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开始国家政治前提
时间
开始标志标志性发明动力机械
成果
能源
时代特征
影响
对中国的影
响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国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美、
德走在前端。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扩大
和加强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上半期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初
珍妮机的发明(棉纺织业部门)电力的广泛应用
蒸汽机电力、内燃机
蒸汽机内燃机
生活: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电力为动力:电车、电话、电灯、生产:改进蒸汽机(瓦特)电报交通:轮船( 1807,富尔顿,美国)内燃机为动力:汽车、飞机火车( 1825 史蒂芬孙,英国)
煤电力、石油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生产力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生产力: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汽时代 .发展,人力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际格局 :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国主义阶段。
局面国际格局: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求(东方从属于西方)着月球、富者越富”的局面。
(东西方拉大了距离)
侵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向中国发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本殖民地封来,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建社会的深渊。
反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
技术,地主阶级开始了洋务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1882年9月美国爱迪生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第一座中心
发电厂
1884年英国帕森斯多级式汽轮机
1885年德国卡尔 ?本茨和戴姆勒汽车最早的汽车
1879年德国世界上第一台电机机车
1893年德国本茨开始生产四轮车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894年美国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1856年英国贝塞麦酸性转炉炼钢法
1879年英国托马斯碱性转炉炼钢法
1859年美国埃德温 ?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上第
一口油井
1860年德国建立第一家苯胺厂和第一家品红厂
1867年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
1837年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
——1851年横跨英吉利海峡电缆第一条海底通信电缆
1866年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1876年美国贝尔电话机
1879年美国爱迪生耐用碳丝钉泡
1894-1896 年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1906年旧金山至上海之间的太平洋电缆
1902年美国 C.W.哈特和 C.H.帕尔汽油拖拉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年代内容国别发明人1765 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
1779 骡机英国克隆普顿
1785 水力织布机英国卡特莱特
1785 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
1807 轮船美国富尔顿
1814 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年代内容国别
电力
1866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德国70年代电力成为新能源
八九十年代电灯、电车、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交通工具七八十年代汽油内燃机德国80年代本茨制成汽车德国90年代狄塞尔制成柴油机德国1903年飞机试飞成功美国
通讯手段4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美国70年代贝尔发明有线电话美国90年代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意大利
化学工业
石油化工工业产生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瑞典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卤、苯、人造染料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生产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第二次
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
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具体原因: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5、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A、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极大损失和破坏。
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D、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E、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
革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
还有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列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生的一次工业革命。
它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幅度发展,产生了许多成果。
以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列表:
1. 电力工业: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工业生产更加高效,为城
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2. 钢铁工业:通过炼钢技术的改进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钢
铁生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得工业生产更加高效。
3. 化学工业:新的化学方法和新产品的发明,如煤焦油,使得
化学工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4. 石油工业:石油的广泛开采和利用,使得石油工业成为了一
个重要的产业,石油产品如汽油和机油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5. 交通运输:蒸汽机车、汽车和飞机等的发明,使得交通运输
更加快捷和方便。
6. 通信技术:电话、电报和无线电技术的发明,使得人们的通
信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 机械工业:新的机械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使得工业生产
更加高效。
总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丰硕的,对于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检测题、选择题1 、工业革命促进了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 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DA.飞机-蒸汽机车-汽船--汽车B.汽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C.汽船-飞机-蒸汽机车-汽车D.蒸汽机车--汽船-汽车-飞机 2、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D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3、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
这主要得益于()AA.生产技术改进B.蒸汽机的发明C.内燃机的应用D.计算机的普及4、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 “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D ①蒸汽机的产生 ③飞机的研制A.①②③ C.①④6、下表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据下表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特点是()A时间 发明者 国家 发明成果 1782 年 瓦特 英国 改进蒸汽机 1825 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1866 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6 年贝尔美国电话机《交通的变革》。
以下他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蒸汽时代的到来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D.电气时代的到来 5、观察右图,导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②汽车的发明 ④核能的利用B.②③④ D.②③1850 190D 1950 2000 2050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④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下表反映了1880- 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CA.蒸汽机的改良B.火车的诞生C.内燃机的应用D.电灯的发明8、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一、单选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下列科技发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 诺贝尔—现代炸药B. 海厄特—柴油内燃机C. 夏尔多内—放映机D. 爱迪生——人造纤维2.下表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略表。
据此推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④大机器生产开始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第一架发电机;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
以内燃机为动力,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
材料着重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一特点()A. 科学和生产紧密结合B. 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C.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D. 是以电为核心的科技革命4.“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
”与这段话相关的史实是()A.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成为新能源B.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成为新能源C.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炭和电力成为新能源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煤炭和电力成为新能源5.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最具活力的地区是()A. 亚洲B. 欧美C. 非洲D. 拉丁美洲6.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 电力的广泛应用B. 内燃机的应用C. 蒸汽机的改良D. 飞机的迅速发展7.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8.因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出现的新兴职业是()A. 纺织工人B. 火车司机C. 飞机驾驶员D. 网络工程师9.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下列发明前后对应错误的是()A. 瑞典的诺贝尔——现代炸药B. 法国人夏尔多内——人造纤维C. 美国人海厄特——塞璐珞D. 德国人奥托——汽油内燃机10.“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
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
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
还有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