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研究发展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925.32 KB
- 文档页数:1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已成为现代电子设备的基石。
本文将简要介绍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并从技术、市场、需求等多个角度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是一种将电路元件、半导体器件、电阻电容等组装在半导体芯片上形成电子系统的技术。
自20世纪50年代集成电路的诞生以来,其已经经历了数个发展阶段,从SSI(小型集成电路)到MSI(中型集成电路)再到LSI(大规模集成电路)和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不断提高,成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
据相关统计数据,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191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6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
其中,亚太地区市场规模占比最大,其次是北美和欧洲。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引擎。
集成电路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环节。
目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格局呈现多元化特点,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环节相互独立,形成分工明确、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链。
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如芯片制造环节仍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等国际巨头在集成电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中国,海思、紫光展锐、中芯国际等企业在国内集成电路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力。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格局也会不断演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将不断进步。
在未来,技术创新将成为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例如,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将推动集成电路向更高速、更低功耗、更小尺寸的方向发展。
三维封装、Chiplet等先进技术也将进一步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和集成度。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
未来,集成电路将不仅应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机等传统领域,还将深入到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新兴领域。
同时,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汽车电子领域也将成为集成电路的重要应用市场。
SMT是什么意思?smt就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表面贴装技术:一种现代的电路板组装技术,它实现了电子产品组装的小型化、高可靠性、高密度、低成本和生产自动化。
目前,先进的电子产品特别是在计算机及通讯类电子产品组装中,已普遍采用表面贴装技术。
本网站主要介绍有关表面贴装技术的基础知识,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行业质量标准,探讨常见工艺质量问题,发布技术发展新动态及最新的技术文章,同时也介绍电子制造业的其它技术。
下面是详细解析:1.SMTﻫSMT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英文缩写,中文意思是表面贴装技术。
SMT是新一代电子组ﻫ装技术,也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
它将传统的电子元器件压缩成为体积只ﻫ有几十分之一的器件。
ﻫ2.SMT历史ﻫ表面贴装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源于较早的工艺,如平装和混合安装。
电子线路的装配,最初采用点对点的布线方法,而且根本没有基片。
第一个半导体器件的封装采ﻫ用放射形的引脚,将其插入已用于电阻和电容器封装的单片电路板的通孔中。
50年代,平装的表面安ﻫ装元件应用于高可靠的军方,60年代,混合技术被广泛的应用,70年代,无源元件被广泛使用,近十年有源元件被广泛使用。
ﻫ3.SMT特点ﻫ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
SMT产品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
ﻫ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达30%~50%。
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ﻫ4.SMT优势ﻫ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以前使用的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缩小;ﻫ电子产品功能更完整,所采用的集成电路(IC)已无穿孔元件,特别是大规、高集成I C,不得不ﻫ采用表面贴片元件;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厂方要以低成本高产量,出产优质产品以迎合顾客需求及加强市场竞争力;电子科技革命势在必行:电子元件的发展,集成电路(IC)的开发,半导体材料的多元应用等,都使追逐国际潮流的SMT工艺尽显优势。
“先进电子装联的DFX(可制造性/成本/可靠性)实施方法与案例解析”高级研修班招生对象R&D研发设计人员、电子企业管理人员、电子企业NPI经理、中试/试产部经理、工艺/工程/制造部人员、NPI主管及工程师、COB NPI工程师、R&D(研发人员)、PM(项目管理)人员、DQA(设计质量保障工程师)、PE(制程工程师)、QE(质量工程师)、IE(工业工程师)、测试部人员、SQM(供货商质量管理人员)及SMT和COB相关人员等。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培训中心【协办单位】深圳市威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培训时间:2014年6月20-21日 (深圳) 2014年7月04-05日 (苏州)培训费用:2800元/人课程内容一、前言:电子产品制造的微小型化和利润的日益缩水,使电子制造企业正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对一个新产品来说,产品的成本和开发周期是决定这个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
业界研究表明,产品设计开支虽一般只占产品总成本的约5%,但它却影响产品整个成本的70%。
为此,搞好产品的成本及质量控制,在新产品设计的初期,针对产品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须全面执行最优化设计DFX(制造性\成本\可靠性\装配性)方法。
企业在管理上,对设计工作务须规范;对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辅导和约束,不可或缺。
为此,中国电子标准协会,邀请大型企业的电了产品组装设计和制程工艺方面的实践型资深顾问工程师,举办为期二天的“先进电子装联的DFX(制造性\成本\可靠性\装配性)实施方法及案例解析”高级研修班。
欢迎咨询报名参加!二、课程特点: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型电子产品装联中的FPC、Rigid-FPC, 高密度组装多层互联板(HDI),以及LED Metal PCB,Ceramic PCB的拼板设计与板材利用率、生产效率、产品可靠性之间的平衡问题;2.Shielding Case或Shielding Flame,Fine Pitch Connector,倒装焊接器件QFN/BGA/WLP/CSP/POP的焊盘和布局设计技巧;3.Smart Phone及相关电子产品的DFM(制造性设计)、DFR(可靠性设计)、DFA(组装性设计)等先进电子制造的最优化设计;4.手机摄像头CIS(CMOS Image Sensor)COB和COF的DFM及组装工艺技术,是来自APPLE\Sumsung\Dell\HTC\BBK\小米等大型企业研发产品之DFX及DFM实战经验分享。
电子装联基础知识目录一、基本概念 (2)1.1 电子装联的定义 (3)1.2 电子装联的目的和意义 (4)1.3 电子装联的基本流程 (5)二、电子装联的材料 (6)2.1 印刷电路板(PCB) (7)2.2 电子元件 (9)2.3 连接器 (9)2.4 焊接材料 (11)三、电子装联的工艺技术 (12)3.1 焊接技术 (13)3.1.1 手工焊接 (14)3.1.2 波峰焊接 (16)3.1.3 回流焊接 (17)3.2 装配技术 (18)3.2.1 零件装配 (19)3.2.2 组件装配 (20)3.3 导线加工技术 (21)3.3.1 导线剥皮 (23)3.3.2 导线接头制作 (24)3.3.3 导线固定 (25)四、电子装联的质量控制 (26)4.1 质量管理体系 (27)4.2 质量控制流程 (28)4.3 质量检测方法 (30)五、电子装联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30)5.1 标准化工作 (32)5.2 规范化操作 (33)六、电子装联的发展趋势与创新 (34)6.1 智能化生产 (36)6.2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 (37)6.3 绿色制造与环保要求 (38)一、基本概念电子装联基础知识是电子制造领域中的基础环节,涉及到电子元器件的组装、焊接、测试等一系列过程。
这一环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子元器件:这是构成电子产品的基本单元,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这些元件通过特定的封装形式(如SMD,即表面贴装设备)被集成到电路板上。
电路板:作为电子元器件的支撑和连接载体,电路板通常由多层印刷电路板(PCB)组成,上面布满了导电层和绝缘层,用于传输电流和信号。
焊接技术:焊接是将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牢固连接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手动焊接和波峰焊接等,手动焊接适用于短期建立稳定的电气连接,而波峰焊接则适合大批量生产。
装配:装配是将电子元器件按照设计要求组装到电路板上的过程。
pcba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是一项关键的电子制造技术,它将电子元器件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板装配。
在现代电子产品的制造中,PCBA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备受关注。
首先,我们来分析PCBA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智能化和多样化,PCBA市场持续增长。
据市场研究公司统计,PCBA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约250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3300亿美元。
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电子设备市场的扩大,尤其是消费电子和通信设备的发展。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以及5G通信网络的建设,都对PCBA需求带来了巨大推动。
其次,PCBA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子制造业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质量。
随着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小型化和复杂化,传统的手工焊接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自动化生产设备、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贴片技术的应用和优化,以及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的出现,使得PCBA生产变得更加高效和可靠。
此外,PCBA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上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传统的电子制造过程中,使用大量有害物质和能源。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PCBA制造商也不断探索绿色制造的路径。
采用无铅焊接技术、低能耗设备和再生材料的应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接下来,让我们展望PCBA的未来趋势。
首先,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智能设备的兴起,对PCBA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物联网设备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微处理器等元器件来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PCBA将在这一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这将为PCBA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将对PCBA产业带来影响。
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正在增长,这些芯片需要高度复杂的PCBA技术来制造。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报告(论文)题目:电子装联工艺—表面组装工艺作者所在系部:电子工程系作者所在专业:电子工艺与管理作者所在班级: 13252 作者姓名:赵世豪作者学号: 201310307 指导教师姓名:李霞完成时间: 2016 年 5 月 21 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论文摘要论文的研究工作是以在 200 厂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为背景展开的,介绍了在 200厂实习的工作内容,并且详细介绍了表面组装的工艺流程。
如今,电子产品的价格和性能完全取决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以实现用户的期望,同时,用户要求电子产品降低成本、缩小体积、并且提高性能;具有附加价值的产品,正在从硬件领域转向软件领域;而支撑着电子产品的装连技术,也正处于重大变革的前夕。
装连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表面组装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在其中突显出来。
了解表面组装工艺的流程对于了解电子装联工艺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线扎表面组装贴片回流焊目录第 1 章绪论 . (1)1.1课题背景 (1)1.2课题的建立及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1)第 2 章表面组装技术 . (2)2.1 表面组装定义 (2)2.2.1 单面表面组装 . (2)2.2.2单面混装工艺 . (3)2.2.3双面组装工艺 . (4)2.2.4双面混装工艺 . (4)2.3 表面组装技术的优点 (5)2.4小结 (6)第 3 章结论 . (7)致谢. (8)参考文献 . (9)工作日志 . (10)II电子装联工艺——表面组装工艺第 1 章绪论1.1课题背景现代电路互联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它是现阶段电子装备微电子化、小型化的重要手段,正在成为板级电路组装技术的主流,已经在军事和航天航空电子装备中获得应用,同时还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工业自动化、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新一代电子产品中,并正向纵深发展, SMT 已成为支撑现代电子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分析摘要:科技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信息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技术应用空间越来越大。
电力电子是建设智能化电网的基础所在,也是满足NB-IoT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所在。
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就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改革,使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中。
关键词: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引言开展电力电子化新一代电力系统动态问题研究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需求。
装备是构成电力系统的基本要素,装备变革意味着客观研究对象的变革。
装备动态特性的变化意味着电力系统动力学现象及机理的变化,传统电力系统动态问题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适应性面临重大挑战,装备替代的量变势将引起系统动态问题的质变。
开展新一代电力系统动态问题的研究是电网运行的迫切和重大的需求。
1基本概念首先针对电子技术,该项技术主要依靠电子设备对电力进行控制,可实现电力开闭控制、转换控制等,故在不同的控制要求下,电子技术又可以分为多种形式,诸如电力技术、转换器技术等。
因此本质上可以将电子技术视作一种元件控制技术,能够通过电力供给与切断、电力类型转换、电力强弱调整等方式使元件作出对应的动作,促使电气装置依照用户需求运作,实现控制目的。
同时电子技术在元件控制中会生成对应的数据,即电力数据,依照电力数据可知当前电力运作是否正常,也能判断电力的故障、安全水平等,便于及时处理异常,保障电力运作稳定。
其次针对电气控制,此概念的主要意义在于开发电气能源的利用价值,诸如利用弱电控制强电,再通过强电控制设备,最后设备运作满足需求,且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不仅实现了自动化运作,控制对象也越来越多,故电气控制能够满足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的多种需求。
关于电气控制的自动化原理,从当前技术角度出发,主要是利用信号收发装置连接计算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用户可以从计算机上拟定指令,并发出信号,信号将被收发装置接收,随即发送给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该单元将依照信号指令逐步控制设备,待指令执行完毕,控制目的达成。
SMT基础知识大全目录一、SMT概述与发展趋势 (2)1. SMT定义及重要性 (3)2. SMT发展历程 (4)3. 当前SMT技术发展趋势 (5)二、SMT基本原理与工艺 (6)1. SMT工艺简介 (8)2. 表面贴装技术原理 (9)3. 工艺流程及主要步骤 (10)三、SMT元器件与材料 (11)1. 电阻、电容、电感等无源元件 (12)2. 晶体管、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 (13)3. 连接材料及辅助材料 (13)4. 电路板基材及表面处理工艺 (14)四、SMT设备与工艺参数设置 (16)1. SMT设备类型及功能介绍 (18)(1)贴片机 (19)(2)印刷机 (20)(3)检查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 (21)2. 设备参数设置与调整原则 (23)(1)贴片机参数设置要点 (24)(2)印刷机参数设置要点 (25)五、SMT工艺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26)1. 焊接缺陷分析与处理措施 (27)(1)焊接不良原因及表现 (28)(2)焊接缺陷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 (29)2. 元器件位置偏移与校正方法 (30)一、SMT概述与发展趋势SMT(Surface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作为电子组装行业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历程与电子行业的进步息息相关。
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SMT技术凭借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插件焊接方式,成为现代电子制造的主流工艺。
在SMT的发展过程中,其工艺流程不断优化,设备性能不断提升。
从最初的手动贴片到现在的自动化贴片机,从单纯的元器件插装到集成度极高的芯片级封装,SMT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电子产品得以更加轻薄短小、高性能低功耗。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SMT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创新。
高精度印刷技术、高速度贴片技术、高密度集成技术等的应用,使得电子产品的组装更加精密、高效;而智能化、柔性化生产线的建立,更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大大提升了整个电子行业的竞争力。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电子元件,它在各种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各种智能设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不断推动着整个电子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就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集成电路的现状集成电路是一种将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电子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的微电子器件。
目前,集成电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汽车、医疗设备等。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进化。
摩尔定律提出了集成电路的功能每隔18-24个月翻倍,使得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升。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0.35微米工艺逐步发展到目前的7纳米工艺,使得芯片的功耗和体积得到了大幅度的缩小。
集成电路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电子行业的核心推动力量。
二、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
未来的集成电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并在其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智能手机需要更加智能的处理器芯片、更加节能的功率管理芯片;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更加精密的感知处理芯片、更加稳定的通信芯片等。
未来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将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前进。
2.高性能和低功耗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下,对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功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集成电路需要在提高性能的将功耗控制在最低限度。
这就需要在芯片制造工艺、结构设计、封装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平衡,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3.多功能集成未来的集成电路将向着多功能集成的方向不断发展。
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对芯片的功能集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的集成电路不仅需要在性能和功耗上有所突破,还需要具备更多的功能,传感器接口、无线通信接口、图像处理接口等,以满足电子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电子行业现代电子工艺技术1. 简介现代电子工艺技术是指应用于电子行业的一系列制造技术和工艺流程,包括电子组装、封装、测试、包装等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行业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新的工艺技术不断涌现。
本文将介绍电子行业现代电子工艺技术。
2. SMT技术SMT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是现代电子工艺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传统的插件组装方式已经逐渐被SMT技术替代。
SMT技术利用自动化设备将电子元器件直接贴装到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上,可以提高制造效率和质量。
SMT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印刷、贴装、焊接等。
首先,在PCB上涂覆焊膏,然后利用自动化贴装机将元器件精确地贴装到焊膏上。
最后,通过回流焊接的方式将元器件焊接到PCB上。
SMT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提高制造效率:SMT技术可以实现高速精确的贴装操作,大大提高了制造效率。
•减少占用空间:相比传统的插件组装方式,SMT技术可以将元器件精确地贴装在PCB上,减少了占用空间。
•提高产品可靠性:由于SMT技术的贴装和焊接过程都是自动化的,因此可以减少人为错误的产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3. COB技术COB技术(Chip on Board)是另一种现代电子工艺技术,可以将裸片级芯片直接粘贴到PCB上。
COB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小的封装尺寸,适用于要求小型化和高性能的电子产品。
COB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芯片形成、粘贴、金线焊接、封装等。
首先,将芯片通过切割、研磨等方式形成裸片级芯片。
然后,利用粘贴机将裸片级芯片粘贴到PCB上。
接下来,通过金线焊接将芯片与PCB上的引脚连接起来。
最后,进行封装,以保护芯片和连接线。
COB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高集成度:COB技术可以将裸片级芯片直接粘贴到PCB上,实现更高的集成度。
•小型化封装:由于COB技术的特点,可以实现更小的封装尺寸,适用于小型化产品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应用范围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电子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未来发展正文:随着人们对科技的不断需求,电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中。
从简单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视等,到高端的医疗器械、航空器、军用装备等,都需要依赖电子技术。
一、电子技术在通讯领域的应用通讯领域是电子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同时,视频会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电子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智能家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无线网络、传感器等技术,人们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使其与人的生活更为贴切。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手表控制家中的灯光、空调等设备。
三、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医疗保健应用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上必备的应用之一。
通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可以进行健康数据记录和远程医学辅助诊疗等。
四、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例如,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等,可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仍将继续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智能硬件将成为电子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电子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且未来还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将是未来重要的趋势之一。
目前,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的不断崛起,电子技术也不断地得到了拓展。
例如,通过搭载传感器和精密仪器的智能家电,人们可以获得更为舒适和智能的生活体验。
同时,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已经延伸到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技术。
SMT 的发展概况及现代应用姓名:Crainax 学号:****** 电话:**********摘要:随着社科技术的发展,微电子产业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建和发展,在电子组装中的贴片元件也开始在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集优点于一身的SMT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呈现出的繁荣的发展趋势。
20 世纪90 年代初,表面组装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电子整机组装的主流,在电子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表面组装技术的基本介绍,概述其表面组装技术的特点,叙述其发展趋势,并对其现代应用方面做出了详尽的介绍,最后对其的发展前景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关键字:表面组装技术;发展趋势;技术特点;现代应用正文:1. 概述SMT是一种无需在pcb板上钻插装孔,直接将表面贴装元器件装贴、焊接到印制电路板表面规定位置上的电路装联技术。
SMT和传统的通孔插装技术的根本区别是贴”和插”,这个特征决定了这两类组装元器件及其包装形式的差异,并决定了工艺、工艺装备的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别。
SMT的主要特点如下:密集程度高;实现微型化;可靠性高;高频特性好;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
2.SMT的介绍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即表面贴装技术,是一种无需对钻插装孔而直接将元器件贴焊到PCB表面规定位置上的装联技术.SMT的发明地是美国,1963年世界出现第一只表面贴装元器件和飞利浦公司推出的第一块表面贴装电路以来,SMT已由初期主要应用在军事,航空,航天等尖端产品和投资类产品逐渐应用到计算机,通讯,军事,工业自动化, 消费类电子行业等各行各业。
SMT发展非常迅猛,进入80年代SMT技术已成为国际上最热门的新一代电子组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
SMT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技术,其涉及范围包括基板、设计、设备、元器件、组装工艺、生产辅料和管理等。
SMT是从厚、薄膜混合电路演变发展而来的。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浅析摘要:电子装联工艺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另外,此技术也是相关电子行业的重要部分,并影响着相关行业的经济成本以及长久发展。
而如今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正是此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定的挫折。
本文对于现阶段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也探究了当下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子装联;工艺技术;微组装引言:现在大多数的电子设备内在构造都是非常精巧的,而且由于其需要实现众多复杂的功能,因此也需要较为先进且相关的技术进行封装。
电子设备由于自身特殊性,因此密闭封装是基础要求,如果电子设备封装出现问题是可能会造成事故的。
但是如今有许多的电子设备体积较重,不易携带,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既想要可以实现更多更高级的功能,又想设备可以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1.现代电子装联技术发展意义1.1电子装备外在要求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要求设备在外形上更加的小巧精细,但是在内里却又要承担着更多、更复杂的功能,想要更好的满足需求,那么组装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这其中高密度元器件组装技术则是优势较为明显的。
使用高密度元器件组装技术,不仅在封装方面可以达到要求,另一方面,设备在具体工作过程当中是会产生热量的,而过于封闭或者不够密闭都有可能会导致设备出现问题,但是使用高密度元器件组装技术可以使散热性能更好,同时设备互相连接的长度以及信号的准确也都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当中顺利进行,不会轻易出现损坏现象。
其次,立体组装技术也是较有优势的,此技术是以二维平面为基础进行建立的,同时又在三维空间上进行了多层的叠加,最终才完成的三维结构的组装。
例如,三维电路在装配的过程当中,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组件占比较多,甚至已经达到80%,而由于此技术的优势所在,不仅可以使设备在重量和体积上达到更加小型化,另外在此基础上,装配空间的使用效率反而可以得到增加,在三维空间内可以得到更加全面且更好的信号以及更快的传输速度,在传输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减少电路干扰程度,更好地进行工作。
现代电子装联技术发展综述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装联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从电子消费品到智能家居,从航空航天到工业制造,从医疗保健到农业生产,都可以看到电子装联技术的影子。
在这种背景下,电子装联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的生活和产业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首先,电子装联技术的硬件设备越来越小巧精致,功能越来越强大。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集成电路的封装结构越来越紧凑,功能越来越强大,大幅度降低了电子装联产品的成本。
同时,3D打印、柔性基板等新兴技术使得电子装联产
品的制造更加灵活多样化,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生产生产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其次,电子装联技术的软件系统正在不断完善。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装联技术所需的软件系统也在不断优化和迭代,使得电子装联技术日益智能化、自动化。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电子装联技术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最后,电子装联技术的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
除了电子消费品、智能家居等传统应用领域,电子装联技术已经开始被应用于通信、航空航天、工业制造、医疗保健、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这些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深化也将会推动电子装联技术的更快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电子装联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在不断促进各
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为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子装联产品,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129电子技术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研究发展趋势
胡振华,冯 瑞,黄 霖,连 超
(中航工业计算所,西安 710065 )
摘 要:本文介绍了目前按电子装联发展水平,提出电子装联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并阐述我国电子装联技术发展状况,对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装联;工艺技术;发展;趋势
1 目前电子装联的发展水平
目前,现代电子装联的发展目标主要是朝着高性能、微型化、薄型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传统安装方式是采用基板与电子元器件非别制作并采用SMT技术进行组装,显然不符合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
电子安装的方向正由SMT转变为后SMT发展。
3D 封装及组装的加速开发主要是服务于通讯终端产品,以手机产品为例,其主要发展方向就是由低端走向高端,即实现除了一般通话与收发短信息之外的拍照、电视、广博、MP3、彩屏、蓝牙、游戏等多功能的开发。
相关专业人士做出分析:PC用存储器将会在若干年后被手机用存储器所代替,并且芯片堆叠封装、多芯片封装以及堆叠芯片尺寸封装等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电子装联工艺技术为了适应其发展,必须加快自身技术发展的步伐。
由于微型元器件组装定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迎合这一发展趋势,必须推出更加先进、准确的定位工艺方法,以日本某公司推出的“APC”系统为例,该系统针对0201的安装,传统工艺中焊盘位置以及焊膏印刷位置会由于出现偏差而导致再流焊接不良,而这一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这一问题的影响。
该技术可以说是SMT技术的延伸与发展,对于电子元器件、封装、安装等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促使前后彼此制约的的平行生产链体系代替了传统的由前决定后的垂直生产链体系,这对于工艺技术路线的调整有着深远的影响,生产链也势必由此发生巨大的变革。
PCB基板加工与安装相结合的技术在未来有着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
2 我国电子装联技术发展状况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电烙铁的装联是我国电子工业中电子产品的主要装联方式;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DIP双列直插式的IC封装方式逐步被SOIC,PLCC所代替,到了上世纪90年代,IC封装发展迅猛,IC封装由周边端子型转变为球栅阵列型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随着片式元器件的迅猛发展,军级、七专级SMC/SMD的生产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本世纪初, SMC/SMD在我国电子装备中的使用率增长了超过65%~75%。
而在部分小型化电子装备中BGA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电子装备电路组装主要是采用以SMT 为主流的混合组装技术形式。
目前,DCA组装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一电路板的组装将会共同存在DIP、SMC/SMD以及倒装片的形式,同时MCM上安装CSP然后进行3D组装的3D+MCM的先进电子装联技术在部分先进的电子装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电子装联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电子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电子装备正朝着小型化与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电子装联技术的发展必将受到足够的重视。
关于电子装备的小型化与高可靠性的发展要求,具体介绍如下:
3.1 电子装备小型化
(1)高密度与新型元器件组装技术。
以某高速数据传输设备为例,该设备采用ECL的元件封装形式,IC采用PLCC,可编程门阵列器件为308条脚的QFP、引脚间距0.3mm,器件表温由于ECL过大的电流而达到了70℃。
在500×500cm的4层印制板进行布局时,采用芯片封装技术,使设备的散热性能、互连线长度以及信号的延迟得到优化,使数据的传输告诉有效,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以某高放输入单元为例,起初采用的是分立器件,经过互连后需要装入50×50×50mm的屏蔽盒中,然后其具有较多的互联点,导致其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为了缩小其外形,减小体积,使其性能得到提高,可以采用CSP技术。
以某信息传输及控制部分为例,为使信息传输及控制设备的体积重量得以降低,进而使其性能得以提高,应将整个电路固化在150×150×150mm的范围内,而传统电气互连技术会将体积增大超过5倍,因此为了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必须采取MCM技术。
以某RF功率放大器为例,为了促使其朝着轻量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还要保证其发射功率与发射效率,确保其工作具有稳定性。
而目前只有多芯片系统设计与组装技术才能满足传统高密度互联技术无法满足的要求。
(2)立体组装技术。
立体组装技术即指板级电路立体组装技术,又称为3D组装,该技术是以二维平面为基础,向三维空间叠加发展,最终实现立体电路结构的组装。
相比于2D组装电路,3D组装电路在体积重量上就要小80%,由于三维空间组装的优势,在三维空间范围进行组装使能够使空间尺寸利用率、信号传输速度以及电路干扰等得到全面的优化。
3.2 电子装备的高可靠性
电子装联技术在电子设备中即指在电、磁、光、静电、温度等效应以及环境介质中任意两点或者多点之间的电气连通技术,是通过电子、光电子器件、基板、导线、连接器等零部件在电磁介质环境中经布局布线联合制成所设定的电气模型的工程实体制造技术。
站在我国电子装联技术发展的的角度而言,焊点可以说是电气互连的“支撑点”。
我国军用电子产品的高密度组装技术的不合格率要求不大于百万分之五十,而传统电子装联技术完全无法达到这一要求,这势必要求我们采用先进的电子装联技术,提高电子装备的可靠性。
4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研究发展趋势
在之后的一段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电子装联技术的发展主要可以考虑高密度与新型元器件组装技术、多芯片系统设计/组装技术、立体组装技术、整机级三维立体布线技术、特种基板互连技术、微波与毫米波子系统电气互联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综上所述,未来电子装联技术工程的知识结构将会越来越复杂,并逐步走向复合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魏伟.浅谈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的发展走向[J].电子世界,2014(10):154-154.
[2]喻波.浅析我国电子装联技术的发展[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19):22-22.
[3]张满.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现状[J].焊接技术,2009,38(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