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大学心理学与生活笔记汇总

南京大学心理学与生活笔记汇总

南京大学心理学与生活笔记汇总
南京大学心理学与生活笔记汇总

南京大学《心理学与生活》公开课课堂笔记

1.《心理学与生活》

导言:欢迎你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你是否发现,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你是否发现,似乎每个人都是大众心理学家,谁都可以说点“心理学”!但是,你知道吗?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心理学”绝大部分是错的,剩下的一小部分也是不全面的。你知道吗?简单的生活现象实际富含复杂的心理学。本课程将带领你用独具的慧眼看到一个与原先完全不同的生活世界。

2. 感知与记忆

导言:你看世界仅仅通过你的眼睛吗?其实你感知到的世界不仅仅是眼睛看到,还包含着你各种各样的经验,以及你自己主观的加工,即使是你引以为傲的记忆也常常会欺骗和戏弄你哦!“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实”,掌握这些感知与记忆的知识,将会帮助你了解你自己究竟是如何“看”这个世界的。这其中也包括那个在你熟睡之后,绮丽奇幻的梦中世界!

2.1 颜色

红裙效应。?视锥细胞。?颜色更是一种视觉经验。餐馆是暖色,候车厅冷色。?不同感觉通道的神经系统“混搭”——连觉。比如说Daniel Tammet。?在感知中起了很大作用。语言?.

色环

啤酒瓶的颜色

2.2知觉:

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的情况。?知觉过程:觉察——》分辨——》确认?知觉特性:选择性;解释性;整体性;恒常性。?.

经验对知觉的塑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3 错觉

这些物体的线条,阴影等信我们对于立体物体的知觉,完全依赖于我们视网膜上对?息进行快速整合和解释。

在关键时期的经验确实让他们无法建立其基本的视觉系统。这是一个的问题。?经时机我们的经

验系统。对视觉系统是重要的,要有一套适合验2.4 记忆

记忆的分类:

1.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需要可以努力去记忆。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不需要意识控制,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2.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一种关于怎么做事情的过程、步骤等具体操作的记忆。如如何放置大象。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一种依靠语言描述来进行的记忆。如背单词。

1.情景记忆(episodic ):对过去经验中时间、地点、过程等的记忆。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对抽象语言符号的记忆。

容易忘记:语义记忆,外显记忆,陈述性记忆。难以忘记:情景记忆,程序性记忆,?

内隐记忆。60s60s5s4s0.5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易被打扰;长时记忆(大于)?.

2.5重构

记忆重构:记忆存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已经有的经验会发?生变化。人们会利用概括、归类等方式来重构信息。在被重构的过程中,信息变得更加简单,不重要的细节完全别忽略,突出和强调那些重要的细节,这个故事就变得更加合理、符合去背景和常识。(还记得初中时候见到的第一位同学吗,你当时的心情如何?)

外界的干扰也很容易让我们重构一些错误的记忆。譬如,言语信息的诱导;主观压?

质疑目击者实验。力;社会情绪。可参考经典的想象膨胀:想多了的事情人们会当成发生过的事情。区分实际经历和想象的线索,?

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将记忆中流畅的时间当做经历过的混淆“”丧失由于某些原因而“”或事件。难免会把一下想象过的事件仿作经历过的事件。记忆回涨:儿童时期更普遍。?

2.6记忆有大脑开关吗?

记忆脑区:海马。?长时记忆:来源于神经元之间不断地刺激。?恰当的编码和提取可以增强记忆。记忆的编码过程有特异性反应,即当提取的背景?和编码的背景完全相同的时候,回忆起来就容易得多。记忆编码还有系列位置效应。.

对编码进行精细加工。?2.7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知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或者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包括四种形式:?时序知觉,时距知觉,时间点知觉,时间预测知觉。时间知觉不是某个特定感官的功能,人们借助视觉、听觉、皮肤觉、嗅觉等等都能感知到时间。

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数量和性质。数量越少性质越简单,你的时间估计就会越长。?

蓝色使人安静。红黄色则使人热烈。?

2.8 梦

睡眠:人类的睡眠是由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共同?组成的,而非快速眼动睡眠还包含四个不同的睡眠周期。盗梦在非快速眼动(NREM)下手最佳。

弗洛伊德:县性梦境(manifest dream)和隐形梦境(latent dream)。?中国有《周公解梦》。厄瓜多尔印第安人则把释梦作为一宗日常活动。早产人们会?坐在一起分享梦境,达到共识。.如果梦是随机出现的,为什么我们会反复梦到童年的事情?梦是有“习惯”的。它可?能把熟悉或者印象深刻的某些东西,如情绪、经验反复地用来作为梦境的材料。

梦可以别重构吗?梦不仅仅是生活的简单反映,你完全可以努力去对它进行加工,?以此对你真实的生活有所帮助。

3. 发展与教育

导言:你会不会常常觉得自己的自制力不够?或许这恰恰是因为你的延迟满足能力不强。无论是延迟满足,还是性别意识,许多能力和特质都是你从小慢慢培训起来的。因此,你将会看到婴儿的依恋与成人的恋爱、儿童的游戏与成人的道德之间的联系,也将会了解人类最基本的三种学习模式,并借此学会有效地塑造良好的行为。因为,这个部分就是希望让你更多了解你的过去,或者说更多懂得你未来的孩子。

3.1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如果孩子们意识到学会转移注意力和思想控制就能实现自己我控制,那?么他们就成功了一半。

冷(理性)热(感性)系统:?

婴儿气发展心理学:考察个体在生命历程中行为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3.2

发展的四个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中央到地方);等级整合原则(简单到复?杂);系统独立原则(每个系统的发展速度不一样)。

本能的条件反射:游泳反射,击剑反射(出生后几个月消失了),etc。?

):个体的唤醒模式和情绪特点,在不同temperament婴儿气质类型不同。气质(?的年龄阶

段具有一定的稳定

性。.

气质会受到遗传、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各种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也会有婴儿有混合气质。

3.3情感依恋

依恋: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且当其在场的时候感觉到安全的心理倾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依恋是动物的一种习性,是动物幼崽适应生存的一种特定反应。人和动物都存在。

接触性安慰:接触是安全感的来源。?

敏感期:最佳期。?

印刻现象:鸟追随行为。?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范文5篇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范文5篇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向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次有幸拜读了《心理学与生活》。下面是的WTT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3000字 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 对于大学的生活,我们都曾有过着那么强烈的渴望,那么完美的憧憬。以往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务必理解眼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大学生活将会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站在起点上都要自我决定未来。谁都有可能成功,谁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只有自我才能使一切完美的愿望得以实现。 或许我们正为进入大学而沾沾自喜,也许我们正为过了学生会的面试而庆祝。但想到以后的路还很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压力和挑战。此刻的虚度或许我们还很满足,但真正让我们再回首往事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伤感和悔恨。死亡,一个可怕的字眼。但它却是十分现实的。我们如果一味的沉沦和堕落,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黑暗和可怕的死亡。我们正直青春年少,大好的机遇等着我们,只要我们掌握此刻,做到问心无愧,也就

没有什么值得去悔恨的了。我们必须能迎着大浪勇敢向前,踏着坚实的步伐永往向前,胜利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 大学生活是缤纷多彩的,你能够参加各类社团,能够出去爬山野炊旅游等,情绪好时还能邀上几个老同学一齐出去聚一聚,就这样我慢慢地爱上了这种生活,喜欢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里享受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探索一切未知的领域;喜欢拎上小包,挎着同学漫步街头感受城市的繁华,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喜欢和室友们坐在一齐闲聊,谈理想谈未来,诉说自我的伟大抱负;更喜欢感受自我在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那种无比的充实,无比喜悦的情绪。。 当然大学生活中不仅仅仅只是简单自在,也还有着其紧张的一面。看着身旁匆匆而过,为英语过级或是其他证书忙碌的师兄师姐们,我默默地告诉自我:我要不断努力,不断拼搏。前途是自我的,自我不努力谁也帮不了,高中时老师就一再告诫过我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期望当我划过大学天空后,我能大声对自我说:“我无悔!”然而在摸索中我渐渐明白,大学的学习贵在自觉,大学的生活也得要靠自我计划。 大学里除了课堂上老师教授知识以外,还会有很多专家、名家的各种讲座、报告,还有学生社团等各种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资源要充分的利用,选取适合自我的用心参与,从中培养和锻炼适应环境的潜力,提高自身的认知潜力。了解自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必要的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学会了解自我和

《传播学教程》笔记

第一、二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 一、传播学的概念 1、定义 1)库利(社会学角度) 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 3)施拉姆 4)郭庆光(本书观点):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的定义 ①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②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揭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③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信息的特点和分类 信息分类: 根据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 或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点: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它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正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 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传播学把社会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即传播系统)中进行,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重要前提。) ②社会信息系统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双重偶然性: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指的是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人类活动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精神和心理运动规律的制约,使社会信

南大网院心理学与生活第2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B、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 ?C、的两极是不相容的 ?D、的两极是绝对对立的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A、内驱力 ?B、诱因 ?C、需要 ?D、爱好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 ?A、基本情绪 ?B、复合情绪 ?C、情绪状态 ?D、情感的种类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学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为他人服务的需要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 ?C、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D、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0 题号:6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艾森克认为可以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同一外向,一个是神经质倾向的情绪稳定性,各种人格特质都可以用这个维度来表示。 ?1、错 ?2、对 学员答案:2 说明: 本题得分:3 题号:7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心理学与我》 苏格拉底说:“人类最大任务就是——认识自己!”我觉得认识自己首先要从认识自己心理开始,要了解自己想什么,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而不这么想。在我求索中,我发现学心理学可以帮我认识自己的心理.。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生活中,我会因为和老朋友见面而兴奋,会因为和舍友吵架而郁闷,会因为没人理解而孤独……这是为什么呢?在心理学上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心理是由刺激引起的,是刺激引起的电脉冲在神经系统上传播的结果,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播所引起而产生的,是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的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导所引起的,是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神经系统是心理产生的工厂。 其次,刺激通过感觉被编码成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从而影

响人体的体态变化。人的感觉是非常有限的,就种类而言,只有五种感官。就感受幅度而言,只能感受一定强度范围的刺激。 其三,通过感觉而“搜集起来”的几种物质特性被知觉综合起来进行的反映,表象则是对物质过去到现在的整体认识的总结,想象是在过去表象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可能形态进行的预测。 其四:思维对事物特征的“加工”。由此可见,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记忆把事物的特性“录入”大脑的过程;录入的内容有的建立了与其他原有内容的联系。意识和潜意识是经过记忆过程的事物特征的“存贮库”。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暂存在意识中的内容,不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存放在潜意识的内容。 其五:语言与行为都是人的一种“体态”,只不过是高度组织化了。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调控人的外在肌肉就形成了“体态”。人们主要通过体态变化来推测和探知人的心理变化和作用,他是心理运动的外观。 其六:能力将心理功能在行为结果上反映,智力将心理功能在思维成果上反映。气质将心理状态在人的体态上反映。需求将生物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心理上反映。有了需求就有了动机,动机驱使我们达到我们的需求。当新认知与已有知识碰撞时,我就会有了这样那样的情绪,像前面提到的兴奋、郁闷、孤独等。在有了这样那样的情绪之后,我们会将它固定下来,这就产生了情感。一感觉到该事物就会主动认为该事物好或坏。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班级:机械115班学号:。。。姓名:王。。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看了之后发现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对于初学者和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本书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裨益。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对于大学的生活,我们都曾有过着那么强烈的渴望,那么美好的憧憬。以往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必须接受眼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大学生活将会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站在起点上都要自己决定未来。谁都有可能成功,谁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或许我们正为进入大学而沾沾自喜,也许我们正为过了学生会的面试而庆祝。但想到以后的路还很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压力和挑战。现在的虚度或许我们还很满足,但真正让我们再回首往事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伤感和悔恨。死亡,一个可怕的字眼。但它却是非常现实的。我们如果一味的沉沦和堕落,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黑暗和可怕的死亡。我们正直青春年少,大好的机遇等着我们,只要我们掌握现在,做到问心无愧,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去悔恨的了。我们一定能迎着大浪勇敢向前,踏着坚实的步伐永往向前,胜利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 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 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 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B.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1)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二)信息 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3、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①“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施拉姆) ②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 ③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 ④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任何传播都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 3、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一)传播学及其类型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社会传播同样具有系统性。 4、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A.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制约的各部分构成,能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有机整体(完整的信息系统 B.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C.群体传播——(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在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

中国人民大学(040203)应用心理学专业考试科目、专业指导-【新祥旭程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040203)应用心理学专业考试科目、专业指导 新祥旭考研:十年专注考研一对一辅导! 考试科目 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一(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40)心理学基础(--)无 跨考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专业指导 我本科毕业于云南某大学的数学系,在过去备考的一年里也体会了跨考的各种艰难和迷茫。现在将自己考研的一些经验写于此,希望能对各位跨考心理学的孩纸有所帮助。 我正式准备跨考心理学的研是大三上学期结束,那个假期就留在学校开始看书。 首先,看的当然是几本权威的国内心理学教材,彭聃龄老师的普心,林崇德老师的发心,陈琦老师的教心,朱滢老师的实心,张厚粲老师的统计,戴海崎老师的测量。第一遍看这些教材时确实感到比较吃力,对专业名词感觉很艰涩,也记不住什么,当时我自己也做一些笔记,但感觉做得很不精练,基本就是照着书上的字抄了一遍,不久就放弃这种笔记了,纯粹的看书。之后,为了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我开始看一些国外的心理学教材,比如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Dennis Coon的《心理学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诶尔姆斯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些感觉都是很基础的心理学教材,讲得都比较细致,对于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很有帮助,尽管部头都比较大,但很值得一读。 在心理学统考的六科里面,我认为,普心,发心和教心属于文科性质,考试内容主要就是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记忆,而实心,测量和统计则属于理科性质,考试内容主要是理解运用,涉及计算。从我学习的情况看,也是后三科比较困难,

好在测量的理论和计算似乎不是考试重点,所以测量我就没有多花功夫。对于统计,我又看了《行为科学统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并且做了后面的练习,这本书对心理统计的概念和统计过程都讲得很清晰,我觉得非常适用。对于实心,我又看了《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前者对实验设计的各种方法讲解很透彻,而且同一个例子在不同的实验设计里面反复穿插,便于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后者则囊括了心理学各个领域的优秀实验案例,对于理解实心的各种概念和方法很有帮助。通过这些阅读,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差不多了。 最后,就是加强记忆和查漏补缺。 我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心理学专业基础》为主,开始重头复习,期间又补充阅读了国内的一些教材,如孟昭兰老师的普心、梁宁建老师的《心理学导论》、冯忠良老师的教心、杨治良老师的实心,将补充的知识点记在《心理学专业基础》这本书的页边,因为心理学是统考,考的很细又没有标准的备考教材,备考教材单一的话很容易遗漏知识点。做完这些之后,统考的大纲解析就差不多出了,拿到大纲后,就是比照着大纲构建知识框架,通过做了很多补充笔记在上面的《心理学专业基础》来反复识记各个知识点,同时买了一些题集来看,包括历年真题、《考研心理学命题思路及名校真题详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基础过关2000题》(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这几本题集的讲解都比较详细。临考前两个多星期,我做了《心理学基础综合模拟试卷2016》(复旦大学出版社),便等着正式考试了。 由于是本科是数学,专业课程一直很多且难,用于备考心理学的时间很少,加之对各类考研辅导班不是很信任,也不太认可,所以我没有报任何辅导班,也没有用辅导班的上课视频什么的,而是按自己的计划抽时间在自习室完成了上述学习。心理学基础考下来,觉得绝大部分题都很基础,但是知识点考得也很细,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能考到,而最后一个综合题(实验心理学的题)可能是得高分、拉大差距的点,也是跨考的同学很容易丢分的点,毕竟实验心理学还是需要很多练习和实践才能学好的。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经济学院金双2班冯承杰 2014141013025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 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的就是感觉、知觉、行为上的心理学基础; 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讲的是教学心理学的内容; 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讲的是在人本省存在的心理学特性; 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主要讲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内容; 第十七章至第十八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之中的心理学。 阅读了《心理学与生活》的部分章节后,我可以感受到生活低位每一个地方都是充满着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学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运用好了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控我们自己的生活。 通过对第一章详细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当代心理学有以下观点:(1)生物学观点: 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一个器官的功能由其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来解释。体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在神经细胞内部和之间发生的化学和电活动的结果。 (2)心理动力学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地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从对精神病人临床工作中得出来的,但是他相信他观察到的这些

【重点】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4、社会传播的类型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6、双重偶然性 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能是否正常。 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在是必然的。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

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哈特关于媒介系统的分类 A.哈特,根据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分类: 手段; 摄影等; —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过程。 4、《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和《第三次浪潮》 D.贝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为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三大阶段。 A.托夫勒。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两次变革浪潮,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目前正迎来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必然会极大地改变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 5、二战后信息社会发展过程 50—80年代中期):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到高度普及,个人媒介日趋多样化;②高度信息化阶段(80年代末—今):大众传媒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微型电脑普及,成为个人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发展,使不同媒介出现融合的新趋势。 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2、象征符的特性 通过传统、学习继承;④可自由创造,与指代对象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意义的定义 4、符号意义的分类 ;③指示性和区别性。 5、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符号本身之外) 使得不同的受众对同一种符号构成的信息会有不同的理解;

2018年3月参加南大暑期心理咨询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3814711944.html,)/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3月参加南大暑期心理咨询师 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最早接触心理学知识是在师范学校——十六岁正值青春懵 懂之际,被心理学那神秘外衣所吸引。 最初接触心理咨询是在n年后,当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元,当人际关系日趋敏感而世俗,家庭、生活、工作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我不知不觉地想去探寻一种能量,让我更加胜任我的工作,让我和这个多元的社会更加和谐,让人际关系更加友善,让我的家庭生活更加美满,摸索了很久,思考了很多,终于明白,那就是要找到一个更好的自我,这也是我来培训的目的。 十九天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很辛苦,但还是觉得过得太快了,虽然没有让大家认识我,但却认识了那么多各行各业,性格迥异的学员,还聆听了那么多心理门派的名家大师的字字珠玑,尤其感谢张业祥老师让我不惑之年茅塞顿开,让我明白了咱要“活到老,学到老,开脑洞到老。”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独一无二的张老师,我喜欢。这短短的十九天里,从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到

咨询技能、诊断技能、测量技能,可以说,一路走来,我学得好辛苦,可我却学得很充实,虽然长时间的听课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但我依然听得两眼放光,学得津津有味。无论是资深,极具亲和力的陈建华教授,才貌双全、技艺超群的美才老师,执着敬业、接地气的李阳老师,沉稳淡然、秉承张氏门派风格的郑霞老师,绞尽脑汁、苦口婆心给我们讲解测量的刘欢博士,尤其是我最最喜欢的优雅、美丽、博学、宁静、温柔的还夹杂着些许小可爱的杨琳老师无不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给我陪伴永生的回忆。 学习期间,每天晚上我都把我白天的收获,把一些新知识、新观点在空间记录下来,我的朋友们在每天等着我更新空间,真可谓是“我在南大学心理,我的朋友在我的空间学知识。”我在南大被老师开脑洞,我在空间给朋友开脑洞。呵呵,心理咨询师培训让我找到更好的自我,让我的家人,朋友,学生更幸福。 最后,还有几句话,如果我没有说,我永远无法原谅自己。那就是:感谢热情贴心的林老师,感谢辛苦美丽的杨老师(班主任),还要感谢从未谋面的善良亲切的何老师,培训因你们而更精彩。 心理学与生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拓展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素质拓展感想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 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的就是感觉、知觉、行为上的心理学基础; 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讲的是教学心理学的内容; 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讲的是在人本省存在的心理学特性;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主要讲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内容;第十七章至第十八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之中的心理学。 阅读了《心理学与生活》的部分章节后,我可以感受到生活低位每一个地方都是充满着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学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运用好了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控我们自己的生活。通过对第一章详细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当代心理学有以下观点:生物学观点: 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

找行为的原因。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一个器官的功能由其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来解释。体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在神经细胞内部和之间发生的化学和电活动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地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从对精神病人临床工作中得出来的,但是他相信他观察到的这些原则能同时应用在正常行为和变态行为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人看做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所推动的。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弗洛伊德之后的许多心理学家都在新的方向上采用了心理动力学模型。 行为主义观点: 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剌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行为主义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尽管行为主义者使用非人动物进行了大量实验,行为主义的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笔记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社会学传统 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 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两个传统的融合: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 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 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递行—地形) 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大学生心理学与生活

大学生心理学与生活 (1)焦虑,即对将发生的某种情景或事件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考试焦虑、适应焦虑、健康焦虑、选择焦虑等,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容易导致坐立不安、忧虑、担心、恐惧或过度警觉等不良反应。 (2)自卑,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识、能力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 (3)抑郁,是大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委靡不振,自暴自弃,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乐趣,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人际交往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紧张、不自然,讲话缺乏逻辑性,有时甚至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心,或是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等。 (5)易怒,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

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便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 其实,喜怒哀乐也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情绪困扰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行为和社会适应不良,进而导致心理疾病。消极 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而且,消极情绪还具有感染性和弥散性,故学会情绪管理对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与感悟1400字 - 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与感悟1400字-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与感悟1400字 之前看了很多心理学相关的书,最近决定稍微深入一些,从看一些教科书开始。第一本书的名字叫做《心理学与生活》,作者是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教材被斯坦福大学采用多年。 说到这个,其实教科书比小说什么的好懂,因为它的逻辑很清晰,很多概念也会反复强调,你就很容易读进去,好的教科书比老师能教给你更多的东西。 我推荐大家有空可以多看一些英文的教科书,既能学英语,又能了解一些专业知识。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的科学。

这里其实有几个挺有意思的概念: 行为(Behavior):在这本书里面,行为被定义成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行动。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从适应环境的角度来思考行为。但从这个角度一想的话很多东西就很合理了,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想,人类之所以会是群居社会性的动物,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通过群居合作来适应环境从而维持生存。我们努力学习、赚钱、健身,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为了适应社会。 科学(Science):心理学也是很严谨的一个学科,形成一个结论之前,心理学家首先通过观察,形成一个假设,然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再进一步通过严谨客观地推理,最终得到一个结论。这当中有很多数据抽样、统计分析、假设检验等等内容。 当你看一篇文章,不管是鸡汤文也好,还是看理论研究也好,如果能多一些逻辑思考,少一些先入为主,或许就能更清晰地看到事实的全貌,在做决策的时候也会更加明智。所以平时对于各种观点,都要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去分析。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心理实验有: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 心理学的目标: 描述发生的事情,解释背后的原因,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并做出相应的干预和控制。 举个例子:你看到一个人在抽烟,他为什么抽烟?明天他还会抽烟吗?你要怎么样能帮他戒烟? 再举个例子:你看到一个人学习能力很强,他是如何做到的?怎样能变成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 一、名解 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 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 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 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 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 1、传播的基本特点 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 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期末考试(单选+判断题)

1、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 A、完整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理解性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2、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 A、完全色弱和部分色弱 B、红黄色弱和蓝绿色弱 C、红绿色盲和黄蓝色盲 D、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3、神经元是()的基本结构单位。 A、神经系统 B、感觉器官 C、运动器官 D、内脏器官 4、基础心理学是研究() A、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B、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D、所有心理现象的学科 5、空间知觉包括() A、距离知觉、似动知觉、深度知觉和立体知觉 B、运动知觉、远近知觉、距离知觉和实体知觉 C、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党和方位知觉 D、平衡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和错觉 6、冯特和铁钦纳是()学派的创始人。 A、格式塔心理 B、构造心理 C、机能主义心理 D、行为主义 7、内脏感觉包括() A、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 B、平衡觉、运动觉和疼痛 C、饥饿、触压、振动、渴和疼痛 D、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振动和触压 8、自主神经又叫() A、感觉神经 B、运动神经 C、植物神经 D、联合神经 9、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 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 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 C、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D、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10、基本的味觉有() A、咸、甜、苦、酸 B、酸、甜、苦、辣 C、甜、咸、麻、辣 D、酥、脆、甜、咸 11、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12、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去个别特征和属性的活动称() A、概括过程 B、注意过程 C、加工过程 D、抽象过程 13、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 A、内驱力 B、诱因 C、需要 D、爱好 14、“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 C、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D、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15、遗忘的进程是()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16、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 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B、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 C、的两极是不相容的 D、的两极是绝对对立的 17、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 A、基本情绪 B、复合情绪 C、情绪状态 D、情感的种类 1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学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为他人服务的需要 19、心理学是()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20、情感可分为()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B、心境、激情、应激 C、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21、()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A、需要 B、动机 C、意志 D、情绪 ------------------------------------------------------------------------------------------------------------------------------- 01、阈下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 02、理解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03、人的听觉主要受额叶控制。(×) 04、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05、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 06、帮助企事业形成或改造生产计划或改善工作环境的工作是生理心理学分支工作人员的任务。(×) 07、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人本心理学。(√) 08、费希纳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09、研究脑的功能和高级心理功能的关系是社会心理学分支工作人员的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