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词句含义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9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一)——紧扣语境,挖“情”掘“意”(一)理解重要词语(含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个词语总有两种意义:一是本义,即词典上的含义;二是语境义,就是词语在动态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高考所考,重在考其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三种: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
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化。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
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表示出的乙义。
3.词语的补充言语义。
即词在使用时临时补充添加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情景补充义”。
“情景”包括情与景,“景”指言语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以及言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就是作者在言语表达和理解时产生的主观感受、意图、动机、思想感情等。
“情”的因素属于主观方面,是主观情景义,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思想感情寓于字里行间,往往给词语添上丰富的涵义。
高考重点考查的是后两种语境义。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语:(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野开着真如铺了黄金的向日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
不知何时开始的,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上,标明大悟,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
让南来北往的高铁,在一处叫孝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
与小站相比略显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约,兴高采烈。
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
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
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娇羞..山中的小小村落,注定会被大山掩藏。
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就连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院都能安然无恙地设在这里,在腥风血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的安宁。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考点透析】“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的阶段目标中,要求7~9年级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这个目标,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都出现了词句考查类试题。
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理解词句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
纵观近几年中考对词语的考查,其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境义;②代词或其他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指代义;③词语的表达作用;④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含义;等等。
在中考记叙类文章阅读题中,“理解品味句子”是必考题。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①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②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③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④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常见题型为“说说文中画线句子妙在哪里”、“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文中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等。
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例题1】(2011·重庆市)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二)——紧扣语境,挖“情”掘“意”(二)理解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所谓重要句子,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句子的表层意义(字面意义),其次是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最后是句子的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的意义)。
高考常考的句子类型及其理解方法见下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主人从草地上觅食的鸡群里挑了一只芦花色的公鸡,作为款待客人的佐食佳肴。
从炖罐里飘出来的肉香,让人贯串起放纵奔跑于田畴地角、花径草丛中正常生长的过程。
从出壳到长成,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积累,允许生长的缓慢。
主人安时处顺的生存观,显然有过人的耐心。
我们在口舌感到快感的同时,还有一种美感,渐渐递增起来的美感。
像自然草木那样,渐渐地生,渐渐地长,渐渐地枯黄;像自然四季那样渐渐地来,渐渐地渗透,渐渐地转换。
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
(节选自朱以撒《渐渐》,有删改) 1.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请简要作答。
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
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
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
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之——理解词句的含义说明文中对于词句的考查除了体会语言特色外,还会考查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这类题型也是在考试中常常遇见的,因此对于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题应该怎么答,掌握住这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一、常见的考试题型1、解释某词在文中的含义;2、某词在文中指代内容;3、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4、画线句的理解。
二、解题思路(一)说明文词语含义(1)关键词的类型○1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和其他特殊含义等,结合特定语境去分析临时意义或隐含意义。
○2指代性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指代的内容。
答题技法○1分析词语所在语句、段落、篇章对词义的限制;○2借助语感确定词义;○3通过语境(上下文)理解词语;(二)说明文句子的含义(1)关键句的类型○1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段落的首尾处的概括性强的中心句;○2起总领、过渡、照应的结构句;○3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句。
○4具有言外之意和多重含义的句子。
答题技法○1从整体入手,在比较中理解。
文中的句子都是为了说明对象服务的,而关键性的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更不能忽视,把握住关键句,就能快速、正确地理解文意;○2借助语法知识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理解单句,就要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进行分析;理解复句,就要抓住表示特定关系的关联词进行分析;理解特殊句子,就要抓住因句子成分的次序变动而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
○3从文章的内在联系、写作思路去分析。
有些句子的内涵较为丰富,需要仔细体会,弄清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内在联系,对理解文章帮助很大;○4借助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就可以根据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
三、答题模板答题模板:解释词语本义+语境义(比喻义)四、例题示范例题1: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朴实”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②其貌不扬的土豆,一向以“朴实的块茎”著称,它能够负担这样沉重的责任吗?它又是怎么走进联合国的视野呢?原来,从安第斯山脉走向世界六大洲的土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逐渐成为了世界人口膳食中的一种主粮,这种主粮已经成为了全球粮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轻贫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词句的理解和赏析之如何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语文学习中,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词句的准确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并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本文将讨论如何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帮助同学们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
一、仔细审读上下文的暗示在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时,我们需要仔细审读上下文,寻找暗示和线索。
有时候作者会通过其他词句的用法、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等方式对某个词句进行解释或补充说明。
例如,在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中,我们遇到了“波光粼粼”的描述词语,通过仔细审读上下文,我们可以发现文字中融入了“湖面上倒映着阳光”的句子,从而揭示了“波光粼粼”的意义。
二、研究词句的词义和词性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需要对词句的词义和词性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词典,我们可以了解词语的多个意义,并根据文中的具体背景和语境,选择最合适的意义来理解词句的含义。
同时,还要注意词句所属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在文中的作用也不同。
三、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需要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作者通过选择不同的句型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也在其中运用了各种词句。
例如,在一篇抒情诗中,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排比手法,可以理解词句的强调和对比作用。
四、注重词句的感情色彩和修辞手法在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时,我们还应注重词句的感情色彩和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词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并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在一篇描写雨夜的文章中,作者写道:“夜幕婆娑中,雨丝如烟。
”通过词语的选择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表达了一种沉寂和忧伤的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雨夜的氛围。
总之,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之一。
通过仔细审读上下文、研究词句的词义和词性、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以及注重词句的感情色彩和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进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情感一.语境:“语言只有在所处的语境中才有意义”在现代文阅读中“语境”上下文一起构成的一种语言情境。
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很多时候会求助于词典,然而词典并不是每次都能帮上忙。
原因在于,词典上罗列的是词语的基本含义,而当词语进入特定语境或言语片断时,其意义往往要发生变化。
因此,要想正确理解这类词语,不仅要了解其基本含义外,更重要的是“揣摩词句的语境含义”。
二.紧扣具体语境,准确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一)出题角度: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沉含义(如:语境义、比喻义、引伸义等);3、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
★“重要词语”,主要指显示文章要旨的关键词语、耐人寻味的词语、显示结构层次的联络性词语以及起指代作用的词语等。
所谓“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就是揣摩、推断在语境中被具体化或被引申了的词义,大致包含有指代义、隐含义、一词多义、比喻义等。
(二)总结:结合语境赏析词义的方法:A练习: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题目: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1.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2.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
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3.“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
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4.“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5.“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6.“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7.“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8.“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9.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
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理解词句含义【目标解说】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一篇文章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文中丰富多彩的词句就好比树上生机勃勃的绿叶。
有了词句的绿叶,才有大树蓬勃的生命;同样,只有与大树血脉相连,词句的绿叶才能闪现生命的光彩。
因此,理解词句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
【方法探究】同学们在阅读中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不少人会视而不见,一扫而过;或者就“地”思考而不得要领。
其实,理解词句含义,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文章这个整体,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考虑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句。
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或句子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一想,这个词语或句子在体现文章主旨上起到什么作用。
②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当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句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句的含义与作用。
③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我们理解一些词句的含义时,也不要忘记考虑语句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作者遣词造句,总是要为表达中心服务。
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词句会产生特殊的含义,我们在理解时必须要结合上下文意,经过仔细的思考,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含义。
⑤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
如何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一、结合语境比较法比较法就是根据比较的内容,找出阅读材料中相同点与不同点。
只有准确地找出阅读材料的异同点才有可能进行具体的比较工作。
尤其要注意仔细研读材料。
研读有利于分析材料的异同,发现材料之间的细微差别。
例一:29.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相关文段]④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
”“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
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分析】两处“暗暗嫉妒”的不同之处是:1、从事件经过来看,前者出现在具体的事件之尾,属于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后者出现在事件结束以后。
2、从表达方式来看,前者是出现在叙述之后;后者出现在议论之后。
3、从文章结构来看,前者是出现在高潮;后者出现在结尾。
专题04:理解词句含义文章中有的词语句子含义比较深刻,只有理解了它们,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需要结合语境,或者结合文章主旨可以得知作者赋予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
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下分析含义,理解作者的深层含义,对于分析文章主旨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理解词语和句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必考题型。
【常考题型】1.请分析某个词的内涵;2.理解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5.标题含义是什么?【万能公式】本义:解释词语本来的含义;(字典解释)语境义:(可从修辞和词性角度分析)联系文章主旨——揭露中心联系上下文——句段作用(过渡、承上启下、铺垫)联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效果(作用):表达情感、突出主题、句段、修辞和描写的作用。
(考虑生动性、准确性和结构性)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等。
(运用了特殊手法将结合修辞义进行分析)Step1:理解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Step2:找到词的语境义,回到该词的文中位置,联系上下文。
【真题演练】生命化妆林清玄①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②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象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③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④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
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
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分析词句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运用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词句含义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分析词句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掌握理解词句含义的方法。
运用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重要词句。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阅读文章时,有没有遇到过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找到的重要词句及理解。
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探讨词句的含义。
4.课堂讨论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词句,组织全班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联系上下文、查找词典、分析修辞手法等。
6.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其他文章中的重要词句。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分析过程和结论。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次课堂进行小结,强调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积极运用所学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篇课文,分析其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运用所学方法,尝试解答课后习题。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3.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义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