:家乡需要发展经济,环境也需要我们保护,面对瓷厂的情况,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5.小辩论:我市是一个工业城市,许多工厂在发展家乡经济的同时,也给柳州带来环境污染,要发展还是要环保?请发表你的想法。
四、写绿色日记
1.空气污染可能会引起哪些疾病?
2.假如你来到环保局,针对柳州的空气污染问题,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3.写绿色日记(二)
内容包括:
(1)家乡空气现状。
(2)受污染的原因。
(3)结合调查访问所得的具体案例,谈谈人们生活受到了什么影响。
(4)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该怎么保护空气,人们为了拥有清新的空气做出了哪些努力。
(5)谈谈自己对保护空气环境的好办法。
4.交流汇报。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