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必知:新版《标点符号用法》 的主要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0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人民网在2014年10月24日刊登了《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你都知道吗?》一文,将2011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跟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很多主要变化。
该文虽是“旧闻新谈”,但是转载量很大,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欢迎。
这一现象反映出大家对于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兴趣和热情,也映射出部分读者对于标点符号的掌握可能还存在误区。
笔者就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做一些点评,希望能对读者们有些许启迪。
一、问号叠用、叹号叠用、问号和叹号连用,宜采取慎重态度新标准指出,“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
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但还应当注意,新标准还特别指出:“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其实,书面语中叠用三个问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因此,采用叠用三个问号的形式时,宜采取慎重态度。
除非确实有必要,一般使用一个问号就可以了。
新标准指出,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以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这同样也需注意新标准特别指出的“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事实上,在书面语中,三个叹号叠用的情况也是非常少见的。
因此对这种用法同样宜采取慎重的态度。
新标准说明,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但是应当注意宜在“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等句子中使用。
在设问和反问的句尾,就一般情况而言,宜用问号。
例如:(1)吵架能解决问题吗?不能。
(设问)(2)十块钱一斤,还算便宜?(反问)二、相邻两数字连用不用顿号,需有条件新标准指出,“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应当注意的是,有时候两个相邻数字连用不表示概数,只是一种缩略说法,这时宜使用顿号。
例如:(3)今天来听课的是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的学生。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Usage of Punctuation Marks" has sparked a heated debate among language enthusiasts in China. Some welcome the changes as a step toward enhancing clarity and consistency in written communication, while others criticise the standardisation of punctuation as stifling creativity and individual expression. As with any language reform,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consider.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的推出在中国语言爱好者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一些人认为这些变化是提高书面交流清晰度和一致性的一步,而另一些人则批评标点标准化会抑制创造力和个人表达。
与任何一项语言改革一样,我们需要考虑到其中的利弊。
On the one hand, the standardisation of punctuation marks can simplify the reading process and facilitate better comprehension for readers. Consistent punctuation usage can help guide readers through the text, ensuring that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writer is accurately conveyed. This can be especially beneficial in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writing, where precision and clarity are paramount.一方面,标点符号的标准化可以简化阅读过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操作要点解析《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操作要点解析作者栾照钧栾瑞光2019年12月30日发布的国家标准《际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新《标点用法》或新国标已于2019年6月1日起实施。
新国标对原国标做了重大修改和补充,进一步明确了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更换了大部分示例,增加了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规定简明、全面,示例通俗、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时下,学习、贯彻好新《际点用法》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目前很多人尚不知晓新《标点用法》有哪些规定,对于一些标点符号如何规范使用仍感到困惑,因此笔者特撰此文,对新国标操作要点及与原规定的不同点进行梳理综括,以便与同人切磋交流。
本文将新国标的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统称作补充规则。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新国标规定,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其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用于句末的点号,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和叹号。
用于句内的点号,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
二是标号,其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和分隔号。
补充规则明确了不同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排序句号=问号=叹号>冒号指涵盖范围为一句话的冒号>分号>逗号>顿号。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除增加了标点符号和语段的定义,修改了复句、分句和句末点号的定义,强调了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之间的关系外,主要变化有二一是将常用的标点符号由16种增加到17种,增加了分隔号;二是明确了不同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排序,更利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标点符号用法》的五个变化与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相比,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编排形式和文字表述《标点符号用法》是指导性国家标准,所以,根据国家对指导性标准编写规则的规定,新版《标点符号用法》在编排形式和文字表述上进行了全面修改,同时更换了大部分示例,力求使之简短、规范、通俗易懂。
符号定义的增补和修改首先是增加了“标点符号”这一术语。
以往的标准都没有对“标点符号”这一概念进行明确定义,而在实际使用中“标点符号”常与“数学符号”“专门符号”等概念混淆,因而需要界定清楚。
其次,修改了复句、分句的定义。
1995年版《标点符号用法》用“大句子”“小句子”来定义这两个概念,不够严谨。
再次,对句末点号的定义进行了全面修改。
句号、叹号、问号在1995年版《标点符号用法》中的定义强调的是它们与句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事实上这种对应关系存在大量例外,因而这种定义方式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目前的修改更加关注点号的实质,即点号主要表明话语的停顿和语气。
因为研究表明,点号与语气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比点号与句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最后,对分号的定义进行了修改。
1995年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分号的定义只说明分号可以表示并列关系,但根据语料可知,分号不仅可以表示并列关系,也可以表示转折、递进等非并列关系。
分号表示并列关系时,可以是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而分号表示非并列关系时,一定是多重复句。
符号形式的厘定和规范首先,句号的形式统一为小圆圈。
1995年版《标点符号用法》指出,句号有小圆圈和小圆点两种形式。
但根据对大量实际语料的观察,小圆点句号只在西文的行文中使用,在汉语行文中很少使用。
同时,小圆点在西文中功能很多,如小数点、缩略词标志等,采用小圆点作为句号会给文本的自动处理带来极大不便。
为此,新版《标点符号用法》将小圆点的句号用法予以取消。
其次,把省略号的形式规范为六连点,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允许连用(即十二连点)。
国标《标点符号用法》word版2021年6月1日开始执行的国标《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21标点符号用法(选辑)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21得出的规则草拟。
本标准代替gb/t15834―1995,与gb/t15834―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根据我国国家标准撰写规则(gb/t1.1―2021),对本标准的选曲和定义搞了全面修正;――更换了大部分示例,使之更简短、通俗、规范;――减少了对术语“标点符号”和“语段”的定义(2.1/2.5);――对术语“复句”和“分句”的定义做了修改(2.3/2.4);――对句末点号(句号、问号、alarm)的定义搞了修正,更特别强调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之间的关系(4.1.1/4.2.1/4.3.1);――对逗号的基本用法做了补充(4.4.3);――减少了相同形式括号用法的示例(4.9.3);――省略号的形式统一为六连点“……”,但在特定情况下允许连用(4.11);――中止了连接号中原有的二字线,将连接号形式规范为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并对三者的功能搞了福兰县与分割(4.13);――明确了书名号的使用范围(4.15/a.13);――减少了隔开号的用法说明(4.17);――“标点符号的位z”一章的标题改为“标点符号的位z和书写形式”,并增加了使用中文输入软件处理标点符号时的相关规范(第5章);――减少了“第三章”:第三章a为规范性第三章,主要表明标点符号无法怎样采用和对标点符号用法予以补足表明,以解决目前采用纷乱或争议很大的问题。
第三章b为资料性第三章,对功能存有交叉的标点符号的用法搞了区分,并对标点符号误解多发环境下的规范用法搞了表明。
本标准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草拟单位:北京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阳、刘妍、于泳波、翁姗姗。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公布情况为:――gb/t15834―1995。
新版标点的主要用法、新老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特别推荐编者按:标点符号按其作用分为点号、标号。
点号主要用于表示行文中的各种停顿,有时也表示语调(如疑问、感叹等)。
点号还可细分为句末、句中两类。
句末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中点号有冒号、分号、逗号、顿号四种。
标号主要用于标明句子或词语的性质以及作用。
标号对文章中引用别人的话和对所说的话进行诠释,对有的词语、句子进行强调或省略。
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等。
标点符号在一篇文章、一部著作中其作用绝不逊色文字,有时甚至超过文字的作用。
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哦!!!其一:新版标点主要用法一、句号1.图片或表格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末尾不用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2.即使文字较长,前面已出现句号,末尾不宜加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
清晨,居民在健身二、问号1.选择问句的三种情况(1)选项较短而在语气上没有停顿,只在句末用问号。
如:这到底是仁慈还是虚伪?(2)选项较多(如三项),可以在每个选项后用问号。
如:这首曲调如此组合,是想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还是热情和理智的重合?还是……?(3)选项为两项时,前一项通常用逗号,为了表示选项的独立性,也可都用问号。
如:①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②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2.问号可以叠用,但最多只能用三个。
如:怎么可以涂改出厂日期?你们心里还有没有群众利益??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3.问号有标号的作用,可以表示存疑或者不详。
(1)马致远(1250?—1321),元戏曲作家。
(2)下一个节目是小合唱(笛子独奏?二胡独奏?)。
三、逗号句内并列成分,如带有语气词,应由顿号改为逗号。
如:远远望去,大桥啊,轮船啊,码头啊,宾馆啊,历历在目。
四、顿号1.相邻数字连用要分清是概数还是缩略形式,前者不加顿号,后者宜加顿号。
(1)一出手就买下了三四栋。
(2)三、四栋住着小王和小李。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变化二十点新版《标点符号用法》已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它势必对广大师生的学习产生一定影响,现将有可能受到中考命题人关注的新规定总结如下。
以供广大师生复习备考使用。
1.新版对句号的形式,只规定了一种,即“。
”。
取消了旧版中专门提到的科技文献类书籍专用的小圆点“.”。
2.问号、叹号可用叠用的方式表达语气加重,但最多叠用三个,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
【例1】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问号、叹号也可以连用(问号、叹号各一),表示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
【例】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
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13.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应使用逗号。
一般为逐条列举时用到。
【例】《玄秘塔碑》所以成为书法的范本,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其一,具有楷书点画、构体的典范性;其二,承上启下,成为唐楷的极致;其三,字如其人.爱人及字,柳公权高尚的书品、人品为后人所崇仰。
◆序次简单、叙述性较强的序次语后不用标点符号。
【例】语言的社会功能共有三点:一是传递信息;二是确定关系:三是组织生活。
4.引号之间、书名号之间,表并列关系时通常不用顿号。
如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例1】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例2】《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例3】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
5.句子内一般不应套用冒号。
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
套用冒号的现象在“知识清单”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例】原因:主要原因:①……;②……;③……(误)原因:主要原因:①……;②……;③……(正)6.括号的使用。
(1)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六)分号的基本用法新国标规定,分号的基本用法是: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3.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补充规则规定: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示例: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
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
……;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误)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
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
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
……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正)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的主要变化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可有效纠正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仍用分号的不规范做法。
(七)冒号的基本用法新国标规定,冒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2.表示总结上文;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5.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套用冒号(须套用时宜另起段落显示层次)。
补充规则规定:1.表面上像但实际上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不能用冒号;2.冒号提示范围应与提示性话语一致,避免涵盖范围过窄或过宽;3.无停顿处不能用冒号。
补充规则l示例: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提示性话语);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非提示性话语)。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表述上作了适当修改,增加了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套用冒号的规定;二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可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做法。
(八)引号的基本用法新国标规定,引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4.双引号内还需要使用引号时用单引号;5.引文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6.标引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
最新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法⼤全,你都⽤对了吗?(值得收藏)最新标点符号⽤法标点符号在⼩学⽣们看来⼀直都是⼀个⽐较难的知识点,同时,标点符号也是⽂字书写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语⽂考试中的要求⾮常严格。
很多学⽣分不清标点符号的⽤法,对标点符号的使⽤不重视,很多时候,学⽣成绩之间的差距往往都体现在⼀些看似微⼩的细节上。
为了让学⽣规范使⽤标点符号,不再出现标点符号乱⽤、错⽤的现象,知⽜⽹整理了新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法⼤全分享给⼤家,建议⽼师、学⽣收藏,⽅便教学与记忆,今后学⽣考试不再出错!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记得要关注我们哦!⼀、问号(?)1、在多个问句连⽤或表达疑问语⽓加重时,可叠⽤问号。
通常应先单⽤,再叠⽤,最多叠⽤三个问号。
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像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销费者???2、问号也有标号⽤法,即表⽰存疑或不详。
例1:马致远(1250?—1321)例2:钟嵘(?—518)⼆、叹号( ! )1、表⽰声⾳巨⼤或声⾳不断加⼤时,可叠⽤叹号;表达强烈语⽓时也可以叠⽤叹号,最多叠⽤三个叹号。
例1: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中,⼥娲猛然醒来。
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2、当句⼦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且都⽐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
例1:这点困难就把我们吓倒了吗?!例2:他连这点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是⾼科技⼈才?!三、顿号(、)1、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表⽰概数通常不⽤顿号。
例1:飞机在6000⽶⾼空⽔平飞⾏时,只能看到两侧⼋九公⾥和前⽅⼀⼆⼗公⾥范围内的地⾯。
例2: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和活动。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顿号。
例1:“⽇”“⽉”构成“明”字。
谈谈新的《标点符号用法》2011年12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的《标点符号用法》,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我曾收到这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提出若干建议。
跟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比较起来,新的《标点符号用法》细致一些。
有的规定是1995年的标准中所没有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新标准,下面指出新标准中的一些新规定以及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1.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
反问句如果语气强烈,可用叹号,也可以问号、叹号连用,这时语气显得更强烈些。
例如:(1)有这么办事的吗?(2)有这么办事的吗!(3)有这么办事的吗?!也有人主张反问语气委婉时,反问句可用句号。
不过最好不采用这种方法。
因为使用句号时,反问句在形式上就跟陈述句相同了,不易辨认出反问语气。
应当注意,问号跟叹号连用时,仅占一个字的位置。
2.注意正确使用序次语。
常见的序次语是“第一,第二,第三”等。
应当注意“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不宜跟“第一,第二⋯⋯”混用。
例如不宜说“首先⋯⋯,其次⋯⋯,第三⋯⋯”。
另外,新标准规定序次语的顺序是:一、⋯⋯(一)⋯⋯1.⋯⋯(1)⋯⋯①/ a.⋯⋯应当注意,这五个层次要按照上述顺序来写。
如果认为叙述的问题较小,可以直接出现后面的序次语。
也就是说,可以缺少某个层次的序次语,直接出现更小层次的序次语。
例如在“一”后,可以根据需要出现“1”。
但是序次语的层次不能逆向出现。
例如不能在“1”后出现“(一)”。
3.并列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使用顿号。
例如:(4)这篇文章中的“胸有成竹”“削足适履”“养痈遗患”等几个成语使用得很准确。
(5)他中学就读过《论语》《孟子》《古文观止》里的部分文章。
如果最后两项之间有“和”时则前面要使用顿号。
例如:(6)这篇文章中的“胸有成竹”、“削足适履”和“养痈遗患”等几个成语用得很准确。
(7)他中学就读过《论语》、《孟子》和《古文观止》里的部分文章。
学术交流修订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易错点比较分析魏艳从(人大附中翠微学校)摘要:结合笔者学习、教学和应用实践,对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中的易错知识点进行了解读,并结合案例进行论述,提出了部分标点符号的易错点,比较分析了易混标点符号的用法,重点阐述了两个标点符号连用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标点符号 用法 易错点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allible Points in the New Edition of Standard “General Rules for Punctuation”Wei Yancong (The Cuiwei Campus of 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author' s study, teaching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fallible points in GB/ T 15834—2011 “General Rules for Punctuation”, and discusses with cases, puts forward the fallible points of some punctuation symbols,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usage of fallible punctuation symbols, and focuses on the precautions when two punctuation symbols are used together.Key words: punctuation, usage, fallible points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12年6月1日实施,代替GB/T 15834—1955《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旧标准”)。
法律文书是每一个法律人的门面,好的法律文书能为你加分不少,而一份错漏百出的法律文书,补正是小,被退回就很尴尬了!好的法律文书除了内容的文笔,格式、标点符号也很重要。
今天就说说法律文书中常见的种错误,这些常见错误不是我说它错误它就是错误,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是有标准的。
常见错误一:括号+顿号经常写文书的都应该知道,一级标题用“一、”表示,二级标题用“(一)”,可是我很常见到法律文书中出现了“括号+顿号”的错误。
例:【错误】一、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加强产权司法保护。
【正确】一、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加强产权司法保护。
“括号+顿号”这种错误用法,本应该在本科毕业论文时候就要被纠正,工作之后再犯这种错误非常的不应该。
而恰恰这种错误是法律文书中最为常见的标点符号错误之一。
在此也提醒常犯此错误的法律人,如果想在分级标题中规范使用括号,不妨随便翻翻法条,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为实施恐怖活动准备凶器、危险物品或者其他工具的;……所以,要记住在分级标题(二级标题、四级标题)的括号后面是不加括号的。
常见错误二:顿号和点号混用同样还是标题符号使用问题,除了上面说的“括号+顿号”的错误外,另一个常见错误就是在表示次序的阿拉伯数字后面加顿号“、”。
比如,三级标题是用阿拉伯数字“1.”,而不是“1、”,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符点标号错误。
例:【错误】1、二审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
本案的基本事实是……【正确】1.二审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
本案的基本事实是……所以,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做次序语,后面用下角点号(圆心点号、西文句号)。
常见错误三:分级标题在分段的情况下使用句号法律文书一级标题的末尾,一般要分段,不加标点符号。
新版标点符号主要用法
佚名
【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7(31)2
【摘要】1.图片或表格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末尾不用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2.即使文字较长,前面已出现句号,末尾不宜加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
清晨,居民在健身.
【总页数】1页(P265-265)
【关键词】文字;期刊;编辑工作;规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2
【相关文献】
1.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J], 杜永道
2.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献疑 [J], 李炜
3.标点符号主要用法简表 [J],
4.新版《标点符号用法》变化二十点 [J], 李恩宪;
5.新版《标点符号用法》在编校中应注意的事项 [J], 胡小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6月1日开始执行的国标《标点符号用法》4.2.3.2 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
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示例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示例3: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示例4:(他看着我的作品称赞了我。
)但到底是称赞我什么: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什么都敢画?抑或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而知。
示例5:这一切都是由客观的条件造成的?还是由行为的惯性造成的?4.5.3.4 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示例1: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示例2: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示例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4.5.3.5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示例2: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示例3:《红搂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示例4: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示例5: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
4.7.3.3 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示例2:(做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办法。
)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文。
办法之二:直接读原文,读完再做题,减少先入为主的干扰。
法律人必知: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主要变化一、问号、叹号可用叠用的方式表达语气加重,但最多叠用三个,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
问号、叹号也可以连用(问号、叹号各一),表示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而且都比较强烈。
【例1】这就是你的做法?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相争!!!【例3】他连这些罪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二、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应使用逗号。
一般为逐条列举时用到。
但序次简单、叙述性较强的序次语后不用标点。
【例4】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要注意三点:其一,系统修复整理考点的知识网络;其二,进一步明确常考题型的答题规范;其三,积累作文素材,规范各类文体的写作。
【例5】比喻一般分为四类:一是明喻;二是暗喻;三是借喻;四是博喻。
三、引号之间、书名号之间,表并列关系时通常不用顿号。
如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例6】教室里挂着“永不言败”“坚持到底”等标语。
【例7】《论语》《谈美书简》《必须了解的世界100位名人》等书籍,也适合高三同学阅读。
【例8】高三同学的作文参考资料有:《作文通讯》(高三版)、《杂文报》和《素材快线》等报刊。
四、句子内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一行来显示各个层次。
【例9】原因:主要原因:①……;②……;③……(误)原因:主要原因:①……;②……;③……(正)五、括号的使用:表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不套用。
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例10】【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例11】【唐】杜甫著【例12】(2011北京文综,32(2),8分)(题目出处)(误)【2011北京文综,32(2),8分】(题目出处)(正)六、图或表格中的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
即使文字较长,前面用了句号,最后末尾处仍不用句号。
七、陈述句用了疑问词,句末应用句号。
有些句子没用疑问词,但表示疑问语气,句末应用问号。
八、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以及(及)”前用逗号。
【例13】不做笔记、不主动复习、不问问题,以及投机取巧,都是高考语文复习的致命弱点。
九、冒号提示范围无论大小(一句话、几句话甚至几段话),都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即在该范围的末尾要用句号点断)。
【例14】高三第二轮复习时提高语文基础得分的途径有:记住有用的知识,常做典型例题和经常纠正错误,临时抱佛脚是没有效果的。
(误)高三第二轮复习时提高语文基础得分的途径有:记住有用的知识,常做典型例题和经常纠正错误。
临时抱佛脚是没有效果的。
(正)十、有的名称需要根据指称意义的不同确定是否使用书名号。
如文艺晚会指一项活动时,不用书名号;而特指一种节目名称时,可用书名号。
【例15】去年我市重阳节晚会受到观众的好评。
【例16】本台将重播《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
十一、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时,最后一个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等”之类词语,“等”“等等”之类词语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号。
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时,最后一个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等”之类词语,“等”“等等”之类词语前要用逗号。
【例17】现代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带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
【例18】写文章前要想好:文章主题是什么,用哪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等。
十二、“新国标”规定,省略号前后在通常情况下,不用点号。
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1)省略号前的句子表示强烈语气,句末可用句号或叹号。
【例19】对高三学年老师的无私教诲,我们感激不尽!……(2)省略号前,不加点号就无法表示停顿或表明结构关系时,可以保留点号。
但如果省略号前后的话可以连起来为一句通顺的不需要停顿的话时,就不必使用点号了。
【例20】他进来了,……一身军装,一张朴实的脸,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年轻。
(3)省略号后的句子表达强烈的语气或感情时,可在省略号后边加叹号或问号。
【例21】这,这是……?(4)当省略号后还有别的话,或者省略的文字和后面的话不连贯且有停顿时,应在省略号后加点号。
【例22】动物界的规矩比人类还多,野骆驼、黄羊、野猪……,直至塔里木兔、跳鼠,都是各行其道,决不混淆。
(5)当标示特定格式的成分虚缺时,省略号后可以用点号。
【例23】如果……,那么……【后附资料】其一:新版标点主要用法一、句号1.图片或表格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末尾不用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2.即使文字较长,前面已出现句号,末尾不宜加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
清晨,居民在健身二、问号1.选择问句的三种情况(1)选项较短而在语气上没有停顿,只在句末用问号。
如:这到底是仁慈还是虚伪?(2)选项较多(如三项),可以在每个选项后用问号。
如:这首曲调如此组合,是想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还是热情和理智的重合?还是……?(3)选项为两项时,前一项通常用逗号,为了表示选项的独立性,也可都用问号。
如:①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②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2.问号可以叠用,但最多只能用三个。
如:怎么可以涂改出厂日期?你们心里还有没有群众利益??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3.问号有标号的作用,可以表示存疑或者不详。
(1)马致远(1250?—1321),元戏曲作家。
(2)下一个节目是小合唱(笛子独奏?二胡独奏?)。
三、逗号句内并列成分,如带有语气词,应由顿号改为逗号。
如:远远望去,大桥啊,轮船啊,码头啊,宾馆啊,历历在目。
四、顿号1.相邻数字连用要分清是概数还是缩略形式,前者不加顿号,后者宜加顿号。
(1)一出手就买下了三四栋。
(2)三、四栋住着小王和小李。
2.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入,宜用顿号。
(1)“伟大”“壮烈”“崇高”都是形容词。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子夜》(矛盾)、《骆驼祥子》(老舍)、《倪焕之》(叶圣陶),都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
五、冒号1.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
在列举式或条文式的表述中,如果不得不套用冒号,宜另起段落来分清层次。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山东:张华、陈芸河北:余新、郭坤2.冒号不能用于非提示性话语。
(1)吕氏春秋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ye)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2)据《吕氏春秋》记载,先民们“举重”谓“劝力之歌”,原始歌谣便由此产生。
3.冒号的提示范围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这里不用逗号,用句号,表示冒号的提示到此)日常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4.冒号不能用在无停顿处。
中国政府再次发出“钓鱼盗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
(发出后不能加冒号)5.冒号不能和提示语并用。
章鱼有一个最大的本领:就是被敌人咬住不放时,……(句中冒号和就是不能同时用。
)六、引号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不止一段,每段开头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的末尾加上后引号。
七、括号1.括号有四种形式:圆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
2.括号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时,采用不同形式的括号。
一般用()国籍或朝代用[]〔〕公文发文年份用〔〕电讯稿消息来源用【】词条用〔〕【】八、连接号有一字线,半字线,浪纹线三种,新规去掉了两字线,因其易与破折号混淆。
三种连接号分工明确:(1)短横(半字线)用于连接。
如:021-********WZ-10直升机。
(2)一字线表示起止,有的也用浪纹线,用汉字表示时,为避免与一误会,用浪纹线。
如:9月18—27日集训上海—北京高铁。
(3)浪纹线表示数值范围。
如:15~30天3000~4000人。
九、书名号1.标示各种作品的名称:纸质读物,声像制品,电脑软件等。
2.标示作品的简称。
如《现汉》。
3.标示栏目的名称。
如《社会广角》。
十、分隔号1.分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分节:横眉/冷对/千夫指。
3.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如:接下来是魔术/杂技。
4.分隔层级或类别。
点号按停顿时间长短分为顿号/逗号,句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
其二:老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一、问号的误区1、虽然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
●鲁迅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一谈的问题。
●他完全知道这件事该不该谈?2、疑问句中问号错放在句中。
●什么时候动身?老师。
二、叹号的误区3、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叹号不能用在句中,必须放在句末。
★多美啊!黄山的风景。
(主谓倒装)★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状中倒装)★再见吧!妈妈。
(呼语放在句末)三、顿号的误区4、在用了“和”、“跟”、“与”等连词的地方,用了顿号。
□孩子们给地里劳动的父母送开水、红薯、和煎饼。
5、在朗读不需停顿的并列词语内部用了顿号。
□每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
6、在表示约数的数字之间用了顿号。
□这名小学生看上去八、九岁的样子。
7、次序语用了括号,后面误用了顿号。
□(1)、不得迟到。
(2)、中途不得退场。
四、冒号的误区8、句中在没有较大的停顿处错用冒号。
▽班主任都在开会,讨论:高三的复习课该怎么上。
9、冒号一般一直管到句末,下面的句子冒号用错了。
▽当主任宣布:张义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顿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参加国庆献礼的影片:《大决战》、《风暴》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五、引号的误区10、后引号和点号连用时,引文是完整地引用别人的话,引文末尾的点号误放在后引号之后;当引文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时,点号错放在引号之前。
例如:☆张教授教导学生:“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终于踏上了奔赴高校的求学之路,耳边总是回荡着父母叮嘱的“出门要当心。
”这句话。
11、剧作、影视、歌曲、报刊、电视栏目等名称误用了引号(该用书名号)。
☆“扬子晚报”上刊登了最近播放的电影“让子弹飞”的广告,还有一位专家写的影评文章“一部颇有新意的力作”。
江苏卫视今晚将在“我看电影”栏目里还要作介绍。
六、省略号的误区12、省略号后面误用了点号。
◎特务拿着匕首恶狠狠地向少年刺去……。
13、句中用了“等”、“等等”,后面误用了省略号。
◎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来自不同的省市或地区,如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等……其三:新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1.你今年去过北京、天津、上海……?(问号不能省略)2.春节后,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北京雄伟,上海时尚。
(两句可能会发生粘连,省略号后需加标点)3.省略号前通常不加标点,但后句省略的内容与前句无关系时,前句后要加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