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应付工资常见作假手法与审计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实务中常见的会计造假及审查
会计实务中常见的会计造假及其相应的审查方法如下:
1.签发并承兑无合同的商业汇票或非法的商业汇票。
对此,应审查应付票据明细账,若其摘要不清,账目设置不合规,如没有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应进一步审查其合同和有关原始凭证,查明其真实性。
必要时,应与收款单位核对账目,以查证其存在的问题。
2.应付票据长期挂账。
如果应付票据超过其付款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利用“应付票据”账户,转移收入。
②购销双方存在经济纠纷。
③付款单位无力支付货款。
对此,审查人员首先查证其真实性(可利用上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询问知情人员,调查有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存在的问题。
3.错付票款。
如由于银行失误,将其他单位的票款转入本企业,企业通知银行付款,导致票款错汇。
对此,审查人员应认真核对减少应付票据登记簿的收款单位金额和付款期与银行来的商业汇票收款单位、金额和付款期是否一致,有无拖欠和提前支付以及错付现象。
4.应付票据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
对此,审查人员应认真核对票据金额与发票金额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应查询有关知情人员,查证有无利用票单差异,从中收取好处费和其他非法活动。
被审计单位常用舞弊手段-应付账款(一)应付账款业务常见错弊1.发生退货的情况下,舞弊者不及时冲减应付账款,而是挪作他用或干脆不冲减,而是将退回的货款占为己有。
2.利用应付账款,贪污现金折扣,即在享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与对方单位相关人员共同舞弊,却按贷款总额支付,将折扣部分纳入个人。
3.利用应付账款账户虚列成本费用,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4.在以产品或商品偿还债务的情况下,不通过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核算,而是直接借记应付账款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以达到隐瞒收入、调节利润、少交税费等目的。
5.内外勾结,故意多列应付账款的金额,再将多支付货款的部分纳入个人。
6.应付账款某明细账长期挂账。
一般来讲,应付账款的偿还期不能太长,如果有长期挂账的现象,有可能是企业偿债能力有限,但如有企业偿债能力较强还存在长期挂账的现象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能有人利用该账户进行舞弊,应及时查明原因。
(二)其他应付款常见的错弊1.舞弊者利用职务之便,随意从企业借支资金,以达到挪用企业资金的目的。
2.舞弊者利用职务之便,借用企业资金从事与企业经营业务无关的活动。
3.存出保证金收回后,舞弊者不及时入账挪作他用或干脆贪污掉。
4.利用其他应收款账户把一些成本费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作为其他应收款来挂账,以达到虚增企业利润的目的。
5.舞弊者将收入记入其他应收款账户,故意隐瞒收入、虚减利润,以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
6.舞弊者日常在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时,将库存现金溢余款货短缺款不按会计制度处理,而是计入其他应收款账户,作为以后盘点现金时发现现金溢余或短缺的备抵款项。
7.舞弊者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利用其他应收款为其他单位套取现金,对于银行对账单上那些等额存入又等额支出款项尤其需要注意。
8.不按规定对其他应收账款进行清理和催收,造成企业资金长期被占用和挪用。
9.对于那些已经有事实证明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不及时处理,仍长期挂账。
(三)应付职工薪酬常见错弊1.虚报职工名单。
职工薪酬的常见舞弊及审计对策一、职工薪酬的常见舞弊1.通过变动职工人数调节利润。
职工人数的变动会影响企业利润,若企业职工人数变动频繁,极有可能存在利用职工薪酬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比如在企业生产规模并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职工人数大幅上升,就可能存在利用职工薪酬来调减利润,少缴税金。
再比如在企业生产规模没有减小、工作效率未提高的情况下职工人数显著减少,就可能存在利用职工薪酬来调增利润,粉饰报表。
常见的舞弊方法为:当企业想虚增利润粉饰报表时,其一会将部分职工薪酬在母公司或者合并范围以外关联企业列支,其二直接隐瞒员工人数进行账外核算,其三在支付职工薪酬时计入往来款等,从而降低本企业当期成本费用,虚增当期利润;当企业想虚减利润少缴税金时,其一会将母公司或合并范围以外的关联企业人员职工薪酬在本企业列支,其二虚构职工人数,增加职工薪酬支出等,从而提高本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虚减当期利润。
2.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调节利润。
职工薪酬属于资本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会对当期利润产生很大影响,当企业想虚增利润粉饰报表时,会将应列入收益性支出的职工薪酬转入资本性支出;当企业想虚减利润少缴税金时,会将应列入资本性支出的职工薪酬转入收益性支出。
常见的舞弊方法为:当企业想虚增利润粉饰报表时,会将部分生产工人的薪酬列入基建工程人员的薪酬,即将本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核算的职工薪酬列入“在建工程”账户核算,从而降低当期成本费用,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当企业想虚减利润少缴税金时,就会将部分从事基建工程人员的薪酬(计入在建工程)列入生产工人的薪酬(计入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增加当期成本费用,达到适当降低盈利的目的。
3.利用非货币性福利调节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按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同时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企业会计报造假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企业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重要工具,对于投资者、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来篡改财务数据,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本文将探讨企业会计报造假的主要手段,以及审计师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揭示和预防这些做法。
一、收入虚增收入虚增是企业会计报造假最常见和常用的手段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销售额虚增、收入确认不当、提前认收入、假冒客户等手段来夸大营业收入。
例如,企业可以将一部分销售额认为是合同签署后的收入,而不是发货后的收入;或者企业可以创造虚假的销售合同和进货凭证来虚增销售额。
这些手段让企业看起来利润丰厚、运营良好,吸引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审计方法:审计师可以通过收入确认的内部控制测试来发现收入虚增的迹象。
审计师可以比较销售和实际发货的时间间隔,检查销售合同和进货凭证的真实性,并与客户进行核实以确定销售交易的真实性。
此外,审计师还可以对销售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评估,以确保货物的真实性和收入的正确确认。
二、费用减少费用减少是企业会计报造假的另一种常见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低估成本、推迟费用确认、夸大资产价值等方式来减少成本费用,增加利润水平。
例如,企业可以将费用转化为预付款项,推迟费用支出的确认;或者企业可以夸大固定资产的价值,减少折旧和摊销费用。
这种做法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审计方法:审计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支出、审核企业设备和资产的真实性和价值,以及对费用确认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评估来揭示费用减少的迹象。
此外,审计师还可以与供应商、承包商等相关方进行核实,确认费用支出的真实性。
三、虚假资产计量虚假资产计量是企业会计报造假的另一种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虚报应收账款、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价值等方式来虚增资产价值。
例如,企业可以将已经坏账或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虚报为可以收回的资产;或者企业可以将无市场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夸大。
工资审计方法及要点学习工资审计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工资审计首先得看工资表。
你知道吗,工资表就像是一个公司工资情况的大账本,里面每个数字都有讲究。
比如说工资的构成部分,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这些,要是有个异常的高额津贴,那就得好好查一查了,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规定或者是不是存在猫腻。
我曾经就看到一个案例,有个员工每个月的交通津贴特别高,远超正常的上下班交通补贴水平,后来一查才发现是有人故意在这个项目上做手脚,虚报费用。
还有就是人员的准确性。
这一点我一开始可困惑了,什么叫人员的准确性呢?我理解就是工资表里的员工是不是都是真实在职的员工。
那怎么核实呢?就跟我们数家里鸡蛋一样,一个一个对呗。
将工资表的人员名单和公司的员工花名册对比,再和人事部门提供的入职离职档案对比。
对了还有个要点,临时工、兼职人员也要考虑进去啊,他们的工资核算方式有时候和正式员工不同,这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比如有次一家小公司审计,临时雇佣的工人工资计算特别模糊,没有明确的工时记录,这就可能导致工资多付或者少付的情况。
工资计算的准确性也非常关键。
这就是考验数学能力的时候啦。
社保、公积金这些扣除比例是否正确,计算公式有没有错误。
我总结出一个小技巧,就是从不同类型员工里面挑几个代表来详细计算一下工资,看看和工资表上的数字是不是能对得上。
就好像我们去买菜一样,称重算钱的时候你总会挑几个大概的来核对一下总价是不是对的。
而关于工资发放方式也要注意的。
现在都不是都流行电子支付吗,工资是通过哪家银行打款的,有没有中转代发机构之类的。
要是发现有一些非正规的发放渠道,那可就要小心了,这里面搞不好就有什么利益输送之类的情况。
哦哦,我差点忘记了考勤这个要点!考勤和工资可是密切相关的啊。
如果一个员工经常旷工,但是工资全勤奖还照拿不误,这不明显有问题吗?我觉得理解工资审计的这些要点,就得多看实际的案例,多去分析错误的地方。
参考资料的话,一些审计教材很不错,像《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就提到了很多相关的点,还有就是在网上搜索一些真实的审计案例解析也能帮助我们加深理解。
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1、虚构收入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
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应付职工薪酬常规舞弊手法及审计程序一、应付职工薪酬定义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二、应付职工薪酬常规账务处理
1、计提工资时: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2、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其他应付款---社保(养老、医疗、失业个人承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银行存款/现金(实际发放给员工的)
3、交纳社保、住房公积金时:
借:管理费用--社保费(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单位负担部分)
--住房公积金(单位负担部分)
--医疗保险(单位负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保(养老,医疗、失业个人负担部分)
--住房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
贷:银行存款
三、应付职工薪酬常见舞弊手法
①虚列费用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借以调节当期利润;
②虚列企业员工,增加费用,借以增加产品成本,调节利润;
③虚列职工福利费,增大应付职工薪酬;
④将实际为职工福利费的支出列入成本费用;
⑤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发放奖金。
四、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程序
①获取企业明细账、科目余额表;
②获取或编制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并复核;
③了解公司薪酬政策,检查其工资总额的组成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④对本期职工薪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性复核,取得真实的职工花名册与工资表进行比对;
⑤检查职工薪酬的计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⑥根据分析性复核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应付职工薪酬的支付凭证;
⑦与其他相关科目进行核对,交叉复核。
应付账款中常见的作假⼿法有哪些短期借款指企业借⼊的期限在⼀年以下的各种借款,包括企业从银⾏或其他⾦融机构借⼊的款项。
店铺⼩编为你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短期借款中常见的作假⼿法1.虚计费⽤,调节利润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短期借款利息采⽤预提的⽅式,每⽉计⼊财务费⽤。
有的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就采⽤虚提银⾏借款利息,通过期间费⽤账户转⼊当年损益。
如:某企业12⽉份借⼊⼀笔为期⼋个⽉的银⾏借款,利息总额为8万元,规定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同归还。
按照规定,利息应采⽤预提的⽅法,每⽉计⼊财务费⽤账户1万元,但该企业为了在年末少交所得税,就采⽤在当年多预提短期借款利息的舞弊⼿段,于年末将8万元利息全部计⼊当年损益,使当年利润少实现7万元,漏交所得税2.31万元。
2.将短期借款(特别是展期的短期借款)记录、反映为长期借款,导致短期借款信息失真。
3.通过连续展期将应由长期借款解决的资⾦变通为短期借款,如通过连续展期形式将获取的流动资⾦借款⽤于购建固定资产,付短期借款信息失真。
⼆、应付账款中常见的作假⼿法1.应付账款长期挂账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若⼲“应付账款”明细款项长期未付⽽挂账,有的属于合同纠纷或⽆⼒偿还,有的属于销货单位消亡⽽⽆从⽀付的情况,这样易导致虚列债务。
例如审计⼈员在对某出版社进⾏审计时,发现其应付账明细账中有数⼗家单位挂账已逾五年之久,经审计函证,这些单位⼤都已撤消或注销,或者合并改组,该单位早应将这些⽆法偿付的应付账款转为营业外收⼊,但其却⼀直列为负债,结果必是虚列债务。
2.虚列应付账款,调节成本费⽤有些企业为了调控利润的实现数额,就采⽤虚列应付账款的⽅式,虚增制造费⽤,相应减少利润数额。
例如,某企业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在12⽉份,以车间修理为名,虚拟⼀提供劳务的单位,将⾃⼰编制的虚假劳务费⽤8万元,作为应付账款进⾏账务处理,即“借:制造费⽤——修理费,贷:应付账款——××”从⽽使12⽉份的产品成本虚增。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应付工资的常见作假手法和审计要点 [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一、应付工资真实性考虑
(1)将企业职工名单(或抽查某部门人员名单)与劳动人事部门掌握的人员名单核对,查看企业有无虚列人员名单,滥发奖金、工资,偷漏个人调节税等问题。
(2)在“资产负债表”中,审查应付工资数额与应付工资帐余额是否相符,并核对企业本期应付工资与上期应付工资差额,如相差较大,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企业是否突破工资总额计划控制指标。
(3)通过审查“工资结算汇总表”,查证企业是否将应计入福利费的补助、医药费等不应包括在工资总额内核算的开支计入了工资总额。
(4)通过审查“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审计企业工资费用分配是否正确,有无将应在专项工程、税后留利中列支的工资计入生产成本等混淆工资界限问题。
同时对照有关帐目审计,查证“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是否如实、准确计入应计工资。
(5)审查、核对“工资结算汇总表”和应付工资帐中代扣款项,是否真实、一致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如有疑点则可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查。
二、应付工资分析性复核注意点
(1)计算年平均工资或平均工资率,并同以前年度或预算相比较。
(2)对工资的提取和发放按月进行比较,分析各月工资的提取和发放情况。
或按照不同部门、不同车间、不同生产线计算上述比率,对于异常波动,听取被审计企业的解释,并取证;对于无法解释的波动,应作为审计线索进行追踪。
三、应付工资提取审计关注。
应付账款中常见的作假手法有哪些应付账款中常见的作假手法有故意推迟付款;不按照实际发生的数额记账;不按照往来户名等设置明细账;或者不按照本金与确定的利率来计算带息的应收款项;利息收入不计入当期损益的等。
关于应付账款中常见的作假手法有哪些的问题,下面由我为您详细解答。
一、应付账款中常见的作假手法有哪些1、应付账款中常见的作假手法有:(1|)应付账款长期挂账,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若干“应付账款”明细款项长期未付而挂账。
(2)虚列应付账款,调节成本费用。
(3)利用应付账款,隐匿收入。
(4)故意增大应付账款.如某企业采购人员在采购某物时,会要求对方开票员多列采购金额套取企业现金。
2、法律依据: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依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
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二十日前置备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
二、应付账款包括哪些1、应付帐款:是公共组织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时,应当支付而尚未支付的款项,是公共组织的一项流动负债。
2、应付票据:是指在购买商品或劳务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的方式下,公共组织为未能及时支付货款而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
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承诺在某一日期将款付给收款人.商业承兑汇票是购货方承诺在某一日期将款付给收款人。
在未到付款日期前,商业汇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流动负债。
3、其他应付款:是指除了应付帐款、应付票据之外,公共组织应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包括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应付水电费,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应付统筹退休金,存入保证金,个人交存的住房公积金、应付投资者的收益等。
应付账款中常见的作假手法有故意推迟付款;不按照实际发生的数额记账;不按照往来户名等设置明细账;或者不按照本金与确定的利率来计算带息的应收款项;利息收入不计入当期损益的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财务审计》重要知识点:应付职工薪酬审计《企业财务审计》重要知识点:应付职工薪酬审计导语:应付职工薪酬审计是对涉及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审计,如应付职工薪酬与其他业务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如虚报冒领、重复支付等。
同时,职工薪酬有时是构成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项目,所以在审计中便显得十分重要,是审计师考试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其相关知识点,一起来复习下吧:一、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应付职工薪酬总体合理性1.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度各个月份职工薪酬变动情况,判断其变动有无异常,如有异常要求被审计单位解释增减变动原因。
2.将本年度产品生产成本中直接人工费用与前期比较,查明其异常波动原因。
3.将本年度管理费用中人工费用与前期比较,取得管理当局有关员工工薪变动的决议。
【例题5·单选题】(2008)下列各项中,属于审查被审计单位应付职工薪酬总体合理性的审计程序是:A.抽查考勤表是否有被授权人的签字B.观察考勤、调配、工资结算等职责是否相互独立C.检查直接人工费的范围是否合规D.分析比较近三年和本年度各月份职工薪酬的变动情况[答疑编号1338204105]『正确答案』D二、工资总额真实性的审查1.查阅有关记录、资料,查明在册员工总数的真实性2.工资总额各组成项目的真实性的审查三、工资结算与分配审查通过审阅、复核工资结算表和工资结算汇总表,逐级审查工资计算及汇总的正确性。
审查中如发现各月份间应付工资总额波动大,产品成本中直接人工费比例升降幅度大,“应付职工薪酬一一工资”账户有较大余额,但没有结算户主,或者虽有户主但不按户主结算等异常情况,应进一步分析审查工资总额、产品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产品成本和利润总额的升降变化情况,核对职工名册和工资结算户,结合“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及其对应账户,查证核实。
1.计时工资的审查2.计件工资的审查3.奖金、津贴和补贴的审查奖金、津贴和补贴的发放范围和标准是薪酬业务审计的重点。
应付账款常见舞弊及审计在商业世界里,应付账款就像是一条流淌着资金的小河,有时候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却可能暗藏漩涡。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应付账款里那些常见的舞弊手段,再聊聊怎么像侦探一样去审计,把这些猫腻都给揪出来。
我先给您讲个真事儿。
之前我在一家公司做财务顾问,发现他们的应付账款有点不对劲。
有个供应商的账单总是来得特别“及时”,每次都能在付款截止日前一两天送达,而且金额也从不讨价还价。
这引起了我的怀疑,我就开始深挖。
先说常见的舞弊手段吧。
第一种就是虚构应付账款,有些不老实的人会凭空捏造一些供应商和账单,把钱偷偷弄出去。
比如说,他们可能会伪造采购合同、发票这些东西,让公司看起来好像欠了别人钱,实际上这钱都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还有一种常见的就是故意延迟入账。
有些公司明明收到了货物或者服务,却故意拖着不把应付账款记到账上。
这样一来,公司的财务报表看起来就好看多了,好像负债没那么多。
但这其实是在自欺欺人,迟早会出问题。
另外,重复入账也是个惯用的招数。
同一份发票或者账单,被记了两次甚至更多次,这就导致公司多付了钱,而那些多付的部分自然就被某些人给盯上了。
那怎么审计才能发现这些猫腻呢?首先,咱们得仔细审查采购合同和发票。
看看合同条款是不是合理,发票是不是正规,有没有造假的痕迹。
就像我之前遇到的那个情况,对那些来得特别“及时”、金额又很“完美”的账单就得多长个心眼。
然后,要核对供应商的信息。
看看这些供应商是不是真的存在,有没有正常的经营活动。
有时候,一些所谓的供应商可能就是个空壳公司,专门用来搞舞弊的。
还有啊,要关注应付账款的账龄。
如果有些账款一直拖着不付,或者付得特别慢,就得问问为什么。
是不是有什么纠纷,还是有人在故意拖延。
再说说我之前那个事儿。
我发现那个可疑的供应商后,就开始调查他们的背景。
结果发现,这个供应商的注册地址居然是个居民小区,而且电话也打不通。
这明显不正常啊!我又去查了和他们相关的采购记录,发现好多发票的号码都是连着的,这可太巧了吧!最后一查,果然是有人在搞鬼,虚构了这笔应付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职工薪酬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其主要核算方式有计时制和计件制两种。
职工薪酬可能采用现金的形式支付,因而相对于其他业务更容易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如虚报冒领、重复支付和贪污等。
同时,职工薪酬有时是构成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项目,所以在审计中便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发展,职工薪酬业务申进行舞弊及掩饰的可能性已有减少,因为有效的职工薪酬内部控制可以及时揭露错误和舞弊;使用计算机编制职工薪酬表和使用工薪卡,提高了职工薪酬计算的准确性:通过有关机构,如税务部门、社会保障机构的复核,可相应防止职工薪酬计算的错误。
然而,在一般企业中,职工薪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
如果职工薪酬的计算错误,就会影响到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正确性。
所以,注册会计师仍应重视对职工薪酬业务的审计。
职工薪酬业务的审计,主要涉及应付职工薪酬项目。
一、审计目标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存在;所有应当记录的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均已记录;确定记录的应付职工薪酬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时义务;确定应付职工薪酬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通常包括:(一)获取或编制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1.针对已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有关项目,并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通过进行以下比较,同时考虑有关数据间关系的影响,以建立有关数据的期望值:(1)比较被审计单位员工人数的变动情况,检查被审计单位各部门各月工资费用的发生额是否有异常波动,若有,则查明波动原因是否合理;(2)比较本期与上期工资费用总额,要求被审计单位解释其增减变动原因,或取得公司管理当局关于员工工资标准的决议;(3)结合员工社保缴纳情况,明确被审计单位员工范围,检查是否与关联公司员工工资混淆列支;(4)核对下列相互独立部门的相关数据:①工资部门记录的工资支出与出纳记录的工资支付数;②工资部门记录的工时与生产部门记录的工时。
应付工资常见作假手法与审计要点
一、应付工资真实性考虑
(1)将企业职工名单(或抽查某部门人员名单)与劳动人事部门掌握的人员名单核对,查看企业有无虚列人员名单,滥发奖金、工资,偷漏个人调节税等问题。
(2)在“资产负债表”中,审查应付工资数额与应付工资帐余额是否相符,并核对企业本期应付工资与上期应付工资差额,如相差较大,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企业是否突破工资总额计划控制指标。
(3)通过审查“工资结算汇总表”,查证企业是否将应计入福利费的补助、医药费等不应包括在工资总额内核算的开支计入了工资总额。
(4)通过审查“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审计企业工资费用分配是否正确,有无将应在专项工程、税后留利中列支的工资计入生产成本等混淆工资界限问题。
同时对照有关帐目审计,查证“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是否如实、准确计入应计工资。
(5)审查、核对“工资结算汇总表”和应付工资帐中代扣款项,是否真实、一致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如有疑点则可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查。
二、应付工资分析性复核注意点
(1)计算年平均工资或平均工资率,并同以前年度或预算相比较。
(2)对工资的提取和发放按月进行比较,分析各月工资的提取和发放情况。
或按照不同部门、不同车间、不同生产线计算上述比率,对于异常波动,听取被审计企业的解释,并取证;对于无法解释的波动,应作为审计线索进行追踪。
三、应付工资提取审计关注
(1)对于实行工效挂钩的被审计企业,询问、审阅其工效挂钩方案,核实工资的计提数是否和批准的工资基数一致。
(2)对实行计税工资的被审计企业,检查超过计税标准部分的工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是否进行了调整。
(3)抽查应付工资明细账贷方数是否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中分摊的应付工资总数一致。
(4)抽查所附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审核应付工资的分配是否正确、合规。
检查有无混淆成本费用和非成本费用的界限、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人为调节损益的情况。
四、应付工资发放关注点
(1)与劳资部门人员名单相核对,审核应付工资的真实性。
注意新增和减少人员是否与劳资部门记录一致。
(2)与劳资部门考勤记录相核对,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有无授权批准。
(3)审核按规定代扣各种款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五、应付工资常见作假手法
1、利用工资费用,调节产品成本
企业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和当年利润,人为地多列或少列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费用,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例如,审计人员在审查某企业应付工资时,发现本年度工资费用比上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经进一步审查得知,在建工程工资支出60万元计入生产成本。
由此而增大了产品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必然会导致当年的利润减少。
2、冒领贪污
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利用会计部门内部管理不健全,虚列职工姓名,或者使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一致,进行贪污。
如审计人员在对一空调生产企业审计时发现,工资表中很多人的签章似乎出自一人之手,经盘问出纳人员得知,其利用本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虚列了职工名单,伪造签名后领出现金据为已有。
3、支付利息,计入”应付工资”科目
有些企业支付职工购买本单位债券的利息支出计入应付工资,重复列支费用,虚减当期利润。
按照规定,企业发行债券应支付的利息,每年都应通过计提的方式将应付债券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支付利息时应冲减应付债券。
在计提利息时作借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的账务处理。
但有的企业为了隐瞒利润,一方面在计提债券利息时列入财务费用,另一方面在支付本企业职工购买的债券利息时,通过”应付工资”重列费用,使已经支付给职工的利息,在”应付债券”贷方挂账。
如A企业发行5年期公司债券100万元,利率为8%,本公司职工购买50万元,当年企业共提利息8万元,列入财务费用。
次年2月先支付外单位利息时企业作:”借:应付债券4万元,贷:现金4万元”;将应付本单位职工的债券利息4万元并入当月工资一起作”借:应付工资,贷:现金”的账务处理,然后挤入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减少利润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