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复
- 格式:docx
- 大小:13.08 KB
- 文档页数:2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1-120)111、致【词义推导】“致”的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
引申出“导致”。
【词义例释】(1)动词①送达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柳敬亭传》)——宁南伯左良玉南下,安徽统帅想要结交讨好他,就把柳敬亭送到了他的军中。
②表达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想要挽救危局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来。
③招来致食客三千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招来三千食客。
④取得,得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家中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⑤到,达到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土地,达到了万乘兵车的实力。
⑥使,致使,导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她的品行没有偏差,哪里料想却使您不喜欢呢?(2)名词,意态,情趣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芙蕖》)——这样我在花没有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到无穷的优雅情趣了。
(3)形容词,精细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
(《汉书·严延年传》)——检查他裁断的案件,都文理致密,不可推翻。
(4)副词,尽,极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张衡擅长研制机械巧妙的东西,特别在天文阴阳历法的研究方面极尽心思。
【成语助记】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也指暴露的彻底。
其他如: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迁移练习】齐王欲致()天下之士,致()千金以晏子。
晏子致()诚于天下豪杰。
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
【词义推导】“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不就是有爱心吗?故引申出“爱怜”之义。
【词义例释】(1)动词①哀怜,同情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②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③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项燕做为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爱戴他。
【成语助记】顾影自怜:顾:看; 怜:怜惜。
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形容孤独失意。
楚楚可怜: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
怜:可爱。
原指幼松丛密柔弱,后形容女子形体姿态惹人怜惜。
也形容神情凄楚或处境令人可怜,当然,不一定是形容女性。
同病相怜:怜:怜悯,同情。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其他如:怜香惜玉我见犹怜摇尾乞怜【迁移练习】陌上有丽人,可怜()体无比,而家无亲人怜()之。
逢战火,随众流浪,一路艰辛,众皆怜()之。
祸后归家,可怜()焦土一片。
【练习答案】陌上有丽人,可怜(可爱)体无比,而家无亲人怜(爱惜)之。
逢战火,随众流浪,一路艰辛,众皆怜(怜悯)之。
祸后归家,可怜(可惜)焦土一片【高考链接】(2018·浙江卷)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人名)素与令善,怜其冤死怜:同情,怜悯【词义推导】“弥”的本义是“弥补”。
“弥”原作“彌”,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弹射力,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不足之后,弓可以“长久”使用,故有“长久”之义。
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加”。
【词义例释】(1)形容词,满,遍马畜弥山(《苏武传》)――马和其他牲畜满山。
(2)副词,更加,越发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厉害。
【成语助记】欲盖弥彰:盖:遮掩; 弥:更加;彰:明显。
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2021高中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精讲及练习附答案一、文言实词的几种活用1、概述文言文以实词为主,实词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很大障碍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现象的基本情况并学习相关内容,掌握解决它的基本方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可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
2、名词用作动词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
.............................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②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③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①“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脚踢”。
②“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
③“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就是登记户籍。
3、名词作状语(1)普通名词作状语⑴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
如:①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①“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响应一样”。
⑵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
如:①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①“木格”是名词做状语,译为“用木格”。
⑶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
如:①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赤壁之战》)①“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面上和陆地上”。
⑷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①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①“兄”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2)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的积累方法一、文言实词积累的范围和数量一般而言,凡是教材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尤其是高中文言教材中的文言词语,均是积累、掌握的范围。
高考文言文与教材文言文的紧密关系,想必每位考生都能了解到。
那么,就具体个数而言,宜掌握300~500个实词。
这300~500个实词分别是:1.核心实词:200个一级核心实词:120个。
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
(见《高考必背》)二级核心实词:80个。
2.高频实词:80个(说明:除一级核心实词外,上面的实词参照上海《考试说明》所列“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梳理近十年各地高考卷出现频率而得出的。
)二、文言实词积累方法1.分类记忆法文言实词浩繁复杂,适当地归类识记,效果很好。
如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表授予的,如征、召、辟、拜、除、迁等;表罢免的,如黜、罢、免、削、夺、废等;表调动的,如迁、调、改、转、出、徙等。
人物类的,表年龄的,如孩提、豆蔻、及笄、加冠、而立;表性情的,如直、清、聪、狡、佞、贪;表修养、才华的,如精、修、通、博涉、善属文等。
表示社会状态的,如治、乱、兴、衰、盛等。
边练边悟1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
(1)与学校有关的词语有:庠、序、太学、书院、国子监、童生、诸生等。
(2)表少数民族称谓的有:蛮、夷、戎、狄等。
2.源流识记法对于多义实词,可以根据其本义,再引申到其他义项,由源通流,十分好记。
(参见前面实词部分)3.故事助记法对于复杂的多义词,也可以把它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来记忆。
如对于常见的120个实词,已有完整的一套故事集。
如“疾”字:蔡人有足疾.(病),不能疾.(快)走。
家人寻医。
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病痛)苦。
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术,所幸未听之也。
”医曰:“吾疾.(痛恨)天下如此者。
”可依据此例自己编制一些小故事来记忆。
边练边悟2试以“奇”“属”为主体,编制历史小故事,把这两字的义项尽可能地涵盖进去。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120个文言实词汇编:第三辑(第三辑实词: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产品使用说明:①每个实词义项和例句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②重要的实词(考试频率高)都会配上文言翻译练习,方便广大师生教学或备考;③本系列以10个实词用法为一辑,总共12辑,欢迎持续关注。
【得】(1)动词用法①得到、获得。
如: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②得意、满足。
如: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兰亭集序》)译: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满足。
(2)名词用法收获、心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
【度】读音:dù (1)名词用法①法度、制度。
如: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译: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
②限度、尺度。
如: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译: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作为限度。
③胸襟、气度。
如:(刘邦)常有大度。
(《汉书·高祖本纪》)译:刘邦胸襟开阔。
(2)动词用法:度过、越过。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3)量词用法:次如: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读音:duó 动词用法①★★估计,推测。
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译: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②★考虑、衡量。
如:请王度之。
(《齐桓晋文之事》)译:请大王您考虑这件事。
【文言翻译训练】1.把下面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以十一月晦行,期岁终复命。
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ト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
”会桑哥死,乃免。
(选自《元史·王构传》)(题源:2020年东莞东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2.把下面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
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既可以有效记忆词语,又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每天背10个,12天就可以掌握全部实词喔,想想就很激动呢~快约你的小伙伴背起来吧!(一)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知识速览]一、“记”类文言散文的特点“记"这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等来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等。
“记”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等。
碑记是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多通过对人物的肯定阐发作者的观点态度;游记以描写游行见闻为主,多在描写中寄托作者的志向和见解;杂记多以记事为主,写生活杂感,阐发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序”类文言散文的特点“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1。
“书序"相当于“前言”或“后记”。
写在作品前面的称为“前言”,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书序”多是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深入阐发。
2.“赠序”始于唐初,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用于临别赠言,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
“赠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方法指导】第一步,快速浏览有效信息.充分利用实词解释、概括赏析等题目获得信息。
尤其是选择题,信息量极大,据此可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文段后的注释具有重要提示作用,也要有效利用。
第二步,整体阅读把握重点.整体阅读全文,快速把握文章的核心人物或核心事件,能确定人物的突出特点或事件的突出性质。
第三步,抒情议论确定主旨。
结合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来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
抒情议论句多在文章开头或结尾。
[读文演示]【真题试做】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坎.而置之屋壁坎:挖洞。
B。
当涂兵之冲.冲:突袭,冲击。
C.侯下车下车:初到任。
..D.力不赡.耳赡:足,够。
解析“冲”,本指大道交叉路口,要道,这里指军事或交通上的要地。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错误!B.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A项,助词,表判断;助词,表将然语气.B项,副词,表承接,可不译;副词,表转折。
第05课模拟考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
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
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
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
寻移疾归。
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
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假设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
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
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
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帝怒,切责,停俸有差。
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
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
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
慎、元正谪戍,余削籍。
慎得云南永昌卫。
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
及是伺诸途,将害慎。
慎知而谨备之。
至临清始散去。
扶病驰万里,惫甚。
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
廷和喜,疾愈。
还永昌,闻寻句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与守臣击败贼。
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
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成善视之。
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
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
在翰林时,武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
慎日:“柳星也。
〞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复。
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
总裁蒋冕、费宏尽付稿草,俾削定。
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
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
慎惊异,益肆力古学。
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
尝语人日:“资性缺乏恃。
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
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
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