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 格式:pdf
- 大小:340.83 KB
- 文档页数:15
一、宁波概况以及商业发展现状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城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全国较大的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全市辖象山、宁海两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个区,全市总面积9363平方公里,总人口543万。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564.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568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5亿元;调整出口退税因素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561.2亿元。
2006年宁波综合实力在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8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宁波综合竞争力在2004、2005和2006年连续三年名列内地城市第6名,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宁波连续两次名列前十强。
中国社科院2005年公布《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宁波仅次于上海,名列第二,被评为城市金融生态一级城市。
港口作为宁波发展最大的资源优势,2006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1亿吨,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世界港口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706.8万标箱,继续保持全国第四位,世界集装箱港口前二十强。
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
宁波工业基础扎实,产业配套完善,优势产业包括纺织服装(服装、家纺、装饰用与工业用纺织业)、汽车配套产业(汽车关键零部件)、日用家电业(吸油烟机、空调器、洗衣机和热水器)、输变电设备制造业(高压输变电设备和智能化开关设备)和机械工业(模具业和塑料机械业)。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宁波商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宁波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商贸城市,自秦朝开始,商贸往来已见端倪,至唐朝渐成规模,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明末清初,则成“百货咸备、商号林立”的繁荣景象。
经营情况报告范文(必备6篇)近年来,玉屏镇紧紧围绕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生的农业经营格局,有力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发展现状1、农民专业合作社。
全镇共12家,经工商登记注册的7家,涉及种、养、加及供销服务等众多领域,其中种植业4个、畜牧业5个、渔业2个、加工运输仓储业1个、其他行业2个。
其中康淋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于20xx年度获县级先进示范社;成员总数200余人,户均纯收入高于全镇农民户均收入2倍以上。
其缺点是制度不够健全,尚有部份未通过工商注册。
2、家庭农场。
现有家庭农场5家,还未经工商登记注册,农场通过示范引领、土地流转、雇工等形式带动农户生产经营,经营面积100余亩,户均纯收入高于全镇农民户均收入3倍以上。
3、专业大户。
全镇专业大户已成为农村中当前比较有活力和影响的新型经济体,现有9户,其中种植业5户、养殖业2户、其他2户,户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户均纯收入倍以上。
二、作用和成效1、加速了土地流转,解决了“谁来务农”的问题。
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租赁土地,农户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加速了土地流转,充分利用了农村的“四荒”,同时也避免了农村土地的撂荒问题;同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镇800余户,有力构建起“经营主体+农户”的有机衔接的利益共同体和产业链条,解决了“谁来务农”的问题。
2、优化社会服务,拓展“怎样务农”的途径。
在各类经营主体的带动下,玉屏镇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实现全覆盖,由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方向转变,由各自为阵向联合发展推进,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分工分业和规模经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现代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和优化,实现了提质增效。
宁波市(市辖区)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宁波市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现状及趋势。
宁波市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宁波市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宁波市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核心指标从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宁波市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宁波市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宁波市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现状 (1)第二节宁波市绿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一、宁波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二、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三、宁波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四、宁波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宁波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宁波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一、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现状统计 (7)二、全国公园绿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三、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占全国公园绿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四、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公园绿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公园绿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同全国公园绿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宁波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11)一、宁波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宁波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占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宁波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宁波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宁波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同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宁波市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现状统计表 (1)表2:宁波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4:宁波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3)表5:宁波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表6:宁波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宁波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公园绿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2: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占全国公园绿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7)表13: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公园绿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公园绿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同全国公园绿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宁波市公园绿地面积同全国公园绿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宁波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宁波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占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比重统计表 (11)表21:宁波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宁波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宁波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同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宁波市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现状宁波市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宁波市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长三角考察报告调查报告长三角考察调研报告 10 月 28 日至 11 月 7 日,市政府办考察组一行4 人,赴“长三角”地区考察,先后到了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一些沿江地区,主要看了苏州、扬州、南京、芜湖等城市。
苏州毗邻上海,辖 7 区 5 市,总面积 8488 平方公里,总人口 584 万;扬州地处长江北岸,辖 3 区 3 市 1 县,总面积 6638 平方公里,总人口 470 万;南京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城市,总面积 6597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572 万;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辖三县两区,总面积 3317 平方公里,总人口230 万。
总的来看,这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其发展模式,在江苏、安徽两省,乃至在全国,都有比较强的代表性,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和启示。
录为以下一些方面,以为借鉴。
(一)发展的客观依据与主观努力。
苏州,古代与杭州并称天堂。
我们也不能不为其今天的发展和变化而惊叹。
统计表明,苏州一个地级市,以占全国0.9‰的国土面积和4.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的生产总值、5%的财政收入、7.7%的外贸总额。
2003 年,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工业总产值位居第二,仅次于上海;地方财政普通预算收入位居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
现在不用说地级城市,就是副省级城市、直辖市,普通的也难以和苏州一比,特殊是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其建设和发展,彻底是新的模式。
苏州的发展靠什么?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他们搞经济研究的同志分析,苏州的发展主要靠三条: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紧邻上海,浦东搞开辟,大项目到了浦东,中小项目感到在上海成本高,到周边一看,被苏州留住。
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工业经济的基础。
他们那时候形成的四大名品牌,孔雀电视机、春花吸尘器、香雪海冰箱、长城电扇,现在都已经和世界 500 强企业合资。
第一章项目概况1.宁波市鄞州区概况1.1 区位鄞州区位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
疆域在东径121°08′-121°54′,北纬29°37′-29°57′之间。
版图轮廓呈蝴蝶状,从东、西、南三面紧围宁波老市区,西北与西部与余姚接壤,南部紧邻奉化,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隔水相望。
东西向最大长度74公里,南北最大宽度32.3公里。
区界周长269公里,其中有海岸线25.66公里。
全区总面积1380.5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327.04平方公里,象山港水域面积53.5平方公里。
1.2 自然概况鄞州区境内的大地构造属闽浙地盾的东北部,地层分布以中生代的火山岩居多。
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势呈马鞍形。
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平方公里,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米。
西部丘陵山地面积353.98平方公里,属于括苍山系天台山脉的四明山,绵亘数县,从西向东插入本区西部,层峦迭嶂,诸峰雄峙,最高峰奶部山海拔高程915米。
中部位为奉化江两岸,总面积532.60平方公里,并以奉化江为界分为鄞东南平原和鄞西平原两部分。
这里平畴无垠,绿原广袤,河渠如网。
鄞州区海域分布于区域的最东端,属象山港海湾的一部分,其东北为北仑区海域,西南为奉化市海域,东南为象山县海域。
鄞州区地处低纬度带,属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季风气候区,因濒临东海又带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本地四季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热量较充足,雨量丰沛,冬夏季风交替显著。
全年无霜期238天,年平均气温16.2℃。
年平均降水量1386.2毫米,总蒸发量1303.4毫米,相对湿度82%。
本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久雨、伏旱、寒潮和霜冻等。
1.3 资源概况鄞州区土壤大体可分三类:东南部沿海地区多盐碱土,宜种棉花;中部平原地区属水稻土,适合种水稻、席草等;西部山区多黄壤,缺少有机质,宜种茶叶、竹木、果树、杂粮。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现状及趋势。
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数据研究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数据研究报告深度解读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核心指标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现状 (1)第二节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3)一、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三、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 (3)四、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标分析 (7)一、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7)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三、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7)四、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0图表目录表1: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现状统计表 (1)表2: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表 (3)表4: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表 (3)表5: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表 (4)表6: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表 (7)表12: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表 (7)表13: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宁波余姚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赴浙江学习考察报告篇一:赴浙江考察报告隆阳区局赴浙江考察学习报告‘考察组(2021年10月25日)为全面深入开展“桥头堡建设,隆阳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对外来投资企业的服务水平。
10月15日至11月21日,我局组织考察团,在副局长段克丽的带领下,赴浙江金华、义乌、海宁三地,就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考察,其中重点考察了海宁经编工业园、义乌国际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皮革城、浙江茂华投资集团。
这次考察时间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收获很大,既有感性的体会更有理性的认识,考察组全体同志在思想上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责任感、压力感和危机感空前增强。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金华市是浙江省工业强市。
金华充分发挥现有加工制造业的特色优势,实行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并举,传统产业改造提高与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并举,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民营经济与外资的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浙中先进制造业基地。
着力推动大中型优势专业市场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市场国际化促进经济国际化,以市场优势强化产业优势,以市场影响力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带动作用。
考察组在金华市重点考察了浙江茂华投资集团,就针对在我区投资建设的保山国际商贸城项目的地域条件、资源条件及相关招商引资政策开展了讨论及对接。
董事长陈小华承诺派人在11月28日前完成在保山的公司注册,争取12月18日进行项目开工奠基仪式。
义乌市积极扶优扶强扶特,壮大优势行业、规模企业和优势产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培育出服装、饰品、拉链、毛纺、针织、印刷、制笔、工艺品、化妆品、玩具等一批优势行业和产品,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
考察团主要考察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对其运行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调查。
海宁经济发达,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
1 24 56 78 10 1113 16 20 2223242627283032137 238 339 440 541424549 7552006202019972010200620209695.51358.7720052020 200620102005 68808620809565983 36113652872131038101422240225595150427 34944835753190819972010981401996742005 177 1.43529825100433002005556.72449.3466.51336.3334.923.11740878102005230201020202269002226001970002010 202014378115136511019511920012193255798361170931201020208361 22637201020202005141135 130********200556.5535.3619.892010 202020051202069679220058706151365*********121394 20052903320202226006796336703053709202011920032165 200525491242800506202032628605002714830225431.212310913511.312333450334.5123223659 23.0123197200123314200123571017001234400012329860012343210012321800123132105123435568 1237680661233812 1225519017447197200700762321242800 25062005213.4121.4163264.97358.77 2020311.90202049.71 311.901234515.52123431.351.2.3616640182020117217447 13260010667 2678046 123456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机制,适时开展城市、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
余姚房地产市场及土地考察分析一、余姚城市简述1、余姚概况及经济发展情况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东邻宁波江北、鄞州区,南靠奉化,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
余姚距宁波国际机场和宁波北仑港40分钟车程 , 至杭州萧山机场1小时车程 ,经杭州湾跨海大桥到上海仅需2小时,余姚已纳入上海“二小时交通圈”。
余姚总面积1501平方公里,2011年底,户籍人口10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054%。
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
6个街道为: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
余姚物产丰富,农业历史悠久,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
余姚一直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18位和第9位。
余姚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王国、模具之乡”之称。
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打火机、消防器材、不锈钢制造等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遍及全市各地。
余姚名牌产品迭出,涌现了帅康、玉立吸油烟机、富达吸尘器、舜大全价饲料等中国名牌产品。
余姚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市之一。
依托全国最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这里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届中国塑料博览会(1999年——2008年)、中国小家电博览会、中国裘皮服装节、中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全国电动工具展览会等大型经贸展会活动。
余姚还有全国闻名的中国轻工模具城、中国裘皮城和在建全国最大的中国有色金属城等。
这些市场共同构建了余姚这个全国商贸大市。
2008年余姚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的排行榜中名列41位,居全国县级城市第4位。
附表:余姚2011年经济发展统计表2、宁波都市北部中心城规划及余姚中心城区规划2.1 宁波都市北部中心城规划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形成“一心、三园、六镇”的空间结构,其中核心区包含余姚城区、慈溪城区、姚北-周巷片区。
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乡村人口粘性是指乡村吸引和留住人口的能力。
资源禀赋、就业机会、市场化程度、交通便利性是影响乡村人口粘性的主要因素。
下表为我国乡村人口粘性强度的影响因子权重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因素2007年2013年2020年资源禀赋0.0130.0300.075就业机会0.6230.4790.592市场化程度0.3580.4870314交通便利性0.0060.0040.0191. 下列评估指标中对乡村人口粘性影响较大的是()①人均土地面积②工业企业个数③商店与市场数量④交通网密度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 下列描述可信的是()A. 交通条件越便利乡村人口粘性越大B. 土地流转对部分乡村人口具有粘性C. 乡镇企业的发展导致人口粘性减弱D. 农民参与非农经济的意愿仍然较低太平洋中部海底有很多平顶海山,隐藏于海面以下1000-2000m的海底。
海山多由玄武岩构成,山坡段地形陡峭,山顶呈平坦状态,顶部有磨圆程度较好的卵石。
研究表明,平顶海山之前为出露于海平面的岛屿。
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平顶海山形成过程推测正确的是()A岩浆喷发—海水侵蚀—地壳下沉B. 岩浆喷发—地壳下沉—海水侵蚀C. 板块挤压—地壳隆起—海水侵蚀D. 板块张裂—形成地垒—海水侵蚀4. 山顶磨圆程度较好的卵石其成因可能为()A. 入海河流搬运卵石B. 山顶砾石受海水侵蚀C. 珊瑚分泌物的聚集D. 洋流侵蚀海岸的产物夜间灯光遥感影像能够捕捉到夜间地球表面的灯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直观显示夜间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从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宁波概况以及商业发展现状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城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全国较大的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全市辖象山、宁海两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个区,全市总面积9363平方公里,总人口543万。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564.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568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5亿元;调整出口退税因素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561.2亿元。
2006年宁波综合实力在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8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宁波综合竞争力在2004、2005和2006年连续三年名列内地城市第6名,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宁波连续两次名列前十强。
中国社科院2005年公布《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宁波仅次于上海,名列第二,被评为城市金融生态一级城市。
港口作为宁波发展最大的资源优势,2006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1亿吨,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世界港口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706.8万标箱,继续保持全国第四位,世界集装箱港口前二十强。
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
宁波工业基础扎实,产业配套完善,优势产业包括纺织服装(服装、家纺、装饰用与工业用纺织业)、汽车配套产业(汽车关键零部件)、日用家电业(吸油烟机、空调器、洗衣机和热水器)、输变电设备制造业(高压输变电设备和智能化开关设备)和机械工业(模具业和塑料机械业)。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宁波商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宁波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商贸城市,自秦朝开始,商贸往来已见端倪,至唐朝渐成规模,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明末清初,则成“百货咸备、商号林立”的繁荣景象。
撤县建区:从政区调整到战略创新--以宁波鄞州为例林拓;申立;虞阳【摘要】撤县建区往往面临体制摩擦、发展断裂、假性城市化等风险,宁波鄞州自2002年撤县建区以来,历经10年发展,取得极其宝贵的经验,程刚教授主编的《中国撤县建区的新探索:宁波鄞州模式实证研究(2002-2012)》深入剖析这一成功范例。
宁波鄞州以协同共进与活力激发、人本发展与创新驱动、空间优化与品质提升的战略创新,逐步实现市县体制向市区体制、县域发展向城区发展、城市体量向城市质量等的重大转变,对其他城市也具有重要启发。
%Transforming a county into an urban district is often confronted with the risks of institutional friction, development fracture and pseudo-urbanization etc. Since it was transformed into an urban district in 2002, Yinzhou District of Ningbo has gained invaluable experiences in the past 10 years, as are analyzed in the book “The Research of Transforming County into Urban District in China: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Ningbo Yinzhou Model (2002-2012)” by Cheng Gang etc. Through innovative strategies in stimulating vitality, human-centere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of drives, space optimiz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Yinzhou has successfully cracked many challeng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ts transformation. As a result, Yinzhou has gradually achieved significant shifts—from county system to urban district system, from county development to urban development, from quantity to urban quality. All these experiences might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ther cities.【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6页(P75-80)【关键词】政区调整;战略创新;撤县建区;宁波鄞州【作者】林拓;申立;虞阳【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1.4众所周知,县是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悠久也是最稳定的一级,但改革30多年来,我国县的数量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而引发这一变化除了县改县级市等之外,最为突出的就是撤县建区。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序言
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数据专题报告从土地面积,财政总收入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及发展趋势。
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 (1)
第二节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7)
一、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图表目录
表1: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1)
表2: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3)
表4: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3)
表5: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
表6: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7)
表12: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表 (7)
表13: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
长%)10表17: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第一节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
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和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第二节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一、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表2: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表3: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三、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表4: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四、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表5: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五、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表6: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表7: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表8: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八、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宁波鄞州区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
上年增长%)
第三节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一、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表10: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表11: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三、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分析表12: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表
四、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表13: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表
五、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表14: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表15: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表
年份指标数量(亿元)
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表16: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八、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表17:宁波鄞州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
2018 6.08% 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