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本科教学方法之我见
- 格式:pdf
- 大小:115.33 KB
- 文档页数:3
浅论法学本科教学中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手段对于实现教学互动、激发学生课堂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笔者结合自己在法学教学中的体会,就问题式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略谈几点心得。
一、问题式教学手段的概念和特征“教学无定法”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法则。
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适应和服务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主体。
问题式教学手段,是指在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发问来促进教学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一种启发性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手段具有以下特征:(一)教学问题是问题式教学活动的动因和载体问题式教学活动的过程由三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组成:(1)提出问题。
这是问题式教学活动的前提,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发问两种基本类型;(2)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是问题式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问题式教学活动能否收到预期效果的关键;(3)总结问题,这是问题式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问题式教学活动凸现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促进教学互动是现代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
问题式教学手段尤为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强调教学双方的互动过程。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学生发问是启动问题式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2)思考和解决教学问题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3)教学互动使教学双方得到同步提高。
问题式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教学双方共同发展。
(三)问题式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式教学活动以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为载体,通过提出题、解决问题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但这并不是问题式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实现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才是问题式教学活动的总体目标。
这一总体目标体系由三个具体目标构成:(1)使学生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2)使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完整性;(3)发现新的教学问题。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法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三个方面探讨法学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真实案例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法学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原理。
教师可以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背后的法律原理和法律逻辑,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案例并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实践教学法学专业的教学应该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法律实践中的挑战。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实地考察、模拟法庭审理、法律实习等形式。
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实践中的问题和困境,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
模拟法庭审理可以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法律实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法律实践中的各项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信息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在法学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平台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学习平台可以提供课件、教学资源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
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使用电子书籍、在线法律数据库等,提供更便捷和全面的学习资源。
综上所述,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法律环境的变化。
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是三个重要方面的创新方式。
通过引入这些创新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法学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优化在法学专业的本科阶段,教学方法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1. 设计情景式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法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通过给学生呈现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可以选择一些有趣或具有争议性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2.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法学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比如,可以使用PPT展示相关案例、图片和视频,还可以通过演示软件模拟法庭辩论过程等。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法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多元评价方法:传统的法学教育往往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这种评价方式过于依赖记忆力,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
因此,可以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小组讨论的表现、个人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以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方法1. 实地考察:法学专业涉及到许多实际问题,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相关行业或机构的工作环境,增加对法律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法律实践机构,与从业人员交流。
2. 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是一种将法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
通过模拟法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的法庭辩论过程,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要优化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加强实践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情景式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评价。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随着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法学专业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学科之一,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不影响阅读体验,我们应该对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一、拓宽教学思路,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教师在传授法学知识的同时,应该拓宽教学思路,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
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案例分析、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法学相关的杂志、论文以及案例库等资源也应该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法律工作。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可以通过组织模拟法庭、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建立与司法机关、法律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合作关系,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教师应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有趣的案例或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模拟法庭辩论等活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同行进行交流和互动,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法学教师,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之我见王小萍关键词:法律基础教学质量提高方法摘要: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发展,对“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文章认为必须从优化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观念的高素质人才。
适应我国法治现代化发展对人才法律素质的新要求,必须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
解决这一问题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但最关键的是优化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
一、优化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法律基础”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其目标是通过对法律精神实质的阐析,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法律原理和法律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养成对社会主义法的坚定信念,形成一贯遵循法律原理、运用法律规则,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自觉性。
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师德修养,渊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高超的讲课艺术。
过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养,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能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取得学生的信赖。
这对于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渊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是教师业务能力的核心,使教师能晓之以理,以理说服、引导学生;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事实说服、引导学生。
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教师职业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导力量,其自身素质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优化教师素质。
从教学角度而言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一)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书本为中心,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器的传统教学观念,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把教学看成是对人的塑造过程,对人素质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创造人才的过程。
2024年小议大学本科法学教学方法剖析一、理论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方法是大学本科法学教育的基础。
传统的讲授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通过课堂讲解,传授法学基础知识、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
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单一的讲授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理论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首先,案例分析法是理论教学方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适用。
教师应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其次,研讨式教学法也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专题研讨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或交流,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
二、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大学本科法学教育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实施。
首先,模拟法庭是实践教学方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模拟法庭活动,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庭审过程,了解法庭程序、法律适用和证据规则等实际操作。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实习实践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法律职业的实际运作,增强对法律职业的认知和归属感。
此外,法律援助活动也是实践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形式。
通过参与法律援助活动,学生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法律职业道德。
三、互动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首先,提问与答疑是互动教学方法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得到教师的解答和指导。
其次,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也是互动教学方法的有效形式。
法学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优化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法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阶段。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方法。
本文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如何优化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首先,优化法学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法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引导、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法律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真实案例,让学生模拟法律实践,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法律思维。
同时,通过阅读大量的法律文献和判决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法律的精髓,提高其法律素养。
其次,优化法学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因此,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性的训练。
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实习、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法律实践活动,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引入案例解决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优化法学专业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法学实践中,往往需要学生与其他人进行合作和讨论。
因此,教学方法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并注重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着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激发他们的合作潜力和激情。
最后,教师在优化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法时,还应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精准的评价和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法理学》教学方法之我见《法理学》教学方法之我见在笔者从事法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法理学看似好学,实际上难学。
而教师在讲授法理学课程时,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如果要将法理学讲好、提高法理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因此,如何改进法理学的教学方式,如何提高法理学的教学质量,是法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而这个问题,也是多年来师生一直以来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一天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我们期待的法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将束之高阁。
因此,有必要对法理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作为一名法学教师,在讲授法理学时,大凡会对目前我国法理学晦涩深奥的教材语言和僵化的教学模式有着很深的体会,笔者想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法理学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
法理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法学体系的基本范畴,在为学生学好法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法学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因为法理学内容过于抽象,加之教学时间大多安排在第一学期,学生因缺乏部门法基础而难以理解,故教学效果往往不佳。
因此笔者以为在法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宜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追问式教学追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在一问之后又二次,三次提问,“穷追不舍”。
追问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满堂问,随意问现象的出现。
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追问式教学在课堂中应如何应用。
笔者以为,可以遵循以下七个步骤:第一,先指定好学生需要预习的相关内容,以及需要阅读与此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文献。
第二,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将自己拟好的问题交给课代表,以便老师能即时的获悉学生的问题。
第三,授课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之前,先将学生的提问整理好,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挑出来,同时迅速的在脑海中形成信息,对已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做出微调。
第四,在正式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追问,将问题引向深层次的内容。
y法律本科教学方法之我见杨胜玲(西南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北碚 400716)摘 要: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对新时期法律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对中国法学教育者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新挑战。
需要我们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秀经验,探索适合本科阶段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以使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更能适应现实社会和法律职业的需求。
关键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5)04-0195-03MY V I EW OF T H E TEACHNG METHODS FORLA W EDUCAT I ON I N COLLEGESYANG Sh eng-li ng(C ollege ofH um an ities,S outhw est Un i versit y,B ei be,i Chongq i ng400716,Ch i n a)A bs tract:The i ncreas i ng i m p rove m ent of t h e lega l s yste m i n our country has i m posed n e w requ i re m ent on t he edu cati on of t he undergraduat es m aj ori ng i n t he la w sci en ce i n the ne w period and consti tutes a ne w chall enge to the trad i ti on al teach i ngm ethods adopted by Ch i nese la w teac h ers.They are expected t o absorb t h e good experi en ce of traditi onal teach i ng approaches and create n e w teach i ng m et hod s app li cab l e to undergraduat e edu cati on.The t each ers are t o att ach enough i m portance to t h e i n teracti on bet w een teac h ers and st uden ts and off er cas e teach i ng and practi cal teach i ng.The con t en t and patt ern of ex a m i nations s hou l d b e refor m ed s o as to make the cu rrent educati on co m pati ble w i th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t he la w p rofess i on.K ey words:t each i ng m et hod;cas e teaching;practical teach i ng法律教育的本科生层次是最值得关注的。
沿袭大陆法系法律教育的传统,我们长期以来都是将法律专业本科生教育作为法律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把法律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等法律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法律本科教育的独立性和现实的客观要求,不得不促使我们重新检讨和审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缺陷,将科学的、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引入法律本科阶段教育,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法律人才的教育目标。
1 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理论教学1.1 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法律基础课程知识是大学生向更深的法律专业方向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综合、全面的实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
因为法律实用是经由复杂的教育培养而成的,不体现阶段性,无坚实的理论基础,法律实用训练就建立在空虚之上。
然而,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通常都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对法律知识比较陌生,也还没从中学阶段的教学方法中适应过来,自我学习能力较差,这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一方面,要把法律知识概括、严谨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会在理解法律条文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条文和逻辑推理得出基本正确的答案。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切忌泛泛而谈,应该突出重点,观点明确,讲授一些很成熟的道理和定型的理论,避免让学生觉得什么都讲了但自己却没学到也不能理解。
例如,针对我国民事法律的不完善,诸多专家学者在借鉴国外成熟民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学说,而且很多民法教材也把诸多的学理观点罗列出来,如果老师也照此讲授,会使初学者感觉无所适从,甚至误入歧途。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独到的理论见解,才能够辨别哪些理论是比较成熟的,比较定型的,从而把这些理论介绍给初学者,便于他们熟练掌握和以后能进一步研究,领会法律规则背后精深的原理。
最后,注意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入手,逐渐向较高和更高难度的知识层面推进,使学生在知识的表层与深层、低层与高层之第3卷第4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3,N o.4 2005年12月 J ournal of S outhw est Agri cu lt u ralUn ivers i ty(Soci al S ci en ce E diti on) Dec.2005y收稿日期:2005-01-18作者简介::杨胜玲(1974 ),女,重庆黔江人,西南大学讲师,兼职律师,硕士,从事法律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
间循序渐进,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1.2 法律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 由于法律专业课程突出专业化方向,是学生法律知识不断更新的表现,而且针对的是已经掌握了法律基础知识的高年级学生。
该阶段的教学工作,除了在课堂和指导中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讲授专业技巧、职业道德、关注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老师应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法律知识层次和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全面了解学生对相关法律专业的兴趣和所关注的法律热点问题以及疑难问题,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这一阶段的教学更注重与教师的科研有效结合起来,教学中应当引进最新研究成果和法律的前沿动态,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使之更适应当前形势。
同时介绍一些科学的法学研究方法,但是大可不必详细解释研究的过程,尽量避免将非常专业化的繁琐考证作为教学的内容。
针对高年级学生较强的认知能力,当讲授某一专业法律问题涉及主要法律制度时,应尽可能向学生介绍相关方面的系统法律规定,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完善相关的法律知识结构和体系,并进一步提高法律适用的逻辑思维能力。
还可以向学生讲解就同一法律问题的多种学说和众多法律争议问题,开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训练他们观察争议问题的方法,力图自己去解决法律争议问题。
老师切忌成为标准答案的提供者,切忌用自己的思维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的评判,引导他们去完善相关的学说,培养他们对法律现象的敏锐反应能力和知识的创新能力。
2 适时地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首先,现在的法律本科教育除了指定教材以外,学生没有另行的阅读材料,当然就无从指望学生能提出一些不同的、有争议的观点。
教师应当为学生指定几本参考教材,以便于学生能够自己进行比较学习、研究;其次,现在出的书越来越多,书多的好处之一在于选择面更广了。
但也存在鱼龙混杂、相互抄袭的情况,同学们常常会被一些错误的书籍所误导,结果在一些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制度的掌握上出现混乱甚至错误。
另外,有些学生在初学法律时抱有急于求成的思想,盲目地把所有的法律书都拿来看,以追求知识的广度,没有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为学生推荐相关书目,引导他们选择适宜的书籍。
把握选书的范围要少而精,让学生仅仅能从你所推荐的一、二本精品书籍中对相关法律的全貌、基本理论有清楚的认识。
然后,再根据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所反馈的信息和问题及时地与之交流和探讨,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根据基础知识范围的扩大,为不同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自身基础的法律书籍和相关法律学科书籍,循序渐进地开阔他们的理论视野,增强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
3 深入开展案例教学正如法学家萨维尼(Sav i gny)所说,法律的本质是一体两面,法律的理论性与实务性是不可偏废的。
从内在的特质看,法律学本身便是一种实践理论。
案例教学由于与司法实践联系紧密,内容有客观依据,且说服力强,典型通俗,是解决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素质和批判精神。
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和针对性,选择与所讲授法律知识联系最为紧密,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其次,在教学中要进行案例评析,以案说理,不能就事论事。
应从大量相关案例中抽象出一般法律原理,即归纳法;或运用特定法律原理解释具体案例,即演绎法,以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充分挖掘案例中蕴涵的深刻内涵,最终归结到对成文法的理解与把握上;再次,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方法。
学生理解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不等于会分析和解决具体的法律现象,这需要教师采取具体灵活措施逐步培养。
例如,讲案例前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相关法律原理,向学生讲解案情时提示问题的关键之处和思考方向,如何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推理、判断和论证。
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单纯夸大案例教学的作用而盲目滥用案例,应根据教学时数控制好案例的质量和数量,切忌太多太滥,让学生感觉繁琐和厌倦,反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准备案例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室布置、多媒体手段应用、相关物理设施等,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处于一种比较真实的案例情景教学之中[1]。
当然,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交给学生亲自操作,让他们熟练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发掘其内在智慧和潜力,以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将法律知识直接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4 注重实践性法律教学法律的生命从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它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否则,法律教育就只能走向空泛的理论,而难以与社会事务的实际调整发生真正的关联和契合。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学生们对于他们学习的法律知识所对应的社会关系几乎没有多少认真的观察和系统的思考,对于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缺乏体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从书本到书本,满足于教师的灌输,将法律变为记诵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